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知道点系列丛书》

第五部分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

  人心生一念,天地今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并有私。

  ——《西游记》

  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明之神魔小说》

  一个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人很少会不知道《西游记》,会不羡慕孙悟空一根毫毛就变出一只猴弥的神奇戏法。孙悟空几乎家喻户晓。他会72般变化,练就火眼金睛,有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本事,他不愿受冥府、天界管束,大闹“三界”,自封“齐天大圣”,敢于去天庭与玉皇大帝分庭抗礼,大闹天宫,后来又一路保护唐僧历尽千山万水,到“西天”取经。这样一个神通广大、敢于反抗、见恶必除、除恶务尽的英雄,还是一只举止可爱的猴子,怎会不叫人喜爱呢。

  《西游记》全书100回,大致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七回,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故事。孙悟空原是破石而生的猴子,占领花果山水帘洞自称美猴王,又渡海访师学得72般变化。他大闹三界,搅得从天界到冥界天昏地暗。第二部分8至13回,交代取经的缘由,描写魏征崭龙、唐太宗入冥、观音访求高僧和唐僧出世的故事,为下文取经作了铺垫。第三部分14至100回,由41个小故事组成。全书描写了孙悟空在猪八戒、沙僧的协助下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一路克服了81难,历经艰险,斩妖除怪。

  《西游记》与《水浒传》、《三国演义》相似,是在民间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演变才形成的。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吴承恩的《西游记》,是在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写成。《西游记》的故事来自唐僧玄奘只身赴天竺(今印度)取经的史实。现存《西游记》的刊本,以明万历二十年金陵唐氏世德堂本为最早,20卷100回,不署作者。后来清人考证出了它的作者是吴承恩。上世纪20年代初鲁迅写了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在书中他根据《淮安府志》等史料,精辟地论述了《西游记》为明代淮安人吴承恩所作,此后,学术界基本就没有异说。

  吴承恩(约公元1500年—约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年轻时以文名著于乡里,却屡试不中,不久辞归。所著诗文大都亡佚,后人编订成《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吴承恩出生在一个由下层官吏沦为小商人的家庭,他小时候就聪明过人,在《淮安府志》里是这样描述吴承恩的:“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吴承恩在科举场上很不得志,直到45岁依然还是一个老秀才。中年以后迫于生活贫困,为了维持生计,吴承恩终于在好友的帮助下补为岁贡生,在长兴县谋了一个县丞小官职,但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愿同流合污,不久就辞了职,返回淮安。这一年,吴承恩已是61岁。回到淮安后,一度甚至有当隐士的想法,在养养花草、作作诗之余,吴承恩继续他的神话小说的创作,《西游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西游记》是一部充满幻想、情节离奇的小说,容易作出附会的解释,清人所论,“或云劝学,或去谈禅,或云讲道,皆阐明理法,文词甚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近时研究者,又有从“反映农民起义”或“反映市民阶层的斗争”立论的。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说:“《西游记》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它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它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它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深求。”鲁迅先生也在他的《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西游记》:“实不过出于作者之游戏。”一般不怀偏见、不刻意穿凿的读者,也只是从其中得到一种娱乐此书视野广阔,想象丰富,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性的、驰骋幻想与诙谐嘲戏的快感。

  这部小说直接的创作目的,还是为了提供娱乐,给读者以阅读的快感,而作者的思想又是相当自由活泼,所以小说中一本正经的教训甚少,戏谑嘲弄的成分却十分浓厚。在中国文学史上,以神话为素材的文学创作一向不够发达。《西游记》立足于民族文化,又吸取外来文化的营养,以丰富的艺术想像力,描绘出一个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创造出许多离奇的神话故事,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明生动的神话艺术形象,不仅填补了中国文学的一种缺陷,而且体现了中国文学在一旦摆脱思想拘禁以后所产生的活力,这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西游记》中的艺术形象,既以现实的人性为基础,又加上作为其原形的各种动物的特征,再加上浪漫的想象,写得生动活泼,令人喜爱。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变化无穷,是人们自由幻想的产物;他的机灵好动、淘气捣蛋,又是猴类特征和人性的混合。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在两个故事结构中都占据着核心地位,通过这个神话英雄,寄托了人们的生活理想。他的智慧、力量、勇气、胆略和他性格的魅力,激发着人们去征服自然、征服困难。猪八戒行动莽撞、贪吃好睡、懒惰笨拙,这既与他错投猪胎有关,又是人性的表现。他在勇敢中带着怯懦,憨厚中带着奸滑。但猪八戒的形象在作者笔下,不仅不可恶,而且很有几分可爱之处。其实,就是《西游记》中诸多妖魔鬼怪,也并不尽然是丑恶恐怖的。神佛时有可笑,妖魔也时有可爱。好些妖魔原本是从天界逃脱出来的,到人间逍遥上一阵,做些恶事,或完成其风流宿缘。像黄袍怪爱百花羞公主,罗刹女因母子分离而痛恨孙悟空,都很合乎人情。所以这些妖魔鬼怪的故事,也让人读得饶有趣味。

  《西游记》以它生动的人物形象、幽默和风趣的故事以及辛辣的讽刺,从19世纪开始,就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界。西游记也被多次搬上银幕。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