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朱德主题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伟哉大宇宙,壮志充其间” ——宋任穷

  “鲲鹏九万里,直上云海颠。伟哉大宇宙,壮志充其间”……当读着朱总司令这些豪迈的诗句,他那威武、刚毅、慈祥、谦逊的形象,便立即浮现在我的眼前。朱总司令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建立了丰功伟绩,是中国人民敬仰和热爱的领袖。总司令的革命精神、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以及他无数感人至深的事迹,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称颂。这篇短文,仅就我同总司令的几次接触,作一些片断的回忆。

  是军长,又是普通一兵

  1927年秋收起义后,经过三湾改编,毛泽东同志率部向井冈山挺进。此时,朱德同志已经威名远扬。我们这些在这个时期参加革命队伍的人,几乎都知道他从德国、苏联留学回国后,便积极投身到大革命的洪流中,在党的领导下参加了北伐战争,参加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在我们的心目中,他是一位颇富传奇色彩的屡建奇功的革命英雄。1928年4月,朱、毛率部在江西省宁冈着市会师,在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日子里,我初次见到仰慕已久的朱德同志。

  朱、毛会师后,几支革命武装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我在红军的基层单位工作,先后任连党代表、营部文书兼营士兵委员会主席和团宣传科干事等职。在井冈山斗争开始的那个时期,敌人就妄图将革命卡死在摇篮里。在这个重要关头,朱、毛共同指挥了许多重要的战斗。会师后不久的5、6两个月,就粉碎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重兵进剿,重创敌军,三次攻克永新县城。在这些令敌人胆寒的战斗中,表现出了朱、毛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才能。朱、毛还直接领导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建设和扩大工农红军,创建、发展和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贡献。

  朱德同志是运筹帷幄、指挥雄师劲旅的军事统帅,又是植根群众、和群众、士兵打成一片的普通一兵。他在创建全新的官兵关系、军民关系方面,以身作则,起了表率的作用。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军长,他没有一点架子。对待同志特别是对待士兵和工农群众,他总是和蔼可亲,关怀备至,大家都由衷地尊敬他、爱戴他,乐意同他接近。不论谁找到他,他都能与之亲切地交谈。一次行军途中,朱军长把马让给伤病员骑,而自己则牵着马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一些不认识他的老百姓,还以为他是一位历经战火、颇有经验的老马夫。在繁忙的军务之余,他还身背斗笠,穿一身旧军装,到田里帮助老乡干活。朱军长出身佃农家庭,小时家境贫寒,四、五岁就帮助母亲在田里干活,农忙季节则整日跟母亲一起在田里劳动。因此,于起农活来很在行。他一边干活,一边向群众了解情况,做群众工作。在国民党反动军队实行重重封锁,部队吃粮困难的时候,朱军长同年轻的官兵一道,经过黄洋界,挑粮上山。四十开外的朱军长穿着草鞋,挑着两大箩筐米,矫健地走在凹凸不平的盘山小路上。朱军长在井冈山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与广大官兵、工农群众同甘共苦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教育和影响着广大红军官兵,至今仍受到热情赞誉并被传为佳话。在以后的戎马生涯中,从长征到延安,从八年抗战到解放战争,直至全国解放后担任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职务,朱德同志仍始终保持着这种优良的传统。

  虑事精细 爱兵如子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关乎革命成败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朱德同志坚定地支持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之后,又同周恩来同志一道,积极协助毛泽东同志指挥红一方面军艰苦转战,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途中有这样一件事,使我终身难忘。那是1935年3月,红军根据朱总司令电令,东渡赤水河,随即掉头向南,直指乌江。蒋介石急忙调兵“围剿”。3月底,红军主力乘虚南渡乌江,把敌人甩在乌江北岸。当时,陈庚同志和我率领的红军干部团奉命担任守护乌江浮桥的任务。我们接到指示:待殿后主力五军团过江后即可拆桥。后来,我们得知五军团已从另一渡口过江,又得到中央军委一位参谋的口头命令,就把浮桥拆了。陈庚同志和我到宿营地后,即向中央军委首长汇报情况,朱总司令、周副主席、刘伯承总参谋长都在场。他们听说拆了浮桥,十分焦急,当场对我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朱总司令发了脾气,很恼火地说:岂有此理,为什么下这样的命令!五军团过江了,可罗炳辉同志率领的九军团还在后面,还没有过江呀!怎么能拆桥呢?陈庚同志和我以及在场的三营政治委员罗贵波同志当即表示接受批评,并请示如何补救。朱总司令指示我们,马上返回江边,重新架桥。总司令说,浮桥架好后,交给九军团,如果等到明天早晨七时九军团还不来,你们再拆桥。我们当场保证,天亮以前一定重新把浮桥架好。接着,我们顾不得吃饭,由我带领三营和工兵连急行军四十里返回乌江边,这时天已经黑了。经过一夜突击,终于在天亮前又把浮桥架了起来,等候九军团的到来。七点,九军团还没有来,我们才按原定计划,把浮桥拆掉。部队在极端疲劳的情况下,又急行军追赶大部队去了。原来,九军团奉命在乌江北岸伪装主力活动,诱敌北进,以掩护主力南渡乌江,未能赶来渡江,当时因作战频繁等原因,一度与中央军委失去了联系。后来,九军团几经转战,在云南会泽、巧家一带渡过金沙江,与大部队会合。

