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耶路撒冷三千年

首页 ›› 耶路撒冷三千年

耶路撒冷三千年

15 拜占庭的盛世

  公元312年—公元518年

  君士坦丁大帝:基督,胜利之神

  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入侵意大利,在罗马城外向他的对手马克森提乌斯发起进攻。战斗前夕,君士坦丁看到“天空中出现闪亮的十字”,和十字一起遮天蔽日的是这行文字:“凭此十字你将克敌制胜。”于是,他用代表耶稣基督的符号(Chi-Rho),希腊语中“基督(Christ)”一词的前两个字母,装饰士兵的盾牌。第二天,在米尔维安大桥战役中,他赢得了西方。在这个占卜和幻象盛行的时代,君士坦丁相信他的能力来自基督徒的“至高无上的神”。

  君士坦丁是一个粗鲁的士兵、一个神圣有远见的人、一个杀人如麻的独裁者、一个披荆斩棘争夺权力的政客。然而,一旦站在人类权力的最高峰,他想到的却是建立一个统一在同一个宗教和同一个皇帝之下的帝国。他是一个矛盾的人——粗脖子、鹰钩鼻,妄想症使他经常突然杀死家人和朋友。他长发披肩,戴着俗艳的手环,穿着珠光宝气的长袍,欣赏着权力的圣典。他与哲人和主教辩论,设计出美丽的建筑,并在宗教方面表现得极为大胆。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在那一刻接受了基督教,尽管像许多盲目自信的人一样,他爱他的母亲海伦娜,而她很早就皈依了基督教。如果说君士坦丁的个人皈依和保罗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所经历的一样充满了戏剧性,那么他对基督教的政治接受则是循序渐进的。最重要的是,基督带来了战争的胜利,这是君士坦丁所能理解的语言:耶稣基督成了胜利之神。君士坦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像是羔羊:他很快便以使徒的同仁(Equal of the Apostles)自居。他把自己鼓吹成受神庇护的军事将领,这没什么不同寻常的,罗马皇帝和希腊国王一样,经常把自己和守护神等同。君士坦丁的父亲尊奉无往不胜的太阳神,从而朝一神教迈出了一步。但是,基督教不是必然的选择——它完全是君士坦丁一时的兴起之作。公元312年,摩尼教(Manichaean)和密特拉教(Mithraistic)的受欢迎程度不比基督教低,而君士坦丁原本很有可能选择其中一个——如果这样的话,现在的欧洲就会是密特拉教或摩尼教的欧洲。[1]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和东部皇帝李锡尼乌斯(Licinius)在《米兰敕令》中给予了基督徒宽容和特权。但是,直到公元324年,君士坦丁五十一岁时才打败李锡尼乌斯,统一了整个帝国。他试图在他的疆域范围内强制推行基督教的贞洁,禁止异教徒献祭,取缔圣神卖淫、宗教狂欢和角斗士表演,而以战车比赛取而代之。那一年,他把首都东迁,在亚欧两洲的通道,博斯普鲁斯海峡边一个叫“拜占庭”的希腊城镇遗址上建造了他的第二个罗马城。这个城市很快便以“君士坦丁堡”著称,它有自己的主教,现在君士坦丁堡主教和罗马主教、亚历山大里亚和安条克的主教一起,成为基督教的统治力量。这种新的宗教信仰与君士坦丁的新型王权相匹配。早在耶路撒冷的监督者雅各执政早期,基督教就形成了一个由长老和监督者(主教)负责地方教区的等级体系。君士坦丁发现,基督教的这种等级体系与罗马帝国的组织机构平行:一个皇帝,一个国家和一种信仰。

  但是,君士坦丁刚把他的霸权和国教绑在一起,就发现基督教是分裂的:福音书对耶稣的本质和耶稣同上帝的关系语焉不详。耶稣是一个有着神圣特质的人,还是一个附在人身上的神?既然教会建立了,基督论就变得至关重要,甚至比生命本身更重要,因为对基督的正确界定将决定人能否得到救赎,进入天国。在我们的世俗时代,只有关于裁减核武器和全球变暖的辩论在感情和强度上可与之匹敌。现在基督教是信仰狂热时代的民众宗教,这些问题既在大街上也在帝国宫殿里争论不已。当阿里乌斯(Arius),一个用流行的顺口溜向庞大人群传教的亚历山大里亚祭司争论说,耶稣从属于上帝,因此他身上人性多于神性时,许多认为耶稣身上神性多于人性的人因此感到沮丧。当地方长官试图镇压阿里乌斯时,他的追随者在亚历山大里亚发动了暴乱。

  公元325年,被教义混乱弄得愤怒困惑的君士坦丁把主教们叫过来召开尼西亚会议(Council of Nicaea),他试图强行贯彻他的解决方案:耶稣是神也是人,他和圣父是一体的。就是在尼西亚会议上,埃利亚·卡皮托利纳(耶路撒冷)的主教马卡里乌斯让君士坦丁注意到这个被忽视的小城镇的命运。君士坦丁知道埃利亚,他可能在八岁时作为皇帝戴克里先的随从之一拜访过此地。现在热衷于庆祝他在尼西亚的胜利并将他的帝国的神圣荣耀展现出来的君士坦丁大帝决定修缮这座城市,创造尤西比乌斯(凯撒利亚的主教,皇帝的传记作者)所说的“在著名的旧耶路撒冷之上建筑新的耶路撒冷”。君士坦丁委任了一个与耶路撒冷相称的教会作为福音摇篮。这项工作因皇帝致命的家庭纷争而加速了进程。

