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朱德主题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屯田垦荒度时艰 ——马兴

  一

  1941年春节后不久,我们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在陕甘宁边区米脂县双湖峪驻地,鉴于皖南事变血的教训,部队正在紧张地准备对付蒋介石的突然袭击。4月初旅部命令火速出发,兼程前进,经过几天急行军,于4月11日到达南泥湾原始荒沟,宿营地叫金盆湾。

  夜晚,周围古老的处女荒山,给人带来神秘莫测的感觉。虽然经过紧张的长途急行军,可谁也不知疲倦,无不好奇地盼望着,及早认识这个陌生的奇异世界。

  拂晓,一堆堆篝火象红珊瑚点缀在海面,燃红了小河边的草坪,也烧热了战士们的心。云集在南泥湾滩头的是一支整装待命的屯田大军。庄严而热烈的誓师大会开始了。我们真没有想到,由王震旅长陪同,出现在部队面前的,竟是举世闻名的朱德总司令,他要亲自指挥我们打响这一场屯田战斗!

  朱总司令身穿灰色军大衣,走到队伍中间。他那魁伟的身姿,风尘仆仆的面容。慈祥有神的目光,加之部队有关他的传说之多,此时既富于神话式的传奇色彩,又给人以强烈的现实亲切感,因而象磁石一样吸引着全体指战员的注意力。

  朱总司令对我们讲话了。他的声音并不十分洪亮,却坚强沉重,富于鼓舞力。他在揭露了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流血惨案、祸国殃民的罪恶真相之后说道:“我们九旅为什么要到南泥湾来?我八路军、新四军是最坚决的抗日先锋,蒋介石一不发响,二不发粮,对我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与经济封锁,不给我们吃的,不给我们穿的,要活活饿死我们、冻死我们。毛主席讲抗战分三个阶段,现在处于第二阶段,也就是相持阶段,日本鬼子搞三光政策,铁壁合围,斗争相当残酷,蒋介石配合日本鬼子的扫荡,对我们进行封锁,要把我们困死在这里,所以现在是抗战最困难的阶段。同志们说,我们怎么办?”大家在沉思中正不知道如何是好,朱总司令接着指出:“毛主席要我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参加革命前,不就是拿锄头的吗?我们会作工,我们会种地,蒋介石几十万大军包围着我们,有什么用?毛主席要我们又会打仗,又会生产,又会做群众工作,蒋介石困不死我们,饿不死我们。你们在前方是英雄部队,就是为了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才把你们从敌后战场上调回来,一手拿枪杆,一手拿镢头,就在南泥湾安家。南泥湾是个好地方,有的是荒山,土质肥沃,一脚踏下去,踩得出油来,我们要在这里屯田,开窑洞,种庄稼,吃饱肚子,练好武艺,防止蒋介石搞突然袭击。我们的原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蒋介石手下有个胡宗南,他不打日本,专吃磨擦饭,打八路军。他不来磨擦,咱们就生产;他要进攻边区,咱们就给他点厉害瞧瞧!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回答朱总司令的,是全体指战员的热烈誓言,像平地一声春雷,震得荒山都在打颤……

  朱总司令满意地点头鼓励道:“好!南泥湾就是你们的家,你们好好地安家立业吧!”

  王震旅长代表三五九旅,在誓师大会上表示决心:“朱总司令昨天才从延安赶来,指挥我们展开屯田战斗,并且和部队一起露营,同艰苦,共患难,给了我们很大鼓舞,这只有共产党人才办得到。我们要努力做到不吃老百姓一颗粮,还要有余粮送缴边区。我们还要开水田,种稻谷,使人人吃上大米,把南泥湾变成陕北江南。到那时鸡鸭成群,猪羊满山,纺毛线,织毛呢,叫人人穿上呢子衣服,比日不皇军的军官还要威风。这才算得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哩!”说得大家满脸笑眯眯,浑身暖乎乎的。

  誓师大会结束后,朱总司令带着一个老乡作向导,和团长、政委以上的领导人员,一起看地形去了。

  金盆湾不过十几户人家,大都是从外地逃荒来的,离延安九十多里,连油盐都无处可买,菜蔬更是少见。拿什么来给朱总司令做菜呢?眼前一条碧清的小河,河里游鱼可见,还有一种野生的水芹菜,肥大的叶子随着碧波荡漾,这就成了当时最好的菜肴。王震旅长从河里捕到一些鲜鱼,动手煎好给朱总司令吃。虽然没有任何作料,他老人家却吃得津津有味,连声称赞:“这样新鲜可口的鱼味,不仅在前线享受不到,就是在延安也难得有这种口福哩!”

