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太平御览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卷九百八十二 ◎香部二

  ○苏合

  《续汉书》曰:大秦国,合诸香煎其汁,谓之苏合。

  《梁书》曰:中天竺国出苏合,是诸香汁煎之,非自然一物也。又云:大秦人彩苏合,先筌其汁,以为香膏,乃卖其滓与诸国贾人。是以展转来达中国,不大香也。

  《傅子》曰:西国胡人言:苏合,香兽便也。中国皆以为怪。

  《从征记》曰:刘表家在高平郡。表子捣四方珍香数十斛置棺中,苏合消疫之香毕备。永嘉中,郡人发其墓,表如生,香闻数十里。

  《广志》曰:苏合出大秦。或云:苏合,国人彩之,筌其汁,以为香膏,卖滓与贾客。或云:合诸香草,煎为苏合,非自然一种也。

  傅玄《四愁诗》曰:佳人赠我苏合香,何以要之?翠鸳鸯,

  班固《与弟超书》曰:窦侍中令载杂彩七百匹,市月氏苏合香。

  ○安息

  《晋书·佛图澄传》曰:石勒时,襄国城水源暴竭。勒问澄,澄曰:"当敕龙取水。"乃坐绳床,烧安息香,咒愿三日,水微流,有小龙五六尺,随水来,须臾水大至。

  《唐书》曰:曹国出青黛、安息、青木等香。

  ○薰陆

  《魏略》曰:大秦出薰陆。

  《抱朴子》曰:俘焚洲在海中,薰陆香之所出。薰陆香,木胶也。树有伤穿,胶因堕,夷人彩之,以待估客。所以贾不多得者,所患狤(居一切。)掘兽啖之。此兽斫刺不世,投火中薪尽不焦。以杖打之,皮不伤而骨碎,然后乃死。

  《广志》曰:薰六,出交州。又,大秦海边人,彩与贾人易穀。若无贾人,取食之。

  《南方草木状》曰:薰陆香,出大秦。云在海边,自有大树,生於沙中。盛夏,树胶流出沙上,夷人彩取,卖与贾人。(《南州异物志》同。其异惟云状如桃胶。《典术》亦同,惟云陶松柏法,饮食之,令人通神灵也。)

  俞益期《笺》曰:众香共是一木,木胶为薰陆。

  ○流黄

  《吴时外国传》曰:流黄香,出都昆国,在扶南南三千馀里。(《南州异物志》同。)

