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宝岛台湾
郑成功决心平定台湾,把它作为自己的基地。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正月,郑成功下令各镇大修船只,听候出征命令的下达。
他认为,虽然郑军胜了素达一仗,但清朝未必肯就此罢休。郑军南北征战,家属也跟着受劳累。而何斌已向他献了台湾地图。台湾田园万顷,沃野千里,每年可得饷税数十万。当地百姓尤其擅长造船制器。
虽然现在台湾被荷兰人占领了,但城中的荷兰兵不到1000人,可以很容易地攻打下来。把台湾夺回来,做为郑军的基地,可以安顿将士家属,可以征兵练兵,南征北战时不再有后顾之忧了。
那么台湾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
台湾处于福建的东面,由一个大岛及其周围14个小岛,再与澎湖列岛的64个岛屿共79个岛屿组成。台湾位于东海和南海的中间,西面隔着一道台湾海峡,和福建咫尺相望。从福建坐帆船去台湾,遇着顺风,只要一夜就可以到达。
台湾岛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的领土。
很早以前,台湾和大陆就有文化上的联系。台湾出土的石器,像石斧、石锛和石镞,和中国大陆沿海地区出土的石器属于同一类型。台湾出土的彩陶器和黑陶器,证明台湾的新石器文化是从大陆传过去的。
早在公元230年的历史文献上,就已经有了关于台湾的记载: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东吴曾派大将卫温、诸葛直带兵到过台湾。那时台湾的名字叫夷洲。这是汉族人民大规模到台湾的第一次。
公元605、607年,隋炀帝杨广曾两次派人到台湾岛上,慰谕当地的居民。那时台湾的名字叫流求。从此以后,台湾和大陆的联系就更加密切了。
曾经在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中过进士的施肩吾,不愿做官,带领他家族的人迁居在澎湖。
他曾写过一首《题澎湖屿》的诗,后被收集在《全唐诗》中。这首诗反映了他的生活:
腥臊海边多鬼市,
岛夷居处无乡里。
黑皮少年学采珠,
手把生犀照咸水。
宽阔理宗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福建海官监督赵汝适写《诸番志》,在《毗舍耶》条中写道:“泉(州)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这说明在此以前台湾已正式纳入中国行政版图。
到了元朝(公元1279—1368年),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立了一个衙门叫做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
明朝初年,郑和率船队西行时,曾到台湾停泊取过淡水。到明朝末年,居住在台湾的汉族人口,已经达到10万以上。
到了17世纪,由于汉族人民和高山族人民长期的辛勤开发,台湾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常受倭寇的骚扰。这个时候,欧洲殖民者的势力也伸展到东方来了,台湾这个宝岛成了他们的掠夺对象。
这些西方来的海盗们疯狂地抢掠台湾人民的财产,肆意地虐待甚至屠杀台湾人民。为了争夺资源,他们彼此之间也互相排挤。这些侵略者,给台湾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为了反对侵略者对我国领土的侵犯,我国的许多仁人志士,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在17世纪早期有著名的沈有容“歼倭寇,退荷兵”的斗争。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福建浯氵与(金门)守将于寒冬腊月率军渡过大海,与倭寇展开激战,扫清了倭寇,使岛上平静了10年。明万历三十二年,沈有容又在澎湖以武力逼走荷兰侵略者。但荷兰侵略者却盘踞在台湾本岛,共达38年之久。
郑成功对进攻台湾恢复本土的计划思之已久。当时郑成功表明了取台湾为根据地时,许多将领面有难色,但没有人敢反对。只是宣毅后镇吴豪曾到过台湾,说台湾风水不好,外地人去了会因水土不服而生病。
郑成功对他很不满。众人中只有协理五军戎政杨朝栋倡言东进台湾计划可行,郑成功对他大加赞赏。
于是郑成功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三月十日,督军来到料罗澳,只待顺风便传令向台湾进发。
郑成功的这次军事行动,可谓死地求生。从此,郑军的发展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