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王尔烈全传

一九

  董禧说道:“这事,他以前对我讲过。由于事关重大,尚无有办法妥善解决。机会难得,今天一同商议吧。”

  原来,辽阳中心庙塾馆,是当时辽阳城里一座唯一的塾馆。近些年来,随着生童的增加,已经显得很拥塞了。塾师崔璨,很想扩大一下馆舍面积。再者,有许多地方的州署都设置了儒学,并增建了考棚,以解决地方贡试的处所,也好减轻考生旅途之苦,而辽阳州尚无儒学学馆和考棚,生员考试不得不到奉天府城去,多有不便。现在,塾馆有一方学田义地,在州署衙门东邻,即塾馆借牛准备耕犁种秋菜的那块地。这块地,位置相当,距州署衙门及塾馆又近,正好是兴建儒学学馆和考棚的地方。当今,这里虽然作为学田义地,但由于耕耘不善,所收无几,还劳去师生许多神思,大有得不偿失之势。为这事,塾师崔璨联合地方农工商名绅,写成书面请示状曾呈给学政董禧,至今仍无结果。

  待崔璨讲述到这里时,不免长叹一声,说道:“可惜我辽阳州城,居长白山下,太子河滨,乃国朝龙兴之地,尚无有一座像样学府,岂不可怜。”

  这时,学政董禧也接上崔璨的话,说道:“塾学为着耕种这方义地,也是历尽了辛苦的。记得有一学生在作文中曾写下一副名联,对其作了极为准当地描述。”

  待秉礼听到这里,得知又有一联,很生兴趣,便对崔璨问道:“又是副楹联!其作者是不是那位神童王尔烈?”

  崔璨道:“正是本人门生。”

  秉礼举目一看,见王尔烈不知何时离开了此屋。于是,他说道:“我还正感兴味呢,何不将他再唤来,我愿再听听他的这副楹联。”

  崔璨听了知州大人的话,便让茶童去找。其实,王尔烈并没有走多远。他见老师与学政知州谈论起正经事来,自己也不便多嘴,便自动地离席而去,到塾馆去看起书来了。这会儿,听茶童一喊,塾馆工友也忙着找,便马上走了来。他这次见了知州大人,不同前时了,颇有些准备。施了一礼后,说道:“知州大人唤我,可有教诲?”

  崔璨未等知州回话,便抢先接上了,说道:“学田义地,耕种之艰辛,你们当生童的,定是有一番理解。学政大人又闻你曾有一副名联,正是写学田耕种之役的,很想再听一听,你何不当面背诵来。”

  王尔烈是个千灵百乖的人,听老师用话这么一点,心里能不明白吗!他知道,这是老师想通过他的口,表达出犁田耕地的劳苦,以便起到请示修建学府的目的。不过,他觉得原先写的那副对联,尚未有将其耕田之艰辛更好地表述出来。今天,有知州、学政在此,正好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也好让他们听一下塾学的切切心音。于是,他略微思索,近前一步,吟咏道:

  寒窗苦读,一更二更更更庚亮,亮了又隐;
  芜田辛耕,四月五月月月曜落,落了又升。

  知州一听,深感学子犁田之辛苦,便对学正董禧说道:“为使辽阳古州,在今代当朝培养出几位学业精英来,当停止其耕田之作。”

  崔璨见势,接着说道:“知州见识英明,正合辽阳百姓之心。但是,只终止耕田之作也不行,当从速兴修学舍、考棚,以解决而今而后之忧。”

  董禧说道:“此是正途,不得不思。”

  听了他们的话后,秉礼已经有所思索了。但是,他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把脸转向王尔烈,笑道:“我等,只是为着兴学办馆有所请罢了。现在,倒是还想听听学子的心声。你看如何?”

  王尔烈听了知州大人的话,感到老师所请有望,更是兴致勃勃,说道:“谨遵大人之命,让学生表述一下情怀。献丑了。”说着,便又吟哦出一副联来:

  殿试举才,会试举才,乡试举才,知州大人又有新举,才人倍蓓思百世;

  县地兴学,府地兴学,省地兴学,辽阳古城更见业兴,学府隆茏荣千秋。

  州官秉礼一听,深受感动,当即表态:准请,待呈报盛京将军府批复,即行筹资兴建。不过,他也是个风雅知州,表过态后,也当即合上一联,以谢乡民的信赖。联云:

  举业兴学,为吾里兴举解元、会元、状元,天下大魁;

  增馆添棚,给汝乡增添探花、榜眼、传胪,鳌头独占。

  王尔烈一听,心血若潮,情滔如涌,当即又随上一联,以为致意。联云:

  谢解元,辉会元,壮状元,他年荣归怀此日;

  叹探花,磅榜眼,转传胪,是岁高中赖彼时。

  是年秋十月,经辽阳知州秉礼申请,经盛京将军峻德核准,报呈朝廷备案,翌年春开始动土兴工,本年内修造完毕,这便是辽阳儒学馆舍和考棚的由来。

  辽阳州懦学,置辽阳城东门内。元初设于旧都司治所内,明洪武中期都指挥潘敬业、曲计旺开始单独兴建。永乐十年(1412年),都指挥王凯重建。景泰四年(1459年),御史谢裺,增建尊经阁。成化初年,副总兵韩斌再次重修。成化十一年(1475年),御史潘宜增建癸器馆。弘治五年(1492年),御史宋锐增建四斋讲堂及东西号房。弘治六年(1493年),开设泮池。弘治十一年(1498年),御史史贤政建儒星门。弘治十四年(1501年),御史车梁重建尊经阁。正德十年(1515年),御史刘成德修庑廊。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知州王翰建文昌祠三楹。雍正三年(1726年),建戟门三楹,棂星门一座。只可惜,雍正四年(1726年)春,一场大火,只烧得片瓦无存,遂夷为平地。一直到此时,才得以重新修造齐备。此后,增修补建不断。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知州明德捐资重葺,并增建明伦堂三楹,大门重修。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学政赵相增建东斋房、大门、班房三楹。遂趋向完整。

  辽阳州儒学馆舍修建起来后,人们都不时地传诵着王尔烈的功德,都说是他的少年才华赢得了此处一片金瓯。

  然而,更应运的是:自辽阳州儒学馆舍修建起来后,竟出了不少的进士、举人、贡生。

  此时,王尔烈的授业塾师已更换为刘广涛。刘广涛是个有才之士,所授学业,成果愈烈。

  人们谈及这些,都说与王尔烈当年所作楹联中的内容相一致,也算前后兆应。

  王尔烈的名气越来越大,流传的故事也越来越多。

  辽阳城东有一座土地庙。庙不算太高。里面有着泥塑的土地奶奶和土地爷爷。这两尊泥塑,亦不太高,只是笑笑呵呵,善眉慈目。

  这日,王尔烈由风水沟家中回辽阳中心庙塾馆。当他路过土地庙时,见庙前聚集着许多人。再一细看,见那人群中也有一个土地爷爷和一个土地奶奶,一样地笑笑呵呵,善眉慈目。所不同的是,只是这两个土地比庙堂里的两个塑像高大,再者就是会说话。此刻,就听那个土地爷爷说道:“屯邻乡亲们,大家有香火钱,就放在这案桌的笸箩里,由我来代收代转。”接着,那个土地奶奶说道:“屯邻乡亲们,大家请放心,我们不会把钱转错。”随着两个人的话语声落地,只见那案前的人都刷地跪倒,开始向那两个人叩头,说道:“我们一定听从土地爷爷和土地奶奶的安排,只请保佑我们平安无事罢了。”说着,又是一阵叩头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