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朱德主题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忆朱总司令二三事 ——覃应机

  1934年春,我正在国家保卫局参加干部训练班学习,当时国家保卫局就驻在瑞金沙洲坝的新茶亭村。一天晚上,中央机关在老茶亭村中央临时政府大礼堂里举行文艺晚会,我们这些参加训练班学习的学员负责晚会的保卫工作。许多中央领导同志都出席了,其中有一位年纪较大的首长,在进入大礼堂时脸上挂着和蔼的微笑,中等个子,穿着和普通红军战士一样的粗布军装,显得朴实又很有神采。战友们告诉我,他就是朱德总司令。朱总司令自始至终都聚精会神地观看台上的演出,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他在看到李伯钊同志表演的苏联《战士舞》和听到邓小平同志演唱的法国《马赛曲》的时候,显然被李伯钊同志那灵巧刚劲的舞姿和邓小平同志那激越昂扬的歌声所吸引,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朱总司令。

  后来,在长征路上,我虽然又几次见到朱总司令,但都没有与他直接接触过。西安事变后,我在云阳镇参加了总部举办的政治训练队学习。这期间,不时遇见朱总司令,并且还有机会多次聆听他关于形势问题的讲话。朱总司令作形势报告像讲故事叙家常,像在摆"龙门阵"似的,扣住了听众的心弦,使人受到教育,难以忘怀。1937年7月,我提前结束了在总部政治训练队的学习,奉命带领一批情报人员奔赴抗日前线,8月到达山西太原。这期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领导同志都先后到了太原。从这个时候起,我作为总部侦察队长,追随朱总司令转战在太行山上。直到1940年5月,他返回延安总部的时候止,烽火硝烟近三年,我或接受总司令的指示,或随他外出执行任务,或聆听他的教诲,接触的机会就比较多了。总部从五台山南移的时候,我和刘秉琳等同志担任联络友军的任务。总司令指示我们联络友军应注意的事项,强调与友军要多讲团结抗战,激励友军的抗战热情,不要拿友军的物资,特别是在友军遇到困难的时候,更不能乘人之危索取资财。我们严格执行总司令的指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就在南移途中,娘子关失守的时候,守军赵寿山的部队(属西北军系统)败退下来,我们在盂县遇上他们。我和刘秉琳等五人去联络,见到了赵寿山。赵说他的损失很大,守不住关口,蒋介石把责任推到他们身上,逼他枪毙了一个团长……他还说,此时他的部队骡马比人还多,要把一批骡马送给我军。我们一面谢绝他赠送骡马一事;一面把他真心实意对待我军的情况上报总部。但赵寿山还是执意要送我们联络员每人一匹马,我们始终没有接受,使我军在友军中产生良好的影响。

  八路军总部驻在洪洞县的时候,有一次,朱总司令应友军邓锡侯部(属川军系统)的邀请,去给他们的军官讲话,我以联络参谋的身份随行。到邓锡侯的司令部门前,迎候的邓部人员把我们引向大门,我便带上三名警卫人员走在总司令前面。门前布着双岗,两个卫兵站在门旁的一边。我刚踏上门前的台阶,就见眼前寒光闪闪,四个哨兵同时掣出了四把大刀。我禁不住一惊,双脚继续向前迈,右手迅速把在腰间的手枪套上。同行的三个警卫人员,也迅速作出了反应。哨兵的大刀"呼"地各自划出一圈弧光之后,便嘎然架在门洞之前。我立刻意识到,这是哨兵在向朱总司令行执刀礼。我们八路军不行这种礼,因此,我也没有思想准备。但我很快就意识到这是旧军队迎接贵宾的一种隆重礼仪。邓锡侯这样做,一是表示他隆重迎接朱总司令;二是想显示一下他的军威。我们四人在台阶上还了一个军礼,使跨进门槛,走了几步,分列两边,回头恭候总司令。这时,只见总司令刚好上了台阶,迈步进门。他神情庄重肃穆,从容不迫,泰然而又恬然,大将军风度,自然天成。总司令的举止令人敬佩,既向友军表明我军团结抗战的诚意,又向世人显示八路军战胜日寇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的总司令真是久经战阵,见多识广,谋略在胸,智勇双全。和总司令在一起,就常常能这样大开眼界,增长见识,深受教育。

  曾经和总司令在一起生活和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朱德总司令十分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他号召太行根据地人民发展经济,增加生产,支援前线;他在根据地倡导成立"生产销费合作社",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他指示部队在作战间隙积极参加劳动,帮助群众搞生产;他提倡种果树,多种花椒树、核桃树、柿子树。

