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慈禧

二九

  光绪接过来,打开一看,却是一本奏折,上面醒目地写着《上清帝第四书》。

  “这是何人所呈?”光绪不明白单单这本奏折,翁同龢何至于一反常态呢?

  “回皇上,这是南海人康有为所呈。皇上还能记起‘康有为'这个名字吗?”翁同龢期待地望着光绪。

  “康有为。”光绪低声念道。他眯着眼想了一会儿,突然恍然大悟地抬起头:“康有为,不就是三年前发起‘公车上书'的那个南海举人吗?咦,这又如何是‘第四书'呢了,最多不过是第二书吧?”光绪皱了眉头表示不解。

  “皇上,康有为曾三次上书皇上。第一次是十年前,皇上才刚刚亲政,那时他在上书中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的主张。正逢太后训政,所以你看不到那份上书。后来他回家创办万木草堂,聚徒讲学,鼓吹变法,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马关条约》签订时,他正在京城应考,于是联合各省应试举人1300余联名上书,这就是所谓的‘公车上书',皇上也有所闻吧。只有他的上书,皇上没能看到,太后的人都给扣下了。他那时在书中言明签约之利害,有这么几句:‘窃以为弃台民之事小,散天下臣民之事大;割地之事小,亡国之事大。社稷安危,在此一举。'他还指出救国之大计,‘窃以为今之为治,贵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当以列国并立之势治天下,不当以一统垂裳之势治天下不揣狂愚,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翁同龢津津有味地背着康有为的上书内容,光绪一旁全神贯注地听着,听着听着,他不禁眉开眼笑,突然大叫一声:“好!如此忧国忧民者,如此博大胸怀者,为什么不早早给朕引荐?”

  “皇上,康有为前三次上书并未传到我手中,这些内容还是我从别人那儿打听而来的。今天拿来的‘第四书'是康有为直接呈给我的。”翁同龢不无委屈。

  光绪不由黯然,他知道那些上书是被慈禧的人拿走的,他也无计可施。

  此时他被翁同龢的介绍所吸引,迫不及待地打开奏章,一气呵成地读完,只觉满篇变法言论,很合他的胃口,他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变法,正是我所要找的路。”他兴奋地默念道。

  “翁老师,我想马上召见康有为,你意下如何?”

  “皇上,这恐怕不妥。一则,康有为一介草民,皇上以何种名义召见他呢?其二,太后面前”翁同龢欲言又止。

  光绪心一紧,随即站起身,语气坚定地说:“我变法之心已决,无人可阻挡!我马上面见太后,陈明此事!”

  翁同龢见他如此坚决,便不再说什么。

  光绪换了衣服,命人备了轿马便直奔颐和园。

  时值三月,颐和园春意料峭。慈禧正闭着眼,安闲地躺在床榻上抽着水烟,一名小宫女跪在榻前为她捶腿。听说光绪进来了,她睁开眼睛看了光绪一眼,随即又闭上,懒洋洋地说:“你今儿来,有事吗?”

  “儿臣给亲爸爸请安,且有一事相商。”

  “你如今是皇上,有什么事自己拿主意就是。”

  慈禧仍懒洋洋。

  光绪一怔,随即鼓起勇气,连珠炮般地说:“甲午失利,胶、旅继割,政权利权,纷纷丧失。我不能为亡国之君,我要实施变法,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如果亲爸爸不给我实权,我宁可退位!”

  慈禧缓缓地睁开眼,慢慢地坐起来,把光绪叫到眼前:“皇上如此忧国忧民,我也甚感欣慰。唉,以前我对你管得太多了,其实是我顾虑太多,现在看来倒引起你的误会了。刚才我也说过,你现在是一国之君,自己拿主意好了,不要凡事都请示我。至于变法,只要不违祖宗大法,无损满清权势,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光绪愣了一愣,慈禧的态度出乎他的意料,居然一口应允,他乘兴而归。

  4.在逆境中进行的变法

  光绪回到紫禁城后,马上发出一道命令:任命康有为为工部主事,同时立即召见。

  一见康有为,光绪便迫不及待地询问变法事宜。

  康有为胸有成竹,侃侃而谈:“皇上,我以为变法内容有:一、下诏求言,广开言路;二、下令各县十万户推出一人,组成议事团,凡有政事,皇上可令其商议;三是开辟顾问馆,皇上广陈图书,通古今之故,民间之苦,吏治之弊;四是设立报馆,日月进呈,鼓吹变法;五是恢复汉制,开设幕府,扶植谋士;六是要发展工商业;七——”

  康有为滔滔不绝,光绪聚精会神。

  “皇上,变则通,通则久,要江山社稷永固,变法一定要实施。”

  光绪不禁悚然动容,他激动得双手握住康有为的手,连发相见恨晚之感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