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5· 流氓无赖得天下的汉高祖刘邦

  由于刘邦出身无赖,以行伍定天下,轻慢儒生,诛杀功臣,因而很少赢得历代正直文人的好感。历代文人更是耿耿于怀:“世无英雄,遂使胥子成名!”“原来刘项不读书”;“偶因乱世成功业,更向翁前与仲争”。在他们看来,刘邦平定海内,称雄天下,并不是靠品德和真功夫,而是由于他品性奸诈和历史提供的机遇。其实历史地看,刘邦确有过人之处和领袖魅力,并非一般凡夫俗子所能企及。刘邦毕竟不是一位草莽英雄,前人对刘邦最终获胜,成为汉高祖的原因多有分析。刘邦驾驭全局、举重若轻的雄才大略,审时度势、因时而动的精确的判断能力,能屈能伸、趋利避害、出生入死、大厦倾于前而不惊的大将风度,不拘一格的用人术,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气度,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纵观刘邦的一生,其成功的经验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豪杰原本是“无赖”

  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刘邦年轻时整日游手好闲,常常到酒店里赊酒,喝醉了就倒在酒店里睡觉,刘邦性格豪爽,对人很宽容,但他不太喜欢读书,也不喜欢下地劳动,他的哥哥和嫂子不愿与其同过,刘邦的父亲只好把长子一家分出另过,刘邦仍随父母居住。刘邦长到弱冠之年,仍是不改旧性,父亲就斥责他说:“你真是个无赖,什么时候才能像你哥哥一样买地置房!”刘邦并未觉悟,还是经常带着一伙狐朋狗友到哥哥家白吃。嫂子被吃急了,就厉声斥责,刘邦也不以为然。一次,刘邦一伙又赖在哥哥家蹭饭,嫂子急中生智,用勺子猛劲刮锅,弄出了震天的响声,刘邦一听,以为饭已吃完,自叹来迟,只好请朋友回去。等他送走朋友,回头到厨房一看,锅灶上正热气腾腾。刘邦这才知长嫂使诈,受了刺激,从此不再回来。

  刘邦的这种“无赖”本性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改变。楚、汉相争之时,刘邦曾经兵败彭城,自己只身逃走,两个孩子也被冲散。其后在逃难人群中发现了自己的一子一女,但楚军紧追,刘邦急于逃命,嫌车重太慢,竟将两个孩子推下车去。部将夏侯婴看见,急忙把孩子放回车中,如此反复了三次。刘邦说:“我如此危机,难道还要收管两个孩子,自丧性命吗?”夏侯婴反驳说:“这是大王的亲骨肉,怎么能舍弃!”刘邦竟然舍人救己,拔剑就砍夏侯婴,夏侯婴无奈,再也不敢把孩子放在车上,只好把孩子挟在腋下逃跑。俗语谓虎毒不食子,也许因为刘邦非虎而龙,也就顾不得这条古训了。

  楚、汉两军对峙时,项羽曾把刘邦的父亲拿到军中,想以此要挟刘邦。项羽此举虽不太正大光明,但两军对垒,似乎也情有可原。一次,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推到阵前说:“你如不撤兵,我就把你的父亲烹了。”两军将士本以为刘邦会十分为难,情感也都倾向刘邦这一边,谁知大家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了,刘邦根本就不在乎,竟然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们俩曾经结拜为兄弟,我爸爸就是你爸爸,你若把你爸爸煮了来吃,请把肉汤分一杯给我喝(分我一杯羹)。”面对这样的无赖,项羽能有什么办法呢?只得把刘邦的父亲放了。

  “无赖”刘邦快30岁的时候,做了泗水的亭长,时间一久就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在亭长这个官位上,刘邦整整呆了18年。

  那时的刘邦虽然职位低下,但他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有一次刘邦送服役的人去咸阳,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这句话泄露了他心中的秘密,表明他渴望成为一名威震四方的豪杰。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吕公本来不住在沛县,后来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便带着家人投奔自己的好朋友——沛县的县令,所以就把家安在沛县了。在吕公刚刚到沛县时,沛县的许多上层人物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便纷纷上门拜访,借机向他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当时在沛县担任主簿的萧何负责接待宾客,由于客人很多,所以萧何就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刘邦本来就瞧不起这些官吏,他没有带一个钱去,却骗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

  吕公听说了,赶忙出来亲自迎接他。萧何担心出现尴尬的局面,所以忙不迭地对吕公解释说:“刘邦平时就愿意说大话,很少干实事。”吕公本就是个善于维护别人尊严的人,况且一见刘邦器宇轩昂,超凡脱俗,所以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请刘邦入上席就坐。

  这次刘邦不但吃了一顿免费的盛宴,而且散席之后,还被吕公单独留下,原来吕公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刘邦,所以特地征求刘邦的意见。刘邦当然求之不得了,可是吕公的夫人却不愿意,骂吕公说:“你常说这个女儿有出息,要嫁给贵人,沛县令要娶他,你都不肯,怎么会要给毫无出息的刘邦?”吕公说:“你们女人就是目光短浅。”于是不顾夫人的极力反对,硬是把女儿嫁给了刘邦,这就是以后历史上有名的吕后。汉惠帝就是她和刘邦的儿子,还有一个孩子就是鲁元公主。

  利用迷信起大事

  有一天,吕后和女儿在地里除草,有一个过路的老人向她们讨水喝,喝完水便给吕后和她的女儿相面,说她们都是天下的大贵人。老人刚走,刘邦就回来了,吕后便把刚才老人说的话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也很高兴,他赶紧又追上了老人,让他也为自己看看面相。老人说刚才之所以说他的夫人和女儿长得贵人相,就是因为他的缘故,而刘邦的面相是贵不可言。刘邦一听高兴极了,对老人拜了又拜,谢了又谢。

  在秦始皇执政的晚年,全国政局已处于很不稳定状态。秦始皇征讨匈奴、建筑长城而动用大批人力、物力,加上原先进行的修驿道、修宫室以及骊山陵的工程,使政府原有的人力根本不足派用,只好由民间征调大量的劳役。

  这一次,沛县接到征调劳役的命令后,县令不敢怠慢,立刻编造名册,并决定派遣一名亭长负责领队的工作。这次的劳役是建筑骊山陵,是件非常艰险的工作,加上大家对过多的劳役反感颇深,因此负责领队是件危险的差事,万一有人逃亡,领队也要连坐论罪。

  在考察了所有亭长的领导能力后,县令认为只有刘邦压得住阵脚。县令的命令刘邦当然不敢违抗,只好硬着头皮带领征调的五百多人出发了。

  没有想到走出县城才三十多里,刘邦就发现少了好几个人。原来,那些比较机灵的人,便趁刘邦不备,偷偷地溜了。虽然发现有人逃跑,无奈监管的人员太少,山路又崎岖复杂,所以很难加以搜捕。这时的刘邦束手无策,只能佯装作不知,继续领着剩下的人往前走去。

  接下来,逃亡的人越来越多,刘邦害怕了,他担心这样下去,到咸阳时恐怕只剩下他一个人了。这如何是好呢?如交不了差,身为押送官员,只能是死路一条。怎么办?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干脆好事做到底,把这些人全放了吧。

  一天晚上,刘邦把那些役夫们手上和身上的绳索解开来,然后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自由了!都各自逃命去吧,想回家的,可以回家,但不能声张,回家后也要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等事情平息了后再出头露面。”

  役夫们听了之后,心里非常高兴,对刘邦也十分感激,但他们仍不敢相信,因为按照当时的法律,这样做肯定会受到严刑惩罚的。所以有人就问刘邦:“我们走了,官府追究起来,你怎样办呢?”刘邦回答说:“你们走后,我当然也要找个地方躲起来。”

  后来,就有一些人逃跑了,但也有一些人被刘邦的仁义所感动了,没有走,他们都表示,愿永远跟随着刘邦,不管逃到哪儿,大家都在一起。刘邦同样被这些役夫感动了,他领着大家往深山里走。这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消息走漏后会被官方逮捕;另一方面是进入山区也比较容易找到吃的东西,存活机会较大。

  由于对山中道路不熟,刘邦总是派一名机警的役夫在前面探路。这样做,一来可以探路,二来可以侦察一下情况,以免因人数太多被别人发现,惹出麻烦来。这天,负责探路的那名劳工没走出多远,就慌慌张张地赶回来,对刘邦说:“亭长,前面有一条巨蛇,盘踞在小路上,从蛇身上踏过去,是很危险的。您看,我们是不是从别的地方绕过去。我察看了一下,如果从别的地方走,那又要绕十多里路,这样到天亮时就很难保证我们能进得了大山了。如果在天亮前进不了大山,被人发现就很危险了……”

  刘邦说:“不过是一条蛇,有什么可怕的,让我过去看看!”

  刘邦拔出佩剑,领着大家继续向前走。走不多远,果然见一条巨蛇盘踞在路上,刘邦二话不说,挥剑向巨蛇砍去。巨蛇猛地跃了起来,尾巴向刘邦横扫过来。刘邦又劈又砍,巨蛇终于被杀死了。

  杀了巨蛇,刘邦又领着大家继续往前走。不一会儿那位负责探路的劳工又跑回来报告,说前边有位老妇在痛哭。刘邦领着大家赶忙赶过去一看,果然见到了那个哭泣的老妇,刘邦就上前问老人缘何如此悲伤,老人回答说:“我的儿子被人杀了哟!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刚才躺在路上睡觉,想不到却被赤帝之子给杀了!”

  刘邦听了,刚想安慰她几句,老人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使大家深感惊奇,他们仔细琢磨着老人的话,最后都认为老人说的白帝之子,就是那条被斩杀的蛇;而赤帝之子,无疑便是斩蛇英雄刘邦了。于是刘邦在这些役夫们的心中的形象更加神圣了,他们坚信刘邦一定能做一番大事业,所以谈更加坚定了永远跟着刘邦的决心。

  当然,也有一些史学家认为,这是刘邦和劳工在逃亡期间,有人故意创造出的神话,用以宣传刘邦的天生贵相,借此扩大这个流亡集团的影响力和威慑力。不管怎样,这件事的确让刘邦欣喜若狂,他以后便常常借此来提高自己的威信和地位。此后,刘邦带着人到处逃亡,但每次他的妻子吕后都能找到他,刘邦很奇怪,问妻子原因,吕后说他藏身的地方常有彩云缭绕,所以很好找到。刘邦后来便让手下人广为传播这种谣传,很多人便相信了,都想来投奔他。没过多少日子,刘邦的势力就大了起来,他也被当地人称为沛中的豪杰。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率领起义军攻占了陈以后,自立为王,建号“张楚”。当时,各郡县的民众纷纷杀掉秦朝的官吏来响应陈胜。沛县的县令害怕了,觉得与其被人杀掉,还不如率人造反,就想以沛县来响应陈胜,萧何和曹参当时都是县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们劝县令说:您是秦朝的官吏,却要率沛县人背叛秦朝,百姓未必会听您的。可以把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能得到几百人,有了这些人百姓就不敢不听您的了。县令觉得有理,便让刘邦的妹夫樊哙去把刘邦找回来,刘邦便带人往回赶。后来县令却又后悔了,害怕

