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李清照

二二

  九月,金及其傀儡政权伪齐出兵向淮上蠢动,十月四日犯滁州,高宗被迫赴平江亲征。清照又开始了逃难行程。高宗离杭州后,她也随着逃难人群来到了金华。

  十月二十四日,刚刚安顿下来的清照为自己编著的《打马图经》写了序言。打马,是古代的一种棋艺游戏,因棋子称作马而得名。李清照在古之打马之一种“依经马”的基础上,“取其赏罚互度,每事作数语,随事附见”,首编“命辞打马”,并编写了《打马图经》详加说明。书前的这篇序言,在评介各种博戏之后,着重介绍了自创“命辞打马”的经过和缘由。即使在这种旨在说明游艺方法的文章里,作者也没有忘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序中有言曰:“今年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江浙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知所之。余自临江溯流,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第。乍释舟楫,而见窗轩,意颇适然。更长烛明,奈此良夜何。于是博弈之事讲矣。”“博弈之事”实乃离乱无奈中摆脱孤寂烦恼的权宜之计。而通过作者生动的描绘,南宋乱世中百姓惶乱状况亦如在眼前。

  十二月,金人开始撤退,敌势稍缓。绍兴五年(1135年)暮春三月,孤寂凄凉的清照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情极其悲苦。人亡物在,景同人非,睹物思人,焉得不悲!重重往事,多少磨难,不堪回首。再也不是新婚小别的轻愁,也不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莫名闲愁。

  此时的“愁”,已有了太多的沧桑、太多的哀苦。明诚逝世后,对着凄凉、萧飒的秋日黄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那时的“愁”,可谓悲痛欲绝。

  而今,对着暮春的不堪之景,清照心中的“愁”,可谓五味俱全,无限苍凉与悲苦已不是平常语能形容得出。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让多少人泪流心头。难能可贵的是,心藏无限悲苦的清照,还能把个人悲愁融于国家民族之愁中,升华为强烈的忧国之情。在金华期间,清照去过金华名胜八咏楼,登高远眺,思绪难平,于是,写下了《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诗人的“愁”,是对山河破碎、徒成半壁、美丽山河被敌寇的铁蹄蹂躏的忧虑,是对最高统治者懦弱胆怯、不图恢复、逃之唯恐不及的义愤,是眷恋故乡、思念家园的忧戚。

  大概在本年五月,清照又返回了杭州(二月,高宗已返杭州),返杭路途中,又经过汉代隐士严子陵的钓台。严光(字子陵)早年与刘秀为好友,刘秀称帝后,严光本可以飞黄腾达的,然而他却躲到富春江边隐居起来了。刘秀几次请他做官,他都拒而不出,终日垂钓为乐。疲于奔命的清照,此时尤其羡慕隐士的安闲,更何况,她确实有过“屏居乡里十年”的美好时光。前人的诗句浮上了清照心头:“君为利名隐,我为利名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此诗正道出了清照心事,于是也作一首《钓台》诗: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诗中流露出诗人厌倦动荡生活、不愿为声名所累却又不得不疲于奔命的无可奈何。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