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朱德主题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留给后人的绿色丰碑 ——雍文涛 刘广运

  朱总司令离开我们已经十五年了。他生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他关心林业,重视林业,为发展林业对我们的谆谆教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我们回忆往昔,重温朱总对林业发展的许多重要指示,倍感亲切,深受鼓舞,也更加怀念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项产业,又是社会公益事业,兼有经济、生态、社会三种效益。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朱总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一直非常重视和关心我国的林业开发和建设,曾多次视察林业,深入调查研究,作出重要指示,为我国的林业生产建设指明了方向。1958年,他亲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作了长篇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普遍开展植树造林运动,认真抓好木材生产,严格管理木材分配,搞好木材节约代用。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木材的综合利用。1957年和1958年,他先后两次参观全国农业展览会林业馆,并亲笔题词。1964年,在他七十八岁高龄的时候,还不辞辛苦,和董必武同志一起到河北、内蒙古和东北三省巡视林业工作,深入到林区的林场、苗圃和采伐现场,历时四十五天,行程四千多公里,调查了解采伐运输、更新造林、木材加工和综合利用、木浆造纸、森林资源保护、林业职工生活等多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朱总对林业的重要指示,有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涉及林业生产建设的许多方面。他的注意力总是集中在依靠群众造林绿化、采育结合、加强集约经营、充分利用资源、多林种造林、农林牧结合全面发展等关系林业建设的重大问题上。

  造林是林业的基础。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努力增加森林资源,是一切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朱总针对我国森林资源少、荒山荒地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特别强调要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早在1957年,他在视察云南后给党中央的报告中说:“就云南和长江以南几省说来,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木材生长比北方快得多,许多树木十年即可成材使用,只要我们注意到发动广大群众大规模地植树造林,木材的问题就不难解决。”同年在参观林业馆时说:“五亿人口就有五亿双手,只要依靠群众,那么什么事情都能搞得起来,不要净知道花钱而不依靠地方党政和群众”。朱总积极主张多林种、多树种结合,协调发展,多次谈到:“要使长期林、短期林、经济林相互结合……既要种松杉,也要种杨柳,同时还要种桃、李、桑、茶等”,“这种长期、短期结合,用材林和经济林结合,对生产的发展是有利的,群众也是十分欢迎的。”在1958年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朱总更高瞻远瞩、高度概括地明确指出:“要继续搞好造林运动,凡山荒及‘四旁’(即村旁、宅旁、路旁、水旁。--作者)尚未造林的地方,今后应该‘普遍造林’……中国之大,九百多万平方公里,要根据当地气候和各种条件,因地制宜地想想办法,把林子造起来,使我国真正成为一个木材用不完、瓜果吃不完、桑茶采不完的环境优美的大花园”。

  朱总关心造林,不仅着眼在它的经济意义上,而且着眼在改善生态环境和政治意义上。在他重视首都的造林绿化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1953年的大年初三(2月16日),他在当时的林业部部长梁希的陪同下,冒着严寒视察了北京西山。在详细听取了有关西山的绿化工作汇报后指出:“西山绿化的政治意义重大。此事,应由华北、北京主管部门作为重要任务之一,颁发决定,制定计划,提前完成。”他还满怀期望地嘱咐梁希部长:“请赶快绿化西山,在我有生之年,还要看到西山的绿化呢!”至今想起,声犹在耳。

  为落实朱总的指示,林业部和北京市立即组织有关专家对西山绿化做了专题研究,并于当年6月成立了相应机构,进行调查规划,制定绿化计划。经过两年多的准备,1955年6月正式开始了西山绿化工作。首都的广大干部、职工、学生和市民,群情激奋,踊跃参加。人民解放军也积极参加造林,并成为绿化西山的主力军。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到1957年底已全部完成初期造林计划任务,首都军民共投工六十多万个,克服重重困难,完成造林面积五点六万亩。整个造林过程,朱总一直十分关注,几次过问进度和质量。此后,首都军民继续在西山植树造林,到现在,已有林地八点五万余亩,覆盖率达百分之七十以上。如今再去西山,已是一片林海、满目葱笼了,并逐渐成为首都西北部的生态屏障和重点风景区之一。抚今追昔,可以说,西山的造林绿化,为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改善都提供了宝贵经验,开拓了新的道路。不仅如此,西山绿化的成功,还产生了很好的国际影响。1959年9月,阿富汗副首相来华访问期间,在参观了西山绿化后大为赞赏。在与周总理会谈时,专门提到:此次来华访问中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件事,一是中国的针灸治好了他的病(阿富汗副首相患有手臂麻木症,活动不便,访华期间经中国医生针灸治疗后即痊愈。——作者),一是西山绿化令人瞩目。并恳切希望我国派出造林专家,帮助阿富汗首都进行绿化规划。周总理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责成林业部于1960年6月派出专家小组赴阿富汗,经过一个半月的考察,帮助其制定了绿化规划。