  连队听到这情况,有的就让神枪手打回一些野猪、山羊,还有的捡到一些野香蕈、木耳,把这些野味烧好,送给朱总司令吃,还有很多山珍野味。可惜朱总司令来不及吃,就回延安了。朱总司令回到延安后,大家还在惦着他,听说他带头开荒种菜,还到大路上拣骡马粪,他的战马也成了驮载生产资料的工具。

  部队遵照朱总司令的部署,一部分赴防地临镇和鄜县(现改为富县),牢牢把守着延安的这两处南大门;驻在南泥湾一带的部队,开荒地,种粮种菜,挖窑洞,从此揭开了屯田战斗的序幕。

  二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朱总司令,朱总司令也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南泥湾屯田的战斗者。不觉已是1942年9月下旬。

  “一年一度桃花开,春从江南姗姗来……”算来部队到南泥湾已一周年又二十多天,朱总司令又从延安出发,亲临南泥湾视察。使我们高兴的是,陪同朱总司令来南泥湾的还有一二○师贺龙师长。原来红二方面军由二、六军团组成,六军团就是三五九旅的前身。这时贺龙师长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员,对九旅的感情尤深,何况三五九旅正属一二○师所辖。1938年,贺龙师长曾带着九旅打通了冀中平原,很多战士当年都是慕贺龙的威名而参军的。

  这时的南泥湾已不是荒芜的渊薮,而是炊烟袅袅,人欢马叫的屯田长廊了。以七一八团而论,初到金盆湾时,5月份全团开荒近万亩,6月初开始挖窑洞,炮兵连首先于八天内完成,其他连队最多也未超过十二天。秋收谷子五百零五石八斗,菜蔬夏秋两季共收二十一万多斤,割马草四万斤,新建一座纺织厂,两座木工厂,商业有骡马大店一处,合作社十九处,为开辟陕北江南打下了稳固基础。

  我们七一八团政治处的文艺小组,在朱总司令、贺龙师长莅临的前夕,集体写了很多欢迎朱总司令、贺龙师长的街头诗,贴满金盆湾街道两边的墙壁,表现了我们这些爱好文艺的青年们对朱总司令、贺龙师长的热烈赞美。金盆湾虽是一条极小的街道,却是从国民党地区经我临镇到达延安的必经之地。在金盆湾驻军七一八团盛大而热烈的欢迎中,朱总司令和贺龙师长由王震旅长陪同,徐徐步入金盆湾街心。没想到这些街头诗竟然引起贺龙师长的注意,他停下来都一一看了。这些诗虽然写得很幼稚,可他并不觉得可笑,从中可以看出火红的战斗热情,美好的希望与向上精神。

  朱总司令和贺龙师长首先到临镇(距金盆湾四十华里)视察,看望了驻军七一七团之后,又回到金盆湾。在盛大而隆重的检阅大会上,朱总司令和贺龙师长检阅了驻军七一八团射击、投弹等军事演习。一位绰号叫”疤子”的战士,投弹达六十米,荣获“贺龙投弹手”光荣称号。贺龙师长在讲话中,对七、八两个主力团给予高度评价,盛赞“铁的七团”、“文武八团”。

  中午全团举行盛大会餐,每班一席,就地而餐,除了猪、羊、鸡、鸭、鱼肉之外,还有豹子、野猪、山羊肉,香蕈、蘑菇、木耳等山珍野味。炊事班以最拿手的好菜,献给朱总司令和贺龙师长。当他们尝到川、湘小菜的家乡风味时,都相视而笑,赞不绝口。

