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人一起读书》在线阅读
夏立群 主编
陈祖德其人
陈祖德,上海人,1944年生。曾任中国棋院院长,中国围棋协会主席,《中国围棋年鉴》编委会主任。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棋坛十大杰出人物”。“中国流”布局的创始人。他是新中国第一个九段,也是第一个战胜日本九段的中国棋手。
著有《超越自我》、《当湖十局细解》、《无极谱》等书。曾获“茅盾文学奖”。
一位著名的大作家和一本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让陈祖德一下子变得坚强起来。不久,陈祖德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癌症,重返棋坛。
二十多年前的一天,陈祖德因患胃癌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正精神恍惚,这时,外面的广播里传来了电台播送广播小说的声音。姐姐陈祖芬侧过头,她的心里一跳,轻轻俯在陈祖德的耳边:“德德,你听——”
陈祖德睁开了眼睛,睁大了,睁大了。
“杰克·伦敦的……《一块牛排》……”
“对,对!是杰克·伦敦,是《一块牛排》!”
老汤姆·金在拳击台上那不屈不挠的身影,浮现在陈祖德面前,那么清晰……
此刻,陈祖德心里想的是:我要站起来!跳起来!像不屈的老汤姆·金那样,用整个生命,去和命运较量!
就这样,一位著名的大作家和一本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让陈祖德一下子变得坚强起来。不久,陈祖德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癌症,重返棋坛。
陈祖德爱书,就像爱他的棋。棋和书,都成了他的命。
杰克带来勇气斗志。雨果给予坚强力量
陈祖德最喜欢的两位外国作家,一个是在苦难中永远保持着坚韧斗志的杰克·伦敦,还有一个就是气势雄阔、对人类怀着深沉之爱的雨果。
陈祖德对雨果的崇拜绝不亚于今天的少男少女追捧周杰伦的狂热。雨果的每一篇作品他都非常喜欢,看了都非常激动。陈祖德的书架上摆着雨果的所有作品,包括《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以及和雨果相关的书籍,如《雨果夫人回忆录》等。
《夜》、《风暴》、《晨星》、《月光》、《影子》、《太阳》、《女囚》、《昨夜》……就连雨果的这些诗,陈祖德都能如数家珍。不过,说起雨果,最让陈祖德激动的,还是当年他曾经驱车经过雨果的家。
陈祖德喜欢看那种让人振奋、有气魄、有力量的作品,不喜欢那种软绵绵的东西。以前他爱人非常喜欢看琼瑶的书及电视剧,但后来受陈祖德的影响,她也不再爱看那种软绵绵的东西了。
陈祖德还喜欢杰克·伦敦。《一块牛排》、《深渊中的人们》、《荒野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等,杰克·伦敦的每一篇作品他都能说出喜欢的理由。不过杰克·伦敦的作品他还是最喜欢那部《马丁·伊登》。这本书让陈祖德明白了:人,应该有动力,有目标,这样你就会往前奔。
崇拜拿破仑的才华,欣赏中江的人生观
除了雨果和杰克·伦敦这两个大作家,陈祖德还崇拜一个人——拿破仑。他崇拜的是他的杰出才华,而不是战争。当年在巴黎,陈祖德还特地去参观了拿破仑的展览馆和灵柩。
陈祖德藏有很多关于拿破仑的书。像《拿破仑传》(前苏联)、《拿破仑传》(德)、《拿破仑传》(法)、《拿破仑战争》、《拿破仑之谜》、《拿破仑全传》、《拿破仑文选》、《回忆拿破仑》、《拿破仑远征莫斯科》等。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让陈祖德感触颇深。陈祖德就想:一个运动员如果不想当个冠军那怎么能是个好运动员呢?而我如果不想夺取全国冠军又有什么出息呢?拿破仑这句话一直激励着陈祖德在棋坛上、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或许是因为和自己的经历很相似的缘故,当年在住院期间,让陈祖德印象比较深的一本书是一位日本哲学家中江兆民写的《一年有半》。中江写这本《一年有半》时,恐怕也未能料到80年后在邻国有一位病人深深地向他致以敬意。
这本书写的是中江知道自己患了癌症,医生跟他说他的生命还有一年半的时间,他并没有忧虑重重,而是认为“一年对我来说已是寿命的丰年”。他带病坚持写作,终于完成了这本《一年有半》。这之后,他的病势日益加重,已无法讲话,但他又写了一本《续一年有半》。他的生命之光虽然已极其微弱,但又是那样的强烈,那样的光彩夺目。中江的启示,使陈祖德躺在病床上兴奋莫名。陈祖德非常欣赏中江的人生观。他不怕死,面对死神那样的坦然;但他又极其珍惜生命,使短暂的生命展现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被迫”养成读书习惯,名著积累文学修养
陈祖德的家里有两大排书架,一排是关于围棋的书,他收藏的关于围棋的书在中国是最全的;另一排大部分是文学书,90%以上都是世界名著和人物传记。
毛姆的《刀锋》、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泰戈尔的《饥饿的石头》、高尔基的《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卢梭的《爱弥儿》、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狄更斯的《远大前程》等几乎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名著,陈祖德都读过,都收藏着。陈祖德偏好读世界名著,多少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在陈祖德还不怎么认字的时候,父亲每天早晚两次给他们三个孩子讲《水浒》、《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他们上了小学,父亲就让他们背《诗经》、《史记》、唐诗、宋词等。陈祖德记得那一大篇《项羽本纪》背得他好苦。尽管这些内容很枯燥,背起来很苦很累,但他也得背,因为每天晚上,他们在父亲面前要一个一个“过筛子”。“爸爸,这篇《项羽本纪》太长了,我背不下来……”陈祖德向爸爸哀求。“背不下来站在那儿念,念会了再背。”陈祖德只好偷偷瞟一眼父亲,读吧……真有些枯燥。可读着读着,很快就不枯燥了。尽管讨厌背诗,但看书的习惯却从小养成了。