  刘邦回来会抢了自己的位置,弄不好还会被刘邦所杀,等于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将城门关闭,还准备捉拿萧何和曹参。萧何和曹参闻讯赶忙逃到了城外,刘邦将信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的百姓起来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百姓对平时就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杀了县令后开城门迎进刘邦,又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自称赤帝的儿子,领导民众举起了反秦大旗。这时的刘邦已经四十八岁了。

  楚汉相争

  秦末农民战争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原来楚国贵族的后代项羽和叔叔项梁,他们在吴中(现在江苏的吴县)起兵,兵力很快达到了近万人。同时,其他被秦国灭掉的六国贵族后裔们也纷纷起兵,加入了灭秦的行列。

  在陈胜被车夫庄贾杀死后,项梁便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心做了楚王,定都盱眙(现在江苏盱眙),后来和章邯率领的秦军展开了激战,开始几次都取得了胜利,结果项梁更加骄横狂妄,别人的话也听不进去,结果被得到援兵的章邯偷袭,大败被杀。章邯在项梁死后,觉得楚国不会再构成大的威胁,于是将主要精力转向了赵国。赵国受到攻击又向楚国求救,楚王在和众将商议之后便决定兵分两路去增援赵国。一路由宋义和项羽率领北上,直接救援,一路则由刘邦率领西进关中,牵制秦军,策应北路援军。楚王和众将约定:谁先入定关中谁就做天下之王。但大家都对做王没抱什么大的希望,因为当时的秦军还很强大,将领们都不愿意冒险西进和秦军决战。项羽为了给叔叔报仇,要求和刘邦一起西进关中,但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大家觉得项羽做事比刘邦要残忍得多,而且又年轻没有经验,刘邦则是个长者,宽厚仁慈,威望较高,所以,最后决定只让刘邦一人领兵西进关中。

  开始时,刘邦也不太顺利,但经过几次战役,刘邦步步西进,最后终于兵临城下,到达了咸阳东边不远处的灞上(现在西安东),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得献城投降,将玉玺亲手交给了刘邦,秦王朝至此灭亡。

  刘邦进入咸阳之后,以为自己与诸侯有约定,便以“关中王”自居。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留恋不舍,准备在宫中住下,享受享受。他的手下大将樊哙劝他注意天下还没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刘邦根本听不进去,樊哙又厉声斥责说:“秦宫奢丽,正是败亡的根本,请您立即还军霸上!”刘邦竟然显出了其无赖的本色,央求樊哙说:“我觉得困倦,你就让我在这里歇一宿吧!”樊哙见自己说不动刘邦,只好出去找来了张良,刘邦驾不住张良深明大义而又百折不挠的劝说,才出了秦宫,回到军中,并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

  刘邦还军灞上之后,便召集各县的父老豪杰,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废除。秦人大悦,惟恐刘邦不能留在秦地为王。有人对刘邦说:“秦国这地方有天下十倍那么富,地形也险要。听说秦朝大将章邯投降了项羽,项羽封他为雍王,做秦地的王。他如果来了,您就做不成关中王了。不如派兵把守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兵进来,您征集关中的兵来补强自己就可以了。”刘邦听信了他的话,就派兵把守函谷关。

  项羽在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也领兵直奔关中而来,争夺做天下王的资格。等到了函谷关,见刘邦不但已经平定了关中,而且还派兵把守函谷关,不由得大怒,立即命令英布领兵攻下了函谷关,然后领兵四十万直奔咸阳,驻扎在了戏下(现在的陕西临潼东北的戏水西岸)。

  刘邦的的部将中有个曹无伤,见项羽对刘邦不满,便想借机讨好项羽,求得个封王封侯什么的,便暗地里派人向项羽挑拨说:“沛公刘邦想在关中做王,然后让子婴做宰相,自己将秦的财物都纳入私囊。”项羽大怒,项羽的谋士范增劝项羽趁机灭掉刘邦这个对手,项羽便大飨士卒,准备第二天攻击刘邦。

  当时项羽和刘邦的实力悬殊很大,项羽有兵四十万,号称百万,刘邦有兵十万号称二十万,项羽又勇猛无敌,战事一起,结果肯定是刘邦失败。于是,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的故事:项羽的叔叔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他知道项羽要攻击刘邦,连夜潜入营中找到张良,让他赶紧逃走,以免被杀。张良却说不能丢下刘邦,就去问刘邦:沛公真的要背叛项羽吗?刘邦说有人告诉我,只要不让诸侯的兵进来,我就可以尽有秦国的地方为王了。张良问他:你认为能抵挡住项羽吗。刘邦沉默了好久,才说:当然不能,现在怎么办呢?张良于是硬拉着项伯去见刘邦,刘邦设盛宴招待项伯,还和他在酒宴上约定为亲家。他对项伯说:“我自从入关之后,没有敢占有丝毫财物,将吏民进行登记造册,把府库封存起来,就是等着将军来的。我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关,并不是阻止将军入关,而是更好地守好关中地区,也防止强盗入侵。我和将士们日夜都盼望将军你们能早点来,怎么会有造反之心呢?请您回去务必向项羽将军说明此事,消除误会。”项伯满口答应,然后对刘邦说:“将军你明天一定要到我们的营帐亲自向项羽说明情况,当面赔礼才能得到项羽的原谅。”刘邦听了连忙答应。项伯当天夜里就返回了军营,他对项羽说:“因为沛公先行进入关中,为我们扫除了入关的障碍,我们这才能顺利地通过函谷关,沛公是有功劳的人,我们不应该猜疑他,应该真诚相待。”项羽听了,便决定不再进攻刘邦。第二天,刘邦如约来到了项羽的军营,只带了樊哙、张良和一百名精锐亲兵。到了项羽的大帐鸿门,当面向迎接他的项羽赔礼道歉。

  第二天,刘邦如约来到了项羽的军营,只带了樊哙、张良和一百名精锐亲兵。到了项羽的大帐鸿门,当面向迎接他的项羽赔礼道歉。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在酒宴上,范增多次以目示意项羽除掉刘邦,项羽却犯了妇人之仁,假装看不见。范增又让项庄在席间借舞剑为名,想趁机刺杀刘邦,又被项伯用身体保护住了刘邦,这就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由来。刘邦借上厕所的名义中途离开,回到了大营,逃过了这一劫,他回到军中后立即处死了险些至他于死地的小人曹无伤。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在咸阳城大肆屠杀,秦王子婴也被杀死,秦的宫殿阿房宫被项羽放火焚烧。火烧阿房宫后,项羽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共封了十九个诸侯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现在的陕西南郑)。项羽自己为西楚霸王,掌握军队最高统帅权,楚王被尊为义帝。

  分封完后,项羽让大家到各自的诸侯国去就职,刘邦也只好到南郑去。项羽只分给了刘邦三万军队,后来又有一些人追随他到了南郑,但总兵力也不足十万,刘邦暂时还无法和项羽抗衡,只能坐待时机。为了消除项羽对他的猜疑,也为了断绝其他王侯从汉中袭击,张良建议刘邦将通向汉中的栈道烧毁了。

  最初,刘邦并没有东进和项羽争雄的打算,但他到了南郑之后,形势的变化促使他下决心东进,和项羽争夺天下。一个原因是将士们不服南郑地方的水土,日夜思念家乡,士气低落。二是项羽封在齐国的田荣嫌项羽分封不公,起兵反叛,这给刘邦创造了进兵的绝好机会。正巧此时刘邦得到了大将韩信,萧何对刘邦说,如果要争霸天下,非重用韩信不可。韩信被封为大将后,提议立即出兵东进:“我们的将士都是山东之人(指函谷关以东地区),现在正好可以利用他们东归回家的强烈愿望,鼓舞士气,东进之后必将建功立业。事不宜迟,应当立即进兵。”

  在公元前206年,刘邦让萧何任丞相,负责管理后方巴蜀地区,他亲自和韩信领兵从陈仓(现在陕西宝鸡东)偷渡,迅速占领了关中全部,至此,著名的楚汉战争正式爆发。

  刘邦东进之后,曾经趁项羽和齐、赵交战之机拿下了河南,攻克洛阳,然后挥师东进,攻下了彭城。原先项羽打算在平定齐和赵后再和刘邦决战,现在见刘邦攻下了彭城,便领精兵三万急行军赶回,趁刘邦设酒宴庆功之机,在清晨发动袭击,一天之内便将汉军打败,在汉军撤退时,又被项羽追杀消灭了十几万人。到了灵壁(现在安徽宿县西北)东边的濉水又被项羽追上,又丧失十几万军队,濉水竟也被尸体堵塞了。只有刘邦和几十名骑兵奋力逃脱,但他的父亲和妻子吕后却被项羽抓获。原来跟随刘邦的其他路诸侯王见刘邦大败,先后舍他而去。

  刘邦退到荥阳之后,得到了萧何从关中派来的增援部队,韩信也收拢打散的军队来会合。汉军又重振旗鼓,在荥阳的南边打败了项羽的军队,两军在荥阳一带开始对峙。后来,刘邦策反了项羽的大将英布,分化了项羽,也使项羽因为要分兵镇压而消弱了兵力。但项羽派兵侵扰汉军的运粮通道,最终将荥阳的汉军围困起来。刘邦无奈,只好向项羽求和,提出以荥阳为分界线,荥阳以西为汉,项羽想答应刘邦,但范增却不同意,说现在正是消灭汉军的好时机,错过这个机会,就后患无穷了。项羽于是又开始攻打荥阳。刘邦采用了陈平的离间计:等项羽派使者来劝刘邦投降时,刘邦就让人先摆出盛情招待的样子,送去精美的食品,等见了使者,又故意惊奇地说:“我们听说是亚父的使者来了,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啊。”接着就将精美的食品拿了下去,换来不好的饭食。结果使者非常生气,回去便告诉了项羽。项羽不知其中有诈,从此不再听范增的意见了,怀疑他背叛自己,私下和刘邦交往。范增得知了内情,勃然大怒,他对项羽说:“现在天下局势已定,大王您自己多保重,我还是回家做一个平民百姓吧!”范增负气离开了项羽,但没有能到达彭城,就因为背上生疮病死在半途。由此可见项羽刚愎自用,勇猛有余智谋不足的一面,这是他最后失败的主要原因。

  范增走后,项羽加紧进攻荥阳,刘邦也设法从荥阳突围。大将纪信自告奋勇,替刘邦向项羽假投降,让刘邦趁机逃脱。纪信乘坐着刘邦的车出东门假降,刘邦则从西门出城突围。纪信果然将项羽的大部分军队吸引住,结果项羽没有抓住刘邦,一气之下将纪信烧死了。拿下荥阳之后,项羽又占领了成皋(现在河南荥阳汜水镇),刘邦后来集中兵力将成皋收回,然后围困荥阳。项羽和刘邦在荥阳东北部的广武山一带相持不下,对峙达几个月之久,战局成胶着状态,项羽几次猛攻,刘邦就是不出战,凭着深沟高垒固守。项羽急于和刘邦决战,因为持久战对他不利,刘邦的粮草供应顺畅,而他的粮草供应却常遭到彭越的袭击。为了尽早结束战斗,同时迫使刘邦投降,项羽就把原先俘获的刘邦的父亲和妻子押到了两军阵前,他对刘邦说:“你如果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的父亲煮了!”刘邦知道项羽在要挟他,干脆耍起了无赖:“我和你曾经‘约为兄弟’,所以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了。你要是一定要煮了你的父亲,那就请便吧。不过,别忘了也送给我一碗肉汤。”项羽听了气得七窍生烟,当场就下令将刘邦的父亲杀死,项伯从旁劝说道:“现在天下尚未定,而争夺天下的人是不会顾忌家人生死安危的,杀了他的亲人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只会加深祸患。”项羽便命人将刘邦的父亲带回去。项羽又对刘邦说:“天下连年战乱,只因为我们两人,我们单独挑战来决雌雄吧。”刘邦没有上他的当,却说:“我和你只斗智不斗力。”就这一句话实际上道出了刘邦取胜的根本所在!

