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朱德主题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七、朱总司令与南泥湾

  百团大战以后,多田骏因“囚笼政策”的失败被撤职,由冈村宁次继任 日本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推行所谓“铁壁合围”、“梳篦式清剿”、 “马蹄型堡垒战”、“鱼鳞式包围阵”等战术,向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 荡”。与此同时,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制造磨擦,对根据地进行严密的经济封 锁。因此,从 1940 年以后,各个抗日根据地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物资奇缺的困 难。

  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这里是土地 贫瘠的高原山区,经济落后,全边区只有 150 万人口。在国民党顽固派的封 锁下,全边区数万名干部、战士及全国各地奔赴延安投身抗日的青年的吃穿 住用,成了一个大问题。在一段时间里,几乎到了没有衣穿,没有鞋穿,冬 天没有被盖,没有菜吃,没有油吃,甚至没有粮吃的窘地。于是,能否克服 物质上的严重困难,成为了能否坚持抗战的关键。

  还在 1939 年 2 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在会上 发出了“自己动手”的号召。1940 年 5 月,朱德从华北返回延安后,在协助 毛泽东指挥各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斗争的同时,十分关心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 济工作。在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工作后,朱德提出要开发和利用陕甘宁边区 的资源优势来解决财政经济困难。

  首先,他把注意力集中到食盐上。陕甘宁边区境内有 5 个大盐池,产量很大,边区内部根本消费不了。朱德提出可以把边区生产的盐销往附近需要 食盐的陕西、山西、河南等地,这样便可以换回大量资金。有了足够的资金 就可以解决财政经济的某些困难。除了食盐,羊毛也是边区的一种宝贵资源。 朱德认为,全边区有羊 200 万只以上,单绵羊产的毛,每年就有 250 万斤以 上。有了羊毛,可以纺成毛线、织成呢子,除了自用解决穿衣问题,也可以 销往其他地方。

  朱总司令不仅在战场上是一名叱咤风云的勇将,在后方抓经济工作也是一个行家里手。他提出的克服困难的办法切实可行,措施得当有力。1940 年12 月 3 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当众称赞朱 总司令“贡献给我们很多宝贵意见,对于我们明年的生产建设是有很大作用 的”。在延安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朱总司令处处以身作则。他 是个种菜能手。在延安王家坪,他开出一块菜地,亲手种菜。由于有丰富的 农业知识,他种的菜质量好,产量高,品种多,有些菜种是周恩来从重庆给 他捎来的,他照样种得很好。朱总司令为了给菜地施肥,还带头拾粪。这样, 朱总司令种的菜在当时是远近闻名的。他种菜不仅用来改善自己的伙食,还 分送给其他中央领导,招待从前方回来的同志。每逢星期日,很多同志来看 望朱总司令,他就留大家吃饭。来人也都不客气,不一会儿就把菜吃得盆见 底。陈赓来看望朱总司令,总风趣地说:“我今天来打‘游击’了,要游要 吃,给我改善改善吧!”常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除了种菜,朱总司令还和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一样承担纺线的任 务。开始,朱总司令身边的工作人员只会用木锤吊着纺线,速度很慢。朱总 司令就和他们一起研究改进的办法。在朱总司令亲自指导下,工作人员仿照老百姓用的纺车的样子自己造出了一架,使纺线速度快了很多。 在陕甘宁边区经济困难中最紧迫的还是吃饭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总司令想到了我国历史上曾实行过的屯田,如东汉末年曹操就在安徽寿县 等地搞过屯田。于是,朱总司令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主张,就是在不妨碍部队 作战和训练的前提下,开展屯田军垦。

  然而,到哪儿去找一大片荒地来开垦呢?朱总司令经过实地勘查,选择 了南泥湾。

  南泥湾在延安东南大约 90 里的地方,它的中心地区由三道河川构成,河 川两岸,土地肥沃,据说有荒地 100 多万亩,余下为森林地带。相传过去这 里曾是人口稠密的富庶地区,后来由于清朝统治者故意挑起汉、回民族互相 残杀,清兵又对这里的人民大肆蹂躏,使这里变成了荆棘遍地、杂草丛生、 野兽横行的荒原。

  1941 年开春后,朱总司令带领 20 多个警卫战士,还有一位农业技术员, 到南泥湾去实地勘察。当时南泥湾根本没有路,战士们只能用砍刀、斧子砍 出一条路来。在南泥湾朱总司令遇到一个老汉。这个老汉告诉总司令,他姓 唐,原籍四川人,其父是从四川逃难来到这里的,他在南泥湾已住了几十年 了。朱总司令听了,亲切地对他说:咱们是同乡啊!我们要到南泥湾来搞生 产,请你当我们的顾问吧。老汉高兴地答应了。每走到一处,朱总司令都要 向老汉打听,哪里能挖窑洞?哪里有水?水能不能喝?怎样才能用水来灌溉 土地?一边询问,一边构思,一个全面开发南泥湾的蓝图,已经在他脑子里 初步形成了。

  开发南泥湾必须要有足够的人力。这时奉调回陕甘宁边区的一二○师三五九旅旅长王震来向朱总司令汇报工作,朱总司令详细地把开垦南泥湾荒地 的想法讲给了王震。王震立刻很坚决地答应了。1941 年 3 月,三五九旅七一 七团率先开进了南泥湾。不久,其他各团及三五九旅旅部也进驻了垦区。中 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各直属单位随后也来到南泥湾参加垦荒。一时间,在南泥 湾掀起了一个开荒生产的热潮。

  经过三五九旅广大指战员辛勤地劳动,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显著成绩。1941年,他们开荒 11200 亩,收获细粮 1200 石,粮食自给率达到 78.5%。1942 年,三五九旅耕种面积达到 26800 亩,收获细粮 3050 石。南泥湾一带一改往 日景象,到处可见长着谷子、苞米、山药蛋、烟草、麻、豆子等农作物。在 宽阔的平川里,还有明镜似的水田,一望无际的水稻随风摇摆。南泥湾真正 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1942 年 7 月的一天,朱总司令邀请当时延安的 4 位革命老人——徐特 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一起去南泥湾视察三五九旅的屯垦。望着眼 前见到的一切,联想到一年多以前的情景,朱总司令不禁诗兴大发,挥豪写 下一首五言长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去年初到此,遍地皆荒草。 夜无宿营地,破窑亦难找。 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 平川种嘉禾,水田栽新稻。 屯田仅告成,战士粗温饱。 农场牛羊肥,马兰造纸俏。

  朱总司令竭力提倡的屯田军垦被称作“南泥湾政策”。靠着这个政策,南泥湾连年获得大丰收,陕甘宁边区其他地方的经济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绩。 边区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边区军民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发展 了畜牧业、手工业、盐业、商业、运输业等。敌人的封锁政策失败了,陕甘 宁边区不但没垮掉,相反却更加巩固了。

  陕甘宁边区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还带动和促进了其他各个抗日根据地生 产的发展,这为巩固根据地、积蓄更多的力量来迎接即将来到的大反攻创造 了条件。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