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永乐大帝朱棣

三七

  这天中午,白义等果然与敌军相遇,这正是平安所率的官军主力。平安见到燕军不过几名散漫的骑兵,立刻下令追来。王真等佯败走,行囊纷纷堕地。一些追兵利于财货,竟相拾取。这一跑一追不觉已走了二十余里,突然燕军埋伏呼喊冲杀而出,王真率壮士直冲官军鏖战,官军死伤无算,王真在燕军中夙称骁将,猛虽猛,但后军不继,被平安军包围了数匝。王真受了重伤,仍杀敌数十人,他的力量渐渐不支了。王真知道自己不行了便说:“我死也不能死在敌手。”遂自刎而死。王真是燕王的爱将,是咸宁人,洪武中,起于卒伍,积功至燕山右护卫百户,燕兵起攻九门,战永平、真定,下广昌,徇雁门,从破沧州,追南兵玉滑口,俘获七千余人,累迁都指挥使。燕王曾对臣下说:“诸将奋勇如王真,何事不成!”此时见到王真战死,真是痛如剜心。他气冲牛斗拍马上前亲自迎战。

  这时平安带三千骑兵驻立北岸高坡,朱棣带亲随骑兵迎来。平安麾下有一位胡骑指挥火耳灰者,这人素号骁勇,他本在燕王帐下供职,后来因公务调往京师,现在竟在前线与燕王对阵。只见他手持矟直奔朱棣而来,眼看离燕王就差十余步了,十分危险。正在这时,只听一声弓弦弹响,飞出一箭,正中在火耳灰者的马上。那马倏然倒地,火耳灰者从马上滚下,燕军一拥而上把他生擒了。火耳灰者部下有一个哈三帖木儿也是个骁勇过人的骑士。他看到火耳灰者被擒,竟毫不犹豫地持矟冲突来救,没想到又有一箭射中其马,哈三帖木儿同样成了俘虏。燕军还想用同样的方法擒获平安,但平安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这一仗,燕军还抓获了林帖木儿,所擒者都是青一色的胡骑,斩首数千余级,获战马八十余匹。

  仗刚打完,诸将便向朱棣叩头祝贺。至此,他们方佩服主帅的料事如神。幸亏朱棣没有听他们的话,否则真可能丧失此破敌的机会,那可要犯大的错误了。朱棣对诸将的恭维十分得意。他毕竟有大将风度,善于收拾人心。他说:“卿等谋非不善,而事或有相乖。无苦自贬抑。但有所欲言则言之。勿惩偶不中而遂默。安危与卿等同之。”是啊,他们生死的命运已经系在一起了。诸将的忠勇是绝对可靠的。既要突出自己,又要让众将感到自己的感情无处不在,这是居人上者不可缺的一项艺术。

  火耳灰者被释放后不但没离开,仍在燕营中效力,而且成了朱棣的带刀宿卫。朱棣身边的人都担心火耳灰者的忠诚,认为他虽然是燕军旧部下,又素称骁勇,但在官军中时间久了,其心难测,令其举刀在主帅身边是不适宜的。朱棣听罢哈哈大笑,说:“彼皆壮士,况有旧恩!今复生之,必知所报,毋用怀疑。”于是火耳灰者被命为指挥,哈三帖木儿为百户。诸将都叹服朱棣的坦荡胸怀和推诚任人的大度,心中更暗自确信自己在侍奉一位明主。然而他们根本想不到,在火耳灰者投奔燕邸之初,即已与朱棣以生死相许,这些憨直的蒙古人是不会轻易背其旧主的。他们在阵前接连被擒获,这其中难道没有一点奥秘吗?

  第二天,朱棣派遣胡骑指挥薛脱欢领军前往宿州哨探,那里是敌人重兵所在,燕军南下可要闯过这一关。这时燕军已深入到官军牢牢控制的地区,不但远离藩邸,而且四面都是敌军,随时都可能遭到围击。燕军欲胜只速战一策。而敌军此时正驻宿州,广积军粮,做持久打算。朱棣知道与官军硬战是不划算的。他决定仍用釜底抽薪的办法,派兵骚扰粮道,切断其供给。他派都指挥刘江将兵三千往徐州阻截官军粮道。刘江竟然趑趄不前。朱棣大怒,欲将刘江处死,在诸将竭力乞请下才获免。朱棣又派都指挥谭清领兵百余再往徐州。他到徐州遇到运粮官军运粮船便进行袭击,颇取得了一些胜利。

