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张謇

  §第六章 《朝鲜善后六策》

  朝鲜内乱的暂时解决,挫败了日本企图吞并朝鲜、进攻中国的计划,但是列强吞并朝鲜的野心并没有破灭。朝鲜之行,使张謇清醒地看到了保护朝鲜的重要性。

  朝鲜介于中国、日本的要冲,朝鲜的南部,与日本仅隔一个海峡,轮船由朝鲜的釜山海口到日本,只需要6个小时,朝鲜的中部和北部与中国东三省接壤,朝鲜不保,中国东三省难保,就日本和俄国而言,日本要防止俄国进攻东亚,俄国要防止日本进攻西伯利亚,朝鲜都是重要的战略要地。

  张謇作为吴长庆的幕僚,参与了庆军重要事务的决策,他以自己的学识先后写了《壬午东征事略》、《乘时规复流虬策》、《朝鲜善后六策》等政论文章,其中尤以《朝鲜善后六策》治论最为深刻。在这篇文章中,张謇检讨了朝鲜问题的来龙去脉,根本解决朝鲜半岛危机的多种策略计划,文章提出彻底解决朝鲜问题有以下几种选择:一是按照汉朝的方式,建置玄菟、乐浪郡;二是按照后周的方式,设置监国;三是驻扎重兵于各海口,改革内政,除旧布新;四是让其自行改革,为其训练新军,增强其防卫能力;五是与东三省联为一气,互相声援;六是分路出兵、规复琉球,打击日本的侵略气焰,使其不敢对朝鲜轻举妄动。

  张謇在极短的时间内草就了《朝鲜善后六策》,他希望张树声在代理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期间,能够选择几个方案,让政府批准执行,定为中国对朝鲜永不变更的政策。

  谁知这篇由张謇起草,吴长庆代奏的呈文,因为交通不便,旅途耽搁,送到天津的时候,张树声还没有来得及反应,李鸿章已经假满回任,张树声只好把善后六策交李鸿章。李鸿章看了这篇呈文,认为是多事,把它扔在一旁。

  张謇以为此事就此告一段落,谁知张树声的儿子张华奎当时在天津休假,他在父亲的军营中看到了这篇文章,就把它抄录下来,带到了北京。张华奎那时是某部的捐纳郎中,他把这篇文章在同僚之间传阅。

  很快京城都知道了这篇文章,有几位重要官员到总理衙门和军机处询问他们对善后六策的看法,而两个部门没有接到李鸿章的上奏,根本不知道这篇文章,一时间京城舆论大哗。

  南派清议首领潘祖荫、翁同和立即支持这篇文章,并由侍郎宝廷把文章抄录上达皇帝和太后。慈禧太后没有采纳这篇文章的观点。

  李鸿章看到《朝鲜善后六策》引起了朝廷的重视,他痛恨吴长庆在自己不在的时候,大谈什么外交问题,尤其是个别的御史在上达皇帝、太后的奏折中,竟对自己大加攻讦,李鸿章决定对付吴长庆。

  李鸿章在吴长庆回国述职的时候,就让部下传言他想把庆军交给马建忠。吴长庆听到后,立即就要辞职,幸亏他的两个朋友袁保龄和周馥从中斡旋,李鸿章才没有对吴长庆立即下手。

  张謇看到吴长庆已经是艰难度日,自己在庆军中前景黯淡,决定逐步归退。1883年秋,他把自己的哥哥引入庆军,自己提前告假回乡。

  1884年,李鸿章把吴长庆调防奉天,把他的部队一分为二,庆军终于被李鸿章瓦解。5月,吴长庆一病不起,吴长庆这时非常想念张謇,他去函催请张謇,张謇接信后从上海乘船到金州,发现吴长庆已经病入膏肓。7月13日,吴长庆去世。他手下的幕府宾客这时都向粮台索取金银,不达目的,就恶声相向。

  吴长庆可以说对张謇有知遇之恩,他的去世前后使张謇对世道人心颇感失望。他后来写道:观人于不得意时,于不得意而忽得意时,于得意而忽不得意时,经此三度,不失其常,庶可为士。

  真是命运无常,几人能晓,几人能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