  《广志》曰:流黄香,出南海边国。

  ○青木

  《隋书》曰:樊子盖为武威太守。车骑驾西巡,将入吐谷浑。子盖以彼多瘴气,献青木香御雾露。

  《唐书》曰:师子国出朱砂、水银、薰陆、郁金、苏合、青木等诸香。

  《南夷志》曰:昆仑国,正北去蛮界西洱河八十一日程。出像,及青木香、旃檀香、紫檀香、槟榔、琉璃、水精、蠡杯。

  又曰:南诏青木香,永昌所出。其山名青木山,在永昌南三月日程。

  《广志》曰:青木,出交州、天竺。

  徐衷《南方记》曰:青木香,出天竺国,不知其形。

  《南州异物志》曰:青木香,出天竺,是草根,状如甘草。

  俞益期《笺》曰:众香共是一木,木节是青木。

  ○旃檀

  《三国典略》曰:周师陷江陵。初,梁主以白檀木为梁武之像,每朔望,亲祭之。军人以其香也,剖而分之。

  竺法真《登罗山疏》曰:旃檀,出外国。玄嘉末,曾城有人于山见一大树,员荫数亩,三丈馀围,辛芳酷烈。其间枯条数尺,援而刃之,乃白旃檀。

  俞益期《笺》曰:众香共是一木,木根为旃檀。

  崔豹《古今注》曰:紫旃木,出扶南林邑,色紫赤,亦谓紫檀也。

  杜宝《大业拾遗录》曰:薵禅师甚妙医术,作五香,第一沉香饮,次丁香饮,次檀香饮,次泽兰饮,次甘松饮,皆别有法。以香为法,以香为主,更加别药,有味而止渴,兼于补益。

  ○甘松

  《广志》曰:甘松,出凉州诸山。

  ○艾纳

  《广志》曰:艾纳,出剽国。

  《乐府歌》曰:行胡从何方?列国持何来?〈毛翟〉〈毛登〉五味香,迷送艾纳及都梁。

  ○霍香

  《广志》曰:霍香,出日南诸国。

  《吴时外国传》曰:都昆在扶南,山有霍香。

  《南方草木状》曰:霍香,榛生。民自种之,五六月彩。曝之,乃芳芬耳。出交阯武平、兴古、九真。(地名也。)

  《南州异物志》曰:霍香生曲逊国,属扶风,香形如都梁,可以着衣服中。

  刘欣期《交州记》曰:霍香似苏合。

  范晔《和香方》曰:灵霍虚燥。

  俞益期《笺》曰:众香共是一木,木叶为霍香。

  ○枫香

  《梁书》曰:任昉为新安太守,常欲营佛斋,烧调香二石,始入三升,便出。教长夺曰:"与夺自已,不欲贻之后人!"

  《南方记》曰:枫香树,子如鸭卵,爆乾可烧。

  《魏武令》曰:房屋不洁,听得烧枫胶及蕙草。

  ○栈(音践)

  《广志》曰:栈香,出日南诸国。

  《南方草木状》曰:栈蜜香,出都昆。不知栈蜜香树若为,但见香耳。

  《岭表录异》曰:广管罗州多栈香树,身似柳,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橘皮,堪作纸,名为香皮纸,灰白色,有纹,如鱼子笺。其纸慢而弱,沾水即烂,远不及楮皮者,又无香气。或云:沉香、鸡骨、黄熟、栈香,同是一树,而根幹枝节各有分别者也。

  《南越志》曰:交州有蜜香树。欲取,先断其根,经年后,外皮朽烂,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与水面平为鸡骨,最粗者为栈香。

  ○木蜜

  《异物志》曰:木蜜,名曰香树,生千岁,根本甚大。先伐僵之,四五岁乃往看。岁月久,树材恶者,腐败;惟中节坚直芬香者,独在耳。

  《魏王花木志》曰:《广志》:"木蜜树,号千岁树,根甚大。伐之,四五岁乃取,木腐者为香,其枝可食。"

  《本草经》曰:木蜜,一名蜜香,味辛温。

  ○栟香

  《南方草木状》曰:栟香,茎生,出乌浒。

  ○都梁

  《广志》曰:都梁,出淮南。

  盛弘之《荆州记》曰:都梁县有小山,山水清浅,其中生兰草。俗谓兰为都梁,即以号县。

  ○沉香

  《晋书》曰:石崇以奢豪矜物,厕上常有十馀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粉、沉香汁。有如厕者,皆易新衣而出。客多羞脱衣,而王敦脱故,著新,意色无怍。群婢相谓曰:"杆客必能作贼!"

  又曰:吴隐之,至自番禺。其妻刘氏,赍沉香一斤,隐之见,遂投于湖亭之水。

  《梁书》曰:林邑国出吉贝,及沉香木。吉贝者,树名也。其华成时如鹅籁,抽其绪纺之,以作布,与纻布不殊。亦染成五色,织为班布。沉木香,土人斫断,积年以朽烂,而心节独在,置死晷则沉,故名曰沉香。次不沉者,栈和之属。

  《陈书》曰:沉皇后素无宠。至德二年,乃於光照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高数十丈,并数十间。其窗窗、壁带、悬楣、栏槛之类,皆以檀香为之。

  《唐书》曰:先天二年十月,亲讲武于骊山之下,徵兵二十万。上亲擐戎服,持沉香大枪,立於阵前,威振宇宙。长安士庶,奔走纵观,填塞道路。

  又曰:长庆中,波斯大贾李苏沙进沉香亭子材。左拾遗李汉上疏,以为沉香为亭,比瑶台玉室。上颇怒言过,特优容之。

  《金楼子》曰:扶南国,众香共是一木,根便是旃檀,节便是沉水,花是鸡舌,叶是霍香,胶是薰陆。

  竺法真《登罗山疏》曰:沉香,叶似冬青,树形崇竦。其木枯折,外皮朽烂,内乃香。山虽有此树,而非香所出。新会高凉土人斫之,经年,肉烂尽心,则为沉香。出北景县,树蓟赃大,土人伐之累年,须外皮消尽,乃割心得香。