  君士坦丁大帝:家族谋杀

  君士坦丁取得胜利后不久,他的妻子福斯塔就指责他最大的儿子(前次婚姻所生之子)副皇帝克里斯普斯(Crispus)性侵她。她是利用君士坦丁的新基督教贞洁观,声称克里斯普斯试图勾引她,还是说他是一个强奸犯?这实际上是一段变质的风流韵事吗?克里斯普斯不是第一个和继母有染的年轻人,也不是最后一个想要和继母有染的年轻人,但是皇帝可能已经开始嫉妒克里斯普斯的军事成就。当然,福斯塔也完全有理由讨厌这个阻挡自己儿子登上高位的绊脚石。

  无论真相如何,君士坦丁被儿子的淫荡所激怒,他下令处死了克里斯普斯。皇帝的基督徒顾问也对此深感厌恶。这个时候,君士坦丁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的母亲,站出来调解了。海伦娜曾是卑斯尼亚的一个酒馆侍女,她可能从未与君士坦丁的父亲结婚,但她很早就皈依了基督教,现在是当之无愧的皇太后。

  海伦娜让君士坦丁相信他被人玩弄了。她可能跟君士坦丁说,事实上是福斯塔试图勾引克里斯普斯,而不是克里斯普斯试图勾引她。君士坦丁决定用一场不可饶恕的谋杀挽回另一场,他下令以通奸罪处死他的妻子福斯塔,让她要么在滚水中烫死,要么在过热的蒸汽房中窒息身亡,这是一个针对非基督教困境的极其非基督教的解决方法。但是耶路撒冷将从这两次谋杀[2]中受益,只是尴尬的基督教歌颂者很少提到这一点。

  此后不久,君士坦丁全权委托海伦娜装饰基督之城,海伦娜于是启程前往耶路撒冷。[3]她的荣耀将是君士坦丁的忏悔。

  海伦娜:第一个考古学家

  年逾古稀的海伦娜皇后(钱币上的头像显示,有着一张轮廓分明的脸,梳着辫子,头戴镶着珠宝的皇冠)“带着年轻人的活力”和充足的资金来到埃利亚,她将成为耶路撒冷永垂不朽的建筑师和具有非凡成就的考古学家。

  君士坦丁知道耶稣的受难地和埋葬地就在哈德良神庙下面,就像尤西比乌斯所说的那样,神庙中放着“名叫阿芙洛狄忒的肮脏魔鬼的雕像,是无生命的偶像的黑暗神龛”。他已经命令马卡里乌斯主教净化此地,捣毁异教神庙,发掘里面原有的坟墓,并在那里建造一个拥有“最美丽的结构、柱子和大理石,最昂贵耐用的、装饰着黄金的”“世界上最好的”长方形基督教堂。

  海伦娜决定寻找真正的陵墓。她必须拆毁异教神庙,挖出铺路石,移走泥土,并确定圣地的位置。皇后的探索想必在小埃利亚引发了令人激动且有利可图的搜索活动。一个犹太人,可能是留在城里的犹太基督徒之一,出示文件引导大家发现了据称是耶稣坟墓的那个山洞。海伦娜还寻找过耶稣的受难地,甚至他受难用的十字架。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考古学家曾像她那样成功。她发现三个木制的十字架,一个写着“拿撒勒的耶稣,犹太人之王”字样的木牌和钉死耶稣的钉子。但是哪个十字架是耶稣的?据说,皇太后和主教将这些木块抬到一个奄奄一息的女人的床前,当第三个十字架放到她旁边时,这个病人“突然睁开眼睛,恢复体力,从床上坐了起来”。海伦娜“把十字架的一部分和钉子一起寄给她的儿子君士坦丁”,皇帝用这些钉子制作马笼头。此后,整个基督教世界都渴求来自耶路撒冷的圣物,而而用来制作十字架的那棵生命之树,开始取代之前代表耶稣的图形符号,成为基督教的标志。

  海伦娜发现十字架的故事可能是后人杜撰的,但她确实永远地改变了这座城市。她在橄榄山上建造了耶稣升天大教堂和艾琳娜大教堂。她的第三座教堂圣墓大教堂耗费十年时间建成,这座教堂不是一栋建筑,而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建筑群,它正面朝东,从最重要的罗马街道哈德良大道进入(现在的教堂则面朝南方)。参观者拾阶而上,进入中庭,然后依次经过三个入口进入长方形基督堂或殉道堂,这是一个拥有五个过道和成排梁柱的极其美丽的巨大教堂。穿过教堂的后殿便进入神圣的花园,花园是一个用柱廊装饰的庭院,它的东南角是耶稣遇难之丘,此山丘被一个开放的小教堂围了起来。镀金圆顶建筑物(Rotunda,即复活教堂)面朝天空,这样光线能够直接照到耶稣的坟墓上。它的壮观统治着耶路撒冷的神圣空间,嘲笑着圣殿山。海伦娜铲平了那里所有的非基督教神殿,并“下令在原址上撒上污秽之物”,以显示犹太上帝的失灵。[4]

