上海镇设于何时,历来就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因而也就成为人们所关心的话题。由于史籍记载不同,诸多学者对史料理解各异,以致目前仍然有较大的分歧,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1 )宋时说。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主此说。该书卷二四上海县:“宋时,舶辐辏,乃立市舶提举司及榷货物,
为上海镇“,(2 )宋末说。明《嘉靖上海县志》主此说。谓”上海为松江县属……迨宋末……即其地立市舶提举司及榷货场,为上海镇“。《乾隆续修上海县志》等同此说。(3 )熙宁七年说。褚华《沪城备考》主此说。谓”宋神宗熙宁七年立镇“。清《嘉庆上海县志》、秦荣光《同治上海县志札记》、《光绪青浦县志》等均持此说。(匈)绍兴中说。清《嘉庆重修一统志》主此说。谓”宋绍兴中于此地置市舶提举司及榷货场,曰上海镇“。(5 )南宋末期说,武堉干《唐宋时代上海在中国对外贸易上之地位观》,认为上海设镇于南宋末期或咸淳年间。以上诸说以熙宁、绍兴和宋末咸淳三说为主要争论焦点。
黄苇据《弘治上海县志》卷四《庙貌》:“文昌庙,宋咸淳中邑士唐时措立。”元人屠性《文昌祠记略》:“上海始为镇时,东有文昌庙。”等依据,认为上海设镇在宋咸淳年间或咸淳以后,决不会在咸淳间以前。从而得出上限不会越过咸淳元年(1265年),下限不能越出咸淳三年(1267年),可能在元年或二年的结论(《上海得名、设镇、建县年代辨异》,《文汇报》1962年2 月18日)。洪铭声主同熙宁七年建镇说,认为此说比较可靠,而屠性的话是否真的可靠,很可能是出于一种传闻而作出的推测,而《嘉庆上海县志》年代明确(《关于上海建县年代问题熙宁七年建镇比较可靠》,《文汇报》1962年5 月8 日)。此外,还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说法,认为上海在宋代并未正式建镇,因为历来学者从未否定上海宋代建镇,问题是宋一代三百多年何时建镇,可以说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新的说法。其理由是唐承隋制,设置镇将,宋收镇将之权归于县,旧镇多所废罢,以不建镇为原则。咸淳中南宋小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状态之中,更不可能违背祖宗的前规,忽而把上海设立为镇(《宋时上海并未正式建镇》载《文汇报》1962年5 月8 日)。
谭其骧在《上海得名和建镇的年代问题》(载《文汇报》1962年6 月21日,见《长水集》下,人民出版社)一文中,认为熙宁、绍兴二说尽管确指年号甚或某年,却不可信,其证据①成书于熙宁之后元丰间的《元丰九域志》,县下例载属镇,而秀州华亭县下只载青龙一镇,可见其时上海确未设镇。②成书于绍兴之后绍熙年间的《云间志》,卷上专立镇戍一目,所载还只有青龙一镇,可见其时上海仍未设镇。洪铭声主熙宁七年说的有力论据是《宋会要辑稿。酒曲杂录》中一条记载。但这条记载只提到熙宁十年以前秀州十七酒务中有上海一务而已,并没有说其时上海已经建镇。宋制凡设有监当官掌茶盐酒税的所在称所或务,凡人烟繁盛设有监官掌巡逻盗窃及火禁之事的称镇,设酒务跟建镇是两回事。至于《嘉庆上海县志》明确而肯定地说熙宁七年建镇,虽不会无中生有,但误以上海设酒务与上海建镇混为一谈,倒是可能的。文章指出《嘉庆上海县志》的不少谬误,绝不可轻而信之。
谭文又对丘祖铭上海宋代并未正式建镇说予以否定,认为与史实不符。宋代的镇虽渊源于唐与五代,但性质迥不相同。唐与五代的镇长官是武职人员的镇将、镇副,其任务是镇捍防守;宋代的镇长官是文职人员的监管,其任务是巡逻盗窃及火禁之事,或兼征税榷酤。宋初为了把旧时代军政性质的镇改变成为民政、财政性质的镇,因而采取收镇将之权归于县、诸镇多所罢废的措施,这怎么能说宋以不建镇为原则、为祖规呢?事实上有宋一代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各处增置的镇很多,单是见于《宋会要辑稿》的《方域》、《市镇》篇中不完全的记载,即数以百计。
谭文认为宋末说虽嫌笼统,倒应该是可信的。因为《弘治上海县志》卷五《儒学》下,提到咸淳中已有“监镇”董楷,已称作“诸生肄习所”的古修堂为“镇学”,卷七《惠政》下称董楷以咸淳中“分司上海镇”,可见宋末咸淳年间上海确己建镇。黄苇的咸淳说近是,但认为黄说上海设镇于成淳元年或二年的结论,是误解了《文昌祠记略》的文义。《纪略》的原义是说上海在从前作为镇时,镇署的东面有个文昌祠,待镇既升县,就把文昌祠改为县的学宫,并没有明确交代先建镇还是先有文昌祠,就不能以推断建镇不可能在咸淳之前。就目前所掌握的史料而言,只能笼统地说上海建镇于宋末,上限是《云间志》书成之年即绍熙四年(1193年),下限是董楷任监镇之年即咸淳三年(1267年)。
上述诸说中,熙宁七年说年代较确切,但力据不足。宋末说虽理据充足,年代不明确,过于笼统,上下限达74年,与当时建镇精确时间相距甚远,亦非真正谜底。可是近几年来,有些出版物索性把上海的正式建镇定于咸淳三年(见《上海词典》,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全书》,学林出版社),但不具论据,这是很值得商榷的。
(王天良)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