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中国人”专著(8部)

中国人崭新的命题:“向韩国人学习”

  红领

  去年在网上看到两个广为流传的帖子,名字叫《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了些什么》和《中国人韩国人国民性比较研究》,后面跟帖汹涌,叫好声无数。作者在帖子里列举了中国人和韩国人的种种不同:韩国人性情刚烈,对日本人睚眦必报;中国人宽容大度,对日本以德报怨;韩国人凝聚力强,中国人很久以来被称作一盘散沙;韩国人热爱传统文化,中国人却当作四旧砸得粉碎;韩国人以教育先行推动社会发展,中国人以牺牲教育来追求经济发展……

  这两个帖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看到《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这本书,发现作者就是我上面提到的那两个帖子的作者,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本。读过之后,我的感觉好像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读龙应台《野火集》的那一刻。这本书从中国人与韩国人的不同点出发,对中韩两国的社会发展作了全面对比。这样振聋发聩,引人深思,让人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的书,在近年看似热闹的图书市场上,实在是太少了。

  韩国之所以应该引起中国人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迅速崛起,更因为它是在与中国完全相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崛起的。谁料到,几十年后,中国和韩国,分别成为东亚文化圈中现代化转型最快和最慢的两个代表。

  对比中韩两国二战后的发展,我们吃惊地发现,几乎在所有的主要方面,韩国的发展都比中国更有效率,更合理。在困扰我们的诸多重大问题上,比如农村问题、教育问题、收入差距问题、民族凝聚力问题、如何对待文化传统问题以及领土争端问题上,韩国人都为我们作出了相当漂亮的榜样。

  作者张宏杰对比了中韩两国在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上处理方法的不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韩国的经济发展比中国迅速,不仅在人均的量上,而且在质上,都优于中国。

  韩国在社会发展中重视根本因素。韩国人对教育极其重视,对科技极其重视,对环境极其重视。而中国的社会发展到现在为止,从某种意义上说仍然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发展,以牺牲教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在发展中不断破坏着国家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韩国政府在社会发展中有明确的规划和强有力的手段,对出现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农村问题,及时采取雷厉风行的措施,扭转了发展的偏差。而中国的发展是“摸石头过河”的,造成了大量社会问题,并且积重难返。

  韩国的社会发展充分利用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韩国人有着强烈的民族自信,对本民族传统非常尊重,献金运动、举办奥运使韩国人以国为家的精神闻名世界。而中国缺乏韩国如此强烈的民族凝聚力,文化虚无主义盛行,文化自卑心理严重,文化传统在剧烈的社会动荡中遭到严重破坏。

  之所以呈现这些不同,除了两国发展的国际环境不同之外,自身的政策选择也大相径庭。韩国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那些我们所曾有的,而后来又被我们所扭曲使用或者所摒弃的东西—儒教社会文化传统,集体主义观念,甚至群众运动方式—与日本和美国强行推销给他们的现代制度结合起来。

  这些年来,韩国这个原来默默无闻的小国现在越来越引起中国人的关注。但是,中国人的关注更多地还停留在韩剧、韩流、韩国汽车、手机上面,停留在韩国经济发展方式上面,缺乏对这个民族精神和社会的深入探究。

  作者说:“但是,虽然韩国人在社会发展上为我们作出了如此出色的榜样,冒着巨大风险为身边的文化母体作了一系列成功的试验,可是中国人却视而不见。我们热心于学习美国,学习日本,闭着眼睛摸石头过河,却不愿意多看身边的韩国几眼。”

  《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命题:“向韩国人学习。”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拜过无数的老师。我们曾经向英国人学习,曾经“以日为师”,曾经“学习苏联老大哥”,也曾经向美国人学习,可是,学习的效果似乎都不怎么样。现在,似乎又轮到向自己以前的学生韩国学习了。这一次,我们的成绩会怎么样呢?相关书评内容提要

  韩国与中国之间有太多的相同,从文化传统到风俗习惯。在经济起飞前,韩国社会与中国社会有着高度的同质性。

  甲午战争后,特别是二战后,这两个文化双胞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韩国人选择了“权威资本主义”,中国则在计划经济之后又选择了改革开放。两国的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巨大不同:

  韩国的经济发展比中国迅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中国的十倍。韩国经济不仅在人均的量上,而且在质上,都优于中国。

  韩国在社会发展中重视根本因素。韩国人对教育极其重视,对科技极其重视,对环境极其重视。而中国的社会发展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发展,以牺牲教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在发展中,不断破坏着国家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韩国政府在社会发展中有明确的规划和强有力的手段,对出现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农村问题,及时采取雷厉风行的措施,扭转了发展的偏差。而中国的发展是“摸石头过河”的,是拖延和积累问题的,因为政治纪律的松懈,造成了大量社会问题,并且积重难返。

  韩国的社会发展充分利用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韩国人有着强烈的民族自信,对本民族传统非常尊重,献金运动、举办奥运使韩国人以国为家的精神闻名世界。而中国缺乏韩国如此强烈的民族凝聚力,文化虚无主义盛行,文化自卑心理严重,文化传统在剧烈的社会动荡中遭到彻底破坏。

  之所以呈现这些不同,除了两国发展的国际环境不同之外,自身的政策选择也大相径庭。韩国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那些我们所曾有的,而后来又被我们所扭曲使用或者所摒弃的东西:儒教社会文化传统、集体主义观念、甚至群众运动方式,与日本和美国强行推销给他们的现代制度结合起来。

  虽然韩国人在社会发展上为我们做出了如此出色的榜样,可是中国人却视而不见。我们坚持摸石头过河,却不愿意多看几眼身边的韩国。这本书通过十余篇文化随笔和“软论文”,以感性与理性结合的富于热情的笔法,探讨了中韩两国在社会发展中的相同和不同,向国人介绍了韩国经验,以韩国之长攻中国之短,以期引起国人的反思。

  这本书在开篇《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了些什么》这篇文化随笔中,从文化角度集中对比了中国人与韩国人精神上的差距,讨论了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些什么。在《中国人韩国人国民性比较研究》中以文化随笔的方式,讨论了究竟是否存在所谓的文化“劣根性”。结论是民族性格是社会制度和民族经历的产物,所谓“劣根性”,实际上是一种“前现代化社会性格”,并非中国人所独有。适用于其他民族和社会的方子到了中国,大抵也会药到病除。而在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里,我们必须特别重视韩国,因为韩国是在与中国几乎完全一样土壤上取得的成功。在《韩国人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韩国人如何发展教育》、《韩国人如何反腐败》等文章中,着力对比了韩国与中国在对待传统文化、在发展教育、在解决农村问题等方面的异同,介绍了韩国在这些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期对中国的发展有所借鉴。在附集中,收录了几篇有深度的关于韩国社会发展的学术著作,以及我关于东亚文化圈的另一篇文化随笔,以作为补充。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