  我从来没有见过总司令发脾气,这次发怒是我见到的唯一的一次。在当时的情况下,一支负有特殊任务的部队离开大部队单独行动,突然中断了联系,在没有得到这支部队已经过江的确切消息时,听说我们拆了过江的浮桥,爱兵如子的总司令忧心如焚,指示我们重新架桥后务必坚持到形势允许的最后时刻。此时此地,此事此举,可见胸怀全局的总司令虑事之精细,爱护官兵之心切。由此,也更增加了我对总司令的敬仰之情。

  注重发展生产 强调实事求是

  全国解放后,朱德同志担任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职务,但我们仍习惯地叫他“总司令”。随着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转移,总司令的主要精力也倾注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这一时期我同总司令的接触,主要是在中央召开的会议上向中央汇报工作的时候。

  中央开会时,总司令曾多次参加东北组的会议并发表意见。他讲话不长,但总是那么朴素,那么实在,那么中肯。据我的回忆,总司令经常强调两条:一是要把大家的积极性引导到同自然作斗争,引导到发展农业,发展工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去,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商品性的生产。总司令还非常关心流通领域的发展,强调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扩大贸易,增加出口,包括对资本主义国家和港澳地区的出口。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的全体会议上,他说:我们要学会做生意,这是一件大事。做生意只靠商业部门是很不够的,各级党委的同志们和大家都要学会做生意。

  总司令强调的第二条是,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他在1962年中央扩大工作会议的小组会上郑重提出,全党都要学会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办不到的事硬要去办,还是办不到,结果既伤了党员,又失掉了群众。谈到党内斗争时,他说有“左”反“左”,有右反右,有啥反啥,没有就不反。不要一说反什么就自上而下地来个普遍化。总司令这些正确的意见,当时并未受到充分的重视。在不适当地强调“阶级斗争”的那些日子里,我在一些问题上也存在着“左”的思想,对总司令的这些意见不大以为然。总司令总是坚持原则,在党的会议上反复阐述他的正确主张。

  为了关心和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总司令还不辞劳苦,深入各地视察。1964年7月,总司令同董必武同志一起到东北三省视察,由东北局第三书记马明方同志陪同。这次视察,日程安排得很满,总司令到了沈阳、阜新、通化、吉林、延吉、牡丹江、佳木斯、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大兴安岭等地,深入工厂、农村、煤矿、林区、学校等基层单位,搞调查,听汇报,对东北的工作作了重要指示。针对东北的工农业生产情况,总司令指出,东北工业多,工业要支援农业。工业本身要注意配套,特别是机械工业和加工工业一定要配套。东北的冬天时间长,农村许多地方农民一到冬天就没有事干了,当地叫作“猫冬”,即冬闲。对此,总司令说农民冬天没有事干不好,要帮助他们多找生产门路。那年,总司令已七十八岁高龄,为了尽快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使国家富强起来,总司令付出了多么大的辛劳。

  度量大如海 意志坚如钢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肆虐,总司令蒙受冤屈,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许多污蔑不实之词强加到他的身上。大家对此愤愤不平。1969年,林彪发布所谓一号命令,总司令也被迫离京,“疏散”到广东从化,为时将近一年。1974年9月,经周总理批准,我从劳动了五年的东北农村回到北京,临时住在中央组织部的招待所里。招待所离总司令的住处不远。很久没有见到他老人家了,这时,我和老伴钟月林非常想去拜望他和康克清同志。1975年的春节前后,我们到了总司令住所。总司令看上去老多了,着实使人忧心;当看到他仍是那样慈祥,那样持重,那样坦然的时候,又使人感到欣慰。我紧握着总司令的手,向他问候,祝他健康长寿。他也拉着我的手,目光凝重地望着我。我有许多话要向总司令讲,但是没有讲。我知道,总司令心里也有许多话,他也没有讲。此时,相对似是无言,实则尽在不言之中了,无声的语言把我们的心连在了一起。这次相见,总司令只同我谈了学习问题。他对我说,要认真学习,学习马、恩、列的著作,学习毛主席著作,要活到老学到老。在情况复杂、处境困难的那些日子里,他一面积极支持恩来、小平同志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一面同“四人帮”进行着坚决的斗争。而对他本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的种种冤屈和不公正对待只字未提,表现了总司令的博大胸怀和对党、对理想的忠贞。这次见面,交谈不多,但我亲眼见到了敬爱的总司令,心里感到非常高兴。没想到,这次一别竟是我同总司令的诀别。

  1976年6月,我和总司令都因病住在北京医院,我住一楼,总司令住四楼。我多么想上楼去看望病中的总司令。可那时“四人帮”及其亲信设置种种障碍,我们这些人不是想去就能去的。结果,咫尺竟成天涯,直至总司令与世长辞,都未能如愿上楼见他一面。

  总司令离开我们已经十五个年头了。人民和历史是最公正的。人民深深地怀念总司令。历史将永载总司令的不朽业绩。我们怀念总司令,就要继承总司令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遗愿,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为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进行不懈地努力。

  1991年5月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