  接着刘邦接受建议,宣布项羽有十大罪状:“第一,你负前约,没有让我称王天下,而是称王蜀汉。第二,你杀死首领宋义,取而代之。第三,你救赵之后,本该息兵,却进军关中。第四,火烧阿房宫,中饱私囊。第五,你杀死秦王子婴。第六,你坑杀秦的投降士卒二十万。第七,对诸侯王分封不公。第八,将义帝赶出彭城,自己占为都城。第九,暗害义帝。第十,为人臣而弑主,杀害已经投降的士兵,主持政务不公平,主持约定也不守信用,我现在率领天下义军诛杀你这残忍的逆贼,用受过刑的罪人来杀你也就够了,何必非要和你单独决斗呢!”

  楚汉双方对阵了十个多月,在侯公的撮合下,项羽和刘邦定下了停战协定:楚汉以鸿沟(现在河南荥阳、中牟和开封一线)为分界线,东西分治。协定达成之后,项羽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送还。项羽领兵东返,刘邦也打算领兵回关中。张良和陈平则极力劝说刘邦趁机灭掉项羽,因为这时项羽兵不精粮不足,万一他回到彭城,等于是纵虎归山。刘邦听了赶紧命令追击。同时派人命韩信和彭越火速集结,合击项羽。

  公元前202年的十月,刘邦追上了项羽,但韩信和彭越的军队还没有到达。项羽向汉军猛烈反击,将汉军击溃。刘邦只得坚守不出,问谋士张良有什么良策。张良说如果能封给韩信齐地,封给彭越梁地,那他们两个肯定会火速进兵的。刘邦马上派人许诺韩信和彭越,在击败项羽后立即封他们为齐王和梁王,韩信和彭越也很快有了回音:立即进兵。同时,楚的大司马周殷也被刘邦派人劝降,淮南王英布领兵也赶来会师。汉军会合各路援军共三十万,和项羽决战垓下。夜里,围困项羽的汉军唱起了楚国苍凉的歌,使项羽以为汉军已占有全部楚地。走投无路的项羽在大帐中和心爱的虞姬饮酒,借着酒力慷慨而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唱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一派凄惨景象,虞姬含泪自刎,项羽跃马率领八百骑兵趁夜突围。第二天早晨,汉军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而去,刘邦命令灌婴率骑兵火速追击。项羽在渡过淮河后,身边只剩下了一百人,到达阴陵时,因为迷路走入大泽之中。从大泽出来后,项羽向东撤退,在东城被灌婴的骑兵追上。项羽随从只有二十八人了,和汉军激战三次,杀伤几百汉军后,项羽拒绝了渡江回江东以图东山再起的建议,横剑自刎,至此楚汉战争结束。项羽虽然失败了,但后人对这个失败的英雄充满了同情和崇敬。

  楚汉之争,争的是天下。而争天下必然要争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楚、汉战争楚汉战争是智慧与蛮力之争,是人才之争,谁拥有大量的能人贤士,并且又能知人善任,谁就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项羽勇猛善战,无人能敌,性格也直爽豪阔,塑造了西楚霸王这一令人敬畏的形象。但项羽却又多妇人之仁,心胸不够宽广,又不善于拉拢使用人才,愿为士兵吸疮疗毒,但却舍不得封官设将,把刻好的官印玩没了棱角还舍不得授印;所以原来在他手下的人才如张良、韩信、陈平都转投刘邦。对于贤士,更是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岂能不败!

  而刘邦却正相反,虽不善带兵打仗,却能却能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在用人方面,刘邦确有过人之处。开国之初,刘邦曾和韩信等群臣议论过各位将领的才能。刘邦问韩信说:“你看我能不能统率百万大军呢?”韩信说:“不能。”刘邦又问:“能否统率十万军队呢?”韩信说:“不能。”刘邦生气地说:“依你说,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能带一万就不错了!”刘邦反问道:“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毫不客气地回答说:“至于我么,越多越好。”刘邦既不解又气愤地问:“既然这样,为什么我做皇帝,你只能做将军呢?”韩信回答说:“陛下虽不善将兵,却善将将。”刘邦也曾自己总结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如张良;输粮草、保供给,治国安民,不如萧何;亲临前线,挥兵杀敌,不如韩信;但其长处就在于善于“将将”。

  因为刘邦在人才争夺战中是胜利者,因而他赢得了整个战争,建立起了强大的西汉王朝。

  称帝建汉

  在公元前202年的正月,刘邦兑现了先前的诺言,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越王。受封的韩信和彭越联合原来的燕王臧荼、赵王张敖以及长沙王吴芮共同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刘邦开始假意推辞,韩信他们说:“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刘邦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们大家都这样看,觉得有利于天下吏民,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这年的二月初三,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极大典,定国号为汉。同时,封妻子吕氏为皇后,儿子刘盈为太子。开始时,刘邦将都城定在了洛阳。即位的同年五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他和众人总结楚汉战争胜败的经验教训。大臣们说之所以能战胜项羽,就是因为皇上能与大家同甘苦,共患难,而项羽却自私自利。刘邦说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没有说到点子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刘邦的清醒认识可谓难得。

  后来,一个叫娄敬的士卒从山东赶来见刘邦,说刘邦得天下和先前的周朝不一样,所以不应该像周朝那样以洛阳为都城,应该到关中定都,这样便可以在秦地固守险地,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刘邦将他的意见说给众大臣讨论,但遭到许多人的反对,认为还是洛阳好。最后还是张良同意娄敬的建议,他说关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退可守,攻可出。刘邦听了表示同意,于是很快将都城迁到了长安。

  刘邦建立汉朝后实行的规章制度基本上都是继承秦朝的,比如中央是三公九卿,地方是郡县制。不过,在汉朝的乡一级的地方机构中和秦朝有一点不同,即在各乡的三老中,又选出一个作为县的三老,负责和县级的官吏联系,沟通上下的关系。

  在汉朝,除了郡县制外,还实行了封国制,即分封诸侯王到地方建立诸侯国和王国。最初,分封的是异姓王,如韩信等人,主要是为了团结众将取得战争的胜利,到后来,只剩下了长沙王吴芮,其他的王基本上被杀。消灭了异姓王,刘邦又封了九个同姓王,都是刘邦的儿子、侄子和兄弟。他觉得他们会巩固自己的刘姓政权,封同姓王的同时,刘邦还立下了规矩来约束他们:诸侯王国的政治地位和郡相同,辅佐诸侯王的相国和太傅都要由中央政府来任命,是中央的官吏,不准依附诸侯王对抗中央,否则就要以“阿党附益”(就是诸侯有罪时不举报,反而依附诸侯结成死党)的罪名处罚。同时,还有侯国,地位和县相同,主要是封给建国功臣们的。诸侯国和郡县并立,后来导致了地方政治和法制的混乱,因为王国和侯国有自己独立的司法审判权。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汉朝的统治政策比秦朝有了大的变化,主要是将原来秦朝的残酷刑法和严厉的治国思想改变了,用一种清净无为的黄老思想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体现在经济方面就是减轻百姓赋税的负担。

  兔死狗烹

  刘邦虽然做了皇帝,但他也没有敢对自己的皇位掉以轻心。在享受的同时他也采取措施对皇权进行了巩固。第一个让他不放心的就是在各地的异姓王。他们都有兵将,有的还有三心二意。第二个问题就是其他将领,为功劳大小和赏赐的多少争斗不止,如果安抚不当,就会投奔那些异姓王作乱。还有原先六国的后代也不能掉以轻心。在中央,丞相的权力对他这个皇帝也构成了威胁。刘邦从做了皇帝,到最后病死,中间有八年时间,基本上都用在了解决这些让他不放心的问题。

  他先收拾的是韩信。项羽失败后,其部将钟离昧、季布只得四处逃亡。刘邦称帝后,立即诏令全国通缉,悬赏捉拿,举国搜捕。钟离昧走投无路,因与韩信同乡,一直友善,便往投韩信。韩信顾念旧情,就收留了他,将他藏在楚王府中。后来,此事不知被谁密报了刘邦。刘邦闻后,大惊。他一直在提防韩信,恐其为乱,现韩信又收留钟离昧,是否有反心?于是,他颁下诏书,命韩信把钟离昧送入都城。韩信接到诏书,不忍将钟离昧献出,托言钟离昧并未在此,请使者回报了刘邦。刘邦接到回报,内心仍存疑惑,于是派人暗中探察。韩信初到他的封地时,常带着兵马出入,车马喧嚣,声势显赫。来人看到这些,密报了刘邦,说韩信兵马甚多,恐有反意。

  刘邦立即召集众将领,商讨对付韩信的办法。诸人都主张讨伐,向刘邦进言道:“韩信造反,请陛下发兵征讨。”刘邦听后,没有讲话。后来陈平来见,刘邦便向他请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陈平对韩信是否确有反意,还在怀疑,但对刘邦所问,又不能不答,就说:“诸将态度如何?”刘邦说:“都劝我发兵征讨。”陈平说:“陛下怎知韩信要造反?”刘邦说:“有人密书奏报。”陈平接着问道:“除上书人外,还有没有人知道韩信要反?”刘邦道:“尚无人知道。”陈平又问:“韩信可知道有人上书?”刘邦又说不知。陈平问:“陛下现有士卒,能否胜过韩信的楚兵?”刘邦摇首道:“不能。”陈平又说:“陛下用兵之将,有谁能比得上韩信?”刘邦连说没有。陈平听后,说道:“今兵不如楚精,将又不如韩信,如发兵征讨,促成战事,恐怕韩信不反也要反了。”刘邦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说:“这该怎么办呢?”陈平沉思片刻,说:“臣有一计,请陛下考虑。古代天子巡狩,必定大会诸侯。我听说南方有云梦泽,是游览的胜地。陛下伪称出游云梦,遍召诸侯,会集陈地。陈与楚西境相接。楚王韩信闻陛下无事出游,一定前来拜见,乘他拜见之时,伏下甲兵将他拿下,这不是唾手可得吗?”刘邦同意了他的计策,当即遣使四出,说要出游云梦,召各诸侯会集陈地。