  战士还把桦树皮做的斗笠、饭盒,马兰草打的草鞋等土产加工品献给朱总司令和贺龙师长。就在这月中旬,朱总司令视察了南泥湾农场及后勤部门,指示进一步开发深山宝藏。此后,造纸厂、畜牧场、养蜂场、蓄鱼池陆续建成,部队生活越来越富饶。

  为了把这一盛况报道出去,王震旅长特别带我去拜访朱总司令和贺龙师长。这是我第一次晋谒我军的最高领导,思想极度紧张,青筋暴得老高,连向总司令和师长问好的话,都憋在喉咙管里,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贺龙师长先问了我的姓名,又很随便地要我把手板心伸给他看过,接着又问道:

  “今年二十几岁啦?”

  “二十二岁。”我回答道。

  “手上有了茧,要得!但还没有磨成老茧,翅膀还不硬,莫要轻视老茧,这是南泥湾大学的毕业证书呀!”

  (是的,后来经过1943年和1944年生产高潮,没有一个人不是由满手血泡而结为老茧的,我当然也不例外。想起贺龙师长说的“这就是南泥湾大学的毕业证书”更感到无比珍贵。)

  贺龙师长嘴角叼着那管时刻不离的烟斗,烟雾伴着话语同时并发:

  “你们的街头诗我都看了,我向朱总汇报后,总司令表示满意!好好干吧!时代不同了,我们就是要在炮火中、在开荒中,产生我们这个时代的高尔基。你看总司令对你有啥指示?”

  我扭过头来,端详着我们敬爱的朱总司令:那慈祥的面孔,长长的眉毛,和蔼的目光,一点也没有身为总司令那种威严逼人的气势,简直使我看呆了。

  朱总司令问我担任什么工作,我说在编团政治处的小报。

  “小报叫什么名字?”朱总司令很有兴趣地问我。

  “《战号报》。”我连忙回答。

  “啊!师战斗报、旅战声报、团战号报,是不是?”

  我正惊异于朱总司令对部队情况的了解如此细致入微,他又接着问道:“工作上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吗?”

  工作上怎能没有困难呢?我一个人自编、自刻(写蜡纸)、自(油)印、自发行,还要深入连队采访,工作量不能说不重;但团政治处李大同副主任对宣传工作抓的非常具体,战士写作甚为活跃;特别是经过一年的劳动锻炼,相形之下,编小报的工作反而像休息似的了。对!什么困难也没有。我对朱总司令也是这样如实地回答着。

  直到这时,我才记起了一件大事:团政治处的领导和同志们一致嘱咐我,请求朱总司令为《战号报》写个报头。我大胆提出这个要求,可是心里还在掂量,朱总司令能答应我们的要求吗?不料朱总司令毫不思索,叫我马上拿纸笔来。其实外面早已准备好了。

  我向朱总司令、贺龙师长举手敬礼,高高兴兴地回到团政治处。同志们问这问那,都把朱总司令和贺龙师长的鼓励当作无尚荣誉。

  三

  这年7月1O号,朱总司令又偕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四老同游南泥湾,并题诗《游南泥湾》,后发表于延安《解放日报》,可见他游兴之浓和精神境界之高。南泥湾面貌的改观,深深吸引着这些老一辈革命家,在游历中给我们留下了情感深挚的诗篇。

  1943年屯田战斗进入高潮,生产规模最大,全旅开荒三十万亩,计划产量一千万斤,作到耕三余一,实际产量一千二百万斤,上缴公粮三百万斤。上自王震旅长,下至每一个战士,无不挥动镢头,磨起血泡,为屯田战斗立下了汗马功劳,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由于耕地面积扩大到自给有余,到1944年就可以腾出手来,大开稻田,广种大米,并为党中央领导同志种了许多代耕田,吃到了陕北江南大米的新品种。这时完全做到了耕二余一,每人每五天吃一斤肉。及至11月南下时,粮食堆积如山,战士们身穿崭新的棉军服,在雄壮的歌声中与南泥湾告别。但是谁也没有忘记:南泥湾果实累累的金秋,都是在朱总司令亲自指挥下辛勤耕耘的报酬。

  敬爱的朱总司令,南泥湾的战士永远不会忘记您!

  1991年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