  木材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资。木材供需矛盾尖锐,历来是我国国计民生中的突出问题。朱总早在1957年就指出:“将来的木材供应,主要是依靠现在新造的林,而不是依靠过去的老林。”他还说:“靠种上百年才能利用的树种是不行的。而是要在立地条件(即树木或林木周围密切联系、并能够为之利用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的总和,在林学上称为立地。构成立地的各个因子称为立地条件。——作者)好的地区,营造几年、十几年就可以利用的速生丰产林”。他在1964年视察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看到落叶松人工速生林时非常满意,高兴地说:“更新(采伐过或者火烧过的林地上形成新一代森林的过程。--作者)和条件好的地区造林,都应该像这块丰产林一样,高质量、高标准地搞上去。这样,才能给将来的木材过关打下可靠的基础。”现在,我国的速生丰产林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初步实现基地化,开始走上集约经营的道路。

  林业生产不同于其他生产。森林是可再生资源,林木生产周期长,要使木材和林副产品不断满足社会需求,就必须做到采伐和培育相结合,永续经营,合理利用,越采越多,越采越好。但我们当时基本上是集中大面积皆伐(将一定面积的成熟林同时全部伐除的作业方式。--作者),采完就搬家。朱总在1964年7月视察东北林区后,几次提出:要实行轮伐(即按照一定的采伐量,在同一块有林地上逐年进行循环采伐、更新的过程。--作者),采育结合,永续利用。7月13日在吉林省和龙林业局东沙沟林场察看采伐现场时,听到一片林子计划三年采完后就搬家,朱总说:“应该长期固定下来,永续作业,不要采完就搬家。”当时与朱总一起视察的董老对东北林业总局的负责人讲:“朱总司令有一个想法,就是应该根据资源情况具体计算,实行轮伐作业,并搞些农副业,亦林亦农,子子孙孙长期于下去。这是国家的根本大计,要在这方面开辟一条路出来。”关于采伐更新,7月15日在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听取汇报后,朱总说:“更新不管采用什么方式,一定要高质量、高标准地跟上采伐,现在人力、财力、物力、技术等条件都具备了,之所以没跟上,是思想认识和决心问题。要积极地跟上去”。

  大力发展木材的综合利用和节约代用,是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朱总对此十分关注,先后十多次谈到这一问题。1957年2月,当他在海南山区看到当地群众烧山垦荒,以致连山竭岭大火曼延,成材林、灌木林一扫而光对,十分可惜地说:“不要再烧山了,应动员和组织群众有计划地采伐。还可以利用丛生的灌木林来烧炭、烧砖、烧瓦。”后来,他在内蒙古林区看到山上采伐“丢件子”现象(即林木在采伐运输后,在林地上丢弃木材的现象。——作者)严重,又一次严肃地说:“一切要按无产阶级的思想办事,按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方针办事,按照实际情况办事。规章制度不合实际情况、不合理,就要改,不能浪费国家资源而不理。”他还十分重视木材的综合利用,曾亲笔题词:“发展木材的综合利用。”在1958年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朱总特别强调:“综合利用是这次会议的中心任务。回去以后要从各方面找出路,大量利用废材废料制造纤维板、刨花板等人造板,积极扩大木材综合利用,提高木材利用率。”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木材综合利用和人造板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并在林业生产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关于利用林区废材小料,朱总还提出:“今后一定要设法利用枝丫废料造纸,不能老是吃大原木。可以考虑国家今后少拨或不拨给造纸厂原木。有些机器不适应,应该积极设法改装。利用枝丫废材可能成本高些,利润小些。但要算国家的大帐,不能光打企业内部的小算盘。”同时,他还要求各行各业、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节约木材和推广使用代用品,改用水泥轨枕和矿柱,并在全国普及。

  在农、林、牧三者的关系上,朱总一贯主张农林牧相结合,协调发展。1960年3月,朱总和康克清同志重返四川故乡时,还关切地问生产队长:“山坡植树造林搞得好吧?”队长说:“这几年主要抓粮食,别的没有顾得上。”朱总听后说:“要按山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可在山坡、河边、路旁、田埂栽桑树、茶树、果树、白蜡树等,还要种植广柑、药材、山竹。”1964年,朱总在视察内蒙古时,对哲里木盟在流动沙丘上造林,保护了农田和草场的做法很感兴趣,满意地说:“你们采用农林牧结合,全面发展经济,成效很显著,应该很好地坚持下去。”为贯彻朱总的这一指示,哲里木盟盟委专门开会研究,提出了“四四”、“三三”、“一五”(即建设四百万亩基本农田、亩产四百斤,实现三百万头牲畜、人工种草三百万亩,大力造林、使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十五)的农林牧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全盟各族人民在这个目标的鼓舞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运动,从1965年到1970年的六年间,共造林三百九十万亩,封沙育林二百六十四万亩。到1990年,森林覆盖率已从当年的百分之七点四提高到百分之十五点九六,实现了林业规划目标。林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盟的经济建设。

  朱总关于发展林业的这些重要指示,对当时的林业生产建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许多观点对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的林业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朱总关心林业、爱护林业的精神,将永远鼓舞和鞭策着我们在林业的改革和建设中,开拓进取,不断前进。他那种实事求是、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当前,我国林业正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林业建设道路向前迈进。我们坚信,朱总对林业发展的殷切期望一定能够实现,一个国家富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