  韩信得命,当然要怀疑,他曾被刘邦两次夺去了兵权,他深知刘邦性格多疑,为此格外小心。这次刘邦突然游览云梦,如果不去迎驾,就有失君臣之礼,如去迎驾,又恐出意外。属将见他迟疑不决,有人进言道:“大王并无过失,不过就是收留了钟离昧,违犯了君命,不如斩了钟离昧,献于陛下,陛下一定会十分高兴,如此一来,您还怕什么呢?”韩信觉得有理,便找到钟离昧,话中露出了为难的意思。钟离昧说:“汉所以不敢攻楚,是恐我与你联合造反,同心抗汉。如果把我擒献给刘邦,那么,我今日死,明日你就必亡。”说完后,见韩信毫无反应,便起座骂韩道:“你不是个成大事的君子,我不该往投你处!”说完,拔剑自刎而死。韩信见钟离昧已死,便命人割下他的头,前往陈地面谒刘邦。

  刘邦派出使臣,可是不等他们回报,便从洛阳起身直达陈地。韩信在陈已等候了数日,见刘邦到来,当即呈上钟离昧的首级。忽听刘邦厉声说道:“给我拿下韩信!”话音刚落,从车队中涌出许多武士,将韩信反绑起来。韩信并不惊讶,说:“果如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刘邦道:“有人告你谋反,所以擒你。”说着,令将韩信放置后车,也不再游什么云梦,传令诸侯,不必来会,当即返回洛阳去了。

  在楚、汉相争之时,韩信帮助项羽,则项羽可以统一天下,韩信帮助刘邦,则刘邦可以统一天下,如果韩信背叛刘邦,自树一帜,则可与项羽、刘邦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且当时的具体情况为韩信提供了多次可以自立的机会,也有很多人极力劝告韩信自立为王,但韩信思来想去,还是跟刘邦干了下去。所以,韩信对于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功劳应是第一位的,如果要论功行赏的话,别说只封他做了一个王侯,就是裂土并立,共同为王,也不算太过分。

  但封建社会的铁定律条是一山容不得二主,刘邦决不可能和他并立为帝,最多只能封王,而韩信多少又觉得委屈,用当时的话来说,叫做“心怀怨望”,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发展下去,必然导致反叛。因此刘邦为了防患于未然,就先下手为强。刘邦返回洛阳,因思韩信功多过少,且说他谋反,也缺少实据,便把他从狱中放出,由楚王降为淮阴侯,韩信的确不简单,居然只用几句话就策反了刘邦最信任的将领陈豨,让他在外地反叛,使刘邦亲自前去平叛,然后自己在都城袭击太子和吕后。陈豨反后,刘邦果然亲自去平叛,可是韩信尚未举事,却被家奴告发,吕后采用了萧何的主意,将韩信诱骗入宫中抓捕,斩首长乐宫,当初力荐韩信的是萧何,如今出计杀韩信的还是萧何,留下一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让人感慨。

  除心腹之患

  杀掉韩信后,与韩信同功一体的异姓王英布、彭越自然也不安于位,两人先后谋反,后被杀。异姓诸侯王中只剩下了长沙王吴芮。

  对于其他将领,刘邦也颇费心机。开始,刘邦先是分封了萧何等二十余人官职,但众将领因为互不服气,争功不止,刘邦就没有封官。一次,在洛阳南宫,刘邦看见众将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说什么,问身边的张良怎么回事,张良说他们在谋反。刘邦问为什么,张良说怕他以后不会封他们高官。刘邦又问怎么办,张良就问他最恨的人是谁,刘邦说是雍齿,因为他虽然功劳多,但太张狂,自己曾经想将他杀掉。张良听了就让他封雍齿为侯,这样,大家就觉得被刘邦记恨的雍齿都能受封,他们就更不用着急了。于是,刘邦大摆庆功宴,封雍齿为什方侯,还当场命丞相和御史抓紧时间草拟论功行赏分封的名单。张良的计策果然奏效,众将的心都安定了。

  对于六国的后裔,刘邦则将他们和地方的名门望族共十几万人全部迁到关中居住,置于中央控制之下,消除了后顾之忧。

  关于丞相的过大权力,刘邦通过把萧何下狱来打击削弱相权。在刘邦平定了英布叛乱回到长安后,萧何提议把上林苑开放,让百姓去耕种,因为上林苑基本上已经荒芜,并不是养兽供皇帝狩猎的地方。刘邦一听就恼了,硬说萧何拿了商人的贿赂,所以才替他们说话,借百姓之名为商人牟利。刘邦将萧何关进了监狱,几天后,有大臣问丞相犯了什么罪,刘邦却为自己狡辩说:“原先李斯做秦国的丞相,凡是功劳都归始皇,不好的事都由自己承担。但现在丞相萧何却接受了商人的贿赂,替他们求我开放上林苑,刁买人心。因此要治他的罪。”通过打击元老功臣萧何,刘邦在削弱相权的同时将皇帝的权力提高了。

  在巩固强化皇权方面,刘邦也是想尽了办法,一是通过尊父亲太公为太上皇,二是通过对季布和丁公的处理。这两件事最终达到了他的目的。

  在经历了春秋和战国长期的混乱之后,又经历了短期的秦朝统治,再加上秦末战争,这使得人们心中没有忠君的观念,还保持着战国以来就形成的“士无常君,国无定臣”的思想,这不利于皇权的巩固。刘邦通过尊重父亲来教育大臣和百姓遵循礼法,尊重长辈,效忠君主。

  刘邦和父亲太公在一起住,为了向大家表示他孝顺,每五天就去拜见一次。太公觉得没什么,也习惯了。但太公的属官却觉得不合适,就劝他说:“俗话说,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当今皇帝是您的儿子,但他也是人主。您虽是他的父亲,但也是他的大臣。让他这个主人拜见您这个大臣,不合礼仪。况且这样也显不出皇帝的威严。”

  等刘邦再拜见父亲时,太公就提前拿着扫帚出门相迎,然后倒退着进屋,不给刘邦行礼的机会。刘邦很吃惊,跳下车去搀扶父亲,太公赶忙说:“皇帝贵为人主,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破坏了国家的礼法。”刘邦便下诏书,尊太公为太上皇,这样一举两得,不但明示了皇帝的尊严,他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拜见父亲了。

  第二件事是对同母异父兄弟季布和丁公的处理。在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时,他们两都是项羽手下的大将。季布领兵几次将刘邦打败,丁公也领兵追击过刘邦,但最后放过了他。刘邦做皇帝后,记恨季布打败过自己,就把他抓了起来。但想到自己也需要他这样的忠臣来辅佐,就不再记仇,不但放了他,还封为郎中。丁公听说了,就觉得连季布这样给过刘邦难堪的人都能释放做官,他这个曾对刘邦有恩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没想到,却被刘邦抓起来。刘邦对众人说:“丁公做项羽的将领时不忠,就是他这种人使项王丧失了天下。”刘邦下令处死了丁公,还在军中示众,警示大家要做忠臣,不要学丁公。

  撒手人寰

  做了皇帝,为了皇权的巩固,刘邦费尽心机。本来他年龄就大,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又中了箭伤,到了长安病情加重。吕后找来名医,刘邦问他病情,医生说能治,刘邦一听口气,就知道不会好了,气得大骂医生:“我原来只是一个百姓,手提三尺剑得到天下,此乃天命。现在天要我死,就是神医扁鹊来了也没有用!”说完赏赐给医生五十金打发他走了。吕后看着弥留中的刘邦,问他死后人事的安排:“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呢?”刘邦说曹参。吕后问曹参之后是谁,刘邦说:“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擅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为国立功的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吕后又追问以后怎么办,刘邦有气无力地说:“以后的事你不会知道了。”

  刘邦死于公元前195年,即高祖十二年的四月二十五日。死时六十二岁(虚岁),葬于长陵,谥号为高皇帝,庙号是高祖。一般都称为汉高祖刘邦。他开创的汉朝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文化,即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化制度。

  一代霸主汉武帝

  公元前140年,景帝驾崩,太子刘彻登基,是为武帝。也许这位刚满16岁的少年天子自己都没有预料到,他对这片疆土的统治竟然绵延了整整53年。

  西汉在武帝时达到了鼎盛时期,在“文景之治”打下的经济繁荣、府库充溢的基础上,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书写汉代历史最光彩夺目的篇章的过程中,他大胆改革选官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并知人善任,使得各方面人才风起泉涌,极一时之盛。所以,很多人称他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又能善於用人的盛世君主。

  然而与他的傲世功业相对照的,却是他的文臣武将们几乎都难得善终;而在他的后宫里,成为他妻子的女人,也一样没有谁能有好结果……所以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好大喜功、刚愎自用、刻薄寡恩的大独裁者。

  金屋藏娇

  汉武帝刘彻的母亲叫王娡,王娡入宫之前本来已经与一金姓人家结婚,并生下一女。后来王夫人的母亲偶遇一位相士指点,称其女儿将来要大富大贵,恰在此时,时为太子的刘启在民间选美,于是王娡的母亲就亲自出面,软硬兼施与金家退婚,然后撺掇王娡前去参加选美,结果入选,当上了刘启的姬妾,而且刘启的宠幸。公元前156年,刘启继位,也就在这一年刘彻降生,虽然刘彻是王娡惟一的男孩,但在兄弟中却排行第九,但是因为他的降生颇有点离奇色彩——据说王娡怀胎的时候,曾做了一个太阳钻入怀中的梦,令刘启大为惊喜,认为是极祥之兆,说明不但要生儿子,而且还要生一个将来会有大作为的儿子,而且刘彻的降生被视为新帝登基的吉兆,于是景帝刘启很快就将王娡擢升为“美人”,而“美人”是当时后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一级的。

  在刘彻四岁的时候,景帝刘启封自己的长子刘荣为太子,刘彻则封为胶东亲王。第二年,刘启废结发妻子小薄氏,大汉王朝的皇后空缺。照常理,继任的无疑应该是太子刘荣的生母栗姬。栗姬模样出众,而且一连为景帝生下了三个儿子之多,自然是景帝后宫中极得宠的一个,加上她的长子刘荣被封为太子,她本人离皇后宝座也仅有一步之遥,在后宫中的风头更是一时无两。然而作为皇帝的女人,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嫉妒,而且是毫不掩饰的嫉妒。

  当时汉景帝同胞长姐馆陶公主刘嫖作为窦太后的亲生女儿、景帝刘启的胞姐,自然是汉王朝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女人之一。而在景帝刘启的后宫里,数不清的宫娥美女们都希望自己能够被皇帝看中,从而脱离普通宫女身份进而成为妃嫔之一。因此,她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馆陶长公主,纷纷向她赠送金钱礼物,希望她能够为自己在皇帝面前加以推荐。而馆陶长公主则觉得这是一件一举三得美事——既讨好皇帝弟弟,后宫得宠的妃嫔又欠了自己的大人情,自己还实实在在地赚了一大笔,何乐而不为呢?可是,孰不知,她的这一举动让栗姬对自己不满,她恨透了馆陶长公主与“狐狸精”们沆瀣一气的行径,人前背后也不知道咒骂过多少回了。

  而蒙在鼓里的馆陶长公主却相中了栗姬的儿子刘荣,想把自己的宝贝女儿陈娇嫁给刘荣做太子妃,这样一来,不但能与未来皇后化敌为友亲上加亲,更能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以后的大汉国母,自己的荣华富贵就更是登峰造极牢不可破了。

  不料,馆陶长公主的美梦却被栗姬击了个粉碎,栗姬蠢笨得一门心思都钻在冲天醋劲里出不来了。面对馆陶长公主的提亲不但竟一口回绝,而且还摆着一副“准皇后”的架势,狠狠地嘲弄了馆陶长公主一番。

  馆陶长公主长了这么大,还从来没受过如此“礼遇”,内心的愤怒自不用说了,一天,她见到胶东王刘彻的母亲王娡时,便将这件事向王娡说了。颇有心计的王娡听了馆陶公主的话后,忙谄媚说:“栗姬可真是没有眼光,您去提亲她还不肯?我要是她呀,不用等您开口,自己早早地就主动去向您提亲了。”馆陶公主一听,于是立即接口说:“既然您看得上我家阿娇,不如我就把她许配给胶东王吧!”

