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袁崇焕

二三

  崇祯皇帝闻广渠门捷报,十分高兴,二十三日召见袁崇焕、祖大寿、满桂等于平台,赐貂裘、银甲等,并发酒肉、麦饼劳军。袁崇焕千里入京护卫,只带9000精骑,自是士不传餐、马不再秣已值两旬,想率军入城,稍事休整,待步兵赶到再与敌决战,可是遭到崇祯皇帝的拒绝。

  十一月二十七日,金军又攻左安门,被袁军夺了攻城器械,杀了一个头目。金军只好放下北京不攻,退兵到南海子一带。北京形势稍微缓和下来。同一天,袁崇焕又派向导任守忠率领500人带着炮袭击南海子,金兵被吓得逃掉很多。在此期间,袁崇焕因部下连续行军作战,十分疲劳,曾请求入休外城,思宗不许。袁崇焕提出这样的要求,其原因是:11休养士卒、以逸待劳,且避免与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敌人进行野战。21加固城防,踞高临下,敌如攻城,即以大炮轰击。31“避其锐气,击其情归”,待敌人松懈疲惫,我各路援军齐集,内外夹攻,使金军前阻坚城,后无退路,终遭惨败。这样的作战方略本来是正确的,谁知竟被思宗怀疑为心存异志,而成为后来被杀害的罪状之一。

  由于袁崇焕兼程赴援,只带了骑兵9000人,步兵还落在后面,不能跟上,以9000人抵抗10余万大军,实力相差太远,根本不能同敌人展开决战。

  可是明政府在慌乱之中,每天催促他快些出战,想尽快将敌人赶跑。袁崇焕为了避免不利的决战,决定等到十二月初三、四步兵赶到,再一举歼灭敌人,所以持重不发,不料还没有等到步兵赶到,这位忠诚谋国,千里赴援的袁督师,就于十二月初一日思宗召见他时,被逮捕起来,而且后来竟遭冤杀。这个突如其来的巨大变化,给当时的战争局势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如上所述,袁崇焕在这次反抗后金入侵的战争中,不但自己直接守护的防线非常巩固,使敌人无隙可乘,不敢侵犯;而且能事先看出问题,提出警告,更能主动地入关增援,以少数兵力抗击10余万敌军,取得相当大的战果,使北京局势相对地稳定下来。这和刘策的疏于防范,使敌军得乘虚而入,以及侯世禄等遇敌即行败退的情况大不相同。因此,袁崇焕不但无罪,而且有很大的战功。至于他不愿意按思宗的命令在不利条件下同敌人决战,以免遭受损失,影响整个战争局势,而主张等待援军齐集,敌人暴露弱点时歼灭敌人,这也是非常正确的万全之计。《孙子·地形篇》不是说过“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谋攻篇》不是说过“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的话吗!再就整个战争形势而论,敌人孤军深入,利在速战,明军则利在持久。这一点只要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在皇太极入侵途中,他的弟兄代善和莽古尔泰等都曾加以劝阻,理由是:“深入敌境,劳师袭远,若粮匮马疲,何以为计?纵得入边,而明朝方面会各路军环攻,则众寡不敌;倘从后堵截,恐无归路。”可见,皇太极的这一军事行动带有很大的冒险性,是绝对不能持久的。

  如果袁崇焕能够继续这次战役,把他的正确主张贯彻下去,那么后金的军队很可能遭到代善等所说的惨败的结局。

  这一点,我们只要看袁崇焕被捕后战局的演变就可以知道。起初,满桂受命为武经略,统领诸军。因援军未集,朝廷促战,结果一战阵亡。其他如祖大寿、麻登云、黑云龙等几个总兵或死或被擒,明军一败涂地。金将纷纷向皇太极建议进攻北京,皇太极说:取北京易如反掌,但明朝地广人多,还有防御力量,不会一下子土崩瓦解。恐怕得之易,守之难。不如整练兵马,侍机再举(实际是怕城上大炮的轰击)。于是在北京郊区以及良乡、寿山、固安、通州等地大肆杀掠以后,又向东进据永平、滦州、遵化、迁安四城,并企图打开山海关一线,由抚宁附近进攻距关30里的凤凰店,但被明军官维贤部力战击退,这一目的未能达到。

  结果,金兵不敢孤军久悬,只好一面送信给明朝“议和”,一面留下一部分兵力驻守永平等四城,大军匆匆于崇祯三年(1630年)三月由冷口(迁安东北)出长城归国。而留守四城的金军虽然都是精锐部队,又由皇太极的堂兄阿敏等人统率,但不久就被孙承宗指挥的山西总兵马世龙以及祖大寿军队打败,伤亡数千人,四城完全被明军攻破,阿敏等人因此获罪。可见,以上所说的袁崇焕反对速胜,主张持久,反对在不利的条件下决战,主张在各路援军齐至,敌人饥饿沮丧斗志低下的情况下,前截堵后的见解,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完全可能获胜的。可惜的是袁崇焕突然被捕,形势大变,明朝也就难以有所作为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