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中国古代百将、猛将、叛将列传

唐篇:英雄的时代

  唐是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经过长期交往和战争以及相互融合后建立的统一政权,将帅很多是少数民族人,作战时亦经常使用少数民族军队,因此这时期的军制和战争兼有两种民族的特点。虽然步兵在军队总数上居多,但以骑兵为决定胜负的主要兵种。因之不断加强马政,努力增殖战马。唐全盛时仅官马即有70余万匹。为充分发挥骑兵的快速机动能力,将重甲骑兵逐渐淘汰,基本上改为轻装骑兵。因江海作战增多,水军建设亦有较大发展。如多次进攻高丽,均有数万水军及数百艘海上战船实施渡海作战,各类战船战斗性能较前大为提高。唐朝前期军队的战斗编成,适应攻势战略及步骑协同作战的需要,按步兵、骑兵、突击队(跳虏)、机动队(奇兵)进行编组,重视远战能力,强调在冲锋距离外杀伤敌军,因而步兵除装备长枪、腰刀外,均持有弓、弩。突击队及机动队战时多为骑兵组成。在国防战略方面,唐前期则为攻势战略:对攻扰边境的各少数民族政权,采用征服手段达到巩固国防和安定边疆目的。但在具体实施时,则取政治;争取与军事打击兼施的方针,淡化民族界限,大量任用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为宿卫将军或边州(羁縻州)长官,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边疆少数民族的统辖问题。在战术运用上,强调积极进取,惯用机动战术,以骑兵的快速突然行动,进行突破、奇袭、追击,求得以少胜多和全歼,是这时期作战的突出特点。以善使强弓劲弩、能攻能守的步兵正面交战,而以良马奔冲、适于机动、攻击的骑兵担任迂回、侧击等任务。当敌占优势时,以步兵与敌正面对峙,先取守势作战,俟敌疲惫时,再抓住战机投入骑兵,以迅猛之势向其弱点、要害处发动突击。还出现了威力侦察及交互掩护撤退等新创战术。因城市战斗增多,城防工事构筑及城池防御战术均有发展。府兵制开始变化,直至唐末完全被破坏。

  唐朝是中国史上最强大的王朝,向外扩张的势头空前绝后,造就了无数的名将,除了入选的14人外,唐朝名将还有:被《说唐》丑化成白面书生而实际上是以骄悍著称的猛将柴绍、江夏王李道宗、勇将薛万均和薛万彻兄弟、屡败吐蕃的娄师德、攻灭大勃律的封常清、突厥人阿史那社尔、高丽人泉男生、灭龟兹的郭孝恪、程务挺、王忠嗣、铁勒人浑瑊、马燧、李克用等。唐太宗李世民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

李靖

  李靖(571~649):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隋名将韩擒虎的外甥。少时研读孙吴兵法,深受韩擒虎和杨素等人赏识。曾与太原留守李渊有隙。李渊攻占长安,执李靖将斩,见其胆识过人释之,随后被秦王李世民召入幕府,跟随作战。619年奉命入蜀,协助赵郡王李孝恭筹划消灭南方最大割据势力萧铣。李靖在川东击败了当地部族首领对李孝恭的进攻,得到李渊的信任。620年,李孝恭、李靖奉命进讨萧铣,攻克通、开二州,斩萧铣所封东平王萧阉提,为东进作战安定了后方。萧铣恐诸将擅兵,以罢兵营农为借口,削夺诸将兵权,先后杀功臣董景珍、张绣,造成上下离心,兵势益弱。621年正月,李靖献攻取萧铣十策,得到唐高祖李渊同意。二月,李渊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大造战船,训练水军,以备大举进攻。又命李靖负责整个作战事宜。九月,李渊诏发巴蜀兵,命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李靖代理行军长史,统12总管兵,从夔州沿长江顺流东下,又令庐江王李瑗出襄州道,田世康出辰州道,周法明出夏口道,合击萧铣。时值江水正涨,诸将皆请待水落进军,李靖却认为:“兵贵神速。今吾兵始集,铣尚未知,若乘江涨,倏忽抵其城下,掩其不备,此必成擒;不可失也”。李孝恭采纳其议。十月,亲率战舰2000余艘东下。萧铣不加防备,唐军遂攻克荆门、宜都二镇,进抵夷陵。萧铣部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前来救援。李孝恭急欲迎战,李靖认为文士弘乃萧铣悍将,士卒骁勇,不容易对付,应该先驻南岸,不与其交锋,待其气衰,然后奋击,定能破敌。李孝恭不听,留李靖守营,率兵出击,果遭失利,退回南岸。文士弘委舟纵兵劫掠,人皆负重。李靖见其军乱,挥军出击,大败文士弘军,获其舟船300余艘,斩首及溺死者近万人。唐军继续追击,至百里洲再败文士弘军。萧铣的江州总管盖彦举以5州降唐。李靖乘胜率轻兵5000直逼江陵城,李孝恭率大军继进,很快攻破江陵外城,拔其水城,俘甲兵4000余人,获舟船数千艘,萧铣的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等降唐。李靖将所获舰船全部弃入江中,萧铣援军见空船顺江而下,以为江陵已陷,狐疑不敢向前。困守江陵的萧铣见援兵不至,被迫于二十一目出降。数日后,10余万救兵赶至,得知萧铣已降,便归附了唐朝。南方各州县闻讯,均望风归顺。李靖被晋升为上柱国大将军,任岭南道抚慰大使,招抚了岭南96州。

  622年八月,辅公祏据丹阳反唐,李渊命李孝恭为行军元帅,率舟师开赴江州;李靖为副帅进屯宣州,唐军共7总管兵,水陆俱进,皆受李孝恭节制,由西、南、北三面分路进攻辅公祏军。624年二月,辅公祏部水陆军精锐

