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戚继光

  §四、倭寇为患,海防松弛

  1553年,戚继光被提拔为山东都指挥佥事,管理三营二十五卫所,专门防御山东海上倭寇。从这时起,戚继光从蓟门重镇转到另一条重要战线——御倭战线上来。说到倭寇,有必要先讲讲倭寇。

  1552年4月,浙江沿海黄岩、象山、定海等地的村庄,一片火海,房舍都已着火,熊熊燃烧,烟灰弥漫,叫喝之声不绝于耳。天空被黑烟遮住,恐怖的气氛笼罩着整个村庄。一群群光头赤膊、面目凶恶,发出野兽般怪叫的强盗,挥舞着寒光闪闪的双刀,四处追杀惊慌逃跑的老百姓。这伙强盗杀人不眨眼,连妇女儿童都不放过,他们将婴儿挑在刀上,以听婴儿哭声为乐。他们抓到孕妇,以生男生女打赌,然后剖开肚子验证,在老百姓的血泪之中寻找血腥的快乐满目烟火瓦砾,僵尸枕藉,实在惨不忍睹。一阵烧杀抢劫之后,他们逃至海滨,扬帆逃走。

  以上写的只是他们千万次恶行中的一件。这伙强盗就是“倭寇”,他们来自日本,日本被中国称为“倭国”,所以称这伙强盗为“倭寇”。

  倭寇的袭击,早在明朝初年就已发生。只是那时国力强盛,海防巩固,沿海各地都遍修城堡,控制了各处要害;并有专门的官员定期巡视,严加防卫,所以倭寇很少有可乘之机,未酿成大祸。

  日本在1333年以后,长期处于南北分裂的局面。1392年,北朝的足利氏征服了南朝。因战争失败而流离失所的南朝武士,流亡到海岛上,成为无业的“浪人”。他们勾结一些奸商,还有一些无业流民,合伙坐船到中国沿海来。时而进行走私,时而进行抢劫。15世纪后期,足利氏的政权也不稳固了,日本进入一个群雄割据的时代,各派之间战事不断。

  各地的诸侯和大地主,为了加强自己的经济力量,解决国内战争带来的财政困难,满足自己的贪欲,他们不满足于那种受到严格限制的日明两国的正常贸易,于是支持并有时组织自己境内的浪人和商人,渡海来掠夺物资和财富。这样,倭寇更加猖獗起来。

  如果明朝还像初期那样强大,倭寇也不至于成患,最主要的是明朝内部出现了许多问题,给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客观上纵容了倭寇。

  这时明朝已经开始走向没落。大地主兼并农民的土地,农民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而他们的赋税却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农民的处境极其艰难,当活不下去的时候,便联合起来,于是爆发许多农民起义,如1444—1450年叶宗留、邓茂七起义;1464—1471年的荆襄山区流民起义;1510—1512年刘六、刘七起义。明政府派兵镇压,消耗了国力,也放松了海防。

  政治的腐败黑暗,到明朝中叶进一步完全暴露。

  皇帝信任宦官,很少亲理朝政,重要政务都交给亲信的宦官和执政大臣。嘉靖年间,奸相严嵩独揽大权。

  他把持军政大权、文武官员的升降,不管其有无才能,只看贿赂钱财的多少。甚至户部发的军饷,也是早晨刚支出去,晚上就进了奸相的家门,发给边关将士的只有四成,六成归了严家。当时官场,几乎无公道可言,比较正直的官吏,要不是以铁做脊梁,站都站不稳。以严嵩为首的贪官污吏,使国家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政治腐朽,经济混乱,国防松弛。

  明朝的沿海防务空前地废弛。以前属于军队、供给军队粮食的田地都被当地豪强和将校夺走,卫所兵丁也被他们奴役。有些军官还多方克扣军饷,甚至还向军兵要钱,这必然引起大批军兵逃亡。1438年,全国的逃兵数竟占到兵丁数的2/5。海防前线的辽东、山东、浙江、福建各卫所平均每卫只有1797人,仅占原额的32%。这些仅存的兵中,大多数为老弱病残,缺乏战斗力。至于军械,那更是少得可怜,许多战船早已不能用,有战斗时只好拿渔船充数。倭船一来,就望风而逃,几千里的海防线,几乎没有防卫力量。

  倭寇成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沿海许多奸商、土豪、流氓、海盗,甚至一些朝廷命官都与倭寇勾结,或替倭寇带路,或直接参加抢劫。

  倭寇的滔天大罪引起许多有正义感的官员和百姓的强烈义愤。一些正直将领,带领部下和倭寇殊死相拼;一些百姓也自动组成农民武装,保卫家乡,打退倭寇。

  抗倭问题一直是个很敏感的问题。明政府还未意识到倭患的严重性,对抗倭不很重视,甚至打击一些抗倭将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