  总部每到一地,只要住上一段时间,总司令就在指挥作战的间隙里,和总部工作人员一起到驻地附近的山上挖地种树。在索堡,我们总部人员在河滩围垦一块土地,又在河里筑了一道拦河坝,还修了一条灌溉水渠。这些劳动,总司令都参加了。每当总司令挽起衣袖,捋起裤脚,汗淋淋地劳作时,我心里就常想,指挥千军万马的朱总司令,这时多么像一个勤劳纯朴的农民啊!解放以后,当我读到他那感人肺腑的名篇《回忆我的母亲》,就想起了他在太行山根据地劳动的情景,心中顿然似有所悟--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的母亲为这个家庭操劳终生;他热爱他的母亲,实际上也就是热爱中国的劳动人民,热爱我们这个古老的祖国。所以,他执着奋进,为祖国独立,为人民解放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总司令喜爱种花。不仅在和平年代,就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环境里,也在住处周围种上各种各样的花卉。他精心护理这些花卉,时常为它们浇水、施肥、除虫。驻在王家峪的时候,有一次,我搞外勤回到总部,一进门,就见园内总司令栽的一片秋菊正开着花,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五色斑斓,令人欢欣快乐,忘记了鞍马的劳顿。后来进了北京,总司令爱花之情更浓,其中对兰花则更是一往情深,听说他不仅在中南海住地种了许多从全国各地采集来的兰花,还把不少他喜爱的兰花送给北京植物园。60年代初期,他到井冈山,曾经亲手挖采"井冈兰",带回中南海。1963年春,他到广西来,也到龙胜各族自治县的花坪、桂南的大明山和桂北越城岭上的老山界等深山老林里去采集兰花,带回北京去……古往今来,兰花被视为高洁朴素之物,咏兰的诗文比比皆是。董老(必武)就曾盛赞兰花,为兰花题写了"国香"二字。朱总司令也写了不少赞兰花的诗。他爱兰花,爱的就是这种"国香",这当中寄托着他的一种高尚情怀,那就是他对祖国对人民炽热的爱。

  说总司令爱祖国爱人民,他一生中的事迹举不胜举,但使我特别不能忘记的是1964年春,他到广西视察的往事。当时,我国的三年困难时期还没完全过去,人民生活还相当困苦。他不顾年迈,风尘仆仆,到桂林、柳州、南宁等地区的农村,看了一些社员的生活、生产情况后,对我们说:广西应该多搞一些土特产出口,比如乌龟、甲鱼、山瑞、蛤蚧、果子狸和蛇,以及这些珍奇动物的加工产品三蛇酒、蛤蚧酒等等,比如田七、罗汉果、桂皮、白果等等中草药材,还有竹编、芒编、藤编等民间手工业工艺品,都应该多搞。这些东西换汇率高,有的甚至和黄金一样贵重,可以换回尖端的技术和产品。目前,我们还不急着吃和用这些东西,拿去出口,换回外汇,就可以使人民群众的日子好过一些。这个意见,总司令不但对我们说了,而且后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言时又强调了。毛主席听了,当场表示赞扬。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遵照总司令这个指示去办。如今广西的土特产和中草药材的生产、加工,以及民间手工工艺品的生产,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出口额大大增加,每年换回来的外汇,为广西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65年春,总司令来广西视察工作后去云南。几天以后的一个晚上,秘书告诉我,朱总司令从昆明来电话说,广西和云南应该联合起来,考察一下天生桥筑坝发电,同时能不能在那里修一条运河,把坝里的水引入右江。如果能够的话,云南的木材、土特产就可以从水路通过广西到广东,源源不断地抵达香港,销往世界各地。这对云南、广西的经济和人民生活都将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后不久,我们便组织有关人员考察这项工程。"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这项工程被搁了下来。粉碎"四人帮"后,我们才又继续做这项工作。现在,天生桥大坝正在筹建之中,总司令当年提出的其他有关考察项目,也已被列为天生桥开发的内容之一。往事如烟,但总司令关心人民生活,关心国家建设的殷殷之情,却总是萦绕在我的记忆里。这又自然使我想到总司令的爱兰花的往事。人们说总司令爱兰花,他自己更像兰花,这话说得极好。记得"四人帮"倒台之后不久,我和其他几个省区的领导同志去参观北京植物园,园内技术员特别向我们讲述了总司令给北京植物园送兰花的往事。当诉说到这些兰花在"文革"期间被人捣烂的情景时,在场的技术员和职工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我们的总司令,不正如兰花幽远的芳香一样,飘溢在全国人民的心中吗!

  1991年7月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