  一些年后,公元333年,第一批新朝圣者中一个来自波尔多的无名游客发现埃利亚已经变成一个热闹的基督教圣殿城市。“令人惊叹的”教堂虽然还没有完工但却起得很快,而哈德良的雕塑依然屹立在圣殿山的废墟当中。

  海伦娜皇太后参观了耶稣生活过的所有地方,为慢慢开始涌入耶路撒冷、感受它独特神圣性的朝圣者们制作了第一张路线图。海伦娜回到君士坦丁堡时已年近八十,她的儿子把十字架的一部分保存在这里,把另一块碎片和木板送到她命名得恰如其分的一座罗马教堂。该教堂就是位于耶路撒冷的圣十字教堂。

  凯撒利亚的主教尤西比乌斯嫉妒耶路撒冷失而复得的显赫,他怀疑这个犹太城市“在血腥地杀死耶稣后已经偿付了其邪恶居民的罪恶”,它很可能成为上帝之城。毕竟,三个世纪以来基督徒并不关注耶路撒冷。而尤西比乌斯说的不无道理:君士坦丁不得不面对犹太人的继承权问题,就像新耶路撒冷的创造者不得不将人们对犹太遗址之神圣的注意转移到它的新圣地。

  当罗马人奉行多神崇拜时,他们可以容忍其他崇拜,只要这些崇拜不威胁到国家。但一神教要求只承认一种真理,一个上帝。所以,对弑神的犹太人的迫害变得至关重要,他们用自己的悲剧验证了基督教的真理。君士坦丁下令,任何试图阻止其兄弟改信基督教的犹太人都要即刻被烧死。[5]然而,一个小的犹太社团已经在耶路撒冷建立,他们在锡安山的一个犹太会堂中祈祷了一个多世纪,此外,犹太人还小心翼翼地在被废弃的圣殿山上祈祷。现在,“令人讨厌的犹太土匪”(这是君士坦丁对他们的称呼)被禁止进入耶路撒冷,唯有一年一次的在被允许踏上圣殿山的日子里,波尔多朝圣者才看见他们在那里对着“穿孔的石头”——圣殿的基石(现在被岩石圆顶清真寺圈了起来),“哀悼并撕扯自己的衣服”。

  君士坦丁决定在耶路撒冷庆祝自己登基三十周年,但是这个时候他仍在努力控制令人头疼的主教阿里乌斯挑起的论战——即使阿里乌斯已经在粪便爆炸事件中过世。[6]在君士坦丁给宗教会议下达命令“使教会免遭亵渎并减少我的烦恼”之后,阿里乌斯派信徒仍再次反抗他,从而给耶路撒冷的第一个基督教节日,给来自世界各地的主教集会蒙上了阴影。皇帝因病得太重不能前来。他总算在公元337年临终前受洗,并把他的帝国分给三个儿子和两个侄子。这五人唯一达成一致的是继续维持这个基督教帝国,颁布更多的反犹法令:公元339年,他们颁布敕令禁止罗马人与犹太人通婚,这种行为是“野蛮、可憎的耻辱”。

  君士坦丁的继承人打了二十年内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是他的第二个儿子君士坦提乌斯。这场动乱震动了巴勒斯坦。公元351年,耶路撒冷的一场地震使所有基督徒“无限恐惧”地冲进圣墓大教堂。当加利利犹太人在一个弥赛亚国王的领导下发动叛乱时,他们被皇帝的堂兄弟加卢斯·凯撒大肆屠杀,以至于连罗马人都对这场屠杀感到了厌倦。而今犹太人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收获了同情:皇帝决定推翻基督教,并重建犹太圣殿。

  叛教者尤利安:修缮耶路撒冷

  公元362年7月19日,新皇帝——君士坦丁的侄子尤利安在入侵波斯的路上途经安条克时问一名犹太代表:“你们为什么不献祭?”

  “我们不被允许,”犹太人回答说,“请让我们回到那座城市,重建圣殿和圣坛。”

  “我会想办法以最大的热忱建造最高神的圣殿。”尤利安回答说。皇帝令人惊讶的回答令犹太人无比激动,他们觉得“建立王国的日子似乎已经到来”。

  尤利安一改哈德良和君士坦丁对犹太人的迫害,他把耶路撒冷还给犹太人,归还他们的财产,废除反犹太捐税,并把纳税权和近卫队长官的头衔授予犹太人的大长老希勒尔(Hillel)。罗马世界和波斯世界的犹太人想必会涌入耶路撒冷庆祝这个奇迹。他们清理圣殿山,可能挪走了哈德良和安东尼乌斯的雕像,在被波尔多朝圣者称为国王希西家宫殿的石头周围搭建起一个临时的犹太会堂。

  尤利安害羞,安静,拘谨。一个有偏见的基督徒回忆起他时如此描述:“奇怪的、脱臼的脖子,弓着的、扭曲的肩膀,狂野的、飞镖似的眼睛,摇摇晃晃的走路姿势,朝着那个大鼻子吹气的傲慢仪态,紧张的、不加克制的笑声,点个不停的头和结结巴巴的演讲”。但是,这个留着胡须的、魁梧健壮的皇帝也很坚决果断。他恢复了异教信仰,偏爱家族昔日的守护神太阳神,鼓励按照传统习俗在异教神庙献祭并开除了加利利教师(这是他对基督徒的称呼),以弱化他们女性化的、非罗马的价值观。