  郭子横《洞冥记》曰:薰木,鲜祗所献,色如玉而质轻。泛之昆卢池为舟,烂则沉矣。碎其屑,气闻数百里。气之所至,毒疫皆除。

  杜宝《大业拾遗录》曰:四年夏四月,征林邑国。兵还,至获彼国,得杂香、真檀、像牙百馀万斤,沉香二千馀斤。

  又曰:尚书令杨素,大业中,东都宅造沉香堂,甚舅泠。新泥堂讫,闭之,三月后开视,四壁并为新血所洒,腥气触人。

  《异苑》曰:沙门支法存,在广州,有八尺〈翕毛〉。又有沉香八尺板床。太玄中,王琰为州,大儿劭求二物不得,乃杀而籍焉。

  《南州异物志》曰:沉水香,出日南。欲取,当先斫坏树,著地积久,外皮朽烂,其心至坚者,置水则沉,名沉香。其次在心白之间,不甚坚精,置之死晷,不沉不浮,与水面平者,名曰栈香。其最小粗白者,名曰系香。

  俞益期《笺》曰:众木共是一木,木心为沉香。

  ○甲香

  《广志》曰:甲香,出南方。

  《南州异物志》曰:甲香,螺属也。大者如瓯,面前一边直搀,长数寸,围壳岨峿有刺。其掩可合众香烧之,皆使益芳;独烧则臭。甲香,一名流螺,谓掷晷流最厚味。

  范晔《和香方》曰:甲煎浅俗。

  ○迷迭

  《魏略》曰:大秦出迷迭。

  《广志》曰:迷迭,出西海中。

  魏文帝《迷迭赋》曰:余种迷迭于中庭,嘉其杨条吐香,馥有令芳,乃为之赋曰:坐中堂以游观,览芳草之树庭。舞妙丽于纤枝,杨修幹而结茎。薄六夷之秽俗,超万里而来征。岂众华之是芳?信希世而特生!

  应玚《迷迭香赋》曰:振纤枝之翠粲,动彩叶之菲菲。舒芳香之酷烈,乘清风以徘徊。

  陈班《迷香赋》曰:立碧茎之荷那,铺绿条之蟺蜿。

  ○零陵香

  《南越志》曰:零陵香,土人谓之燕草。

  ○芸香

  《说文》曰:芸香,似苜蓿。

  《淮南子》曰:芸,可以死而复生。

  《杂字解诂》曰:芸,杜荣。

  《大戴礼·夏小正》曰:彩芸为庙菜。

  《礼记·月令》曰:仲冬之月,芸始生。(郑玄注曰:芸,香草也。)

  《礼图》曰:芸蒿,其叶似蒿,香美可食也。

  《魏略》曰:大秦出芸胶。

  《洛阳宫殿簿》曰:显阳殿前,芸香一株。徽音、含章殿前,各二株。

  《晋宫阁名》曰:太极殿前,芸香四畦。式乾殿前,芸香八畦。徽音殿前,芸香、杂花十一畦。明光殿前,芸香、杂花八畦。显阳殿前,芸香二畦。

  《广志》曰:芸胶,有安息胶,有黑胶。

  《吴氏本草》曰:石芸,一名敞列,一名硕喙。

  傅玄《芸香赋序》曰:始以微香进御,终於捐弃黄壤。吁可闵也,遂咏而赋之。

  成公绥《芸香赋》曰:美芸香之修洁,禀隆阳之淑精。茎类秋竹,枝像春松。

  傅咸《芸香赋序》曰:先君作《芸香赋》,辞美。高丽有睹斯卉,蔚茂馨香。同游使余为序。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