  既而谭清又循河而南,至淮河五河口。这五河在凤阳府东北,东南有漴河,西北浍河、沱河,东北潼河并于此合流入淮,故称五河口,地之西北有上店巡检司。位于涣水(浍水)和淮河的交界之处,是官军运粮车船的必经之地。谭清带兵沿水陆烧毁运粮车船不可胜计。谭清回军走到了大店,不料遇到了官军。谭清兵马少,受到官军包围。谭清且战且行。在危急之中,只见前面烟尘滚滚,杀出一标人马。谭清不免大惊,但定睛一看,那人马之中大旗上分明写着一个“燕”字,原来是朱棣亲自带兵赶来接应。随之冲杀的有火耳灰者,出入敌阵,手杀十余人。官军退却,谭清引众突围而出,反过来又与朱棣合兵向官军反击,官军大败,向南退去,宿州失守。

  §14.从小河到灵壁

  四月十四,官军在前,燕军在后,相继来到小河。小河又名睢水,西自河南永成县流入,东至睢口,注入黄河。朱棣说:“贼势窘迫,必求一战,我据险以待之,使进则搤其吭,退则拊其背,不日之内可擒矣。”他命令都督陈文、内官狗儿去河北要冲之处断水为桥,令步兵辎重先渡过河,骑兵随之,然后派兵把守此桥,以困敌军。

  第二天,何福率官军沿河布阵,绵亘十余里,张开左右两翼,缘河向东推进。朱棣常领骑兵应战,官军骑兵不是燕军的对手,败走。何福命步军蜂拥而上,争夺渡桥,又为陈文战败。何福率军上前应援,两军展开游战,斩陈文于阵中,官军趁势冲杀过桥,平安转战至北坂,挺枪向燕王刺来,眼看就要刺中,而平安的坐骑忽然马失前蹄,蹶地不前,燕军番将王骐见燕王危急,冲入阵中,拽起燕王便走。朱棣二子朱高煦率都督张武,内官狗儿率一批勇士突然从林间冲杀出来,与朱棣率领的骑兵合为一股,声势再起,官军不能阻挡,大败。

  燕军越杀越勇。前后斩杀官军两万余人,不少人争河而南溺死水中,尸体堵塞,河中一时为之断流。官军将领丁良、朱彬也成了俘虏。这时,官军退回南岸,燕军也不能过河,两军隔河相持。

  几天过去了,战事并无进展,只是天气越来越热。这时官军的粮食已使用尽了,士兵只能采野菜充饥。朱棣得知官军的情况,说到:“贼众饥甚,今与之相持,彼居南岸,便其馈饷。更一二日,运粮稍集,贼众得济,难以破之。”朱棣想乘官军粮饷不济之机,一举打败官军。于是他下令留下守桥士卒千余人不动,暗中亲自带大军辎重向东转移,在离官军三里的地方,趁半夜渡河到南岸,绕到官军之后。燕军调动完毕,官军竟然没有发觉,到了第二天早晨才发现。于是官军马上又将队伍调转,与燕军对阵。

  二十二日,燕军与官军在齐眉山发生了一场激战。这座齐眉山不是在易川西南百里的齐眉山,当年平安引真定之军援救房昭,曾经败绩于易县齐眉山。这座齐眉山在安徽凤阳府灵壁县西南三十里。山八字开,如同两道眉毛并列,因此称为齐眉山。两军激战,自午时(11点—1点)至酉时(5点—7点),互有伤亡,不分胜负,此时大雾弥漫,战阵中难辨敌我,于是双方各自收军还营。

  第二天一早,官军趁大雾撤离营地。大雾虽然可以隐蔽军事行动,但也给行军带来不便。官军竟然在大雾中迷失方向,在山麓绕了很久而没能离开原地。到中午,雾气散尽,官军发现仍在原地,不禁大惊,而此时燕军已经追来,官军被迫拒守,挖壕堑以御燕军。官军所到之处,都要挖壕筑垒,有时,士兵通宵修筑好的壕垒即将完成,第二天一早又放弃撤离,为此士兵疲惫不堪,使战斗力大受影响。与此相对的是燕军行军。不挖堑壕,不筑营垒,只是分布队伍,列戟为门,因此将士可以得到充分休息。

  但是,燕师长驱南下,深入朝廷统治的中心地区,所遇的阻力越来越大。官军在粮饷供给和后继援军方面都占有优势。另外,当时天气已经日渐炎热,主要是湿气薰蒸,使来自北方的士兵大为不适,他们体力困乏,甚至染上疾病。多日的相持使燕军产生厌战情绪。一些将领纷纷向燕王请求择地休息士马。二十三日这一天,诸将相继来到燕王帐下,又向燕主提起此事。他们说:“今我军深入,与敌相持。盛夏行师,兵法所忌。况淮土燕湿,暴雨连作。我军畏热,倘生疾疫,则非我之利。”他们七嘴八舌提出解决办法,有人说:“小河东平野多牛羊,且二麦将熟,粮食充足。若渡河西择地驻营,休息士马,观畔而动,万全之道也。”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