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大事。(所谓西洋,指婆罗州以西的一切海洋。)
以前,太祖朱元璋在称帝之时,曾经派遣使臣,分谕南海诸国,告以即位。但是,太祖对于诸国之来贡与否,并不关心。 成祖在即位以后,也派遣了蒋宾兴、王枢、王哲、成务、张谦、
周航、李兴、闻良辅、宁善、尹庆等等,到占城、真腊、暹罗、勃泥、满刺加、爪哇、苏门答腊,宣谕各国。所不同于太祖的是:除了告以即位而外,同时向各国表示,希望它们也派使臣到中国来上表进贡,加强邦交与贸易。
郑和在永乐三年所负的使命,与蒋宾兴等人所负的使命,在实质上是一样的,然而规模却大得多。第一,他带了二万七干多兵;第二,他也带了难以数计的货物;第三、所乘的船也极多。虽没有像万历年间的小说《西洋记》所说,有一千四百五十六艘之多,也不致于少到像《明史郑和传)所说:仅有六十二艘。事实上可能是二百多艘,其中六十二艘是大船,而最大的长达四十四丈,宽达十八丈,有桅杆九根(郑和的“座舰”)。最小的,也长达十三丈。
成祖如此舍得花钱,为的是什么?有人说,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也有人说,为了张土诚(或方国珍)遗留在海上的余孽。这些揣测,均无根据。徐玉虎先生说,是为了组织海上大联盟,对中央亚细亚的帖木耳帝国作半月形的包围,也待考。徐玉虎又说,这也是为了增进国际贸易。折衷而论,国际贸易的增进是主要原因,而耀武扬威则是附带的一个目的。
《明史.郑和传)说部和下西洋,一共下了七次。据徐玉虎考订,他可能一共出使了八次之多。最后一次,是奉了成祖的孙子,宣宗之命,
他到过的地方极多,而最远的是非洲东岸的木骨都束(Mogdacio)、不刺哇、竹步。那时候,比起西洋人达加玛之绕过好望角而东来,要早八十几年。
郑和,本姓马,世居云南昆阳。祖父和父亲的名字不详,似乎均曾到过天方(阿拉伯的麦加)朝圣,因此而得以“哈只”(Ha- ji)为头衔。远祖可能是阿拉伯人或新疆畏吾儿(维吾尔)的回教徒,随了忽必烈征服大理,因而定居在云南。郑和本人在年纪极小之时,便作了明军的俘虏,送进宫中当小宦官,被派在北京的燕王府之中服役。成祖很喜欢他,于即位以后赐他姓郑,屡升他的官位,至“内官监太监”,官居正四品。他在永乐元年从道衍和尚(姚广孝)皈依佛教,受“菩萨戒”,法名“福善”。
他之所以奉派远航“西洋”,与他的回教血统不无关系。那时候,苏门答腊岛北部的苏门答腊国(亚齐)与巴塞(Pasai)均已经是回教国家。由苏门答腊而西,从印度半岛到阿拉伯与埃及,都是所谓回教世界。郑和是否能说回教世界的世界语,阿拉伯话,待考。在他的随员之中,有一位会稽人马欢与一位仁和人郑崇礼,却是能说阿伯话的,也均是回教徒。此外,另有通番书的教谕一人,通事七人、
郑和本人的军事学识,即使有,也极有限。他当了正使,兼称“总兵”。在他的麾下,有都指挥二人,指挥九十三人,千户一百零四人,百户四百零三人,总旗与小旗的数日不详。他的舰队有如此多的军官及两万七千多的兵士,确是当时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海上武力。