  5万人,据当涂附近有利地形,构筑坚固城栅进行防御。李靖出其不意,先率主力击破其水军,杀伤及溺死者万余人,乘势亲率轻兵直趋丹阳。辅公祏率数万人弃城东走,被俘获,江东地区基本平定。

  625至626年,李靖先后以安州大都督、灵州道行军总管调潞州、灵州防御突厥。李世民即位后,先后任刑部尚书、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629年东突厥诸部内乱,十一月,李靖任定襄道行军总管,统帅徐世勣、李道宗、柴绍、薛万彻、苏定方等名将击东突厥。630年正月,李靖率骁骑3000乘夜袭占定襄。颉利可汗未料到唐军突至,率部北撤,他又与获胜的徐世勣合兵,于二月初在阴山突袭突厥军,斩杀万余人,俘男女10余万口,颉利可汗也于其后被抓获,东突厥汗国至此灭亡。

  634年,以足疾上表辞官,得李世民称许,并授特进。不久,吐谷浑可汗伏允扰唐,64岁的李靖自愿请行,被任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李道宗、侯君集、契苾何力等等西攻吐谷浑。635年闰四月初八,李道宗在库山击败吐谷浑军。伏允烧尽野草,轻兵入碛。唐军诸将认为,马无粮草,已很疲弱,不可轻易深入。唯独侯君集主张应乘其初败,人心离散之机,穷迫不舍,一举将其击灭。李靖采纳其意见,分兵两路追击,亲率李大亮、薛万均等部由北路切断其通往祁连山的退路,并迂回至伏俟城;侯君集、李道宗等部由南路追截南逃的吐谷浑军。二十三日,李靖部将薛孤儿在曼头山大败吐谷浑军,斩其首领,俘获大批牲畜。二十八日,李靖率军在牛心堆击败吐谷浑军,接着又在赤水源再次获胜,共俘斩名王数十人。南路唐军在沓无人烟地区行军2000余里,途经无水无草的破罗真谷时,只能“人龀冰、马瞰雪”,于五月间在乌海追上伏允,大破其众,俘其名王骁将。伏允向西败走,准备渡突伦川,投奔于阗。李靖督诸军,经积石山黄河源追至且末。李靖部将契苾何力闻伏允逃至突伦川,遂率骁骑千余追击,因沙漠无水,将士皆刺马饮血,终于追上伏允,袭击其牙帐,歼数千人,缴获甚众,伏允侥幸脱逃,后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中自缢身亡。侯君集率部进逾星宿川,至柏海与李靖军合师。伏允之子大宁王慕容顺斩天柱王,率部归唐,被封为可汗、西平郡王,吐谷浑成为唐朝属国。637年,封卫国公。辞官后,李世民仍常征询他对军国大事的意见。他谨慎自谦,长期闭门谢客。649年卒。李靖归唐时已年近半百,15年中四次指挥大型战役,均获全胜。观其一生业绩,堪称“用兵如神”四字。

  评分:统率A,战斗A,智谋A,战绩A,名气A,综合A。李靖著有《李卫公问对》、《六军镜》、《李卫公兵法》,后二者已失传,在《通典》和《太平御览》中,保存有部分内容。《李卫公问对》则在宋代被定为《武经七书》之一,该书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但有证据显示是后人伪托其名所写。建议阅读:《红拂夜奔》(王小波)。

徐世勣

  徐世勣(594~669):字懋功,后获赐李姓,又避李世民讳,改名李勣,离狐人(今山东东明东北)。17岁随翟让在瓦岗起义。曾献策出兵荥阳、梁郡,在汴水夺取往来船只物资,使起义军的供给得到解决。616年十月,隋名将张须陀率军进攻正在围攻荥阳的瓦岗军,徐世勣支持李密的计划,在翟让、李密的指挥下奋勇作战,于大海寺击斩张须陀,歼敌2万余人,使瓦岗军军威大振。李密任瓦岗军首领后,他建议袭取黎阳仓,壮大了瓦岗军力量。随后镇守黎阳,屡败来犯的宇文化及军。瓦岗军失败后归唐,但却把黎阳城兵马土地献给已投唐的旧主李密,深受李渊赞赏。619年,窦建德军攻占黎阳,徐世勣败降。620年,复归唐。621年,随李世民迫降王世充,击灭窦建德、刘黑闼等,累迁左监门大将军。624年,从李孝恭攻灭反唐的辅公祏。李世民即位后,任并州都督。629年,任通汉道行军总管,率军大败东突厥军于白道。后与李靖合谋,趁东突厥颉利可汗懈而不备,以精骑奔袭并从背后堵截,歼其部众于阴山。

  637年,封英国公,驻守并州16年,令行禁止,李世民誉其胜于长城。641年十一月,薛延陀可汗夷男闻唐太宗将东封泰山,以为唐边境空虚,命其子大度设征发同罗、仆骨、回纥、靺鞨等部落兵马共20万,南下进攻唐册封的突厥俟利苾可汗,俟利苾可汗无法抵御,率部进入长城,遣使告急。十六日,唐太宗命张俭率骑兵及奚、契丹诸部兵马从东包抄;徐世勣率士卒6万、精骑1200正面出击;李大亮领兵4万、精骑5000驻守灵武;张士贵率1.7万人出兵云中;李袭誉包抄薛延陀西部。唐军分路出击,薛延陀军北逃。徐世勣挑选麾下及突厥精锐骑兵6000抄近路拦截,跨越白道川,一直追至青山。大度设于诺真水摆开战阵,横亘10里。十二月十七日,突厥兵先出战,不胜退兵,大度设乘胜追击,与唐军遭遇,薛延陀军万弩齐发,唐军坐骑多被射死,徐世勣命士卒下马持长槊战,斩3000余人,俘虏5万余人,薛延陀余众逃至漠北,适逢大雪,人畜冻死者十有八九。