  尤利安从未想过统治这个帝国。当君士坦提乌斯杀死他的父亲和他的大部分家人时,他才五岁。只有两个人幸免于难:加卢斯和尤利安。公元349年,君士坦提乌斯指定加卢斯为副皇帝,最后却将他斩首,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加卢斯镇压犹太叛乱不力。但是君士坦提乌斯需要在西方安置一个副皇帝,现在只剩下唯一一个候选人。在雅典学哲学的尤利安成了副皇帝,定都巴黎。可以理解,当那位高深莫测的皇帝传唤他时,他必定深感忧虑。受关于宙斯的一个梦启发,尤利安从他的军队那里接受了帝国皇冠。在率领军队向东走时,君士坦提乌斯去世,尤利安发现自己成了整个帝国的统治者。

  尤利安重建犹太圣殿不仅展现了他的宽容,还是对基督徒声称他们继承了真正的以色列的否定,但以理和耶稣预言圣殿会倒,此举正好证明他们的预言并未成真,而重建犹太圣殿也标志着尤利安在颠覆其叔叔的工作方面所持的严肃态度。此外,在尤利安策划发动波斯战争期间,重建圣殿为他赢得了巴比伦犹太人的支持。尤利安认为希腊异教和犹太一神教之间并不矛盾,他相信希腊人崇拜的犹太“最高神”是宙斯:耶和华不是犹太人独有的。

  尤利安委托他在不列颠的代理人阿利皮乌斯重建犹太圣殿。犹太公会非常担心,因为事情好得令他们难以置信。为了让他们放心,启程前往波斯前线的尤利安给犹太社团写信,重申了他的承诺。在耶路撒冷,兴高采烈的犹太人“找出技术最高超的工匠,搜集材料,清理场地,如此认真地着手这项工作,以至于连女人都开始搬运泥土,还把她们的项链拿出来支付开销”。建筑材料存放在所谓的所罗门马厩中。“在移开之前建筑的残余物后,他们开始清理地基”。

  当犹太人控制耶路撒冷时,尤利安率领六万五千名士兵入侵波斯。但是,公元363年5月27日,耶路撒冷发生了地震,这次地震不知为何点燃了建筑材料。

  基督徒因这种“异象”而欣喜,尽管他们完全可以放火烧了这些东西。阿利皮乌斯原本可以继续这项工作,但尤利安已经跨过底格里斯河,进入伊拉克。在局势紧张的耶路撒冷,阿利皮乌斯决定等待尤利安回来。此时,皇帝已经开始撤退。6月26日,在萨马拉附近的一场混乱的小冲突中,一位阿拉伯士兵(可能是一个基督徒)将长矛刺入皇帝的身体。肝脏被刺穿后,尤利安试图将长矛拔出来,却因此扯断了自己的手筋。基督徒作家声称他的临终遗言是“Vicisti,Galilaee”(“你征服我了,加利利人”)。接替他的是他的卫队司令,此人恢复了基督教,撤销了尤利安的所有法令,再次禁止犹太人进入耶路撒冷:此后又是一个宗教,一种真理。公元391至392年,狄奥多西一世使基督教成为帝国国教,并开始强制推行这种宗教。[7]

  哲罗姆和葆拉:圣徒、欲望和都市

  公元384年,一个名叫哲罗姆的脾气暴躁的罗马学者带着一群富裕的基督教妇女来到耶路撒冷。尽管极其虔诚,但他们的旅行一直被性丑闻所笼罩。

  年近四十岁的伊利里亚人哲罗姆曾在叙利亚沙漠过着隐士生活,其间他一直受性渴望折磨:“尽管只有蝎子与我为伴,但我很想加入女孩们的舞蹈,我的心因欲望而颤动。”哲罗姆当时是罗马主教达玛苏一世(Damasus I)的文书,而罗马的贵族已经信奉了基督教。达玛苏信心十足地宣布罗马主教提供的神圣祝福直接传承自使徒圣彼得,这是他们向后世至高无上、永无过失的教宗转变的过程中迈出的一大步。而今教会得到贵族的支持,以至于达玛苏和哲罗姆发现自己被一些世俗丑闻缠住:达玛苏被指控通奸,被戏称为“给中年妇女挠耳朵的人”,而哲罗姆,据说他与有钱的寡妇葆拉有染,葆拉是一个信奉基督教的贵族妇女。哲罗姆和葆拉被宣布无罪——但他们不得不离开罗马,于是二人在葆拉的女儿尤斯多琴(Eustochium)的陪同下启程前往耶路撒冷。

  这个十几岁的童贞女的存在,似乎让到处都能闻到性味道的哲罗姆激情澎湃,他把大部分旅行时间花在写短文上,警告性之危险。“欲望,”他写道,“刺激着感官,感官娱乐的文火散发出令人愉悦的光芒。”到达耶路撒冷后,哲罗姆和他虔诚的百万富婆发现这个新城市是神圣、贸易、关系网和性的集散地。这些贵族妇女非常虔诚,梅拉尼娅(Melania,年入十二万磅黄金)是这些贵妇中最富裕的,她在橄榄山上修建了自己的修道院。但许多奇怪的男女挤在这个以宗教热情和感官刺激为主题的公园里,这种混杂所提供的性机会让哲罗姆感到恐惧:“这里聚集了所有的诱惑。”他写道,所有人都是“妓女、演员和小丑”。实际上,“没有哪种可耻行为是令他们不沉迷的”,另一个圣洁但目光敏锐的朝圣者尼撒的格列高利评论道。“诈骗、通奸、偷盗、偶像崇拜、投毒、争吵和谋杀每天都要上演。”

