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抵巇第四
抵,擊實也。巇,釁隙也。牆崩因隙,器壤因釁。而擊實之,則牆器不敗,若不可救,因而除之,更有所營置,人事亦由是也。
物有自然,事有合離。
此言合離,若乃自然之理。
有近而不可見,遠而可知。近而不可見者,不察其辭也;遠而可知者,反往以驗來也。
察辭觀行,則近情可見;反往驗來,則遠事可知。古猶今也,故反考往古,則可驗來,故曰:反往以驗來。
巇者,罅也,[山間]也。[山間]者,成大隙也。
隙大則崩毀將至,故宜有以抵之也。
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謂抵巇之理也。
朕者,隙之將兆,謂其微也。自中成者,可抵而塞;自外來者,可抵而卻;自下生者,可抵而息;其萌微者,可抵而匿;都不可治者,可抵而得。深知此五者,然後善抵巇之理也。
事之危也,聖人知之,獨保其用,因化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微。
形而上者謂之聖人,故危兆纔形,朗然先覺,既明且哲,故獨保其用也。因化說事,隨機逞術,通達計謀,以經緯識微,而預防之也。
經起秋毫之末,揮之於太山之本。
漢高祖以布衣登皇帝位,殷湯由百里而馭萬邦。經,始也。揮,動也。
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謀,皆由抵巇。抵巇,隙為道術。
其施外兆萌牙孽之時,託聖謀而計起,蓋由善抵巇之理,故能不失其機,然則巇隙既發,乃可行道術,故曰:抵巇隙為道術也。
天下分錯,上無明主,公侯無道德,則小人讒賊,賢人不用,聖人竄匿,貪利詐偽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離散,乖亂反目,是謂萌牙巇罅。
此謂亂政萌牙,為國之巇罅,伐射謂相攻伐而激射。
聖人見萌牙巇罅,則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則抵而塞之;不可治,則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
如此謂抵而塞之,如彼謂抵而得之;反之謂助之為理,覆之謂因取其國。
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
五帝之政,世間猶可理,故曰:抵而塞之,是以有禪讓之事。三王之事,世間不可理,故曰:抵而得之,是以有征伐之事也。
諸侯相抵,不可勝數。當此之時,能抵為右。
謂五伯時,右由上也。
自天地之合離終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
合離謂否泰,言天地之道。正觀尚有否泰,為之巘隙,又況於人乎!故曰:不可不察也。
察之以捭闔,能用此道,聖人也。
捭闔亦否泰也。體大道以經人事者,聖人也。
聖人者,天地之使也。
後天而奉天時,故曰:天地之使也。
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為之謀。可以上合,可以檢下。
上合謂抵而塞之,助時為治;檢下謂抵而得之,束手歸己也。
能因能循,為天地守神,
言能因循此道,則大寶之位可居,故能為天地守其神祀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