  644年徐世勣从李世民征高丽,645年三月,以声东击西之计绕过高丽的防守,巧渡辽水,攻克玄菟,使高丽军心大恐;四月,又绕过新城攻下盖牟城,俘获二万余人和大量粮草,并完成了对辽东城的包抄;五月攻克重镇辽东,斩俘两万余人;又随李世民攻取白岩、安市等诸城。因天寒粮将尽,李世民决定退兵,他又和李道宗共同顺利完成了殿军的任务。646年,薛延陀屡被唐军所败后请降,徐世勣受命招降薛延陀军,识破其诈降,纵兵击之,斩首5000余,擒获其可汗咄摩支,遂灭薛延陀。647年率兵二征高丽,获小胜即还。649年五月,李世民突然将徐世勣罢黜外放以试探,对李治说:“汝于李勣无恩,我今将责出之。我死后,汝当授以仆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并交待如果他不服从就立刻杀之(凶狠)。徐世勣连家都不回就直接去上任(老滑头)。高宗李治即位后,授左仆射、司空、太子太师。666年作为主帅再征高丽,667年二月,率大军渡过辽水;九月,攻取高丽军事重镇新城,668年二月二十八日,徐世勣等攻占扶余城,斩俘万余人,扶余川中40余城亦望风归降。泉男建遣兵5万妄图夺回扶余城,在薛贺水与徐世勣军遭遇,唐军大胜,斩俘3万余人,乘胜攻占大行城。各路唐军会师,推进至鸭绿栅。高丽发兵抵抗,唐军奋勇出击,大败高丽军,追奔200余里,攻占辱夷城,高丽其他各城守军或逃或降。唐军进至平壤城下,围平壤月余,高丽王高藏派泉男产率首领98人出降。泉男建仍然闭门拒守,并多次遣兵出战,皆败。九月十二日,高丽僧信诚打开城门,唐军冲进城中,俘男建,高丽全部平定。669年十二月病卒。徐世勣的实力和功绩,在唐初名将中仅次李靖。《新唐书》说他“用兵多筹算,料敌应变,皆契事机。闻人善,抵掌嗟叹。及战胜,必推功于下。得金帛,尽散之士卒,无私贮。然持法严,故人为之用……既没,士皆为流涕。”后其孙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兵败被夷族,连徐世勣的坟墓也被毁坏,唯有徐敬业之叔徐思文因为武则天效忠保住了性命。

  评分:统率A,战斗B,智谋A,战绩A,名气A,综合A。李靖在与李世民论当时名将时说徐世勣和李道宗不会大胜也不会大败(都是擅用正兵的高手),而薛万彻不是大胜就是大败。观其守黎阳、哭李密、割股肉以啖单雄信均有国士之风;历事两帝,在政治上是个老滑头、不倒翁。他到底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演员还是忠厚老实的“纯臣”呢?徐世勣从不讳言自己的过去,他常说:“我年十二三为无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快者,无不杀之;十七八为好贼,上阵乃杀人;年二十,便为天下大将,用兵以救人死。”李密杀翟让徐世勣时也在场,他见状立刻向外逃,被埋伏在外面的武士一刀砍中颈部,险些丧命,如果那一刀再稍狠一点,那……

  要成为史上留名的人物,运气也是很重要的。

侯君集

  侯君集(?~643):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北)人。君集少年时以武勇称,隋末战乱中,被秦王李世民引入幕府,从征讨有功。626年的玄武门之变,君集之策居多。李世民即位,君集任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630年,任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参议朝政。635年,为积石道行军总管,随李靖平吐谷浑,策划军事,分兵深入,有大功。638年,迁吏部尚书,仍参朝政。君集出自行伍,素无学术,及被任用,方始读书。他出为将领,入参朝政,获得当时称誉。同年,吐蕃围松州,唐授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击之(此战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谢罪,请求通婚,李时民遂以文成公主嫁之)。639年冬,高昌王麴文泰遏绝西域商贾与唐交往,十二月初四,唐朝廷令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薛万均为副总管,率步骑数万及突厥、契苾之众征讨高昌。麴文泰以为唐离高昌有7000里之遥,沙碛阔约2000里,地无水草,气候异常,唐朝不会以大兵相加。及唐军在熟悉当地地形的契苾何力引领下抵达碛口时,麴文泰忧惧而死,其子智盛即位。640年八月,唐军攻下田地城,俘男女7000余人。侯君集直趋高昌城。麴智盛率军迎战,被击败后退保都城。侯君集命将士填堑攻城,又造高5丈可以俯瞰城内的巢车,对城内动静了如指掌。奉命前来救援高昌的西突厥军畏惧唐军威势,也在可汗浮图城投降。麴智盛见大势已去,被迫于初八开门出城投降。侯君集继续分兵略地,共攻下3郡、5县、22城,得户8046,人口3.77万,马4300匹,占地东西800里,南北500里。唐在其地置西州,在可汗浮图城置庭州。二十一日,又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留兵镇守。侯君集刻石记功而还。君集入高昌时,私取宝物;将士也竞相盗窃,君集自身不正,不敢禁制。还朝后,被人揭发,下狱,虽得免罪,却没有奖赏,他心怀不满。643年,由于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事件被杀。