  精于世故的王娡忙不迭地就应承了。当王娡见了景帝时,就说起长公主愿结儿女姻亲。景帝觉得阿娇长刘彻数岁,似乎不合适,所以就没有答应。于是王娡又请来长公主,希望她去向景帝求亲。而长公主则索性带着女儿阿娇一起入宫。

  长公主把刘彻抱在膝上,抚摩着他的头,开玩笑一般地问道:“你想不想娶媳妇?”刘彻生性聪明,对着长公主嬉笑无言。长公主又故意一一指着宫女们问刘彻:“让她们给你做媳妇,你愿不愿意?”刘彻一概摇头拒绝。最后长公主指着阿娇说:“那么,阿娇行不行?”刘彻嬉笑着回答:“如果能娶阿娇为妻,我一定造一座金屋把她藏起来。”景帝想刘彻小小年纪,惟独喜欢阿娇,大概是前生注定姻缘,不如应允了吧,于是就认可了这门婚约。长公主与王美人,彼此更加情好关系深,两人就私下计议,怎样把栗姬母子除去。

  从此以后,只要见到景帝,长公主就不停地在弟弟面前揭栗姬的短、不停地推荐新晋美女,在她的作用下,这些美女一时间受宠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栗姬。面对这样的情形,自认为应该是后宫之首的栗姬怨气更盛,醋劲愈发地汹涌,做出了很多失控到愚蠢的举动来。这正中馆陶公主的下怀,她抓住栗姬的每一个疵漏,每天都向景帝做汇报。尤其对栗姬向宠姬们吐唾沫、派侍者诅咒她们这一点更是不放过。

  景帝这时早已被众多新鲜美女迷得七颠八倒,怎么能够容忍年长色衰的栗姬诅咒自己的新宠呢!只是碍着栗姬是太子之母,一时还不便发作。一天,景帝打算试探一下栗姬,就故意对她说:“你看,这满宫中的孩子,虽然都是亲王公主,其实都是幼子弱女。我百年之后,我们的儿子继了位,你成了太后,可一定要代我好生照料这些年幼的孩子们。”可是栗姬一听景帝竟在自己面前一个劲地护着那些小妖精和她们的孩子,她禁不住又吃起醋来,于是一声不吭,而且还转过脸去不看景帝,这让景帝很恼火,虽然他当时没说什么,其实心里已经有了废栗姬的想法。

  馆陶公主更是不住地在景帝面前说胶东王刘彻的好话,直得他简直是世上无双了,若立为太子,必能缵承大统。而且她还捎带着也不时赞美刘彻的母亲王娡贤冠群芳,渐渐地景帝也有点动了心,但决心还没有最后下,这时候王娡耍了个阴谋,她她暗地里派人去“晓谕”大臣,要他们关心国中有帝无后的大事,尽快上表请立太子之母栗姬为皇后,结果负责礼仪的大行官便真的当众向景帝进言:“‘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正在气头上的景帝被这不合时宜的话一激,当场大怒:“这是我的家务事,轮得着你来管吗!”当场便将关进牢狱,不久便砍了他的脑袋。他认为这一定是栗姬或太子刘荣勾结朝臣干的,因此趁势也就将太子刘荣废为临江王。栗姬从此彻底失宠,被贬入冷宫,连见景帝一面也难,不久因怨愤一病而亡。

  就在刘荣被废三个月后,景帝册立王娡为他的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皇后。十二天后的丁巳日,王皇后七岁的儿子刘彻成为皇太子。武帝做了太子后,更加勤奋学习,景帝还给他请了很有学识的卫绾做他的老师。武帝的学习范围很广,包括了骑马、射箭和经学与文学。

  公元前141年在位15年的景帝驾崩,卒年48岁,从此刘彻做为汉武帝登上历史舞台,这年,刘彻十六岁。而在刘彻登基为帝之前,已娶长公主的女儿陈阿娇为妃,此时尊为天子,当然就立陈氏为皇后了。

  即位初期改革受阻

  汉武帝继承了皇位之后,就雄心勃勃地想将文景之治的盛世继续下去,于是便开始实行自己的政治方略:安排自己信任的人掌管朝中大权,为了更多地选拔人才,武帝还下诏命令全国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有名的董仲舒就是在这次推荐考试中得了第一名。武帝召见他,探询治国的良策。董仲舒便将自己的一整套经过发展的儒家治国思想说给武帝听,武帝非常赞赏。但是武帝的改革却遇到了阻力,这阻力主要是来自当时的太皇太后窦氏,即武帝的爷爷汉文帝的皇后。从她做皇后到这时,已经有了四十年,窦氏家族在朝廷的势力已经很庞大。按照规定,分封的一些王与侯都要到各地自己的封地去,但窦氏的亲属们都不愿意到那些边远的地方去,都留在京城。互相勾结,违法乱纪的事经常发生。而窦氏和武帝的治国思想也有很大的分歧。

  窦氏喜欢的还是在汉朝初年很盛行的黄老思想,即远古的黄帝和近世老子的思想,主要是“无为而治”,这是汉初与民休息政策的基本治国思想,这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促成了“文景之治”盛世景象的出现。但到了武帝时期,因为分封的诸侯王们对抗中央,所以武帝迫切希望加强中央的权利来压制地方势力。而武帝此时还没有力量和自己的奶奶窦氏较量,在他任命的重臣赵绾提出窦氏不应在干涉朝政时,惹恼了窦氏。窦氏逼迫武帝废除了刚刚实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武帝所任命的公卿大臣横遭黜免、杀害,然后,窦氏宠信的人接替了这些重要职位,实际上窦氏掌握了朝廷的一切。这对武帝是一个打击,于是,他开始四处游浪射猎,不再过问大政方针。由于长公主在太皇皇太后面前的保护与武帝自己的韬光养晦,才使他的帝位得以保全。

  公元前135年,窦氏去世,武帝终于可以推行自己的改革思想了,他马上将窦氏的人一律罢免,将自己当初提拔的那些大臣重新重用,治国思想也采用了儒家的主张,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对付地方的豪强势力。

  励精图治,苦铸大汉版图

  这时的汉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比较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封建统治思想尚待确立。所以,武帝在继续推行景帝时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在政治方面,首先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颁行“推恩令”。在高祖刘邦时期,曾经封了很多刘姓的王,叫做同姓王,但后来这些同姓王的后裔却横行乡里,对抗中央,不肯听从中央的命令。为了彻底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武帝就颁布了这项命令,内容主要是:诸侯王的王位除了由嫡长子继承以外,还可以用“推恩”也就是广布恩惠,让更多的人来享受特权的形式把其他的儿子在本侯国内分封。新的侯国脱离原来王国的限制,地域独立,而且政治权力也基本被剥夺,受当地郡县官吏的管辖。这样,就使原来独立的地方王国自动地将权力上交给了国家。此后,地方的王与侯仅仅享受物质上的特权,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税。但是没有了以前的政治特权。

  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当时的丞相负责管理文武百官,实权很大,所以皇帝有时就不如丞相的权力大,这是皇帝们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在武帝即位后,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主要是削弱相权。

  再是设置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公元前106年,武帝将全国分成了十三个监察区,每个区叫做部,每部派出一名刺史,中央的刺史叫做司隶校尉,其他十二个州都叫刺史。刺史在六个方面对地方进行监督。刺史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防止郡守和地方的豪强们相互勾结、对抗中央,重蹈原来同姓王犯上作乱的局面出现。同时,刺史也要负责向中央推荐认为较好的官吏,对于政绩不好的还可以罢免。

  在经济方面,整顿财政,将冶铁、煮盐收归宫营,禁止郡国铸钱,向商人征收财产税,鼓励人们告发那些偷税、漏税的商人,告发的人可以得到被告发商人财产的一半作为奖励……这些措施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在加强经济管理权力、打击商人的同时也贯彻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指导思想。

  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武帝还听从董仲舒的建议,在京城设立了“太学”,成为封建官吏的培养文官的学校。学校以儒家的经典为主要讲课内容,学生是国家选拔的杰出青年和各地郡国推荐的青年。在太学学习一年之后,通过考试依照成绩分等级来任命做官。从此,儒士们开始大量地进入政权体系。

  在军事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最有名的就是对匈奴的战争,武帝不断地派遣兵将打击匈奴,将匈奴往北驱赶,使之不再对汉族地区产生威胁。这使北方的局势基本稳定,经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匈奴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在秦代,匈奴曾一度为蒙恬所击败,逃往漠北,有十多年不敢南下。秦朝覆灭后,匈奴趁楚汉相争、无暇北顾之机再度崛起。在其骁勇善战的领袖冒顿单于统率下,四面出击,汉朝初年,已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国势强盛。东面打败了东胡,西面赶走了居住在今甘肃境内的大月氏,北面臣服了丁零族,而在南面,则经常侵犯汉朝边境,有时竟深入到离汉朝都城仅350公里的地方,严重地威胁着汉朝封建政权。

  从刘邦到汉武帝初年,由于经济力量尚未恢复起来,而且内部不够稳定,所以汉王朝一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每年送给匈奴大量的礼物和金钱。但是,和亲政策并没能阻挡匈奴贵族的掠夺,北部边疆的生产时常遭到破坏,无数汉族人民被抢走或杀死。汉武帝即位后,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军事力量也得到加强。汉武帝决定改变和亲政策,发动了全面反击匈奴的大规模战争。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始于公元前129年,共历时三、四十年之久,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使国家更加统一,长城内外“马牛放纵,畜积布野”,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卫青和霍去病正是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将领。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骚扰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奴再也无力对汉王朝构成巨大的军事威胁。战争中,匈奴被歼人数累计高达15万之多,无力再与汉室相抗衡。匈奴失去水草丰盛、气候温和的河南、阴山和河西两大基地,远徙漠北苦寒之地,人畜锐减,开始走向衰落了。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胜利,也为汉王朝加强和巩固边防建设,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开辟了道路。

  汉武帝在反击匈奴的同时,移民垦边,加强了北部的边防。在对匈奴作战过程中,汉朝为了争取与国,曾派遣张骞等人通西域,扩大了中外交流。而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则帮助解除了东北、西北各少数民族所受匈奴的威胁,送去了汉族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和文化成就,促进各族人民的通商和友好往来,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民族间的融合,也使中国同中亚、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比较通畅地开展起来。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胜利,在军事领域中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推动了骑兵队伍的建设,积累了大规模骑兵作战的经验,促进了战术的革新。对于古代军事理论的建设和战争实践的发展均具有深远的影响。

