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太平經合校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太平經佚文

  天失陰陽則亂其道,地失陰陽則亂其財,人失陰陽則絕其後,君臣失陰陽則其道不理,五行四時失陰陽則為災。今天垂象為人法,故當承順之也。後漢書襄楷傳注

  (真人)又問曰:「今何故其生子少也?」天師曰:「善哉!子之言也,但施不得其意耳。如令施其人欲生也,開其玉戶,施種於中。比若春種於地也,十十相應和而生。其施不以其時,比若十月種物於地也,十十盡死,固無生者。真人欲重知其審,今無子之女,雖日百施其中,猶無所生也;不得其所生之處,比若此矣。是故古者聖賢不妄施於不生之地也,名為亡種竭氣而無所生成。今太平氣到,或有不生子者,反斷絕天地之統,使國少人。理國之道,多人則國富,少人則國貧。今天上皇之氣已到,天皇氣生物,乃當萬倍其初天地。」後漢書襄楷傳注。按理國之道以下三句,略見於經卷六九第四葉。

  老子往西,越八十餘年,生殷周之際也。三洞珠囊卷九老子化西胡品

  德者,正相得也。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卷五

  常德不喪。同上

  德者,正相德也。成者,成濟也。不喪者,不失也。周固樸大道論至德章

  爰清爰靜,是知理道。大道論理國章

  道者,乃天地所常行,萬物所受命而生也。唐史崇等撰一切道經音義妙門由起

  能得太上之心者,皆無形自然。天仙大人有真道,乃能得太上之心,餘者何因得與相見乎?同上

  悟師一人教十弟子,十以教百,百以教千,千以教萬。初學記卷二十二。按此節與經卷三十七五事解承負法今一師說教十弟子云云相類似。

  神者,道也。入則為神明,出則為文章,皆道之小成也。宋曾慥道樞卷三十

  今平氣行矣,平亦是安。雲笈七籤卷六

  欲復古太平之法,先安中氣也。同上

  三五氣和,日月常光明,乃為太平。同上

  積清成精,故膽為六府之精也。雲笈七籤卷十一上清黃庭內景經膽部注 黃庭內景玉經梁丘子註卷中引太平經云:積精成青,故膽為六腑之精也。

  積清成青也。雲笈七籤卷十二上清黃庭內經隱藏章注 黃庭內景玉經梁丘子註卷下引太平經曰:積精成青也。

  何謂為多言?然一言而致大凶,是為上多言人也。一言而致辱,是為中多言人也。一言而見窮,是為下多言人也。夫古今聖賢也,出文辭滿天地之間,尚苦其少有不及者,故災害不絕。後生賢聖復重言之,天下以為法,不敢厭其言也。故言而除害者,常苦其少,是以善言無多,惡言無少。故古之聖人將言也,皆思之。聖心出而成經,置為人法。愚者出言,為身災害,還以自傷。雲笈七籤卷八十九 又雲笈七籤卷九十二仙籍語論要記所引全同。惟出文辭滿天地之間句,出字下仙籍語論要記多一「言」字。

  言則道不成,多言則為害;閉口不言,萬歲無患。太平御覽卷六五九

  後學得道,各有品階,至于指極,聖真仙人。太平御覽卷六六0

  古者三皇之時,人皆氣清,深知天地之至情。故悉學真道,乃復得天地之公。求道之法,靜為基先。心神已明,與道為一,開蒙洞白,類如晝日;不學其道,若處暗室而迷方也。故聖賢遑駭。太平御覽卷六六八

  惡人入道,損敗善人,亦如拙匠損敗人材木,拙女毀人布帛,終無成善功。然惡人與善人,反如人健時喫好美食,大美乃得肥壯;若病人食飯苦,亦不肯食,久久因病而死。令惡人聞善言勸喻,亦如臨死人喫美食耳,反而為惡。若善人見善人乃喜,賢人見賢人乃喜,智人見智人乃喜,惡人見惡人乃喜,姦人見姦人乃喜,各得其類乃喜。若子不能盡力事父母,弟子不能盡力事師尊,臣不能盡力事君長,此三行而不善,罪名不可除也。要修科儀戒律鈔卷十二