  评分:统率B,战斗B,智谋C,战绩C,名气C,综合C。李世民命李靖教侯君集兵法,侯向李世民报告说李靖留了一手,不肯全教。李世民问李靖原因,李靖说:“现在中原无事,我教君集的足以服四夷,而他还想学更多,可见其有反意。”但看起来有史官放马后炮的成分。尤其是君集在临死前说:“我岂反者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又何必撒谎呢?而李世民也没有斩尽杀绝,留了他的妻子和一个儿子一命。其实《新唐书:侯张薛传》中的三人:侯君集、张亮、薛万彻的罪名都有可疑之处。

苏烈

  苏烈(592~667):字定方。少时以勇猛闻名,十五岁初上战场。630年随李靖突袭东突厥时作为先锋以200骑兵大破敌阵,使颉利可汗狼狈逃窜。656年从程知节征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在唐军与四万突厥军激战不敌时,又率500骑兵冲阵大破敌军。657年闰正月二十一日,唐以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率任雅相、萧嗣业,发唐兵与回纥兵万余人,从北道讨伐贺鲁;又命阿史那弥射和阿史那步真为流沙安抚大使,自南道招集西突厥余众。十二月,苏定方率军在金山北,击破处木昆部,其俟斤懒独禄等率万余帐归降,苏定方征调其千名骑兵从军。唐朝采纳薛仁贵建议,争取泥孰部共袭贺鲁。苏定方率唐及回纥兵万余人至曳咥河西,贺鲁率十姓兵10万将其包围。苏定方命步兵持矛环据南原,自率骑兵列阵于北原。西突厥军三冲南原未逞,苏定方率骑兵乘势反击,大败西突厥军,追击30里,斩获数万人。次日,唐军继续前进,胡禄屋等五弩失毕举部归降,贺鲁与处木昆屈律啜数百骑西遁。五咄陆部闻沙钵罗兵败,也归附阿史那步真率领的南路唐军。苏定方于是命令萧嗣业与回纥婆闰率骑兵向邪罗斯川进发,追击贺鲁,苏定方与任雅相率新附之众继后。时遇大雪,深约二尺,诸将建议待天晴后再进军。苏定方说服部众,利用贺鲁以为唐军必然休兵的侥幸心理,踏雪昼夜兼程地继续追击。进至双河,南北两路唐军会师,又长驱200里,直抵金牙山贺鲁牙帐。贺鲁及其将士正准备外出打猎,苏定方乘其无备,突然发起攻击,斩俘数万人。贺鲁与其子咥运、婿阎啜等逃往石国西北之苏咄城。苏定方乃息兵,令西突厥各部落返回居所,修通道路,设置驿站,掩埋尸骨,慰问疾苦,划定疆界,恢复生产。并将贺鲁掳掠的牲畜、财物等,全部归还原主。苏定方命萧嗣业率兵继续追击,自引大军凯旋。贺鲁逃到石国,被石国人诱捕,送交萧嗣业。十一日,唐在西突厥故地设置漾池、昆陵二都护府,以阿史那步真、阿史那弥射为都护,分统其十姓各部。都曼率所部及疏勒、硃俱波、喝般陀三国反叛,苏定方率军1.3万人昼夜奔驰300余里,击败并迫降都曼,平定葱岭以西。660年,受命率兵攻百济,八月,引兵自成山渡海,在熊津江口大败百济军,斩杀数千人,然后水陆并进,直趋百济都城俱拔城。百济倾国迎战,仍被苏定方大破,斩杀万余人,国王扶余义慈被迫率众归降,百济遂灭。661年于浊水击破高丽军,围平壤,因为大雪退军。回国后拜为凉州安集大使,防御吐蕃、吐谷浑。667年病逝。

  评分:统率B,战斗A,智谋B,战绩B,名气C,综合B。苏定方这个有勇有谋、善于以少胜多和长途奔袭的良将,却莫名其妙地在《说唐》被写成大反派,被说书和听书的人骂了几百年。实际上程知节在征贺鲁时曾杀降取其财物,而苏则分文不取,品德远胜《说唐》中的正面角色。在此强烈要求为伟大的外战英雄恢复名誉!

契苾何力

  契苾何力(?~677):铁勒人,铁勒可汗之孙,随其母投奔唐朝。635年,契苾何力与李大亮、薛万彻、薛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在唐军不支时,率众奋力击退敌军。随后闻吐谷浑可汗伏允逃至突伦川,遂率骁骑千余追击,因沙漠无水,将士皆刺马饮血,终于追上伏允,袭击其牙帐,歼数千人,获其妻子,缴获甚众,伏允侥幸脱逃,后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中自缢身亡。薛万均与其争功,二人几乎火拼,但后来李世民得知情况后要处罚薛万均,他又为之求情。640年,随侯君集讨高昌。642年回家探亲,被部众劫持,他坚决不从,有人向李世民告他背叛,李世民不信,后来派使者将他要了回来。645年,随李世民征高丽,力战有功。曾在战斗中被刺伤,仍然奋勇作战。后来刺伤他的人被捉住交给何力发落,何力却认为他是各为其主,又是个勇士,就把他放了。648年,随阿史那社尔攻灭龟兹。李世民死时,何力要求殉死,被高宗李治制止。651年,率军平定西突厥叛乱部落。661年,率军征高丽,在鸭绿江履冰而进,大破泉男生率领的高丽军,歼敌3万。九姓铁勒叛乱时,他仅带500骑抵达部落中,劝服部众归顺并交出了主犯。666年,再征高丽,在辽水打败高丽15万大军,斩首万余级,再抵鸭绿江。与徐世勣会合后,契苾何力率军南下,率先攻抵高丽首都平壤,后与徐世勣合兵攻破平壤,灭高丽。契苾何力忠心耿耿,作战勇猛,是唐朝外族名将中的佼佼者。

  评分:统率C,战斗B,智谋C,战绩C,名气D,综合C。游牧民族大多鲠直刚烈,勇猛顽强,如能真心相对,大多忠心耿耿。唐朝种族歧视几乎不存在,外族将领之多,堪称中国王朝之冠,也是中国史上最强大的王朝,这是否说明了一些问题呢?

