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王尔烈全传

九二

  王尔烈见此,想到这些薄命女子的痴憷便也为之动情。复想到和珅少年境遇不好,得志后却又十分猖狂,便也生一诗。

  称《悲欢调》,云:

  几载桃花误此深,
  一但风寒亦怜怜。
  楼外掠些残瓣瓣,
  镜里装了瘦荫荫。
  欢娱已作身后事,
  悲苦更成世上尘。
  美人金钱若等平,
  不会遗恨遗至今。

  17.千叟宴后

  光荫荏苒,岁月倥偬。

  转眼到了丙辰年(1796年)。

  这个丙辰年的正月戊申日,清廷举行了最为隆重的庆典。

  这年的上一年,乾隆皇帝度过了他当皇帝的60年生涯。此时,他要在这个大典上禅位,皇太子永琰要登极继皇帝位。从这个大典开始,乾隆被尊为太上皇,永琰改名为颙琰,年号嘉庆,纪元从即日起。

  这个大典办得极为隆重。

  此事,在《清实录·高宗实录》第1494卷中有详尽记载。

  嘉庆元年春正月,乾隆禅位,嘉庆即位,值此千叟宴上,又是宴请宗室皇子、皇孙、皇曾孙、皇元孙,又是宴请大学士、尚书、王公、大臣,又是赐宴蒙古王、贝勒、贝子、公额驸,又是赐食外国使臣,看来着实隆重,显赫,雍雍尔雅。然而,就在这个极为热烈的时候,名为太上皇帝的乾隆和皇帝的嘉庆父子二人,竟然地将与其关系至重至亲至高被誉为“老主同场少主师”的乾隆的朋友、嘉庆的老师关东才子、乾隆辛卯科殿试二甲一名进士、翰林院编修、曾扈驾乾隆一次西巡、二次东巡、三次南巡的王尔烈给忘掉了。

  那么,此时王尔烈在哪里呢?

  正在北京虎坊桥家中,同他的爱妾赵茹倩、赵茹傧姐妹二人一起生活。此时他生活潦倒,家贫如洗,正置身于书院挂笔单卖字画,聊以为生呢!

  他何以落到此等地步?

  原来,王尔烈虽然学识过人,文学尤优,名著书坛,效本二王,且机智颖慧,敏捷过人,但是在仕途上,所担当的官职却一直不十分显赫,也缺少实质性。

  他26岁时,即乾隆十八年(1753年)癸酉科取中拔贡第一,未仕;38岁时,即乾隆三十年(1765年)乙酉科乡试取中举人第一,拟派顺天府平谷县教谕,但候等开缺,未到职;44岁时,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恩科殿试取中二甲一名进士,即谓传胪,授翰林院编修,从此入仕;45岁时,出任四库全书馆纂修官,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较官,同时为三通馆纂修官。此职一直任到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十九日《四库全书》纂修告竣。48岁,出任乾隆四十年(1775年)乙未科会试同考官,主司为兵部尚书嵇璜、刑部侍郎王杰、副宪阿肃。复任内阁侍读。此间最显赫的官职,当是后来的嘉庆帝,即太子颙琰御师。此间,他先后扈驾南巡三次,扈驾东巡二次,扈驾西巡一次。他此时的官职,多为闲职。

  他所任的实际官职,当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春出任江南戊戌科乡试主考。按实说,这是个肥缺。但是,他是在乾隆向江南派主考官派不出的情况下被选任的,当时江南士子人才济济,对乡试颇为看重,前此又屡屡发生主考舞弊和士子上告事,乾隆对此很为重视。可以说,这是他在风头浪尖上出任的江南主考。为此,他除掉在学识和才华上表露出一分英姿,压倒了固步自封、看不重塞北人才的江南才子,大正了学风,并圆满完成主考官任和博得乾隆赞誉外,再没有获得任何好处。

  此后,他出任过短时期的陕西道监察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出任顺天府丞。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六年(1801年),出任大理寺少卿。

  这三个官职,可以说颇有些实质意义。但是,在陕西道监察御史任实任时间很短,不久便放在编纂《四库全书》任上。而顺天府丞和大理寺少卿,虽为单独实职,但又置身京师地面,压在天子脚下。乾隆帝对于下属贪官污吏惩治又严厉。据此情况,王尔烈有几个脑袋敢做出意外!

  在清季,官员想发财,得要外任。尽管乾隆是个英明、励精图治的君主,但是他哪里会管得许多,面面俱到!为此,那些外放的官员,便有了发财的机会。常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即指此言,大有人在。

  再者,人与人不同,官与官有异。王尔烈生来情性直正,蔑视贪官,主持清白。他有句名言,便是“凭本事吃饭”、“凡事要来得明去得白”。正因如此,他与贪官污吏素合不来,更恨怨那些为非作歹的奸商。

  传说曾有这样一件事:

  王尔烈的家乡辽阳南边,便是渤海湾。

  辽南的人,多以打鱼为生。

  在辽南的海边上,有着一个外号叫“蜡烛头”的鱼行商。

  他为什么获取了这个贺号呢?

  那是因为他既吝墙,又苛刻。据说,他家用蜡,总是点到底为止,有时竟将那流淌下来凝固了的蜡油子拾起来,捏成小蜡头,再点;有时,还上庙堂拔人家送上的蜡头子。而他对于捕鱼的人,却非常严厉,凡事总想占人家的便宜,拔一毛利于他人都不为之。

  正因为如此,大伙都叫他“蜡烛头”。

  一日,王尔烈欲乘船去山东崂山,便来到了渤海边。

  那个“蜡烛头”耳朵更长,听说王尔烈是关东有名才子,便找了来,要他给自己的儿子取个雅号,给儿子的书房取个堂号,并要给题写成匾额。

  原来,“蜡烛头”的儿子得中了秀才,很想再有长进,长大好做大官,享清福。他见王尔烈的名气大,是个寄托,便要王尔烈题字。

  王尔烈听了后,便欣然为之。

  他给“蜡烛头”的儿子取号为“海山先生”,给其书房取号为“衡玉山房”。

  “蜡烛头”看了,高兴得不得了。回去后,镌成匾额便悬了起来。

  不久,王尔烈的几个同窗看到了那匾额,便跑来质问道:“都说你厌奸商,恨脏官。可是,你怎么给个奸商起那么好的名号呢?”

  “啥名号?”

  “‘海山’、‘衡玉’呗。”

  王尔烈听了,笑道:“看来,你等是不甚了解了。”

  “不甚了解?”

  “对。”

  “对?”

  “我问你,祝寿的对蜡,上面有副常用的联,是啥来着?”

  “上联:福如东海;下联:寿比南山。”

  “好。若对蜡燃过前三个字,下剩的字又该是啥来着?”

  “‘海’“‘山’。”

  “这就对了。蜡燃此,岂不是蜡烛头!”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