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永乐大帝朱棣

八一

  在天朝礼制体系的格局之下:

  (1)得到天命的天子君主天下,有责任向全天下的人“施恩布德”。

  (2)天子有责任让全天下的人“遂其生业,不至失所”。

  (3)全天下的人都应该遵守天子的要求,“祗顺天道”,“循礼安分,毋得违越”。

  (4)在天子的监督之下,天下的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不可欺寡,不可凌弱”。

  (5)天子要达到的目的是全天下“共享太平之福”。

  这是把儒家天下为公的治国理想,向更大范围、向全世界推行的一种尝试。天下各国,“华夷无间”,不分彼此,都是大明天子的赤子。大明天子对其“抚字如一”。在经济上,中央帝国对各国采取少取多予、“厚往薄来”的原则。在文化上,中央帝国向各国推行“声教”,最终使全天下共享太平之福。

  2.郑和的身世和宗教信仰

  郑和出生于洪武八年(1375年),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原姓马。郑和的家庭本是伊斯兰世家,其祖先赛典赤??瞻思丁在成吉思汗西征时率军投入成吉思汗军队,屡立战功,后担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治理云南政绩卓著,被追封为咸阳王。其子孙姓纳、哈、马、撒、赛、忽、沙等,世代居于云南昆明、玉溪各地。郑和是赛典赤的六世孙。他的曾祖父拜颜,娶马氏;祖父称哈只,娶温氏;父亲称马哈只,也娶温氏。哈只,是一种尊号,按伊斯兰教习惯,凡是到伊斯兰圣地朝拜过的信徒,都可以享有这个尊号。郑和兄弟二人,郑和行二,哥哥叫马文铭。郑和还有四个姐妹。

  郑和小名三宝。虽然郑和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也许四姐妹中有一个是他姐姐,一兄一姐,郑和就这样被呼为三宝吧。

  明初,云南还在元朝梁王控制之下。洪武十五年,明军攻灭梁王,郑和被俘入军中,当时郑和八岁。两年后,洪武十七年(1384年)郑和十岁,在南京进入皇宫做了宦官。后来,郑和被拨给燕王朱棣使用,成为朱棣身边亲近的人。朱棣当年镇守边塞,巡边和征讨乃儿不花,郑和都有可能随军。朱棣发动靖难之役,郑和在军中“多立奇功”。一般认为,这是指建文元年(1399岁)郑和在北平城外郑村坝之役中立有战功,这一年,郑和二十九岁。

  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郑和三十一岁。以后,永乐五年(1407年)、永乐七年(1409年)、永乐十年(1412年)、永乐十四年(1416年)、永乐十九年(1421年),奉命出使西洋。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郑和曾受命到旧港,给赐其宣慰使印信。

  宣德五年(1430年),于是,派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这年,郑和年五十六岁。三年后,郑和于西洋返回途中,卒于印度古里,年五十九岁。

  郑和墓在南京城外牛首山。

  郑和立其兄郑文铭之子为后,命郑赐,字恩来。

  郑和出身于回教世家,是回教徒,为他出使西洋各国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郑和对宗教有一种包容的态度。他尊重佛教,并受戒为弟子,法名福善。这又使他在出使众多佛教国家时有很多便利之处。

  另外,郑和还尊奉妈祖。妈祖又称天妃,是中国人敬奉的靖海娘娘。

  3.为什么选择郑和做正使

  《古今识鉴》卷八记载:郑和“身高七尺,腰大十围,四岳峻而鼻小,眉目分明,耳山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如洪钟,才负经纬,文通孔孟,博辩机敏,长于智略,知兵善战”。据说,明成祖欲通西洋,问擅长相术的袁忠彻:“三宝领兵如何?”袁忠彻回答说:“三宝姿貌才智,内侍中无与比者,臣察其气色,诚可任。”于是,明成祖朱棣就任命了郑和统督部众前往西洋,结果所至畏服。

  这种记载或者不无夸张之处。但是,郑和能够在近三十年间,统率大队人马,出使三十余国,显然是才智过人的。

  近年,在福建长乐显应宫出土了明代雕塑像群,其中的巡海大臣,有人认为这就是郑和的形象。

  2003年10月,在印度南部城市,当年华人较集中的柯枝,发现了一尊鎏金铁像,供奉在一座中国寺庙中,其装束形象与显应宫出土的巡海大臣像极为相似,据认为这也是郑和像。

  远下西洋,出访万国,这是一项重大的使命。这样重要的工作为什么要用宦官担任呢?这就与明朝的政治制度有关了。

  朱元璋一再申明对宦官的禁令,不允许宦官干预政事,但只是不允许他们参与决策,而以宦官担任政事,传命出使,在洪武时期也是很经常的事情。朱元璋说:“大抵此曹只充使令,岂可使当要路,执政操权,擅作威福?朕深鉴前辙,自左右服役之外,重者不过俾传命四方而已。”所以,洪武时期命宦官出使的事特别多,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明朝宦官与外官属于两个系统。宦官是天子和亲王的私臣,是内官,是皇帝的家人,直属于皇帝,所以,有关宦官的制度规定都写在《皇明祖训》中,与朱元璋对亲王公主的规定并列。朱棣靖难夺位后,对宦官更为倚重,选择宦官担任使节,就是很自然也是很正常的了。郑和在靖难之役中立有战功,深得朱棣的信任,再加上他的个人才能和出身、宗教背景,选派他出使西洋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4.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

  郑和船队远航,历尽艰难险阻,但都能化险为夷,顺利返航,在当时不能说不是奇迹:文献记载了当年航海的壮丽景象: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历通衢者。

  郑和的远航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

  郑和船队的规模是空前的,船队由宝船、战船、座船、粮船、水船组成,共大小船只百余艘。其中“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明代一尺相当于0.311米,大号宝船长曰138米,宽曰56米。船队中还有二千料海船和八橹船。据现代学者推算,二千料海船排水量约为1000余吨。船队各种人员包括官校、旗军、勇士、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算手、阴阳官、医士,铁锚、木埝、搭材等匠,水手、民稍,共27800余人。船上备有充足的粮食、淡水、盐、酱、茶、油、烛、柴,等等。

  比郑和稍晚,即西方史学家所说,进入了世界大航海时代。如果把西方著名航海家的航海规模与郑和相比较的话,更能看出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庞大。

  1492年,晚87年,哥伦布航海,发现新大陆
  帆船3艘,最大的排水量不足250吨,水手约88名

  1497年,晚92年,达伽马航海,到达印度卡利卡特
  船4艘,最大排水量120吨,船员约160名

  1519年,晚114年,麦哲伦环球航海
  船5艘,最大排水量130吨

  郑和航海时,阿拉伯人曾画下郑和的宝船,后来美国人又把郑和宝船与哥伦布的船进行了比较,以证明二者大小悬殊。

  郑和航海导航使用航海罗盘和过洋牵星术。航海罗盘指针以灯芯草扎住,浮于罗盘水内。虽有风波不易脱落。罗盘分24方向,48指向,每指向7.5度。过洋牵星术靠日月升落辨别方向,靠测星体高低度量远近。其法以大小12片牵星板测量,在太阳升起前和落下后的12分钟内所谓“晨昏朦影”时进行测量。里程计算则以更为时间单位,每一昼夜分为10更,每更行程约合16.22—10.81海里。各船之间的联络,白天看旗,夜间看灯笼,雾雨天听锣鼓音,还使用信鸽。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