黑齿常之

  黑齿常之(?~689):百济人,任百济郡将时曾成功守住了苏定方的攻击。663年归唐。骁勇善战,颇有谋略。678年吐蕃扰边,他随洮河道大总管李敬玄出战。当时,右卫大将军刘审礼等被俘,李敬玄怯战退兵,被困于承风岭,他率500名敢死士夜袭吐蕃军营,斩杀300余人,遂解其围。因功授左武卫将军,兼检校左羽林军,任河源军副使。680年又率兵于河源击退吐蕃军的进攻,升任河源军经略大使。为加强河源地区的防守,置烽戍70余所,又屯田5000余顷,年收入百余万石,对稳定西北起了重要作用。684年升为左武卫大将军,后又任江南道大总管。686九月,突厥骨笃禄可汗进犯,黑齿常之奉命迎战,进至两井地区,与突厥3000余人相遇。突厥见唐兵已至,均下马着甲,准备交战。黑齿常之立即率200余骑勇猛冲击,突厥措手不及,都弃甲逃走。傍晚大量突厥兵赶来,欲与唐军会战。黑齿常之当即潜使人伐木,令营中多处燃火,以虚张声势。突厥见遍野火起。如同烽燧,疑有援兵相应,便乘夜狼狈逃走。687年二月,再败骨笃禄可汗的进攻,进封燕国公。他治军严整,爱惜士卒,不营私利,为部下所敬服。689年,被著名酷吏周兴诬以谋反,入狱后自缢死。

  评分:统率C,战斗B,智谋C,战绩C,名气D,综合C。一名被“诬以谋反”害死的名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是个外国人。

刘仁轨

  刘仁轨(602~685):字正则,汴州尉氏(今属河南)人。自幼好学,博涉文史。660年,唐攻百济,他因督海运遇风覆船被免职,随军自效。661年,百济起兵,围攻屯其府城的唐将刘仁愿部。刘仁轨任检校带方州刺史,率军赴救,解其围。随后又与刘仁愿部在熊津之东,击败百济军。百济向倭国求援,倭国同意派兵。663年八月,百济王丰率部分军队出周留城,往白江口(今韩国的锦江口)接应。百济王子率剩下的百济军和先期到达的倭军留守周留城。刘仁原、孙仁师以及新罗王金法敏统帅陆军,从陆路进攻周留城。刘仁轨、杜爽率领唐水军和新罗海军从熊津进入白江口,朔江而上夹击周留城。八月十三日,刘仁原所部进逼周留城外围。周留城周围的城池,逐一被唐军攻克,百济守军相续投降。同时,刘仁轨率唐和新罗海军驶向白江口,企图朔江北上进逼该城。当刘仁轨所率海军驶抵白江口时,与先期前来的倭国海军相遇。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济兵马在岸上守船。刘仁轨立刻下令布阵,170艘战船按命令列出战斗队形,严阵以待。二十七日上午,倭军战船首先开战,冲向唐军水阵。由于唐军船高舰坚利于防守,倭军船小不利于攻坚,双方战船一接触,倭军立刻处于劣势。倭军战船慌忙撤回本队,其将互相计议说:“我等争先,彼当后退。(幼稚得可爱)”遂各领一队战船,争先恐后毫无次序地冲向早已列成阵势的唐海军。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在阵中。倭军被围,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倭军大败,落水而死者不计其数,倭将朴市田来津被击毙。刘仁轨四战皆胜,烧毁敌船400余艘,海水被映成红色。百济王丰先在岸上守卫,见倭军失利,乘乱军之际,遂逃亡高句丽。九月七日守城的百济王子余忠、胜忠等闻讯率守军投降。倭军也全部撤回本国。刘仁轨遂任带方州刺史,驻百济。674年,任鸡林道大总管,率军东攻新罗,675年,破其北方重镇七重城后引兵还。随即进爵为公,任尚书左仆射。武则天临朝后,加授为特进,专知京都留守事。不久依新官制改称文昌左相。刘仁轨治军严整,为人刚正,在任陈仓县尉时,杖杀暴吏折冲都尉鲁宁。他直言敢谏,先后多次上书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对军政要事乃至皇帝行止,皆敢进言。685年病逝。

  评分:统率C,战斗B,智谋C,战绩C,名气C,综合C。刘仁轨居高位时毫无架子,对待朋友就像以前身为平民时一样。白江口一战,对中国没有多大的意义,可是倭人自此一战后,再也不敢进犯唐朝,还虚心派出留学生向唐朝学习先进文化,大大改善了落后的局面。

裴行俭

  裴行俭(619~682):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苏定方曾传授其兵法。679年,西突厥阿史那都支与吐蕃联合兵逼安西都护府。他以册送波斯王为名,领兵西进,至西州,召集当地豪杰子弟千余人跟随;扬言天热,需待秋凉再西行,使都支等人不加戒备。随后,又以打猎为名,徐召龟兹、毗沙、焉耆、疏勒四都督府,诸部落子弟近万人,数日后,令其倍道西进。行至距都支部落10余里,先派使者向都支问安,继派使者促其相见。都支与李遮匐原本相约于秋中抗拒唐使,不料唐军速至,被迫率儿侄首领等500余骑出迎,行俭遂尽俘都支等人。然后,传其契箭,悉召诸部酋长前来听命,一并执送碎叶城。同时派出轻装精锐骑兵,昼夜兼程,进袭李遮匐。途中恰遇李遮匐使者,即令其返回劝谕其主子,并讲明都支被擒等情况。李遮匐计穹,被迫投降。于是裴行俭遣波斯王子还国,留副使王方翼于安西,加筑碎叶城。亲自押俘都支与李遮匐返回长安。