  神以道全,形以術延。存神固氣論

  道包无表裏,其能生精神。三論元旨

  道無不導,道無不生。道教義樞卷一

  地理者,三色也,謂水土石。道教義樞卷七

  上天度世者,以萬歲為一日,其次千歲為一日,其次百歲為一日,其次乃至十日為一日也。道教義樞卷九

  太平經內品修真祕訣云:上清大真人未昇天以前,皆一一取本命之日,修行四等法訣,後步履斗星,躡地紀,昇登天門,便入金闕玉臺而後聖君也。金鎖流珠引卷十五注

  太平經載:真君受元始符命神光寶書,統領天丁,收天關地軸。二魔王忽一見如鼇蒼龜,其形五變。一現萬丈巨蛇,其形三變。真君騰空,步乾踏斗,化千丈大身,揮魁〈鬼勺〉之劍,衝折二魔。各斂形狀,龜如拳五寸,蛇如鞭三尺,和合併體,被真君躡踏之。謹顯二魔變相:蒼龜,一變色若金光,甲縫蒼青;二變色如碧玉,甲縫含金;三變色若蒼黃,甲紋光青;四變色如碧綠,甲縫含銀;五變龍首鼇身,出紫金光,甲間碧玉。巨蛇,初變狀若金色,鱗如赤丹;次變體現青碧色,鱗絡金線〈糹區〉;末變首如螭龍,身色蒼黃,鱗間金玉。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卷六引。疑此文非類太平經,姑存俟考。

  夫神者,因道而行,不因德也。故用道者與神明,用德者與神謀。道之與德更明,思神與人者內相恃,皆令可睹。道要靈祇神鬼品經

  大神比如國家忠臣,治輔公位,名為大神。大神有小私,天君聞知復退矣。故不敢懈怠。小神者安得自在。道要靈祇神鬼品經

  四時之精神,猶風也水也,隨人意而為邪正。人正則正,人邪則邪。故須得其人,迺可立事也。不得其人,道難用也。夫水本隨器方圓,方圓無常。風氣亦隨人治,為善惡無常,此即其明戒也。天地之神與風氣,影響隨人,為明戒耳。道要靈祇神鬼品經

  今天地開闢以來,凶氣不絕,絕後復起,其故何也?其所從來者,乃遠復遠。本由先王治,小小失其綱紀,災害不絕,更相承負,稍積為多,因生大姦,為害甚深。動為變怪,前後相續,而生不祥,以害萬國。其所從來,獨又遠矣。君王不知,遂相承負,不能禁止。令人冤呼嗟動天,使正道失其路,王治為其傷,常少善應。人意不純,轉難教化,邪氣為其動。帝王雖愁,心欲止之,若渴而不能如之何。君王雖有萬人之仁德,猶不能止此王流災也。故反以為行善無益,天道無知也。禁民為惡,愁其難化,反相剋賊,急其誅罰。一人有過,乃及鄰里,重被冤結積多,惡氣日以增倍。以為道德與經無益,廢之而不行,各試其才,趣利射祿,鬥命中者為右,是為亂天儀。無法之治,安能與皇天心合乎?天甚病之久矣,陰陽為其失節,其明證也。治得天心,然後邪可去,治易平。故今教以上皇興平第一之道,得而急行,惡可消滅,天之祐善者明矣。先王災雖流積,一旦除滅易耳。今帝王乃居百里之內,用道德仁義,乃萬里百姓皆蒙其恩。父為其慈,子為其孝,家足人給,不為邪惡。道典論卷四災異

  王者深得天意,至道住祐之。但有百吉,無有一凶事也。道典論卷四吉兆

  古者上真睹天神食氣,象之為行,乃學食氣。真神來助其為治,乃遊居真人腹中也。古者真仙之身,名為真人室宅耳。道典論卷四胎息

  夫人本生混沌之氣,氣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本於陰陽之氣,氣轉為精,精轉為神,神轉為明。欲壽者當守氣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以為一,久即彬彬自見,身中形漸輕,精益明,光益精,心中大安,欣然若喜,太平氣應矣。脩其內,反應於外。內以致壽,外以致理。非用筋力,自然而致太平矣。太平經聖君秘旨。以下簡稱秘旨