然而,他并未征服任何一个国家,仅仅于迫不得已之时略为还一还手,或帮助平定当地的内乱而已。第一次航行之时,他在苏门答腊南部的旧港(浡林邦,Palembang),有本地华人首领陈祖义企图抢他的宝,被他战败,俘虏,押解到南京,正法。第三次航行之时,在锡兰,有本地的国王亚烈苦奈儿把郑和骗进国都,暗派五万人到海边劫郑和的船。郑和回不了海边,身旁仅有两千官兵,却能攻占该国的国都,将亚烈苦奈儿及其妻子活捉,押解到南京。成祖很客气,放亚烈苦奈儿回国,另立亚的亲属一人为锡兰国国王。第四次航行之时,郑和在苏门答腊国帮助该国国王宰奴里阿必丁,打平争位者苏斡拉,追到喃勃利国(Lam- bri),将苏斡拉活捉,押解到南京,斩首。
在其余的几次,即第二次,第五次至第七孜,郑和皆没有动武。
他的副使之一侯显,也是一个宦官。侯显在永乐十八年奉派到印度半岛东北部的榜葛剌国(Bengal),用外交手段替该国消除了巨大的外患:沼纳朴儿国(Junapure)已经派兵侵入榜葛刺国,侯显亲自去了沼纳朴儿国,带软带硬地劝沼国与榜国言归于好。
关于郑和之下“西洋”,究竟是有七次,还是八次,答案可能是“八次”。这八次的经过,简单言之,有如下表
航行的干线是:由南京经太仓到福建长乐,放洋,直航占城的国都(今天越南的归仁),然后到爪哇的苏鲁马益(泗水),再到苏门答腊岛南部旧港,再以后去马来亚半岛西岸满刺加,这满剌加(马六甲),是郑和的一个根据地,设了仓库与兵营在那里。从满剌加向西北,到苏门答腊岛北部的苏门答腊国(亦称“须文达那”,是其后的“亚齐”)。由苏门答腊国西航,到锡兰山(锡兰岛),然后绕印度半岛南端而北,到葛兰(Quilon)、柯枝(Cochin)、古里(Calicut)。“宝艐”的干线是到古里为止。支线由少数的船只前往,称为分艐。
支线由占城分路沿着中南半岛海岸到真腊、暹罗、急兰丹(吉兰丹)、彭亨、满刺加。另一条支线是由占城去浡泥(婆罗、文莱)与苏禄。从苏门答腊北端的苏门菩腊国也可以直航北方,经龙涎屿翠兰屿而达榜葛刺(Bengal)。
古里以西,有两条支线。甲线是沿着印度西海岸北航,到今天属于伊朗的忽鲁谟斯(Ormuz)。(这忽鲁谟斯,在十六世纪初年是葡萄牙人东进的中途站。葡萄牙人的舰队司令亚伯奎到一处,占一处,没有郑和那么客气。)由忽鲁谟斯而去,绕着阿拉伯半岛的南岸走,可以访问祖法儿(Jufar,今天的Al juwara)、剌撒、阿丹(Aden),然后再进红海,到秩达(Jidda)厦其东邻“天方”(麦加,Mecca),郑和本人不曾到天方去,可能是因为改信了佛教。他只派了一个副使去过。
另一条路,乙线,是由古里向西南,直航非洲东海岸的木骨
都束及其附近的卜剌哇(Brawa)与竹步(Jobbo)。
在郑和所到的国家之中,占城与浡泥不在“西洋”的范围之内。真腊与暹罗,严格说来,也不能称为西洋的二国。爪哇,按照以浡泥为东西洋分界的标准,可算是西洋的一国,但是爪哇与中国的密切关系,不是从郑和开始,也不是从明朝开始。
甚至,满剌加与印度东海岸的琐里(Chola),它们和明朝发生关系,也早于郑和。成祖在永乐元年便已派遣了尹庆去满剌加,闻良辅与宽善去琐里。
然而郑和的功劳很大,由于他的劳力,满剌加成为明朝在南洋的最忠实的藩邦。他和该国的国王拜里迷苏剌及其儿子亦思罕答儿沙、孙子西里·麻哈剌,都处得极好。他分了砖瓦,给他们盖宫殿。成祖本人,也出面制止暹罗对满刺加的威胁。满剌加的这三代国君,都亲自到北京来过。从永乐三年开始,到宣德元年为止,满剌加的贡使来了十五次之多。其后,由宣德八年,直至满刺加国都于明武宗正德六年被葡萄牙人攻占,满剌加的贡使仍旧断断续续地来。可惜明武宗及其辅佐,毫无远略,不曾拿出实力来帮助满剌加收复失地,以致满刺加王室屈处柔怫(jo bore)一隅(其后改称为柔佛国)。