  同年十月,单于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傅、奉职等合众数十万反唐,单于都护萧嗣业率兵出征败归,裴行俭遂统兵再次出击。680年,行至朔州,鉴于萧部粮运被劫而兵败的教训,便伪装粮车300乘,每车内伏壮士,派羸兵押送,并于要道设伏兵。突厥军果然前来行劫,遂遭全歼。此后,唐军粮运畅行无阻。裴行俭军继续进击,战于黑山,获大胜,俘奉职等。681年,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反唐,裴行俭等奉命征讨。闰七月,军于代州陉口,施反间计,使伏念与温傅互相猜忌。于是伏念留下妻子、辎重于金牙山,亲率轻骑南下欲袭怀舜部。裴行俭乘其后方空虚,即令副将何迦密自通漠道,程务挺自石地道,率军突袭突厥牙帐金牙山。伏念再与怀舜约和而还,及至金牙山,失其妻子、辎重,士卒又多染疾病,被迫引军北走细沙。裴行俭遂令副总管刘敬同、程务挺等率单于府兵追击;伏念表示请执温傅以自效,裴行俭答应降而不杀。但伏念尚有犹豫,又自恃道远,估计唐军必不能至,疏于戒备。唐军迅速赶到细沙,伏念惊乱,不能整其部众,遂执温傅来降,尽平突厥余部。682年,为金牙道大总管,拟率兵出击反唐的西突厥阿史那车薄,师未行,病卒。裴行俭善用计,驭将有方,强调用兵之道,抚士以诚,制敌以诈。

  评分:统率B,战斗C,智谋B,战绩B,名气C,综合B。裴行俭征讨西突厥,有一次突然在将士已安好营的时候下令移营到高处,部下都莫名其妙,但刚移完营就下起了暴风雨,原来的营地水深丈余,部下问他怎么知道的,他则笑着说:“以后听我说就行,不必问我怎么知道的。”(信我者得救,你是耶稣吗?但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气候与现在大相径庭)裴行俭精通草书隶书,是书法名家,又通阴阳历法。撰有兵书《选谱》,已失传。他推荐的将领如程务挺、黑齿常之等后来都成为名将。他又是将门之后,隋将裴仁基之子,其兄裴行俨勇猛善战,与其父谋刺王世充失败被杀,有可能是《说唐》中裴元庆的原型。

薛仁贵

  薛仁贵(614~683):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武艺高强,善骑射。唐军攻高丽,在安市城阻击援军时,他身着白衣奋战获胜,为李世民赏识,升为游击将军、北门长上。回师时,李世民说:“不喜得辽东,喜得骁将。”任其为右领军郎将。高宗李治在位时,辅助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经略辽东,屡破高丽、契丹军,因功授左武卫将军。铁勒九姓袭扰,他率兵至天山;铁勒聚众10余万,先选数十骁骑挑战,他张弓三箭,射杀三人,其余请降。铁勒军溃逃,唐军追至碛北,获其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遂有歌:“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666年参与攻高丽,多次以少胜多,威震辽海,占领高丽期间抚孤存老,检制盗贼,随才任职,褒崇节义,高丽士众皆欣然忘亡。670年吐蕃进扰,高宗李治以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郭待封为副,率兵出击。因郭待封违背其意图,自率辎重前进,遭吐蕃军截击,辎重全部损失。薛仁贵退屯大非川,被迫与吐蕃约和而还,免官为民。681年,又被高宗起用,授瓜州长史;不久,授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682年,突厥阿史那元珍反唐,他率兵出击,在云州遇敌。敌方问:“唐将为谁?”

  曰:“薛仁贵。”突厥人惊问:“我们听说薛将军流放象州已死,怎么可能复活了?”仁贵摘下头盔,突厥人大惊,下马罗拜后逃跑。仁贵追击,斩首万余级,俘2万余人。683年病卒。

  评分:统率C,战斗A,智谋C,战绩C,名气A,综合B。破铁勒时,仁贵怕有变乱,将俘虏全部坑杀(具体多少不知道,十余万人全杀了?)。武勇无可置疑,品格略有不足。其子薛讷,字慎言,也是战绩不逊乃父的名将(不知怎么变成薛丁山了?)。《薛仁贵征东》和评书使他名气超过许多实力强于他的名将,书中为了衬托他,又把名将张士贵写成奸臣,难道要写一个英雄非要贬低另一个英雄才行吗?

高仙芝

  高仙芝(?~755):高丽人。骁勇善骑射。自幼随父入唐,年二十余授将军。唐开元末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吐蕃占领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部),作为进击龟兹、焉耆、于阗、疏勒等安西四镇的通道。唐三次出兵不捷,遂于747年命他为行营节度使,领万骑出击。他率军行百余日,越葱岭,登坦驹岭(今兴都库什山东端),直下险峻山坡40余里,智取小勃律。随后任安西四镇节度使。750年,攻石国,先同其约和,后又突然袭击,俘其国王及部众,抢掠珠宝、良马,引起附近诸国怨愤。751年,石国王子引阿拉伯(黑衣大食)大军来攻(数量说法不一,大约在十万以上),高仙芝领兵3万出击(其中西域同盟军近万人),深入七百余里,越过海拔7224米的穆斯塔格山(探险家斯文赫定称之为“冰山之父”)翻越雪岭,渡过冰河,飞越天险,抵达帕米尔高原阿母河之源,然后挥师西进,越过世界屋脊,在怛罗斯与阿拉伯军交战,相持五日,由于西域同盟军倒戈背叛战败,但阿拉伯军也由于以众击寡仍伤亡惨重而打消了向东的军事扩张的想法。安史之乱初,他以副元帅领军东讨,因前线失利退守潼关,遭监军宦官边令诚陷害,于另一员名将封常清一起被杀,死后全军都为他喊冤。

