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耶路撒冷三千年

首页 ›› 耶路撒冷三千年

耶路撒冷三千年

36 阿尔巴尼亚人的征服

  公元1830年—公元1840年

  红色易卜拉欣

  1831年12月,一支埃及军队行经耶路撒冷,当时“欢天喜地的”耶路撒冷人“在每条街道上都布满彩灯,载歌载舞进行欢庆。在这五天中,穆斯林、希腊人、方济各会修士、亚美尼亚人,甚至犹太人都很高兴”。但是,当看到埃及士兵们穿着“紧身裤,带着令人恐惧的枪械和乐器,用一种欧洲人的行军方式列队行走”时,穆斯林开始担忧了。

  耶路撒冷的新主人是阿尔巴尼亚战士穆罕默德·阿里(Mehamet Ali),他在埃及创立了一个王朝,当以色列国在一个世纪后成立时,这个王朝仍然统治着埃及。然而,现在被众人遗忘的是,他曾主宰近东国际外交长达十五年之久,并几乎征服了整个奥斯曼帝国。阿里是一个烟草商的儿子,出生在现在的希腊,与拿破仑同岁,同时代的人都将他视为东方的波拿巴:“这些领袖人物都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们的性格中有着共同的特征:永不满足的野心,永无休止的活力。”这个长着白胡子的阿尔巴尼亚人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他的穿着总是很朴素:白色的头巾、黄色的便鞋、蓝绿色的长袍,他甚至会用金银制作的、镶有钻石的7英尺(约2.1米)长的烟袋吸烟。他长着“一张有着高颧骨的塔塔人的脸”,一种“奇怪的野火”在他“黑灰色的眼睛里带着才华和智慧明亮地闪烁着”。他以其常挂左右的弧形弯刀来展示他的权力。阿里及时地赶到了埃及,命令他的阿尔巴尼亚军队代表奥斯曼帝国对抗拿破仑。当法国人撤离后,他趁机利用随之产生的权力真空占领了埃及。然后,他唤来了他那个富有才干的儿子(有人说那是他的侄子)易卜拉欣(Ibrahim),易卜拉欣将马木鲁克奥斯曼的精英人士都骗到一个军事仪式上,并杀害了他们。接下来,阿尔巴尼亚军队通过烧杀抢掠打通了开往开罗的通道,但苏丹却只任命穆罕默德·阿里为埃及总督。阿里每天晚上只需要睡四个小时,并称在其四十五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阅读。每天晚上,他最喜爱的情妇都要为他朗读孟德斯鸠或者马基雅维利的书。这个野蛮的现代主义者着手创建了一支九万人的欧式军队,还有一个舰队。

  起初,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很高兴能利用这股新兴的力量。当沙特家族领导着那些主张禁欲苦行的瓦哈比教派占领了麦加时,苏丹非常困扰,便向阿里求助。阿里及时夺回了麦加,并把阿卜杜拉·沙特的人头运到了伊斯坦布尔。[1]1824年,当希腊人反抗苏丹统治时,穆罕默德·阿里派他的军队残忍地镇压了希腊人的暴动。这件事让欧洲的那些大国有所警醒,因此,1827年,英国、法国和俄国联合起来在纳瓦里诺海战中捣毁了阿里的舰队,并帮助希腊获得独立。但是,这并不能够长久地阻止阿尔巴尼亚人的欲望:受到早期的耶路撒冷访问者、时任法国外交大臣夏多布里昂子爵的鼓舞,他们都妄想着能有自己的帝国。

  1831年后期,穆罕默德·阿里征服了现在的以色列、叙利亚及土耳其大部分地区,打败了苏丹派来的每支军队。很快,他的军队就轻松地攻占了伊斯坦布尔。苏丹最终承认阿里为埃及、阿拉伯半岛以及克里特岛的统治者,易卜拉欣为大叙利亚的总督。这个帝国现在属于阿尔巴尼亚人了,穆罕默德·阿里宣布:“我现在用剑征服了这个国家”,“我会用这把剑来维护它”。他的剑就是他的最高统帅易卜拉欣。在青少年时代,易卜拉欣就开始指挥部队,并组织了他的第一次屠杀;也正是易卜拉欣打败了沙特家族,劫掠了希腊,征服了耶路撒冷和大马士革,并几乎胜利地进军到了伊斯坦布尔的城门口。