  武帝还使现在的新疆和甘肃地区纳入了中国的版图范围。当时东北方向的版图则扩展到了现在辽东半岛和鸭绿江和浑江一带。

  爱江山也爱美人

  武帝一生宠幸过的妃子有“金屋藏娇”的陈阿娇、卫子夫、王夫人、李夫人、尹婕妤和赵钩弋等,就像走马灯一样地替换。

  起初武帝与皇后陈阿娇的感情还好,武帝还比较尊敬她,原因就在于长公主的家族势力足以左右朝政。但陈阿娇久未生育,而陈皇后自恃母亲拥立皇帝有功,所以有时表现得未免有些过于骄悍,所以刘彻渐渐开始在感情上疏远起阿娇来。

  当时由于武帝在与窦太后的较量中处于劣势,所以他只好暂时偃旗息鼓,等待时机,就在他韬光养晦的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对自己日后事业有有重要影响的女人卫子夫。

  一天,武帝从霸上祭扫回来路过姐姐平阳公主家,受到盛筵相待。平阳公主还召出那些精心挑选调教十多的年轻美貌女子来到席上劝酒奉觞。武帝本好色,此时左右四顾,却没有一个中意的。平阳公主见如此,便将准备好的一名歌伎召入。武帝大惊,不由得看呆了,这个女人实在太美了,公主揣摩到武帝的心思,便顺势将卫子夫送与武帝。武帝十分高兴,便携美女回了宫。

  不料陈后恰在宫中等着迎武帝,此时与卫子夫碰了个对面,她顿时脸色铁青,扭头就走。武帝恐惧陈皇后一家的庞大权势,不敢得罪陈皇后,只好无奈地把卫子夫安顿在别室。后来,架不住陈皇后的软磨硬泡,只要答应了陈皇后“将卫子夫锢置冷宫,不准私自见面”的要求,从此子夫一年多没有见到过武帝,而武帝因为身边不乏美女,所以也渐渐将她忘记了。

  一天,武帝随手翻阅宫人名册,当看到“卫子夫”三个字时,不由地触起前情,忙命内侍召入。武帝一见消瘦了许多的卫子夫,心头立刻涌上一阵怜惜之情,而卫子夫更是泪流满面,她战战兢兢地说:“我不该再接近陛下,如果被皇后知道了,妾死不足惜,只是担心会给陛下带来许多麻烦!”武帝安慰她道:“这里离正宫很远,皇后不会知道的。况且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你站的哪个地方,周围有好几棵梓树,梓与子谐音,我现在还没有一个儿子,莫非是天意让你为我生一个儿子吗?”说着与子夫携手入床,不料卫子夫此夜竟然怀孕。

  这件事被陈皇后察觉到了,她非常气愤,立即去见武帝,并且和他争论起来。但这次武帝却不肯让步了,他反而指责陈皇后没有儿子,所以自己不能不另幸卫氏。陈皇后哑口无言,生气地离开了。

  回去以后,陈皇后一面出重金求医,希望自己也能生个儿子,可是尽管吃了无数药,却始终没有成效。而就在陈皇后怀孕的希望一次次落空的同时,卫子夫却在不停地为刘彻生孩子,前后生下了三个女儿:卫长公主、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她虽然一直生女儿,武帝对她仍然偏疼偏宠,大有不让她生出儿子誓不罢休的势头。

  这样的情形使陈皇后日益气闷,她脑子里整天想的都是如何除去卫子夫,可是偏偏卫子夫甚得武帝专宠,几乎每时每刻都与武帝在一起,所以陈皇后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于是穷极无聊的她就召入一个女巫,要她设法祈禳,以挽回武帝的心意。可是,好几个月过去了,仍不见应验。更为严重的是女巫不但为陈皇后举行巫祭之礼,还把自己打扮成男子模样与陈娇同吃共寝。陷于绝望的陈娇对她言听计从,将她看成了自己各方面的抚慰和依靠。

  后来,武帝听说了这件事,怒不可遏,当下彻底查究,立刻将女巫拿下斩首,而受这件事辗转牵连的小巫、以及皇后宫中知情不知情的宦官宫女三百余人,一起被当街斩首。陈后则被废徙于长门宫。

  陈后自从入居长门宫中,终日以泪洗面,无奈中重金求得大文士司马相如为她写了一篇《长门赋》,表达了自己深居长门的闺怨,她命宫人天天传诵,希望为武帝所听到而回心转意。但“长门赋”虽是千古佳文,却终挽不转武帝的旧情。

  陈皇后被废两年后,卫子夫终于为刘彻生下了长子刘据。高兴不已的刘彻遂于公元前128册立卫子夫为嫡妻。空缺两年的大汉皇后宝座有了新主人。而陈皇后则在寥落悲郁中,很快魂归黄泉。卫子夫取代了陈阿娇,而武帝在此之前还把她的兄长卫长君、弟弟卫青召入宫中重用。

  然而对于喜新厌旧的武帝来说,他拥有美女如云的后宫,对任何一个人的专宠都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身边总有新的美女取代昔日宠极一时的佳人。所以,卫子夫虽然终于贵为皇后,但她也有年老色衰的时候,所以她不久也步陈皇后的后尘受到冷落,最后在宫廷斗争中被汉武帝削去皇后之称,悬梁自尽了。

  对武帝来说,也许用情最深的应该是李夫人。李夫人名叫李妍,有沉鱼落雁之美,而且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只是不幸沦落风尘,石榴裙下拜倒了大批王孙公子。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能作曲,能填词也能编舞,当时是汉宫内廷音律侍奉,担当替汉武帝消愁解闷的优伶角色。

  汉武帝,一方面热衷于富国强兵,开疆辟土;一方面也醉心于丝竹管弦,声色犬马。有一天汉武帝罢朝回到内宫,李延年率领一班乐师和舞姬,为皇上唱李延年创作的新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使人难再得。

  汉武帝听了以后,忙问李延年说:“果真有如此美貌的佳人吗?”李延年于是奏称:“舍妹及笄年华,国色天香,倒确有倾城倾国之貌!”汉武帝眼睛一亮,十分好奇地说:“召她立即入宫来见。”

  妓女出身的李妍,在风韵、举止方面,与那些来自闺秀的后宫妃嫔比,来的更加自然,奔放,热烈,给汉武帝一种全新的感觉,旋即纳其为妃,号为李夫人。

  汉武帝自得李夫人以后,爱若至宝,一年以后李夫人生下一子,被封为昌邑王,李夫人原就身体羸弱,更因为产后失调,从此,萎顿病榻,日渐憔悴。

  色衰就意味着失宠,然而李妍却心机活泼,自始至终给汉武帝一个美好的印象。武帝亲自去看她,李夫人却用被蒙住头:“妾长久卧病,容貌已毁,不能见陛下,惟愿陛下多多关照昌邑王和我的哥哥、弟弟。”汉武帝坚持想看一看,甚至不惜以赏赐黄金及封赠她的兄弟官爵作为交换条件,但她仍执意不肯,只是独自啜泣。武帝只好走了。

  汉武帝离开后,李夫人的姐妹们都埋怨她。李夫人叹气说:“我本出身微贱,皇帝眷恋我,只因平时容貌而已。现在他如果看见我没有平时漂亮,必然心生嫌恶,惟恐弃之不及,怎么会在我死去后照顾我的儿子和兄弟?”

  几天后李夫人去世。

  李夫人拒见武帝,非但没有激怒他,反而激起他无限的痛苦,他将李夫人用皇后礼安葬,命画师将她生前的形象画下来挂在甘泉宫,思念之情日夕递增,对她的儿子钟爱有加,对她的哥哥和弟弟也都极力提拔重用。

  有一天武帝去了昆明池,昆明池东西各立一个石人:一是牵牛,一是织女,做成天河的样子。时值秋日,武帝坐在小船中,见夕照西斜,景色凄凉,不禁触事怀人,想到李夫人生前的种种好处,于是自做新词一首,名《落叶哀蝉曲》。

  武帝出来游昆明池,本为散闷解颐,谁知反添了许多新愁,于是回到延凉室中休息。他觉得很疲倦,睡眼之间,忽见一人袅袅走进。原来竟是李夫人,她手携一物,赠与武帝,并说:“这是蘅芜香。”武帝忽然惊觉,回忆刚才的梦境,历历如在眼前。又闻到一阵香气,芬芳经久不息。他记起李夫人梦中所赠的香,到处摸索却找不到。但是枕席衣襟,却不知怎么沾染了香气,因此改延凉室名为“遗芳梦室”。

  武帝怀思转切,召来一个方士,让他在宫中设坛招魂,好能与李夫人再见一面。于是在晚上点灯烛,请武帝在帐帷里观望,摇晃烛影中,隐约的身影翩然而至,却又徐徐远去。武帝痴痴的看着那个仿如李夫人的身影,凄然写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原来深海里有潜英之石,颜色发青,且轻如毛羽,天气寒冷石头却是温的,当暑热时反而变冷。把这种石头刻成人像,可以说话,方士将石像置于纱帐里,宛若李夫人生时。但因石头有剧毒,不可接近,只可以在远处观望。

  汉武帝直到年近六十时,还迷恋上了十七岁的赵钩弋,以满足其难填的欲壑。

  赵钩弋是河间人。相传汉武帝北巡河间,看见空中有青紫色的雾气,他询问术士,术士说这地方必定有奇女子。于是武帝派人挨家查访,果然有一个赵家少女,长得艳丽绝伦。但有一件怪事,她从出生时两手就拳曲不开。有人告知武帝,武帝亲自去验看,果然如此,于是命从人试图解开赵钩弋紧握的双手,却没有一个人可以扳开。待武帝亲自去解,赵钩弋那紧握着的两只手却慢慢展开,手中握着一个碧绿的玉钩。武帝大为惊异,于是将赵钩弋载入后车,带回宫中。当即特地建了一间宫室,让她居住,号为钩弋宫。封赵钩弋为夫人,称作钩弋夫人。

  一年后,钩弋夫人怀孕,但十四个月后才生下一个男婴,汉武帝对此很高兴,因为传说古圣人尧,就是在娘胎十四个月才生出来的。武帝盛爱之下,决定立为太子,又担心这个小太子将来管不了他年轻聪明的母亲,就找借口指责钩弋,钩弋委屈而莫能申辩,叩头谢罪,但武帝主意已定,下令处死。

  惟才是举,知人善任

  汉武帝在位的54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人才盛世,群星灿烂,各尽其能。他们辅佐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造就了不朽的历史功业。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武帝在执政期间,曾先后八次下诏征选贤能良才。中间虽曾一度出现人才济济的局面,这和他兴办官学、广开仕途、注重奖惩、因材授职的人才政策是分不开的。

  汉武帝即位后对汉初的用人政策作了大刀阔斧地调整,汉初用人看重资历,担任一定的官职还要有相应的财产标准,凡是两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吏,都可以保举自己的子弟做官。这种近亲繁殖的制度,造成了人才的退化,压制优秀人才的崛起。汉武帝在继续推行汉初的察举制的同时,扩大了察举的范围。在汉朝初期只有贤良和孝廉两科,武帝增加了儒学、明法以及德行、学术等科。他下了一道“兴廉举孝”的诏书,宣布不讲出身门第,“惟才是举”,并把它制度化,哪级官吏“不举孝、不察廉”就免职罢官。同时允许官吏和百姓上书评议政事。武帝通过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选拔出了有德有才的人。

  汉武帝未曾在战场里实际指挥作战,但是他知人善用。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又是卫青的侄子,都以外戚创立不世军功。霍光与霍去病为异母兄弟,兹后更成为汉朝宫廷里的中枢人物。

  一次,汉武帝到郎署见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这个老翁步履蹒跚,衣衫不整。武帝感到很奇怪,因为一般郎官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而这个人都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当郎官呢?于是汉武帝就问他:“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做郎官?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还做郎官呢?”

