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唐太宗

  §第二章 疑兵化险

  大业十一年(公元六一五年)四月,李渊调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家眷也随之搬到河东。这年八月,隋炀帝巡视北方边塞时,突然遭到突厥始毕可汗数十万骑兵的袭击。突厥是一个游牧部落,生活在阿尔泰山一带。由于阿尔泰山形似古代叫兜鍪的战盔,俗称“突厥”,所以也把这个强悍的游牧部落呼之为“突厥”。到了隋朝开皇二年(公元五八二年),突厥已分裂成东西两个部分。这里说的突厥,当指东突厥。始毕可汗很厉害,一下子竟攻占了雁门一带41座城的39座。弄得堂堂的隋朝皇帝龟缩在雁门城里,而城中军队和居民加在一起,不过十五万,粮食也仅仅只能供应两旬。面对如此万分危急的形势,隋炀帝采纳了一个大臣提出的“坚城挫锐”的计策,一面坚守,一面等待救兵。雁门城被敌军团团围住,颁救兵的命令怎么传出去呢?他们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就是让隋炀帝颁发诏书,系在木头上,然后投入滚滚的汾水河,顺流南下,相信总有人检到诏书。

  这时,李世民年满18岁,已经应募入伍,隶属于屯卫将军云定兴的部下。云定兴部接到命令前往救援。临出发时,李世民对云定兴说:“一定要携带旗鼓,用来虚设队伍,迷惑敌人。始毕可汗敢率军来围困天子,一定以为国家仓促间派不出援兵。如果我方部署队伍,让数十里旗帜相连,夜晚则钲鼓声相应,敌人必定会以为救兵云集,望见我军的行尘而逃去。

  要不然,敌众我寡,敌军全军来战,我方一定支持不住。”云定兴听从李世民的意见,安排部队在崞县宿营,只见旌旗飘扬数十里,鼓角远近相闻,不绝于耳。

  突厥的侦察骑兵看到后,以为隋朝大军已到,便急忙跑回大营报告始毕可汗,始毕可汗信以为真,为避免损失,慌忙撤兵北去。

  以上是一个疑兵化险的故事,此后发生的另一件事也类似。大业十二年,李世民跟随李渊到了太原。

  这时的李渊,先为太原道安抚大使,后又升为太原留守。李渊面临的形势是复杂而危险的。前一年,就是大业十一年的二月,有个叫魏刀儿的在上谷地方自称历山飞,聚众十余万举行起义。次年四月,起义军别将甄翟儿率领一支队伍骚扰太原,杀死隋朝将领潘长文。一天,李渊率兵前往征讨,行至西河郡永安县的雀鼠谷,与甄翟儿遭遇。甄翟儿在这里的部众多达二万余人,而李渊所率的步骑只有五、六千,敌众己寡,力量悬殊。在这里,李世民父子又重演了前面说到的“多赍旗鼓为疑兵”的精彩一幕。他们把部队分为二阵,瘦弱的士兵排列在中间,辎重继后,举起大片的旌旗,战鼓和号角声震天动地,使甄翟儿产生错觉,以为所遇的官军不是小阵而是大部队。趁着甄翟儿疑惑之时,李渊率领精骑数百,在李世民的配合下,冲出了起义军的包围,化险为夷。对这次突围的经过,《旧唐书·太宗本纪》有记载。原文是这样的:“太宗以轻骑突围而进,射之,所向皆披靡,拔高祖于万众之中。适会步兵至,高祖与太宗又奋击,大破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