  帝国的眷顾、纪念性建筑和源源不断的朝圣者为耶路撒冷各处创造出新的节日和仪式日历,并以复活节为最高潮,而耶路撒冷的新精神地理学也以耶稣受难地遗址为基础建立起来了。名字改变了,[8]传统混淆了,在耶路撒冷真正重要的是你相信什么是真的。公元4世纪80年代,一位女性先驱,西班牙修女埃格里亚(Egeria)拜访了耶路撒冷,她描述了圣墓大教堂中规模不断扩大的圣物展[9],现在它包括了所罗门王的戒指和为大卫施膏油礼的油角。这些东西和耶稣的荆棘王冠以及刺穿耶稣肋骨的长矛一起成为圣物。

  耶路撒冷的戏剧性和神圣性,促使朝圣者们发疯般地赶来朝圣,这时候真十字架需要特别地加以看护,因为朝圣者在亲吻十字架时会试图啃掉一块。哲罗姆是个脾气暴躁的人,他不能忍受那种夸张的尖叫,因此他搬到伯利恒以完成他的杰作:将希伯来《圣经》翻译成拉丁文。但他经常去耶路撒冷参观,并且从不羞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他怒骂那些粗俗的英国朝圣者,“在不列颠和在耶路撒冷一样容易找到通往天堂之路”。当看到他的朋友葆拉饱含激情地在圣洁花园的十字架前祈祷时,哲罗姆刻薄地说,她看起来“就像能看见上帝挂在上面一样”,她亲吻耶稣的坟墓“就像一个口渴的人等了很久才喝到水一样”。她痛哭和哀悼的声音太大,以至于所有耶路撒冷人,就连上帝都知道她在呼喊谁。

  而他唯一欣赏的戏剧在圣殿山上演;圣殿山仍然一片荒芜,从而印证了耶稣的预言。在每年的阿布月9日,哲罗姆都会愉快地观看犹太人纪念圣殿覆灭的活动:“当圣墓大教堂绚丽夺目、十字架在橄榄山上闪闪发亮的时候,这些杀了神仆的不忠之人、不幸之人,聚集在一起哀悼圣殿的毁灭。一个士兵来向他们收钱,如此他们才被允许多哭一会儿。”尽管哲罗姆会说一口流利的希伯来语,但他讨厌犹太人,他认为犹太人抚养孩子就像养虫子一样,他们是喜欢这种方式的怪人,这更加证实了耶稣胜利的真理:“当看见苦难日的情景后,还会再有疑问吗?”犹太人深陷困境的悲惨命运,这使他们加倍地热爱耶路撒冷。对拉比贝雷卡(Berekhah)而言,这幕情景既是神圣的,也是悲惨的:“他们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他们哭着来……哭着走;他们在黑暗的夜晚来,亦在黑暗中离开”。

  而现在,由于女皇欧多西亚(Eudocia)开始统治耶路撒冷,犹太人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巴尔索玛和武装僧侣

  沙文主义历史学家倾向于将皇后描绘为丑陋、恶毒的荡妇,抑或是安详的圣徒。而不同寻常的是,皇后欧多西亚因为她精致的面容和优秀的艺术天分而受到历史学者的赞扬。公元438年,狄奥多西二世美丽的妻子欧多西亚来到耶路撒冷,她缓和了犹太人受迫害的局面。与此同时,一位曾经焚毁犹太会堂的苦行者,尼西比斯的巴尔索玛(Barsoma)带着武装僧侣来到了一个他们定期朝圣的地方。

  欧多西亚是异教徒和犹太人的保护者,因为她也是个异教徒。她是一位雅典诡辩家的女儿,自小接受修辞学和文学的教育。在遗产被兄弟们瓜分后,她来到君士坦丁堡向皇帝上诉。当时的狄奥多西二世是个温顺的男孩,完全受制于他那虔诚却又粗野的姐姐普尔喀丽娅(Pulcheria)。普尔喀丽娅把欧多西亚介绍给狄奥多西,他立刻对她神魂颠倒并娶其为妻。普尔喀丽娅控制着弟弟狄奥多西的政府,加强了对犹太人的迫害,将犹太人从军队和公共生活中排除出去,并把他们降为二等公民。公元425年,最后一位犹太族长迦玛列六世(Gamaliel VI)因修建更多的犹太会堂而被狄奥多西下令处死,犹太族长这一职位也被永远废除。随着欧多西亚权力的不断扩大,狄奥多西册封她为皇后,令她享有和普尔喀丽娅同等的地位。君士坦丁堡教堂前一块彩色石头上雕刻着欧多西亚的肖像:皇家风范,秀发乌黑,身材苗条,体态优雅,就连鼻子也极为精致。

