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讯大约在十月初终结,证言交到皇帝手中。牵连的人不少,尤其附马王诜牵涉最重,审讯中发现他和苏轼曾交换过许多礼物。皇帝下令,与苏轼有诗信来往的人都要把手边的诗文交给法庭调查。
这时候,一向支持苏轼的仁宗太后病死了。她临终前曾对皇帝对:“我记得当初苏轼兄弟中进士,仁宗先皇曾高兴地对我们说,他那天为子孙得到两个相才。我现在听说苏轼因写诗而获罪,我想这是小人陷害他,他们在他的政绩上挑不出毛病,就想用他的诗来定罪。这些控告不是太卑鄙了吗?我的身体已无法康复,希望你不要冤枉无辜——那样上天会动怒的。”
十月三十日审问的官员们做了一份案情摘要,呈给皇帝。由于太后殡葬,案件悬搁了很久。苏轼在牢中等候命运的判决时,曾发生过一件神秘的事情。
几年之后苏轼对朋友们谈起这事,他说:“审问结束后的一天夜里,我正要睡觉,突然一个人进入牢内。他一言不发,丢了一个小盒子在地板上,倒头就睡。我以为是别的囚犯,便没理他,径自睡了。睡到凌晨时分,我觉得有人推我,睁开眼来,那个人对我说:‘恭喜。’我问他怎么回事,他只说:‘好好睡,别担心。’说完就拿着盒子出去了。”
原来舒X等人一直想办法劝皇帝杀苏轼,皇帝不忍心,就暗地里派宫里的人到狱中去查看。那位使者刚到不久,苏轼便呼呼大睡,鼾声如雷,后来宫人回去向皇帝报告,说苏轼睡得很安详,皇帝便对朝臣说:“我知道了,苏轼心中没做亏心事。”
最终,苏轼免于被杀,被发配往黄州。
通常皇家出殡总要大赦天下,依照法律和习俗苏轼应该减罪。御史们原满心想把反对派一网打尽,这样一来他们的心血全白费了。李定和舒X十分担心,李定强烈地反对特赦,舒X更要求把苏轼和他的另几个朋友全都处死。
等苏轼的朋友交出的证物都调查完毕,皇帝派了自己信任的人重审。根据有关留传下来的资料看,诽谤政府本该贬居或处两年的苦役,但苏轼的情况较严重,应该取消他的两个官衔。不过这种重大的案件最后会由皇帝亲自判决。
十二月二十九日,苏轼的判决公布,他被贬到汉口附近的黄州,担任团练副使的小官职,条件是限住该处,不得随便离开,也无权签署公文。这样的判决,令李定和舒X大失所望。
苏辙上书给皇帝,愿以一切官爵来替哥哥赎罪,结果他被降调高安担任筠州监酒。高安离黄州一百六十里。
被关了四个多月的苏轼走出监狱,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提起笔。他又开始写诗!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这首诗里,塞翁失马和少年斗鸡的典故,依然带有双关和讽刺意味,难怪苏轼写完诗后,自己也忍不住说:“我真是无可救药了。”——正所谓本性难移。
元丰三年(1080年)一月一日,苏轼带着二十一岁的长子苏迈离开京城,前往谪居地黄州。他走陆路,把家眷交给苏辙照管。苏辙带领自己一大家人和苏轼的家人,辗转数月,到达九江,然后他让自己的家人等着自己,他则上溯长江,把苏轼的太太王闰之、妾朝云和两个小儿子送到苏轼身边。苏轼二月一日已到黄州,他的家人四月才到。
黄州是汉口下游的河边小镇。苏轼在家人没到时,先住在一座寺院里,该寺离江甚远,位于一座林木茂密的小山边。太守姓徐,对苏轼十分热情。长江对岸的武昌太守朱寿昌,常过江来看望苏轼,苏轼曾有一首词赠给他。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鄂州,即武昌。这首词以辞气慷慨见长,一种苍凉悲慨、郁愤不平的激情,在字里行间涌流,我们可以体会出苏轼被贬黄州初期复杂矛盾、无法平静的内心世界。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