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洪秀全

二〇

  这两座大营像两只呲牙咧嘴的恶狼,凶狠狠地盯住天京,恨不得扑上去一口吞掉它。

  面对这样的形势,当时洪秀全在战略决策上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是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走过的成功之路:“先定江南,再图进取。”乘敌人打败仗,士气低落时,集中优势兵力摧毁江南与江北两个大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然后,派大将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形成一统局面,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在做好充分准备后,伸出拳头挥师北伐,统一中国。可是洪秀全认识不到这一点,他在江南站住脚后,既不发展生产,又不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建都初期,每人每天领米一斤,到后来就减到半斤,甚至减到二两半,最后,只好喝粥了。当军民中出现了投敌和逃跑的情况时,洪秀全只知道贴出告示,劝老百姓不要一喝粥就变心,要像天兄那样,钉在十字架上都不怕。但他这样自欺欺人的说法,什么实际问题也解决不了。老百姓大失所望,怨声载道,外逃的人日渐增多。

  第二种选择是全力北伐:当时清军连遭惨败,人心惶惶,惊慌失措。如果乘机攻打北京,推翻满清的可能性很大。可是洪秀全满足于已得的胜利,胜则骄,骄则惰,没有乘胜追击穷寇,这是严重的战略失策。

  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种选择,是分散兵力四面出击:洪秀全等领导人偏偏选了这样的作战方案,把精兵强将不多的太平军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保卫天京,一部分去北伐,一部分去西征。由于兵力分散,战线又长,彼此不能互相支援,只好各自为战。结果,敌众我寡,不但歼灭不了敌人,反而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

  三万北伐军飞越黄河天险,神出鬼没,风驰电掣地逼近保定、天津,吓得皇亲国戚官绅商民魂都没了,纷纷逃离北京,连咸丰皇帝也打算去热河逃难了。正当敌人末日将要来临的时候,北伐军自己也面临灾难,难以支撑了。原来,他们孤军长途转战,得不到休整,兵员、粮草、弹药、补给都日益困难。

  眼看冬天来到了。北国风寒,战士们没有棉衣,冻伤、患病、死亡的人数,一天天增多北伐军为了摆脱困境,一面派人回天京求援,一面被迫南撤。

  直到第二年的2月4日,洪秀全和杨秀清得知北伐军求援的消息,曾两次派兵增援。但因兵力单薄,都被敌人围攻、阻挡了。

  1855年3月7日,在敌人的重重围困下,负责率领北伐军的林凤祥英勇牺牲了!5月底,北伐军全军覆没。

  北伐军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可歌可泣。

  他们驰驱6省,震撼了满清的心脏——北京。后来,洪秀全还特地追封林凤祥为求王,表彰他和将士们的功绩。

  西征的情况怎么样呢?洪秀全和杨秀清派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率领西征军,于1853年5月19日,从天京出发沿着长江往西行。6月,占领了安庆,不久,打到了江西。因为战线拉得太长,兵力分散,不能狠狠打击敌人。西征军的情况一度很不妙,围攻南昌不克,在湘潭战役中又连打败仗。湘军头目曾国藩杀气腾腾地叫嚣着,要“肃清江南,打到天京去!”

  1855年初,曾国藩带兵窜到九江城外。九江是江西、湖北、安徽三省水陆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很重要。

  洪秀全和杨秀清先后派了罗大纲、石达开和胡以晃等大军去增援,打了几次胜仗,才扭转了战局,形成互有胜败的相持局面。然而,太平军已失去战争的主动权,整个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清政府的方面发展。

  1856年的秋天,天京城风云突变,乌云四起,天昏地暗,一阵阵血雨腥风,向建立不久的天朝,猛烈地袭来!

  一场可怕的变乱,终于发生了!

  9月1日午夜,夜深人静。当时在江西瑞州一带督师的韦昌辉,悄悄率领了3000多名兵丁,回到了天京城外。当天晚上,在城里行政长官陈承英的接应下,凌晨潜入城中,包围东王府,并占领了通往东王府的所有通道。

  开刚蒙蒙亮,韦昌辉一手“举旗”,说是奉洪秀全的命令来除奸;一手“挥刀”,率兵血洗东王府。

  东王府除守卫外,其余都是文官和妇女。当时,人们都在睡梦中,来不及组织反抗。

  韦昌辉的死党,先杀门卫,后冲进东王卧室,手起刀落,杀了杨秀清。接着,见人就杀,一刀一个。

  不仅杀了杨秀清的妻妾儿女及亲属,甚至连侍候东王的大小官员,也没留下一个。这场屠杀,总共杀了4000人。

  当时,住在东王府附近的老百姓,听见宫里传出来的惨叫声,走出来探望,也都惨遭杀害。

  据亲临现场观看的外国人肯尼说:

  “东王府,沿路尸骸横陈,踏血而过。”“东王及其部下文武官吏,人民——男女老少——都在自己的血泊中躺着。有些被长矛刺死,没有一个人能逃命的。”“那天,全城处在最震惊的状态之中,多数人不知道怎么回事。”

  韦昌辉还拿着杨秀清血淋淋的头,去找洪秀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