  在耶路撒冷,由于来自君士坦丁堡的压迫日甚一日,犹太人祈求欧多西亚允许他们有更多机会进入圣城。欧多西亚同意犹太人在重大节日期间可以公开地访问圣殿山。这对犹太人而言是个极好的消息,犹太人宣布他们所有人“应加速赶往耶路撒冷来过住棚节,因为我们的王国将要建立”。

  不过,犹太人的喜悦使得另一位造访耶路撒冷的人极为反感,他就是来自尼西比斯的巴尔索玛,这位叙利亚的僧侣曾是激进的僧侣中新派别的领袖之一。在公元4世纪期间,某些苦行者开始反对社会的世俗价值观和掌教的显赫地位,他们在沙漠中成立修道院,意图恢复最早的基督徒提倡的价值观。“隐士(hermits)”一词在希腊词语中有“荒芜”的意思。这些苦行者认为仅仅知道基督本质的准则信条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正直地生活,因而他们在埃及和叙利亚的沙漠中过着苦行主义、简朴独身的生活。[10]他们为夸耀圣洁而进行自我鞭笞的壮举被大加赞扬,他们的个人经历被记载下来(最早的圣徒言行录或圣徒传记),他们的修道院吸引了人们前来参观,他们的苦难变成奇迹的来源。两名圣西门隐士(St Simeons)在高达30英尺(约9.1米)的柱子顶端住了几十年,被称为“高柱修士”。当被问到在柱子上如何排泄时,一位名叫但以理的高柱修士回答说像山羊一样,排干燥的大便。事实上,哲罗姆认为与圣洁比起来,这些人对污秽更感兴趣。这些僧侣根本就不是安分守己之人。耶路撒冷周围有不少新的修道院,城内也有许多修道院,其中有很多受到这些好斗狂热分子的控制。

  据说巴尔索玛非常神圣,具有超凡能力,从来没有坐过或躺过,他被幸存的犹太人和撒玛利亚偶像崇拜者所激怒,因而决定到巴勒斯坦将他们清除掉。他和他的修士们杀死犹太人并烧毁会堂。皇帝为了恢复秩序而下令禁止暴力活动,但巴尔索玛完全无视这一禁令。现在,在耶路撒冷,巴尔索玛的修道士突击部队将长剑和棍棒藏匿于修士长袍之下,伏击圣殿山上的犹太人,他们用石头袭击并杀死了很多犹太人,然后将尸体扔进水池和院子里。犹太人进行了回击,他们逮捕了十八名袭击者并将他们移交给拜占庭官员,拜占庭官员指控袭击者犯有谋杀罪。这群戴着令人尊敬的修士面具的强盗们被带到皇后欧多西亚那里。他们本应被判谋杀罪,不过当他们供出巴尔索玛时,巴尔索玛就散播谣言说要将这些高贵的基督徒活活烧死。特别是当他将一场碰巧发生的地震作为上帝应允惩罚他们的征兆后,这帮暴徒们转而支持声援他。

  如果皇后计划处死基督徒,巴尔索玛的追随者就大声叫嚷“我们会烧死皇后和她身边的人”。巴尔索玛恐吓官员,证明那些犹太受害人没有受伤而是自然死亡。另一场地震加剧了恐慌,耶路撒冷城逐渐失去控制。欧多西亚别无选择,只有默许巴尔索玛的行为。作为准军事组织的“五百支队”修士们在街上巡逻,巴尔索玛宣布“十字架胜利了”。当巴尔索玛的信徒用昂贵的香膏为其施膏油礼时,整座城市都响起阵阵的呐喊声,“就像咆哮的波浪一样”,最终那些杀人犯都被释放了。

  尽管存在这场暴力活动,但欧多西亚还是热爱耶路撒冷的。她命人修建了一批新的教堂,满载新的圣物返回君士坦丁堡。但是她的姑姐普尔喀丽娅正在密谋毁灭她。

  欧多西亚:耶路撒冷的皇后

  狄奥多西送给欧多西亚一个弗里吉亚苹果,而欧多西亚又把苹果送给她的心腹、宫廷重臣帕乌里努斯(Paulinus),帕乌里努斯又把苹果作为礼物呈献给了皇帝。因为这件事情受到伤害的狄奥多西,问撒谎的妻子她把苹果怎么样了,欧多西亚坚持说她没有送给别人而是自己吃了。听到这里,狄奥多西拿出了那个苹果。欧多西亚的谎话使狄奥多西想起他的姐姐普尔喀丽娅曾私下里跟他说的话:欧多西亚和帕乌里努斯有私情。当然这则故事是虚构的——苹果象征着生命和纯洁——但从人性的本质来看,苹果的故事说明,一连串意外事件的演绎最终可能会导致专制帝王的猜忌,进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帕乌里努斯在公元440年被处死。这对皇帝夫妇达成协议,欧多西亚需要光荣地离开君士坦丁堡。三年后,她来到了耶路撒冷,依靠自己的力量统治巴勒斯坦。

  即便这样,普尔喀丽娅仍然试图除掉欧多西亚。她派遣宫廷侍卫队队长萨图尼乌斯杀害了欧多西亚的两个随从,但欧多西亚很快就把萨图尼乌斯杀掉了。在这场皇室阴谋逐渐平息后,欧多西亚终于可以自行决定各项事务了。她为自己和耶路撒冷主教修建宫殿,在圣墓周围修建收容所,这些建筑存在了长达数世纪之久。她还修建了自提图斯以来的第一座城墙,将锡安山和大卫城围住。至今在这两地仍能看到她修建的城墙遗迹。她的多层教堂环绕西罗亚池而建,教堂的柱子至今仍然屹立于池水中。[11]

