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中国古代经济专题史话

二、一只会飞的木鸟

  有飞行的理想,就有飞行的实践。

  公元前五世纪初,正是我国春秋、战国交替的时代。那时候,学术很发达,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盛景象。特别是生产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铁制工具已经开始广泛使用了;机械学、物理学、军事工程学的初步原理,也被一些人掌握了。在这个思想和物质的基础上,出现了墨子制造的会飞的木鸟。

  墨子名翟〔dí敌〕,约生于公元前468年,约死于公元前376年。他是当时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又是多才多艺的科学家。以他为代表的一个学术派别,叫作“墨家”。墨家的学说,后来被汇集成一部书叫作《墨子》。在《墨子》里,主要记述了墨子的思想,以及墨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此外,还有一部分,讲的是机械制造和战争防御的方法。在这部分材料里,还涉及有关力学、声学、光学、几何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因此,《墨子》这部书,不仅是我国早期的哲学著作,而且是我国早期

  的科学著作。

  墨子重视实践,曾亲手制作守城的器械,技术很高明。据说,他曾经带领三百多个弟子专心研究飞行原理,花了三年的时间,制成一只会飞的木鸟,古书上把它叫作“竹■[què却]”或者“木鸢[yuān冤]”。

  关于这件事,我国很多古书里都有记载。有的说:“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飞)一日而败(坏)。”有的说:“墨子削竹为■,飞三日不下。”有的称赞那只木鸟,说它反映了当时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有的讥笑墨子,说他浪费三年时间造出一只飞了一天就坏了的木鸟。

  根据古书上记载的材料,我们可以推想:那是一架用木或竹制成的鸟形的飞行器,它或者利用高坡下滑的力量,或者凭借风力,可以上升起来,并且在空中飞行一段不短的时间。这种凭借空气的浮力在空中飘飞的飞行方式,叫作滑翔[xiáng祥]。但是,也有人猜测,那只木鸟是模仿飞鸟制作的,因此,可能是振动翅膀来飞行的,不是滑翔。这种振动翅膀的飞行方式,叫作振翼(也叫扑翼)飞行。至于那只木鸟有多么大,古书也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从三百人专心研究试制了三年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推想,那只木鸟的制作规模是比较大的,不会是仅仅象小鸟般大小。

  关于制作“木鸢”的故事,也有人把它算在鲁班的帐上。

  鲁班,又叫公输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最著名的匠人。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把他看作土木工匠的始祖,亲切地称他为“鲁班师傅”。他曾经制作过攻城用的“云梯”和水战用的“钩拒”,这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发明。由于他的制作技术超过了同时代人的水平,因此人们把他神化了。后世人把许多同他不相干的工程,象北京城的角楼和赵州的石桥,都说成是他创造的。也有人把他看成是“木鸢”的发明者,而且夸大地说他曾经乘着这架木鸟飞到空中,窥[kuī亏]探过宋国的都城。

  在两千多年以前,科学技术水平还是很低的,没有条件制作能够乘人的飞行器。因此,上面的说法是不可靠的。但是,

  鲁班和墨子同是著名的工程家,并且基本上是同时代人。墨子能够造一只会飞的木鸟,鲁班也未必造不了。只是从现有的史料来分析,鲁班造木鸟的说法,附会的成分更多一些。

  不管那只木鸟是墨子造的,还是鲁班造的;不管那只木鸟飞一日也好,飞半日也好,总之,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两千三百多年以前,我国就出现了第一架飞行器。这在我国的技术发展史上,应该看作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由于古书的记载太简略了,历代的学者又认为那只会飞的木鸟没有实用价值,所以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那只木鸟的制造方法也没有流传下来,这是很可惜的。

   赵州即今河北赵县。赵州石桥是一座石拱桥,“拱”指的是弯曲的梁,就是跨越河道的桥身。这座石拱桥是在隋朝时候由著名的匠人李春主持修筑的。它的跨度长37.4米,是古代中国的跨径最大的石拱桥。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