上小学不久,陈祖德便和书结成了最好的伙伴。
因为父亲很爱读书,家里那时也有很多古典名著,陈祖德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受到的文化熏陶是深层次的,小时候念过的书、背过的书、读过的书自然就成了一种积累。陈祖德坚信,一个人的文学修养是慢慢积累起来的。中国的古典文学他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基本看完了。
要说上中学以前的阅读属于一种被动阅读的话,真正地带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去读书对于陈祖德来说应该是上中学以后。上了中学,陈祖德就开始看外国文学名著了。
在上海市体育馆集训的时候,他经常到隔壁的图书馆借书看,主要看外国的文学名著。每天中午吃了饭就直奔图书馆,利用他人午睡的时间阅读各国名著。那会儿陈祖德看书也快,所以,图书馆里当时有的世界名著陈祖德都看了一遍。
后来,陈祖德经常去外地、去国外参加比赛。每次回来,亲人们可高兴了,缠着他问这问那,想听他讲讲在外边的见闻。可他把东西一放,抓起一本名著就沉在书里了,好像哪儿也没有去过。
书,给了他一个富足、充实、宽阔而博大的世界。现在每次出差,陈祖德都会带上几本书在路上看,有时也会带上几份报纸。经常是出去的时候是一包书,回来的时候就变成了两包书。
在事业上陈祖德是尽力奋斗的,但他并不因此而不去领略生活上的乐趣。他在精神生活方面的享受是书和电影。“看书真是一大享受,人的一生中只要有下围棋和看书这两个爱好,那保证一辈子不会寂寞,生活永远充实。”
棋如人生传记激励,精神世界不可战胜
除了喜欢看世界名著,陈祖德还喜欢看人物传记。《莎士比亚传》、《杰克·韦尔奇传》、《鲁迅传》、《赵丹传》……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陈祖德不光看人物传记激励自己,还自己写自传激励别人。
二十多年前,在病中他用了两三年的时间写下了《超越自我》。《超越自我》出版后产生的影响是陈祖德始料未及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请著名话剧演员张家声播讲这本书,前后播了三次,这是史无前例的。《超越自我》拥有数亿读者,曾经影响了一两代人的成长。时隔20年,陈祖德先生整整60岁了,中央编译出版社要再版这本书,其初衷并不仅仅是提供一个时代的见证,同时组织专访,记录了陈祖德对这20年围棋发展的口述和生活故事。在新版里还加入百余幅图片、百余幅棋谱,让“图片讲述文字所没有讲出的内容”。这批弥足珍贵的材料包括老一代棋手的“全家福”,陈毅元帅的题词,胡耀邦和方毅、张劲夫等同志的亲笔信,以及作者与三毛、金庸等名流的合影照片和鱼雁往来,全方位地展现出一个棋坛名宿超越自我的丰富的人生历程。
第一次写这本书时陈祖德只是想把中国围棋的发展史写出来,告诉后人。现在的年轻人也需要知道过去的历史。如今再版这本书,陈祖德想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围棋,了解围棋文化。“棋如人生,它的好处,我们将终生享用不尽。”陈祖德说。
超越自我的根本,就是强大的精神世界。陈祖德的精神世界是不可战胜的。
陈祖德书语
一个人的文学修养是慢慢积累起来的。
看书真是一大享受,人的一生中只要有下围棋和看书这两个爱好,那保证一辈子不会寂寞,生活永远充实。
斗败癌魔的“中国流”
习惯“手谈”的陈祖德其实并不善于与人交往,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成为一位传奇人物,在他身上发生的故事不仅令人觉得不可思议,而且还发人深省。他是中国第一位战胜日本九段的棋界领军人物,是“中国流”布局的创始人。与他在围棋世界里的叱咤风云比起来,战胜癌魔,挑战自我则显得别有一番味道。
陈祖德是个阅历丰富的人。他早年得到顾水如、王幼宸等老一代棋手的栽培,得到李济深、李立三、陈毅的奖掖,周恩来、邓小平、方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方关照。他说:“我的成长史就是中国围棋的发展史。”他在长棋的最佳年华遭遇“文革”。十年后,当他以昂扬的精神姿态准备迈向事业的巅峰时,命运的不幸又一次降临到这个顽强的人身上。1980年发现的贲门部位的一个恶性肿瘤使陈祖德几次上手术台,在死亡的边缘徘徊,他对自己能活多久没有把握。但顽强的意志帮助他超越了自我,老天为他的毅力所感动,癌魔离他而去,也让他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有感而发的《超越自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让他在另一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这一切对于陈祖德来说,似乎并不重要,他对待事情更加举重若轻,懂得在生活中永远保持一颗平常心。也许正是这种劫后余生的感触让他的思考与动作变得愈加如鱼得水。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