  罗马帝国因为再次兴起的关于基督本质的争论陷入混乱。如果耶稣和圣父是“一个本体”,那耶稣如何同时具备人性和神性?公元428年,君士坦丁堡新的大主教聂斯托留(Nestorius),不讲策略地强调基督的人性和双重性,宣称圣母玛利亚不应该是上帝之母、生神者,而仅仅是基督之母。他的敌人,一性论者则坚持认为,基督的一性中同时具备人性和神性。在帝国宫殿、耶路撒冷和君士坦丁堡的后街小巷,基督二性论者对一性论者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尼撒的格列高利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观点,“你找一个人换零钱,他会向你提出一个涉及出生还是尚未出生的哲学问题;如果你向他询问一片面包的价钱,他会这样回复你:‘圣父更加伟大,圣子次之’;如果你问他是否能洗澡了,你收到的回复则是圣子是从无中创造出来的。”

  狄奥多西死后,两位女皇都面对基督本质论的分裂这一问题。在君士坦丁堡掌权的普尔喀丽娅支持基督二性论说,但像大多数东正教徒一样,欧多西亚是个一性论者。普尔喀丽娅不失时机地将欧多西亚驱逐出了教会。耶路撒冷的主教尤维纳利斯(Juvenal)支持普尔喀丽娅,因此信仰基督一性论的耶路撒冷人动员起来将他驱逐出该城,但尤维纳利斯却利用了这一困境。长久以来基督教由四大主教辖区统治——罗马和东方三大教区。但是耶路撒冷的主教一直试图将该地区提升到主教辖区的地位。现在,尤维纳利斯以几乎付出生命为代价,获得了教区主教的职位。最终,在公元451年的查尔西顿大公会议上,普尔喀丽娅强制推行折中方案:基督二性合一,耶稣既是“完美的神、亦是完美的人”。欧多西亚同意了新的准则并与普尔喀丽娅达成和解。这个折中方案一直延续到今天,东正教、天主教和新教教会都承认这条信纲。但遗憾的是,基督一性论者和聂斯托留派出于相反的原因拒绝承认这条信纲,因此永远地从东正教中分离了出去。[12]

  当时西罗马帝国正面临着匈奴王阿提拉的威胁,并因此日趋崩溃,而慢慢衰老的欧多西亚正在写作希腊诗歌,修建她的圣斯蒂芬教堂。如今这座教堂已化为乌有,它就位于大马士革门的正北方。公元460年,欧多西亚与第一位殉教者的遗物一起被埋葬于此。

  * * *

  注释

  [1] 起初,君士坦丁把所向披靡的太阳神和基督徒的上帝混为一谈,在一些钱币上铸十字架,在其他钱币上铸太阳神,并且保留了异教的大祭司。321年,君士坦丁宣布星期天——太阳神的日子——为基督教的安息日。密特拉教是在罗马军队中拥有追随者的波斯密教。至于摩尼教,帕提亚先知摩尼(Mani)宣称,存在是光明和黑暗的永恒斗争,最终要接受耶稣基督的审判和启发。现在只有“摩尼”这个词延续了下来,用来形容将人的一生视为善恶之争的世界观。

  [2] 杀死自己的儿子后,君士坦丁成功加入了包括大希律、伊凡雷帝、彼得大帝和苏莱曼大帝在内的皇家弑子女者行列。希律、克劳狄皇帝和亨利八世还处死了自己的妻子。

  [3] 但她不是君士坦丁家族第一个出现在那儿的女士。福斯塔的基督徒母亲尤特罗皮娅在她女儿被杀时已经身在耶路撒冷,可能是为了监督皇帝计划的执行。她随着女儿的垮台而失势,几乎在历史上销声匿迹。

  [4] 我们不知道这些建筑建成和发现的确切顺序。提供该时代记录的凯撒利亚主教尤西比乌斯只提到皇帝的命令和马卡里乌斯主教建造圣墓大教堂的行动(没有关于海伦娜在发现十字架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任何记录)。但是,他认为橄榄山上的耶稣升天大教堂的建造是海伦娜的功劳。后来,索佐门(也是当地的一个基督徒)讲述了海伦娜和十字架的故事。在俄国人的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中仍能看到君士坦丁城墙的一些部分:君士坦丁的建筑师们惯于在石头缝隙中填上大理石。君士坦丁的教堂不是在异教神庙的基础上建造的,而是以世俗的长方形柱廊大厅和皇帝的观众厅为基础建成的。教堂典礼和教士服装则以宫廷典礼和服饰为依据,以为天国之王的代表推举一个与皇帝的代表相平行的等级体系。

  [5] 直到尼西亚会议前,复活节仍然和逾越节是同一天,因为耶稣是在逾越节受难的。如今,君士坦丁对犹太人的仇恨使他决定永远改变这个节日。君士坦丁下令,复活节应该定在春分后第一个满月的星期天。这个历法系统一直在全世界通用,直到1582年东西方历法出现分化。