  评分:统率B,战斗B,智谋C,战绩B,名气C,综合B。高仙芝爱财,平定两国时得到不少财物,但也不吝啬,有人向他要他就给。英国考古学家斯泰因见到当时唐军跨过的大谷冰川(Darkot)后说:“在纪录上要以此为第一次。高山峙立,缺乏一切给养,这种军队在此如何能够维持得住,即是这一个问题,便足以把现代任何参谋本部难倒了。就所遭遇的困难而言,横越达科特及帕米尔较之欧洲史上从汉尼拔以至拿破仑同苏沃洛夫诸名将之越阿尔卑斯山,还要困难!”怛罗斯之战的失败,使盛唐向西扩张的势头停止,不久安史之乱发生,唐基本上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权;同时也使得中国文化和科技西传。此战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恐怕高仙芝永远也想不到吧。

郭子仪

  郭子仪(697~781):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年轻时曾犯罪,被李白解救。755年安禄山叛乱,他任朔方节度使出兵单于府,击败安禄山部将高秀岩,进围云中,756年二月,与李光弼率师出井陉,收复常山等地。五月,以深沟高垒,敌来则守、敌去则追的战法,疲惫叛军,寻机攻击,多次击败史思明部,收复河北十余郡,使叛军陷入被动境地。后因潼关失守,奉命还军灵武。此时他所统领的5万精兵,已成为唐军反攻的重要力量。757年,率军攻占河东,一度克潼关。五月,反攻长安,在清渠失利。九月,与广平王李俶率唐军及回纥军15万人在香积寺北大败叛军,收复长安。又乘势东进,兵临陕州,以回纥兵迂回抄袭,击溃叛军主力,迫使叛军弃洛阳逃走。至此,河西、河东、河南诸地皆为唐军所有。758年,率兵攻破卫州,与八节度使进围邺城,因宦官鱼朝恩监军,指挥不统一而兵败。后受鱼朝恩排挤,被解除兵权。763年仆固怀恩反唐,吐蕃、回纥兵相继进犯,他又被起用,重新领兵,并屡上御敌之策。765年十月,在吐蕃与回纥大军压境之际,他利用矛盾,说服回纥反戈,大败10万吐蕃军,稳定了关中局势。郭子仪精于谋略,用兵持重,治军宽严得当,深为部下敬服。仆固怀恩反唐南下时,属于将士多系朔方旧部,他单骑出见,叛军因感其声威,不战自退。因军队缺粮,遂于766年亲率河中军垦荒屯田,使军中食有余粮。郭子仪有政治远见,曾提出削减冗官、选贤任能和轻徭薄赋的主张;并注意与少数民族修好,善待回纥,以取得其对唐的支持。他历事四朝,勤于职守,对巩固唐朝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受封汾阳郡王,被德宗李适尊为“尚父”。781年六月病卒。

  评分:统率B,战斗C,智谋A,战绩B,名气B,综合B。同为中兴名将,郭子仪纯论用兵则不及李光弼,但威望崇高,擅用谋略,为人处世的功力无人能及,堪称“人精”。他功高而主不疑,奸险如鱼朝恩,狠傲如田承嗣,都对他甚为敬服。有八子七婿,大多担任官职,孙子数十个,多得他自己都认不过来,到问安的时候只好点点头。儿子郭暧尚升平公主,两口子在吵架时郭暧曾叫道:“你有什么了不起,我父亲要做皇帝早就能做了!”公主向皇帝禀报,皇帝说:“他说得也没错啊!”其实象郭子仪这样的人,表面上荣华富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稍有差错,就是满门抄斩,还要不停地为子孙作打算,活得实在辛苦。

李光弼

  李光弼(708~764):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契丹族。自幼好学,善骑射。756年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率兵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先后攻破常山、九门、赵郡等地。五月,与郭子仪会师常山,乘敌疲惫出击,大败史思明部于嘉山,进围博陵,军威大振,使河北十余郡皆杀叛吏归唐。757年,史思明、蔡希德等率众10万进攻北都太原。李光弼所部不满万人,先在城外凿壕,又以挖出的土作坯数十万,加固城垒。当敌攻城时,用发石机发巨石猛击,还暗掘地道陷敌,不断袭击叛军,使之不敢接近。史思明北返,李光弼乘隙出击,大败蔡希德,歼敌7万,既守住了太原,又保证了唐军左翼的安全。759年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史思明军突然渡河,陷汴州,逼洛阳。李光弼因兵力悬殊,乃弃洛阳,守河阳,威胁叛军侧翼,使其不敢西进。随后伺机出战,挫败了叛军对河阳三城的进攻,歼敌2万。761年,朝廷强令收复洛阳,他不得已而出兵,由于大将仆固怀恩违反节度,因而兵败邙山,退保闻喜。后复任河南诸道副元帅,出镇临淮,统河南诸道兵反攻叛军,配合仆固怀恩等收复洛阳。曾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起义军。764年,因受朝廷猜疑,抑郁而死。李光弼刚毅果断,用兵灵活,尤以防御作战见长。治军严谨,所部屡战不殆,九节度使兵溃邺城时,唯李光弼与王思礼两节度使整军而还。军纪严明,民众敬服。

  评分:统率B,战斗B,智谋C,战绩B,名气C,综合B。九节度兵败邺城后,郭子仪被贬,李光弼成为实际上的统帅,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功臣。

