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是)当代世界伟大的作家之一,……自由、开放与宏博的思想已使他成为本世纪伟大的见证人之一。
——前法国总统密特朗
巴金是个身世很神秘的作家。
他原名李芾甘,根据他的作品,我们勉强知道他是四川一个大家的子弟,家里似很有钱。“他虽然生下地便被黄金般幸运包裹着,虽然可以在大观园式的园亭里,享受公子哥儿的豪华尊贵生活,他却偏爱和一班轿夫仆人做朋友,因而知道了许多下等社会的事,而对他们发生浓厚的同情”(《家》及《将军》自序)。“他有一个孟母般贤淑的母亲,给了他一颗无所不爱的心,她还给了他沸腾的热血和同情的眼泪;她教他爱人、祝福人,她这样地教育着他一直到死。然而他长大以后却来诅咒人”(《光明》自序〉。“他在悬崖上建筑了他理想的楼台,一座很华丽的楼台,他打算整天坐在里面,然而暴风雨来了,这是时代的暴风雨。这风是人底哭泣和呼号,这雨是人底热血和眼泪。在这暴风雨底打击之下,他的楼台终于倒塌了。幸而他在楼台快倒塌的时候,跳了出去”(《新生》自序)。这就是巴金的自状,读者一定要明白了这些,才了解他整个的人格和他整个作品的思想。
巴金(公元1904年—2002年)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从1929年到1937年中,他的主要代表作是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是《激流三部曲》之首。
《家》描写了在一个封建仕宦家庭里的一群年轻人,以及他们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各不相同的命运。高家是一个古老的封建家庭,高老太爷是这个家庭的最高权威,他主宰着所有人的命运。觉新是高家的大少爷,性格善良而懦弱,他接受了一定的新思想,希望把新思想和旧家庭“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然而在面对现实的时候,他却不能真正地站出来反抗。他和表妹梅青梅竹马、两情相悦,但是由于两家家长在牌桌上的龃龉,活活拆散了他们,觉新只能接受父母给他安排的婚姻,梅最终也郁郁而死。在觉新的妻子瑞珏临产之时,正好是高老太爷归天的时候,高家的人说是孕妇生产会引起“血光之灾”,于是逼迫瑞珏到破庙里去生孩子,瑞珏终于凄惨地死在破庙里,觉新连保护妻子和未出生孩子都不能够,甚至没有见妻子的最后一面!二少爷觉民比他的大哥勇敢,他在新思想的鼓舞下,敢于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挑战,追求个性的解放和婚姻的自由,终于获得了婚姻自主的胜利。三少爷觉慧和聪明伶俐的丫头鸣凤真心相爱,但是身份的悬殊决定了他们爱情的悲剧,鸣凤被高家嫁给比她大40多岁的地头蛇;为了反抗封建制度的凌辱,她投湖自尽,她的死是对这个等级森严的封建家庭公然蔑视和抗议,她以死唤醒了觉慧的觉悟,觉慧毅然脱离旧家庭,投身到革命之中,从此这个家庭内部不断地出现叛逆者,高公馆也渐渐走向分崩离析。
巴金曾经说过:“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家》这部小说的创作与巴金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巴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下等人”中间度过了童年。在这个森严的封建家庭里,他“眼看着许多亲近的人在那里挣扎,受苦,没有青春,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他们都是被腐朽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一时的任性杀死的”(《文学生活五十年(代序)》)。年轻的巴金像“甩掉一个可怕的黑影”一样从旧家庭里挣脱出来,来到巴黎,“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在巴黎,他阅读了卢梭、雨果、罗曼·罗兰、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高尔基、狄更斯等作家的大量作品,开始用写作来宣泄自己的情感。他掘开回忆的坟墓,他所熟悉的亲人的悲剧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令他感觉内心似乎有一团火焰在燃烧,于是,他将这些家庭的惨剧连同自己悲愤的心情一起写进了《家》里。
巴金说:“我并不要写我的家庭,我并不要把我所认识的人写进我的小说里面。我更不愿意把小说作为报复的武器来攻击私人。我所憎恨的并不是个人,而是制度……我所要写的应该是一般的封建大家庭的历史……我要写这种家庭怎样必然地走上崩溃的路,走到它自己亲手掘成的墓穴。”的确,《家》就是通过描写高家这个封建家族的没落,来揭露封建统治者虚伪残忍的面目,揭露封建礼教对年轻人的摧残和迫害,反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浪潮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的剧烈的动荡,觉悟的年轻人从封建制度的禁锢中冲出来,寻找着新的生活的希望。这在当时有着重要的进步意义。
此外,《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情节的安排上,以及文学语言的运用上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巴金的语言充满了浓厚的抒情气息,他内心饱满的情感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使这部作品令无数人感动落泪,很多读者十分关心书中人物的命运,他们给巴金写信,探询这些人物的下落。甚至在《家》问世26年后,还有读者写信给巴金,要求他“介绍他们跟书中人通信,他们要知道书中人能够活到现在,看见新中国的光明才放心”。(《和读者谈〈家〉》)由此可见《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永恒的生命力。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