  守一明之法,未精之時,瞑目冥冥,目中無有光。秘旨

  守一復久,自生光明。昭然見四方,隨明而遠行,盡見身形容。群神將集,故能形化為神。秘旨

  守一明法,明有正青。青而清明者,少陽之明也。秘旨

  守一明法,明正赤若火光,光者度世。秘旨

  守一明法,明正黃而青者,中和之光,其道良藥。秘旨

  守一明法,正白如清水,此少陰之明也。秘旨

  守一明法,明有正黑,清若闚水者,太陰之光。秘旨

  守一明法,四方皆闇,腹中洞照。此太和之明也,大順之道。秘旨

  守一明法,有外闇內闇,無所屬,無所睹。此人邪亂,急以方藥助之。尋上七首,內自求之。秘旨

  守一之法,老而更少,髮白更黑,齒落更生。守之一月,增壽一年;兩月,增壽二年;以次而增之。秘旨

  守一之法,始思居閑處,宜重牆厚壁,不聞喧譁之音。秘旨

  守一之法,光通六外,身乃無害。可終其世,子得長久。秘旨

  守一勿失,事且自畢;急除眾憂,一復何求?秘旨

  守一不窮,士子欲無憂,不可相欺,垂拱。秘旨

  守一是為久遊,身常自謹,患禍去之。秘旨

  守一之法,神藥自來。秘旨

  守一之法,凡害不害,人各有一不相須。虎狼不視,蛟龍不升,有毒之物皆逃形。子欲長無憂,與一相求;百神千鬼,不得相尤。守而常專,災害不遷。秘旨

  守一之法,不言其根,謹閉其門;不敢泄漏,謹守其神;外闇內明,一乃可成。秘旨

  守一之法,將與神遊。萬神自來,昭昭可儔。秘旨

  夫欲守一,喜怒為疾,不喜不怒,一乃可睹。秘旨

  守一之法,內有五守,外有六候,十一之神,同一門戶。秘旨

  守一之法,當念本無形,湊液相合,一乃從生,去老反稚,可得長生。子若守一,無使多知,守一不退,無一不知;所求皆得,端坐致之。子欲大樂,與一相知,去榮辭顯,一乃相宜。子欲養老,守一為早,平床坐臥,與一相保,不食而飽,不德衰老。秘旨

  守一之法,皆從漸起;守之積久,其一百日至。秘旨

  守一之法,無致巧意,一乃自效。秘旨

  夫欲守一,乃與神通;安臥無為,反求腹中;臥在山西,反知山東。秘旨

  守一之法,乃萬神本根,根深神靜,死之無門。秘旨

  守一之法,老小異度,各因其性,一乃相遇。秘旨

  守一之法,安貧樂賤,常內自求;一乃相見,知非貴賤。秘旨

  守一之法,少食為根,真神好潔,糞穢氣昏。秘旨

  守一之法,密思其要,周而復始,無端無徼;面目有光明,精神洞曉。秘旨

  守一之法,百日為小靜,二百日為中靜,三百日為大靜。內使常樂,三尸已落。秘旨

  守一之法,有三百六十六數。數有一精,精有一神。守一功成,此神可睹。秘旨

  守一之法,有內五政,遊心於外,內則失政。守一不善,內逆外謹,與一為怨。秘旨

  守一之法,常有六司命神,共議人過失。秘旨

  守一之法,乃諸神主,人善之根,除禍之法,致福之門。守一者,乃神器之主,從一神積至萬神,同一器則得道矣。秘旨

  守一之法,內若大逆不正,五宮乖錯,六府失守。群神恐〈忄亥〉,俱出白於明堂,必先見於面目顏色,天地共知之。群神將逝,形當死矣。秘旨

  守一之法,為善,效驗可睹。今日為善清靜,神明漸光。始如螢火,久似電光。秘旨

  守一之法,外則行仁施惠為功,不望其報,忠孝亦同。秘旨

  守一之法,有百福亦有百禍。所守不專,外事多端;百神爭競,勝負相連。秘旨

  守一之法,內常專神,愛之如赤子,百禍如何敢干。秘旨

  守一之法,與天地神明同。出陰入陽,無事不通也。秘旨

  守一之法,先知天意,生化萬物,不言而理,功成不宰,道生久視。秘旨

  守一之法,可以知萬端。萬端者,不能知一。夫守一者,可以度世,可以消災,可以事君,可以不死,可以理家,可以事神明,可以不窮困,可以理病,可以長生,可以久視。元氣之首,萬物樞機。天不守一失其清,地不守一失其寧,日不守一失其明,月不守一失其精,星不守一失其行,山不守一不免崩,水不守一塵土生,神不守一不生成,人不守一不活生。一之為本,萬事皆行。子知一,萬事畢矣。秘旨

  太陰之精為龜,匿於淵源之中也。敦煌經卷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