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知道点系列丛书》

第一部分

散文勃兴——先秦文学

  纂诸侯别说——《国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左氏《国语》,其文深宏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

  ——柳宗元《非国语·序》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可谓家喻户晓,其主人公越王勾践以及美人西施的故事在我国浩瀚的文学画廊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故事叙述了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忍辱负重,悬苦胆于床头,不时品尝以教育自己不要忘掉旧辱。经过10年生聚,10年教训,终于报仇复国。它表现出的发愤图强精神,给后人以教益。这个故事见于《国语》中的《越语》。《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起自周穆王,止于鲁悼公(约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40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事件,它没有记述详细的历史,而是以一些重要事件将历史穿起来,并且以记载言论为主。其中《晋语》九卷,占全书近半;《周语》三卷;《鲁语》、《楚语》、《越语》各二卷;《齐语》、《郑语》、《吴语》各一卷。

  关于《国语》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认为《国语》和《左传》同出自左丘明之手。但《国语》和《左传》两书在编写体例、语言风格上存在很大差异,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有一个过程,产生于战国初年,作者不详。

  《国语》的文学成就总体而言没有《左传》高,但其缜密、生动、精练、真切的笔法,在历史散文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详于记言而略于记事,将笔墨集中于对一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有向传记文学发展的趋势。其中“勾践灭吴”就是有代表性的一篇。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遣伍子胥为大将领精兵攻打越国,越军大败,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士兵下令说:“凡是我的兄弟们,只要有帮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理国政。”大夫文种进见说:“我听说,商人在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而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准备船,在有大水的时候则准备车辆,这样做就是想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马上派上用场。在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选拔谋臣与武士并供养起来,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却要急着到处找。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上了,才想起寻求谋臣勇士,怕是太晚了吧?”勾践说:“如果现在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哪有能算是晚了呢?”于是就拉着文种还有范蠡等人一起商量,最后终于决定派文种去吴国议和。

  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与越国讲和,撤走了大军,勾践带着300个士人到吴国为奴,受尽了屈辱。3年后,夫差认为勾践是真心臣服所以就把他放回了越国。勾践对越国人说:“我自不量力,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结果使你们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恳请你们允许我改变政策。”于是下令:青壮年不娶老妇,老年不娶少妇,女孩子17岁还未出嫁者,男子20岁还不娶妻生子者,其父母有罪;孕妇临产,公家派医生守护。生下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头猪;生三胞胎,公家给配备一名乳母;生双胞胎,公家发给吃的。还下令孤儿、寡妇、患病的人、贫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钱供养教育他们的子女。前来投奔的四方之士,一定在庙堂上举行宴飨,以示尊重。这样连续10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家家存有3年的余粮。

   越国的老百姓都请求说:“从前夫差让我们的大王在诸侯面前丢脸,现在越国已经忍受够了,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勾践还故作姿态,推辞说:“从前打的那败仗,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什么是耻辱?大家就不用为我打仗了。”老百姓们又请求说:“越国全国上下,爱戴大王,就像爱戴自己的父母一样。儿子想着为父母报仇,作为臣下也想着为国君报仇,难道还有谁敢不尽其全力吗?请大王带我们再打一仗!”勾践就答应了,于是招来大家宣誓,说:“前进的将得到赏赐,后退的则要受到惩罚。”

  越国上下同仇敌忾,于公元前482年夫差北上同晋国争霸的机会一举攻破吴国都城姑苏,杀了吴太子友。10年后,越国再次攻占姑苏,夫差在姑苏山上自杀了。在勾践回国途中,范蠡携西施泛舟而去,而大夫文种不听范蠡隐退的劝告,结果回国不久被勾践赐死。

  “勾践灭吴”成功地塑造了勾践等人物形象。开始越兵溃败,勾践急求谋臣,紧张却不慌乱。文种用通俗形象的比喻婉转地批评君王平日没有培养谋臣武将以备用,勾践的答对也很出色:有幸听到您这番金玉良言,哪里会感到太迟了呢!他只是一个复仇者,更是一位城府很深的政治家。胸怀大志而处变不惊,他知人善任而重用范蠡、文种等人才。他不忘国耻,能够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卑事仇敌而面无愠色,抚慰百姓而痛切自责。文种不忘国难,临危不惧,敢于进言;范蠡深谋远虑,目光长远,此等明君贤臣相与共事,岂有不胜之理。

  除了表现“勾践灭吴”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外,《国语》还常常选用一些精彩的言论反映社会问题。出名的数《周语》“召公谏弭谤”一节,提出了统治者如何对待民间舆论的问题,严正警告了那些专制霸道,妄图压制来自民间批评的统治者,提出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一著名论断。”《国语》一书,深厚浑朴,《周(语)》、《鲁(语)》尚矣。《周语》辞胜事,《晋语》事胜辞。《齐语》单记桓公霸业,大略与《管子》同。如其妙理玮辞,骤读之而心惊,潜玩之而味永,还须以《越语》压卷。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