  1834年春,易卜拉欣(众所周知,他被称为“红色”,这并不仅仅因为他的胡须是红色的)在大卫墓的宫殿群里成立了自己的指挥部。他坐在欧式的王座上而不是普通的坐垫上,公开地喝酒,这让当地的穆斯林非常震惊。易卜拉欣开始在耶路撒冷实施一场改革。他减轻了基督徒和犹太人之前所受的压迫,许诺他们在法律之下享有平等的权利,并且终止了所有朝圣者到教堂参拜需要付费的规定。现在他们可以身着穆斯林服装,骑马走在大街上,几个世纪以来第一次不再需要缴纳人头税。对讲土耳其语的阿尔巴尼亚人来说,他们最看不起的就是阿拉伯人,易卜拉欣的父亲就称阿拉伯人是“野兽”。4月25日,易卜拉欣在圣殿山上会见了耶路撒冷及那不勒斯的首脑,发布了关于征调两百个耶路撒冷士兵的命令。易卜拉欣说:“我希望这个命令即刻执行,不得拖延,就从耶路撒冷这里开始。”但是耶路撒冷却表现出了蔑视,耶路撒冷人反驳说:“宁可死也不愿让我们的孩子受无尽的奴役。”

  5月3日,易卜拉欣主持了东正教的复活节仪式,一万七千名基督徒朝圣者将这个沸腾的城市推向暴乱的边缘。在受难节当晚,蜂拥的人群挤到圣墓大教堂等待领取圣火。一个名为罗伯特·柯曾(Robert Curzon)的英国旅行者看到了这一幕,并在其生动的回忆录中描述了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朝圣者的行为狂乱不羁,达到了极致。他们一度将圣墓大教堂周围当成赛跑场,一些人几乎是光着身子,发疯似地跳着,吼着,尖叫着,好像已经着魔了。”

  第二天早上,易卜拉欣进入教堂去观看圣火,但是人群太过密集,以至于他的侍卫们不得不“用枪托和鞭子”开路。当时有三个修士在“疯狂地演奏着小提琴”,妇女们开始“用一种极其特别的尖锐的哭喊声”大呼小叫。

  易卜拉欣:神圣的火焰,神圣的死亡

  易卜拉欣就坐,夜幕降临了。希腊主教在“壮观的队伍”的簇拥下走进圣殿。人们都在等待那神圣的火花。柯曾先是看到有东西在闪烁,然后便见到了代表奇迹的火焰。圣火被传到了“那个为了此番荣耀掏钱最多的”朝圣者手里,但是“一场猛烈的战斗”因为圣火而突然爆发。朝圣者们因狂喜而昏厥,倒在了地上,刺眼的烟雾充满了教堂,三个朝圣者从高处的走廊上掉下来摔死了,一个年长的亚美尼亚女人死在了她的座位上。易卜拉欣试图离开这个教堂,但是挪动不了半步,他的卫兵于是企图以痛打人群的方式清理出一条通道,由此引发了民众惊恐逃窜。当柯曾“跑到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圣母玛利亚所站的位置”时,他感到脚下的石头是柔软的。

  事实上,我是踩到了一大堆人的尸体上,他们都死了。其中一些人因窒息而变得脸色乌黑,其他人满身都是血渍,身上流淌着被人群踩爆的脑浆和内脏。易卜拉欣的士兵用他们的刺刀杀死了许多昏迷的可怜人,墙上溅满了人们的鲜血和脑浆,这些人就像牛一样被砍杀了。

  疯狂的逃窜演变成“野蛮地拼死”求生:柯曾看到他周围全都是死人。易卜拉欣也仅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他昏迷了好几次,直到他的卫兵抽出剑,在人群当中杀出一条血路。

  尸体“堆成了堆,甚至堆到了膏油礼石上”。易卜拉欣站在院子里“下令将尸体挪走,还让他的人将那些看起来貌似还活着的人拖出去”。有四百个朝圣者殒命。当柯曾往外奔逃时,有很多尸体实际上还是“直挺挺地立在那里”。

  易卜拉欣:农民起义

  灾难的消息传遍整个基督教世界,震惊了无数基督徒,随后耶路撒冷、那不勒斯以及希伯伦地区的名门望族相继发动了叛乱。5月8日,一万名全副武装的阿拉伯农民进攻耶路撒冷,但被易卜拉欣的军队击退。5月19日,受大卫王夺取耶路撒冷时的一个场景的启发,位于大卫城下方的西尔万地区的村民为反叛者指出了一条秘密通道,借助这条通道,反叛者潜入耶路撒冷,打开了南城门粪厂门(Dung Gate)。农民们抢掠了集市,军队对他们进行攻击也不过是为了加入这场掠夺。驻军指挥官逮捕了耶路撒冷侯赛尼家族和哈立迪家族的首领,但是,两万名农民在大街上到处乱窜,并占领了塔楼。年轻的美国传教士威廉·汤姆森(William Thomson)和他怀有身孕的妻子伊莱扎畏缩在他们租住的房间里,当威廉离开伊莱扎到雅法寻求帮助时,伊莱扎把自己锁在屋子里,只身处在“大炮的轰鸣、坍塌的墙垣、邻人们的尖叫、仆人的恐惧以及对屠杀的想象”当中。伊莱扎生下一个男孩,然而她的丈夫返回耶路撒冷时,她已经奄奄一息。没过多久,威廉就离开了“这个充满灾难的国土”。[2]