  老翁回答说:“臣叫彦驷,是江都人也,从文帝时开始做郎官。”汉武帝又问:“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一直没有得到提拔?”

  彦驷回答说:“文帝喜好文而我喜好武;景帝喜欢年纪大的成熟稳重者,可是我那时很年轻;陛下您喜欢年轻有为者而我却已经老态龙钟了。因此三世没有得到帝王的恩遇,一直老于郎署。”听颜驷这么一说,武帝深为震惊,这么一位三朝为官的老者,就是因为碰不上皇帝所好,总也得不到提拔重用,干了大半辈子还是个郎官,这不是颜驷的过错,而是用人上的疏误。于是武帝考察了颜驷的才识,即任命他为会嵇都尉,也就是会稽郡的军事首领。

  汉武帝时代人才辈出,使汉王朝达到了鼎盛,这与汉武帝惟才是举的用人思想分不开。

  残忍多疑

  武帝是雄才大略的帝王,由于他的富于进取和野心,中国得以拓土开疆。但是他有令人望而生畏的特征:多疑残忍。他一巡视各地区,当地太守或因供应不周,或因境内配置不如法,纷纷避罪自杀。到他在位后期,朝中为恐怖政治笼罩。文臣武将动辄得罪下狱,亲信的大臣如丞相及御史大夫因小事互相倾轧,失败的只能以身死解脱。

  汉武帝时期,前后共任免了13个丞相,其中被罢黜者二人,病死任上者四人,而被杀的竟有六人!这使当时人们视丞相这一职位为畏途,认为谁任丞相,谁便离死不远了。

  为强化皇权,严惩不法的宗室、外戚、豪强富商和游侠,武帝比其父辈更加重用酷吏。当时著名的酷吏有张汤、赵禹、周阳由、王温舒、杜周等,不胜枚举。王温舒杀河内豪强,流血十余里,株连千余家。杜周为廷尉,专伺人主旨意为狱,以诏令捕系者多至六七万人……酷吏嗜杀成性,妄杀无辜,虽维护了皇权,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对于在抗击匈奴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卫青,开始时,汉武帝的确给予重赏和重权,但是后来汉武帝渐渐开始对卫青军权过大产生疑虑,而这时恰好霍去病开始崭露头角,于是汉武帝毫不犹豫地开始重用霍去病,霍去病年轻,性格豪迈有气魄,敢作敢为,从不泄露别人说的话,汉武帝对他非常喜爱,甚至达到了纵容的程度。他要借提高霍去病的地位来遏制卫青的气势。尽管卫青性情和善,谦恭退让,对武帝所做的任何决定都毕恭毕敬地接受,即使他对汉武帝重用霍去病的目的一目了然,也毫无怨言,但是,霍去病英年早世后,武帝仍然不愿再起用有军事天才更有出兵必胜运气的卫青,以至于在霍去病死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汉朝都没有再次对匈奴用兵。

  霍去病死后的元鼎元年,卫青的儿子宜春侯因犯法被夺去封爵。元鼎五年九月,疑心病越来越重的汉武帝又找借口,一口气废去一百多名列侯的封爵,其中又包括卫青的另两个儿子阴安侯和发干侯,四年后,卫青去世了。

  可以说汉武帝到了晚年已经残忍、多疑到了极点,如果他觉得自己的王权受到了威胁的时候,他是六亲不认,杀人如麻。

  汉武帝因为好色,再加上年老,所以在他将近七十岁时疾病缠身,耳目不灵,常产生幻觉。一天中午他在宫中睡觉,梦见有无数木头人拿着棍子打他,他顿时吓出一身冷汗。醒来之后还感到心惊肉跳,魂不守舍。后来他对奸臣江充谈到了这个梦,江充一口咬定是巫蛊作祟。武帝便令江充随时查办。

  当时江充担任绣衣使者之职,主要是负责都城的治安,当时因江充执法严明,深受武帝宠信。汉法规定:无军情重事,任何人不得在驰道上奔驰。一次太子刘据的侍仆犯了禁,江充就毫不客气地捉住了太子的侍仆,没收了车马。太子闻讯,忙派人前来谢罪说:我并非舍不得车马,实在是怕父皇责怪我训导无方啊,万望江君见谅。江充不但不听,还奏闻了武帝,又一次得到了武帝的夸赞。

  江充由此与太子刘据结怨,他生怕太子有朝一日继承皇位后,对自己进行报复,所以他处心积虑要颠覆刘据的地位,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决心借此次“巫蛊”事件,除掉刘据。他挨家挨户地掘地找蛊,只要看见木偶,便不论出身贵贱,一律办罪。其实他从地中掘出的木偶,全是他暗中预先派人埋下的,以致于当时因此被陷害受戮的官员、百姓多达数万人。

  接下来江充继续努力,将案情进一步扩大,一直查到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的头上。他将他们所居住的宫室挖得如同菜地,使得做了三十八年皇后的卫子夫和拥有理政之权的太子连放一张坐榻的平地都没有。尽管卫子夫和刘据难以忍受江充肆无忌惮的羞辱,但他们还是坚信清者自清,事情总有大白于天下之日。可是等到江充居然“挖”出“证据”的时候,他们才明白了的江充的险恶用心。于是刘据要求面见父亲申辩。然而这个再正常不过的请求却被江充一口回绝。面对这样的情形,卫子夫让刘据向一些大臣求救,于是有人对刘据说江充明摆着就是想要除掉你们母子,事已至此,只能逮捕江充一行,追查真相,免得他们去向皇帝胡言乱语,否则不堪设想。

  于是皇后卫子夫与太子刘据在愤怒和恐惧中,听从了他人的建议,派人假冒武帝的使者斩杀了江充。但是在混乱中却没能将江充的同党一网擒拿,使得江成的搭档——宦官苏文逃之夭夭,苏文逃跑后立刻去向远在淳化甘泉宫的武帝诬告皇后和太子谋反。

  武帝不相信一向胆小懦弱的刘据居然敢谋反,就派了一个人赶往长安打听底细,结果这个人胆小如鼠,连长安城门都不敢进去,却回来谎奏道:太子真的造反了,要杀臣,臣只得逃回来了。武帝这才勃然大怒,立即派军去跟儿子决一死战。卫子夫和刘据到此时已是骑虎难下,只能跟武帝动起刀兵。但是他们哪里是武帝的对手,八天后,长安城内死者数万人,刘据大败,只好踏上了逃亡之路。获胜的武帝一面派人追捕儿子,一面派人前往未央宫,向卫子夫宣布诏令,收缴她的皇后玺绶,等待制裁。卫子夫深深了解丈夫的无情,她拒绝再受任何羞辱,愤然自杀身亡。

  卫子夫死后不久,亡命河南的刘据迫于父亲派来的追兵的围捕,自缢而死。在卫子夫和刘据死后,卫氏家族尽数被灭,刘据的幕僚与眷属也被杀光,只有一个数月大的婴儿刘询幸免于难,而与卫氏沾亲带故有交情的侯爵、将领,也都被抄家杀头,数以十万计的人死于非命。而在这场大混战中为刘据出过力的兵丁则举族流放敦煌,这一路拖老带少的颠沛流离,死人数目只会比十万更多。

  自认为大功告成的苏文心花怒放,找来另一名宦官作帮手,将卫子夫的尸首拖到小空房里,装进一具平民使用的小棺材,胡乱埋到长安城南桐柏这个地方。

  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巫蛊之祸”。

  一年多后,事情渐渐弄清了,所谓巫蛊一案,多属虚妄。武帝也终于明白:太子是被逼无奈,才发兵自卫的,根本就没有造反的意图。武帝追悔莫及,便将苏文烧死于渭桥之上,又杀光了江充的家族。在湖县围捕时,一个兵刃触及太子尸身的,已因此功被封为北地太守了,这时也被灭了族。由于感念太子无辜,心中伤痛,汉武帝又在长安建造了一座思子宫,并在他丧命之处兴建“归来望思”台,希望能为刘据招魂追思。

  然而他好象忘却了与自己做三十八年夫妻之久的卫子夫,没有对她进行任何改葬追悼。

  太子刘据死后,面临立储问题,当时汉武帝的儿子中,齐王刘闳早夭,昌邑哀王刘髆郁郁病死,所以武帝的继承人只能在他剩下的三个儿子中选择。在这其中,三子燕王刘旦和四子广陵王刘胥都是另一位李夫人所生。按年龄燕王居长,于是他从封国内派出一位使者,试探性地向武帝上书请求返回都城侍奉父亲。武帝大怒,认为有必要杀鸡给猴看,遂将倒霉的使者一刀两段。燕王没了指望,那么是不是就轮到广陵王刘胥了?然而武帝另有安排。

  原来汉武帝是想立自己的小儿子刘弗陵,无奈刘弗陵年纪尚幼,武帝思来想去,只有先择一个可靠的大臣,交付托孤的重任。当时汉武帝觉得朝中只有霍光与金日磾老成持重,可以托付大事。但金日磾是胡人,不能服众,于是决定授意霍光。大约是公元前88年的一天,在甘泉宫中养病的武帝刘彻召来画师,画了一副《周公负成王》之图赐与霍光,于是人们这才大悟,明白了武帝的心思是想要册立刘弗陵。

  刘弗陵的母亲姓赵,是齐国人,她的家境非常不幸,早年父母双亡,随着姑妈一起生活。

  在卫子夫皇后因“巫蛊之祸”而自杀之前两三年,武帝巡行至河间,忽然有一个术士声称此地有祥云,显示必有奇女生长于斯。武帝听后立即下令就地寻访,果然找到了这个美丽的少女。武帝被她的美丽所倾倒,立即将她纳入后宫。赵氏很快就怀上了身孕,公元前94,她为六十四五岁的刘彻生下了最小的孩子刘弗陵,她也因此被进封为婕妤,号钩弋夫人。

  因为刘弗陵当处是足足在母亲腹中稳呆了十四个月方才降世,所以令武帝大喜过望:“我只听说过尧帝是母亲怀胎十四个月降生的,没想到如今钩弋夫人也为我生了一个怀胎十四月的儿子。”立即将赵钩弋生子之处的宫门改名为“尧母门”。

  到刘彻七十岁这年,刘弗陵年仅五六岁,虽然年纪小,却长得虎头虎脑,不但健壮俊秀,而且聪明伶俐非比寻常。刘彻对刘弗陵爱如珍宝,不停口地夸他讨人喜欢,象很自己。再联想到刘弗陵与众不同的降生经历,更下定决心要册立这孩子做自己的继承人。

