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尽力支援州学学士,他的举动使他备受百姓的欢迎。杭州城存在许多问题:官舍陈旧,军营漏雨,军备残破不堪,城门楼的屋顶可以望见天空。这些都是百年以上的建筑,是钱王时代建立的。前几任太守曾自筑新居,撇下旧房子。甚至曾有一栋房子倒塌,压死过人。苏轼特别向太后上书,要求拨款四万贯重新修筑官舍、城门、楼塔、谷仓,一共是二十七处场所。
杭州人口五十万,却连一家公立医院都没有。钱塘江口地带海陆游客荟集,很容易传染瘟疫。有几种药方相当灵验,苏轼令人用大字抄下药方,以布告方式贴在人口稠密处,以便让普通百姓也都知道。但苏轼对于这种零碎、没有组织的救病工作并不满意,他由政府基金拨出两千缗,自己又捐了五十两金子,在城中心众安桥建了一座公立医院,叫“安乐坊”,这也许是中国第一所公立医院。三年里曾有至少一千个病人看过病,后来医院搬到湖边,改名“安济坊”,苏轼离开后还继续看病。
但是苏轼最伤脑筋的是杭州居民的用水问题和穿过市区的运河淤泥,他请教专家,视察运河水位,订出一个阻止淤泥、清理整个运河区的计划。这是他在杭州的第一件工程,十月——他到任三个月后开始,次年四月完成。这套工程系统发生作用后,运河水深八尺,城内供水源源不断,疏通城内盐桥河的费用也免除了。
供水问题和运河交通一样重要,苏轼试行了不少措施,把西湖的山泉引入城内。本来有六个水库分布在城中各区,但是净水干管常常损坏。十八年前苏轼到本区担任通判,曾协修干管,但是现在西湖布满水草,草根夹着淤泥,湖床不断升高。干管损坏,市民都喝带盐的水,不然就要花钱买湖水,每斗水要一文钱。苏轼请教以前曾监修干管的老和尚,得知干管由大竹筒接成,不能耐久,于是把干管全换成了陶制韧管,上下以石板保护。这是一个昂贵的计划,要接通长达几百米的陶管,由一个水库通向另一个水库。苏轼更进一步,把湖水引入北郊的两个新水库,供应军营用水。他身为军事统领,派一千名士兵工作,一切都办得妥妥贴贴。据说他完成这两个水库以后,杭州几乎每一个地区都可以用到西湖的清水。
由六个供水的小水库推展到全城,苏轼下一步自然要着手应付大水库——西湖的问题。在大众的想象中,苏轼和西湖今日的面貌仍有很大的关连,西湖使杭州得到“人间天堂”的美誉,西湖本身更是人类设计才华最完美的发挥。苏轼完成杭州的运河系统和城内的六个水库,马上开始整建西湖。小水库完成之前,苏轼曾在元祐五年(1090年)四月上书给太后,略述开浚西湖的种种理由,五月他又上书给门下、尚书、中书各省。他说,若不想办法,二十年后整个西湖都会堵掉,杭州人就没有清水可用了。
杭州的繁荣一向和供水息息相关。杭州建市起于唐朝,当时一位大臣开发西湖,使城中居民有清水可用。苏轼整建西湖之前,西湖不断缩小,到处盖着葑草。十八年前葑草占十分之二三的湖面,这次,葑草已覆满了半个西湖。由工程难度来看,这是一件小事,只要清除野草就行了,这是轻而易举的工作,只是前任太守们没有想到。
苏轼的请求获准后,他开始招募几千名工人和船夫,动工修湖,仅用四个月就完工了。安置挖出来的野草和泥土又成为一个大问题,苏轼灵机一动决定用来建长堤。湖岸房舍密集,有不少富家别墅立在岸边,由南岸步行到北岸的人必须绕过两里的岸边,长堤是直线,无形中缩短了距离,又能变成美丽的漫步场所,这道长堤便是著名的西湖苏堤。堤上有六座拱桥,九座亭阁,苏轼生前人们把其中一座亭阁立做他的生祠,挂了他的画像,经常膜拜,追思他的功劳。
如何使西湖永远不生葑草也是一个大问题,苏轼把岸边的湖面开垦出来,给农夫种菱角,农夫自会定期负责除草工作。
苏轼又试行几道更大的计划:开发江苏运河系统;在苏州城外施行拖船驳运计划——日后开发阜阳的西湖,与杭州西湖异曲同工。有些计划没有实现,但是详实的设计和地图证明他具有工程方面的才干。
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被召为吏部尚书,人还没有到达京师,又因弟弟苏辙被任命为右丞,所以又改授苏轼为翰林承旨。苏辙不接受右丞的官职,希望同哥哥一起充当从官,未被允许。
苏家两兄弟都位居高官,他们的政敌更是惊慌,对他们展开了猛烈的攻击,苏轼和苏辙一直争论该由谁出京,以使另一个人免受猜忌。苏轼决定出京,但苏辙说弟弟该让哥哥。苏轼一回京就遭到御史们的猛烈攻击,他更加想撤,于是献上辞职信。
苏轼愈是要求离京,政敌们愈觉形势严重,他们甚至说苏轼上表辞职,是运用压力争取相位。苏轼五月二十六日抵京,仅在京师任上短短三月,八月五日,以龙图阁学士知颍州(今安徽阜阳)军州事。
在这段时间里,苏轼曾作一首词,是送给著名诗僧参寥的。参寥与苏轼肝胆相照,友谊甚笃。早在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他专程从余杭前去拜访。苏轼被贬黄州时,他不远二千里,至黄与苏轼游从;此次苏轼守杭,他又到杭州卜居智果精舍;甚至在以后苏轼南迁岭南时,他还打算往访,苏轼去信力加劝阻才罢。
苏轼此词,以景语发端,议论继后,但融情入景,并非单纯写景。议论又伴随着激越深厚的感情一并流出,大气包举,格调高远。写景,说理,其核心却是一个情字,抒写出历经坎坷后了悟人生的深沉感慨。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元祐六年(1091年)颍州收成不好,苏轼有机会看到长江以北乡村的情况,他在颍州八个月时间,看到灾民成群结队由西南向淮河北岸进发,农民撕下榆树皮,与马齿苋、麦麸一起煮着吃。流寇滋生,老弱倒在路边,年轻力壮的就加入盗匪行列。苏轼尽力救济灾民。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