  易卜拉欣一度撤退到了雅法,现在他在各个小山丘之间艰苦奋战,损失了五百来号人。5月27日,易卜拉欣在锡安山上扎营,之后他发动进攻,杀死了三百个起义者。但是,他在所罗门池附近遭到伏击,并被围困在大卫墓。在侯赛尼和阿布·古沙(Abu Ghosh)的领导下,叛乱再次爆发,易卜拉欣开始向他的父亲寻求援助。

  穆罕默德·阿里自己带着一万五千人的援军乘船驶向雅法,他是“一个长相好看的老人”,像帝王一样俯首坐在一匹“品种极好的马上,仪态自然高贵,完美地保持着一个伟人的形象”。这些阿尔巴尼亚人镇压了起义,重新夺回耶路撒冷,并将耶路撒冷的侯赛尼家族流放到埃及。后来起义再次爆发,这一次红色易卜拉欣在那不勒斯外面屠杀了这些起义者。他洗劫了希伯仑,掠夺了乡村,并杀害了他的俘虏,在耶路撒冷实行恐怖统治。回到这个城市后,易卜拉欣任命原先参与造反的贾比尔·阿布·古沙(Jaber Abu Ghosh)族长为耶路撒冷总督,并将所有携带武器的人处死。城墙上挂满了割下来的人头,囚犯们的尸体在雅法门附近新建的基什雷监狱逐渐腐烂,此后这个地方被奥斯曼人、英国人和以色列人使用过。

  阿尔巴尼亚人是热情的追求现代化的人,如果他们想要征服奥斯曼帝国的话,就需要欧洲人的支持。易卜拉欣允许那些少数民族修复他们被损坏的建筑:方济各会修士修复了圣救世主修道院;塞法尔迪犹太人开始重建本·扎凯会堂,该会堂是耶路撒冷犹太区四大会堂之一;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回到了他们于1720年被破坏的胡瓦会堂。虽然耶路撒冷的犹太区已经遭到破坏并陷于贫困,但仍有一小部分俄国犹太人因在俄国国内备受迫害,选择在这里定居。

  1839年,易卜拉欣攻打伊斯坦布尔,击溃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支持阿尔巴尼亚人,而英国担心奥斯曼帝国灭亡后法国和俄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会过大。土耳其苏丹及其敌人易卜拉欣都力求得到西方的帮助。年轻的阿卜杜拉-迈吉德(Abdulmecid)苏丹颁布了一个《崇高诏书》,承诺给予少数民族平等权,而易卜拉欣则邀请欧洲人在耶路撒冷建立领事馆,而且自十字军东征以后,教堂里第一次获准鸣钟。

  1839年,第一任英国副领事威廉·特纳·杨(William Tuvner Young)到达耶路撒冷,他不仅代表了伦敦的新权力,而且肩负着让犹太人改宗并加速基督再临的使命。

  * * *

  注释

  [1] 瓦哈比教徒是18世纪基本教义派萨拉菲传道士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拉·瓦哈卜的追随者。瓦哈比在1744年与沙特家族结成同盟。尽管在穆罕默德·阿里手里遭遇挫折,但沙特家族很快又重新建立了一个小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后的20年代,沙特家族的首领阿卜杜拉-阿齐兹·伊本·沙特在英国人的资金援助及其狂热的瓦哈比军队的支持下,再次征服了麦加和阿拉伯半岛。1932年,伊本·沙特宣布自己为沙特阿拉伯国王,瓦哈比派伊斯兰教占统治地位。伊本·沙特至少有七十个孩子,他的儿子阿卜杜拉在2005年继任国王。

  [2] 威廉·汤姆森后来写了一本福音教派的经典著作《这片土地,这本书》(The Land and the Book),该书激发了美国人对耶路撒冷的兴趣,被重印三十多次。它将巴勒斯坦描写成一个神秘的伊甸园,在这个伊甸园里,圣经故事仍在继续。

子午书屋(ziwushuwu.com)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下一章


· 推荐小说:抗日战争书籍 传记文学 茅盾文学奖作品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