李晟

  李晟(727~793):字良器,洮州临潭人。18岁从军,勇猛过人,随名将王忠嗣击吐蕃,一箭射死敌方一员勇将,被王称为“万人敌”。768年,吐蕃犯灵州,他率军出击,上司李抱玉想给他五千兵,他说以数量取胜五千不够,以谋略取胜则太多,只带了千人出战,奇袭吐蕃后勤基地定秦堡,焚其积聚,迫使吐蕃撤围退走,解了灵州之围。不久被召回长安任右神策都将,统领神策军。779年在大渡河击败吐蕃和南诏联军,并断其粮草,使蕃南联军八、九万人冻饿而死。781年,田悦反叛,李晟率军征讨,与马燧等连续大破田悦军,后因染重病撤军,叛军因他的威名,不敢追击。783年,泾原兵变,长安为朱泚的叛军占领,李晟与浑瑊等率军反攻,于次年打败叛军,收复长安。786年,吐蕃大将尚结赞来犯,李晟派部将王佖率领3000精兵埋伏于汧城,命王佖放蕃军先锋过汧城,袭其中军主力。王佖依计行事,果然大败尚结赞。十月初七,李晟命王佖率领5000步骑偷袭摧沙堡。十六日遇蕃军2万,激战中蕃军败退,唐军乘胜追击,攻克摧沙堡,杀摧沙堡守将扈屈律悉蒙等7人,焚蕃军粮草后退兵。李晟是唐朝中后期的重要将领,他屡平内叛外敌,维持了唐朝的稳定。

  评分:统率B,战斗B,智谋B,战绩C,名气C,综合B。唐中后期衰落势头明显,如果不是李晟、浑瑊和马燧这三员名将,可能早就亡于吐蕃或藩镇之乱了。

李愬

  李愬(773~821):字元直,李晟之子。有谋略,善骑射。817年被任命为唐随邓节度使,讨伐屡败政府军的蔡州吴元济叛军。他到唐州后,军中为接连吃败仗,士兵怕打仗,没有必胜的勇气和信心。李愬故意示弱,藏锋不露;对部属则存恤伤病者,不事威严。淮西叛军轻视李愬名位素微,毫不戒备。二月初七李愬部将马少良俘获吴军骁将丁士良。唐军上下都恨丁,要求挖其心。李愬为丁松绑,还任命他为唐军捉生将。丁士良感激不尽,主动建议进攻文城栅,捉获该据守谋主陈光洽。三月二十八日又接收文城栅守将吴秀琳的投降,重用其忠勇之士,占据了文城栅。降兵愿走的送给粟帛遣返;愿留的委以重任,使倒戈将士感激泣零。四月二十一日,李愬又计擒淮西重要骑将李祐,待之以客礼。李愬召集李祐、李忠义等知情降将彻夜研究袭击蔡州作战方案。当时,有人提醒李愬,怕李祐等人复叛为敌内应。李愬上表朝廷开释祐等罪过,并任命李祐为其精锐牙队300人的六院兵马使。又收买间谍,弄清蔡州城的虚实情况,招募3000人的敢死队,朝夕训练,做好各种准备。当时,连天降雨,唐军所在积水难行,稍为推迟进攻。这时,吴元济见部属相继背叛,兵势一天不如一天,六月初四主动上表谢罪,愿束身自归。宪宗派使赐诏,答应不处死刑,但派去的敕使却被吴元济的大将扣押,不得返回。二十八日,在攻打吴房的战斗中,李愬示弱击强,攻敌不备,取得成功。李祐献计说,蔡之精兵皆在洄曲一线,城池四周及守城者,皆老弱病残之卒,可乘虚直抵其城。当其叛将获得消息,吴元济已被官军擒获了。李愬正是要采取这个袭击的方略。十月十五日李愬命李祐、李忠义率3000名突将前驱先行,亲自与监军率3000人马为中军;命田进诚率3000人马殿后以备不测。其军拉出城池,只知东行,具体路线保密。行军60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守栅的叛军戍卒及烽子,占据其栅。吃罢晚饭,少事休息,便备好干粮,整修马具,留义诚军500人镇守,以断朗山方向来兵,又引大部队出城门。这时,部属请示到那里去,李愬才告诉大家,入蔡州袭取吴元济。诸将听罢大吃一惊。监军哭着说果然中李祐的奸计。当时大风雪,旌旗破裂,人马冻伤死者相望,从张柴村到蔡州东行的道路,官军从未行过,夜半行军,部将以为此行必死无疑。雪越下越大,夜行军70里,到达蔡州城下,此城已有30多年没官军到达,故守城人根本不会想到雪夜还来官军,疏于防守。十六日深夜四鼓,李愬至城下无一人知晓。李祐、李忠义率7000突击队直登城,杀死守门士卒,当天亮雪止时,李愬已入住吴元济外宅。李愬亲自访问淮蔡重要将领董重质的家,厚礼安抚。当时,董重质拥精兵万余人占据洄曲,听到其子传书,只身骑马回城面见李愬投降。吴元济在牙城上请罪,被槛车送押京师,当天,申、光二州及诸镇兵2万余人相继投降朝廷。历时四年的平淮西征讨战役,在李愬雪夜奔袭中胜利结束了。李愬后来又平定了李师道叛乱,821年病逝。

  评分:统率B,战斗C,智谋B,战绩C,名气C,综合C。李愬平生主要战绩只有蔡州之战,但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所以用了较多篇幅。李愬后来分析:朗山初战不利,以强示弱,为使叛军轻视官军,疏于戒备;攻吴房而存之,是为分散敌兵,急于并力固守;风雪奔袭,攻敌不备,孤军深入,敌死必胜;这便是视远者不顾近,考虑大局而不计较细微,不矜小胜,不惜小败,方能建立大功的道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