  就在群臣都忍不住在心里羡慕年轻的钩弋夫人及她的家族将要一步登天之际,却发生了一件几乎让所有人震惊的一幕。

  原来汉武帝在想要册立刘弗陵为太子的同时,又觉得刘弗陵年纪太小,而钩弋夫人又正值青春年少,将来儿子为帝,钩弋夫人必然会干政,恐怕又是一个吕后。所以武帝认为钩弋夫人继续活着是一个危害,必须要想法子把她杀死。而且还要让她背负着罪名而死,避免日后她的堂表兄弟们有入朝为官的可能。这个残忍的主意很快便被刘彻付诸实施。

  一天武帝在甘泉宫,借一点小到不值一提的过错对钩弋夫厉声责骂起来,钩弋夫人吓得脸色惨白,慌忙拨下头上的簪珥饰物,披头散发地向他磕头求饶。然而汉武帝毫不动容,厉声对近侍群臣下令:“将她带走,送掖庭狱问罪!”侍卫们立即执行命令,将钩弋夫人连拖带拉地拽下去。钩弋夫人仍然想做最后的乞求,回头望着武帝,希望他能够在最后一刻念及旧情放自己一条生路。而武帝将她所有的希望都立即扼杀:“快走,你不能再活着。”这天晚上她被下诏赐死,尸体被连夜就近埋在甘泉宫以南,而且小土坟上连墓碑都没有树立,仅仅是做了一个小标记。这一年,她的年龄最多不会超过二十五岁。

  据说,就在一天当地暴风大作,飞砂扬尘,百姓们都为这位无辜的少妇感到悲伤。不久人们都传说她的尸身在待葬的时候有异香扑鼻。

  武帝也知道自己这事做得太过狠毒,有一天便向身边人询问道:“人们对这件事有什么样的议论?”侍丛们不敢直言,只是婉转地表达:“人们只是不能理解,为什么在册立儿子之前,却杀掉了他的母亲?”武帝打鼻子里哼出来:“我这样的远见,岂是你们这样的蠢材能够猜想得出来的?自古以来国家大乱,总是由于君主年少而其母年轻。你们没听说过吕后的事情吗?”

  钩弋夫人被杀的第二年,七十一岁的汉武帝卧病不起,于是他正式册立刘弗陵为太子。两天后他离开了人世,入葬茂陵。随后,七岁的刘弗陵即皇帝位,是为汉昭帝。追封其母赵钩弋为皇后、皇太后,发兵二万为母亲兴建“云阳陵”,迁三千户守陵。

  在处死继承人刘弗陵生母钩弋夫人的同时,刘彻也将自己其它儿女的生母都统统杀掉了——比钩弋夫人更不幸的是,由于她们的儿子始终没有做皇帝的福气,她们虽然同样是因为生下皇子而死,却死得更无声无息。也许是为了不留下任何一个能够充当刘弗陵养母的女人,所以就连只生了女儿的公主们的母亲,汉武帝也没有轻易放过。这些女人只是因为为皇帝生下了后代,而葬送了如花的生命。历史走到今天,她们中的许多人我们已经不可能知道她们的名字了。

  求长生敬鬼神

  汉代初期崇尚黄老之说,讲究天人合一,故而巫风特别盛行。汉武帝的很多文治武功都追随秦始皇的做法;在敬鬼神、求长生方面,比起秦始皇来也毫不逊色,甚至有所过之。他从16岁继位起,就开始修筑自己的陵墓茂陵,一直修筑到死,整整50多年,这期间他不断把各种金银珠宝送入墓穴中,给自己做陪葬;另一方面,为了使这种穷奢极欲的生活能保持永久,武帝和秦始皇一样也相信鬼神,相信仙药。他遍求方士,大炼丹药,祈求长生不老。

  汉武帝先后宠幸过很多方士,比如他因为极度思念已经死去的李夫人,当听说山东某地有一位名叫少翁的方士,能够召神唤魂时,特地命人千里迢迢地把他接进宫来设坛招魂,希望能够再见李夫人一面,折腾了三天三夜,到了第三天午夜时分,少翁点燃灯烛,请武帝坐在纱帐重帷中,忽然灯烛尽灭,浮云掩月,一片朦胧中,隐约的一美人身影翩然而至,纤纤玉手,袅袅腰身,模样神态与魂牵梦索的李夫人一般无二,汉武帝急呼:“夫人!你想得我好苦!”连忙趋前审视,可惜美人却徐徐远去。武帝痴痴地看着那个仿如李夫人的身影,凄然写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

  汉武帝处于感激,封少翁为文成将军,并遵其嘱建甘泉宫以致天神。

  而这些被宠幸的方士中最有名的是胶东人栾大。公元前112年,一个叫栾大的方士到了长安,胡说自己经常在海上来往,见到过仙人,还能“通言于神人”也找到了长生不老药。一直想长生不老的汉武帝轻易地就上了当,不仅封他为五利将军,而且还把女儿韂长公主嫁给了他,甚至赐他“天道将军”的玉印,按照当时的规定,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用玉来做印,叫做玉玺,其他人如果敢私刻玉玺,就是犯上作乱的大罪。武帝给栾大玉印,可见对他的重视和迷信。而且汉武帝还特许栾大不行君臣之礼。在栾大的怂恿下,刘彻兴师动众出巡蓬莱,在海边呆了半个月,希望能够遇到神仙,结果无功而返。在公元前110年,栾大骗局被揭露后,武帝便怒斩了栾大。不过,武帝并没有吸取教训,而是接着派人到海上寻找神仙、求取仙药,想着长生不老。

  尽管一而再、再而三上当受骗,汉武帝仍然痴心不改,不觉得是自己所求无由,而是觉得没有找到真正的高人。曾经有一次,他去陕西的黄帝乘龙升天处祭祀,臣属问他,黄帝当年升天时家人、随从都希望能跟着他一起升天,但是却不可能,最后只能抛妻别子;如果让他在升天和妻子团聚之间选择,他将怎么办?结果武帝毫不犹豫回答:“像扔掉破鞋子一样抛弃妻子儿女!”

  晚年的汉武帝更是由于迷信,才导致了害死太子刘据极其母亲等几万人的“巫蛊之祸”的发生,临近生命终点的武帝还算清醒,受到很多假的东西欺骗后,逐渐有所醒悟。在公元前89年,他最后一次巡游时,在山东的海边等了十几天也没有见到神仙的影子,失望地往回走,在路过泰山时,他在泰山的明堂向天神和大臣们检讨自己的过错。时间不长,他应大臣的请求,将所有的方士都赶走了。后来,武帝又下了罪己诏。此后,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与民休息,任用有为的大臣,两年之后,政治和经济都有了较大的改善,汉朝又恢复了活力,这为武帝的儿子昭帝和曾孙宣帝时期的“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87年,武帝病重,在立了刘弗陵为太子,任命几个辅佐大臣后,第二天便命归西去。汉武帝的陵墓叫做茂陵,在现在西安附近。

  举大事不拘小节

  汉武帝既雄才大略,又穷奢极欲,但他还有非常随性一面,对社会伦理、礼法教化更是不以为意。比如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曾为歌伎,他宠爱的李夫人,曾为娼女,但他本人毫不在乎。他母亲在入宫之前,曾结过婚,又有金氏女,虽然在汉代整个社会对妇女的贞洁观点还是比较淡薄的,但是毕竟贵为皇家之尊,其母亲本人对年轻时的这段历史一直讳莫如深,旁人都隐匿不敢提及,但当汉武帝偶然得知这件事后,不但毫不计较母亲的过去,而且还激动地带领一支车队找到了那位同母异父的姐姐家中,他姐姐一家还以为是家中谁触犯了什么法律,吓得把他姐姐藏了起来。武帝就亲自到房间搜查,终于找到了吓得瑟瑟发抖的姐姐,他一边对姐姐说明真相,一边感慨万千地责怪她:“阿姊,何隐匿如此之深也!”

  随后,武帝率领车队,浩浩荡荡把姐姐接到了宫中,带到了还不知实情的母亲面前,母女俩抱头痛哭。武帝随即下令,赏赐姐姐一座大宅院,仆人钱币绸缎若干,并封给爵位,一时传为佳话。

  汉武帝时,有一位公主新寡,和家中一个年轻仆人好上了,皇族内都议论纷纷。武帝特意去看他们,一进门就热情招呼:请你们家主人翁出来吧。公主扭扭捏捏不好意思承认,倒是武帝主动邀他们喝酒,完了还赏赐了大量钱财。

  武帝对待臣属,也视人而定。他可以在厕所里见大将军卫青,也可以平常燕居的服装接见大臣,只有右内史汲暗老是据事直言,皇帝偏偏怕他,非戴冠整容,否则宁退避帐中,不去见他。

  在其他范围之内,汉武帝也不拘形迹。他一贯胆子很大,常化装微行,几遇不测。他年轻时就经常改装易容去终南山狩猎,有一回路过一个农户家,进门要求搭伙吃饭,农户正愤恨这群公子哥踩坏了庄稼,准备在酒中下药。幸亏女主人见过世面,觉得这为首的公子哥器宇轩昂,不像凡人,就把自己丈夫灌醉了,好茶好饭款待,武帝事后知道实情,不但不生气,还重重赏赐了这家人。

  奢糜浪费

  汉武帝虽然政绩突出,但他也很奢侈,在武帝刚即位时,由于有文景之治的基础,国家还很富足,但汉武帝在位几十年后,国库已经快要空虚了。

  汉武帝在位时为了供给自己享受,他不惜大兴土木,四处建造离宫别馆以及苑囿,满足自己奢侈腐化的生活。例如因为他热衷求神访仙,又好女色。他听信方士的妄说,嫌旧宫矮小,不足以迎神,同时也想使后宫可以容纳天下更多的佳丽。于是在太初元年修了“建章宫”。建章宫周长三十里,里面可以容纳千门万户,内殿有十二个门,台阶都以美玉装饰。又用黄金铸了一个凤凰,放置在殿顶上。在宫北凿太液池,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象征海中的仙山。武帝因嫌宫殿在城外来往不便,就造了飞阁直通未央宫。又在长乐宫北建明光宫,未央宫北建桂宫,都筑复道相连。金玉珠玑为帘,墙壁上嵌着夜明珠,昼夜光明。选燕、赵美女两千人居住在其中。所选的良家子女,年纪都在十五至二十多岁,若年满三十便遣令出嫁。当时各宫的美女,共有一万八千人。幸运的女子几年之中有机会被进幸一次,大多数一生也未曾见过武帝一面。

  汉武帝还对外国的使者和来汉贸易的商人也摆大国的架子,任意赏赐。此外,武帝和秦始皇一样也喜欢巡游,而且次数也有十几次之多,公元前110年那次巡游里程达到了一万八千里:从长安出发,先到北面阅兵,再南下到了中岳嵩山,然后向东巡游海边,接着到泰山封禅,又沿海岸往北到了碣石(现在的河北昌黎),此后向西经过九原(现在内蒙古包头)再回到长安。这次巡游里程和花费都超过了秦始皇。

  汉武帝统治晚期,由于连年征战,徭役加重。他又大兴土木,耗费巨大。为了增加收入,他重用酷吏,增加捐税,使大批农民破产流亡。公元前99年,齐、楚、燕、赵等地都有农民起义爆发。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他下诏表示对过失的追悔。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庙号为世宗,谥武帝。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