  [6] 同君士坦丁会面后,阿里乌斯在穿过君士坦丁堡时感到“肠子的蠕动”。在他到达方便之所前,苏格拉底·所奎德在著述中说,阿里乌斯的内脏器官在广场中央爆裂,他的肠子、肝脏和脾脏从体内流出,这显然证明了他的异端邪说是邪恶的化身。然而,阿里乌斯教派在君士坦丁死后仍继续存在,并得到君士坦丁的继承人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的支持,直到被狄奥多西一世再次打入地狱。公元381年,狄奥多西一世裁定在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中,耶稣等同于圣父,和圣父同质。

  [7] 犹太人的这个非常短的繁盛期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但是可能有一个小线索。在西墙的上端发现了一段希伯来铭文,上面写着:“当你看到这段话时,你的心会感到欢喜,你的骨头会像嫩草一样茁壮成长。”就第二圣殿而言,它在墙上的位置高不可及,但在这个时期,地面要比现在高得多。一些学者认为,这表达了犹太人对耶路撒冷重建的欢喜之情。更有可能的是,它与10世纪的一座公墓有关:在这块土地下面发现了尸骨。

  [8] “锡安”最初是圣殿南边大卫城之城堡的名字,但后来成了圣殿山的代名词。现在,“锡安”是基督徒给西山所取的名字。333年,波尔多朝圣者已经叫它锡安了。390年,耶路撒冷主教在耶稣享用最后晚餐的遗址上建了华丽而巨大的锡安母教堂。耶路撒冷进行动态再造和文化盗窃的天赋是无止境的——而它确实使名字非常令人迷惑。比如:在它前面屹立的、拥有巨大圆柱的哈德良的尼波利斯门在阿拉伯人称呼它圆柱门之前有几个世纪叫圣斯蒂芬门(St Stephen's Gate),后来又叫纳布卢斯门(Nablus Gate,尼波利斯成为今天的纳布卢斯);犹太人叫它示剑门;奥斯曼人称呼它现在的名字:大马士革门(如今的圣斯蒂芬门位于城市的东边)。

  [9] 拜占庭人把圣殿山的大部分犹太文物迁到圣墓大教堂。圣殿山上的红色石头曾以“撒迦利亚之血(Blood of Zacharias)”著称(据《历代志》下24.21记载,祭司撒迦利亚在那里被杀害),而今这个遗址转移到了圣墓大教堂,就像《创世记》中亚当的埋葬地、麦基洗德和亚伯拉罕的祭坛以及所罗门捕捉魔鬼的银碗。这些东西和盛放施洗者约翰头颅的盘子、在十字架上给耶稣带来抚慰的海绵、耶稣挨鞭打时依靠的柱子、杀死圣斯蒂芬的石头,当然还有真正的十字架,一起成为圣物。对犹太人来说,圣殿成了“世界的中心”,难怪这个汇聚了《圣经》中所有神圣事物的一应俱全的圣地——圣墓大教堂——如今被视为“世界的肚脐”。

  [10] 修道院的妇女经常将自己伪装成阉人,因此引起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一个名叫玛丽娜的女子剃完头发后穿了一件男士的长袍,加入了修道院的生活,然而却被指控成了某个孩子的父亲而遭到驱逐。她抚养孩子长大,直到她死的时候,僧侣们才发现她根本无法犯下她被指控的罪行。

  [11] 欧多西亚可能是受到了《诗篇》第51章“求你随你的美意善待锡安,建造耶路撒冷的城墙”的启发。亚美尼亚一位著名的修道士尤菲米厄斯曾建议欧多西亚修城墙,她的随从随后在离耶路撒冷不远的犹地亚山上建立了美丽的马沙巴修道院,至今仍有二十个修道士居住在那里。高加索山上的亚美尼亚人于301年(国王埃德萨的阿布加神秘改宗之后)改信基督教,成为第一个改信基督教的王朝,随后其邻国格鲁吉亚(被称为伊比利亚)也在327年改宗。欧多西亚的随从,格鲁吉亚人彼得,是伊比利亚国王的儿子,他在城墙外建立了一座修道院。这是高加索人第一次出现在耶路撒冷,此后他们在耶路撒冷繁衍至今。

  [12] 聂斯托留派在东方流行起来,凭借的是东方的亚述教会。东方的亚述教会使得萨珊波斯的一些皇室成员,以及其后成吉思汗的亲属改信了基督教。东方一性论基督徒拒绝承认查尔西顿信条,他们成立了埃及科普特教会、叙利亚正教会(因其成立者名叫雅各布斯·巴拉迪乌斯,也被称作雅各比派)和埃塞俄比亚正教会。埃塞俄比亚正教会和犹太教发展了特殊的联系,他们创作了《列王荣耀记》一书,来纪念所罗门国王和示巴女王的结合。他们的儿子“犹大之狮”曼涅里克国王带着约柜回到埃塞俄比亚,据说约柜现在被放在阿克苏姆。这种联系其后创造了以色列人(贝塔以色列人)、法拉沙人、黑埃塞俄比亚犹太人,他们从4世纪开始就生活在那里,直到1984年以色列将他们空运回国。

子午书屋(ziwushuwu.com)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下一章


· 推荐小说:抗日战争书籍 传记文学 茅盾文学奖作品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