郑和的另一作为,是树立华人政治基础于苏门答腊南部的旧港。旧港原为三佛齐国的国都。三佛齐为爪哇的满者伯夷朝代(Majaphit)所灭,旧港沦为爪哇属地,但爪哇不久又分为东西,内战,无力顾及旧港,因此旧港才为几千个华人的领袖粱道明、陈祖义、施进卿等人所据。梁道明于永乐四年来过北京,向成祖上朝,其后失势。陈祖义于永乐五年,企图劫夺郑和的宝艐,被郑和俘虏,送到北京正法。郑和保荐施进卿继充旧港华人的领袖,成祖特地为施进卿创设一个“旧港宣慰使司”,以施进卿为世袭的宣慰使,和内地的“土司”一样看待。其后,施进卿在永乐十九年病故,女儿施二姐袭职,儿子施济孙于永乐二十二年来到京师,“告其父诉”,成祖不明内情,便封了施济孙,而且派郑和带了印诰,专程去旧港一趟。据陈育崧先生研究,施济孙回去以后,旧港的大权仍在施二姐之手,自称“本头目娘”。施二姐的丈夫邱彦诚,倒是站在施济孙这一边的。施二姐的姐姐施大娘出嫁给满者伯夷国的一个大臣。大臣死后,施大娘作了爪哇泗水城西边锦石港(Gresik)的市舶官。锦石港一向是南洋华侨的所谓新港,而浡林邦(Palembang)之所以被称为“旧港”,正因为有了新港。《明史·外国传》的作者把詹卑(Jambi)错认作新港。旧港的华人宣慰使,对外仍自称为“三佛齐国宝林邦帝王”,俨然以三佛齐的正统自居,同时却对中国与爪哇均称臣纳贡。
除了满剌加与旧港以外,因郑和之西航而对华进贡,发生变相的贸易关系的,有下列各国
此外,有地电不详的加异勒、剌撒、麻林、吉麻四个国家,均在成祖之时进贡了两次。
次而地望不详的国家,则有沙里湾泥、千里达、失剌比、剌泥、碟里、日罗夏、夏治、合猫里、白葛达等等。
我不曾把占城、真腊、暹罗、浡泥、爪哇(西王国),列在上节的进贡诸国表之中,理由是:它们和明朝发生关系,不因郑和下西洋而开始。然而,这五国贡使来华的次数大为增加,也多少直该归功于郑和,虽则主要的推动力是成祖之打平安南,化安南为郡县。
这五国进贡的次数.是:
国 别 成祖之时 仁宗之时 宣宗之时 英宗景帝之时
占 城 一九 一 九 一五
真 腊 四 ○ ○ ○
暹 罗 一八 ○ 六 七
浡 泥 七 一 ○ ○
爪哇(西王国) 一三 一 五 七
吕宋(菲律宾)与苏禄两国,既不在“西洋”的范围之内,而且郑和也不曾去,吕宋在成祖之时进贡了一次,苏禄进贡了两次(国王来朝一次)。
总结起来,郑和对耀扬国威,尤其是对增进贸易,我不能说没有贡献。因为海外各国见到郑和所率领的庞大舰队,印象颇深,而所谓上表进贡,实际上也是以货易货。中国朝廷,一向采取“小来大往”的政策,常常以更多的赏赐(如绸缎、纱罗、茶叶、瓷器、漆器、印花布、樟脑、麝香,等等),回报别国的贡品,不让别国的君主吃亏,同时也容许贡使及其随员顺便带些私货来,准许他们在中国市场上卖,换买中国的物品带同去。普通的外国商人,由于他们的国家成了中国的“入贡之藩”,也可以跟随贡使作为“随员”,取得了把货物运进中国三个通商港口的权利。这三个港口,是宁波、泉州、广州;各设一个提举市舶司。予以照料,不抽关税。不仅不抽关税,而且对贡使及其qi免费供给食,住,车船.
中国这一方面,花费很多,却换得了不少热带植物的果实、树皮(如槟榔、椰子、丁香、豆蔻、胡椒、苏木、沉香、金银香、檀香,等等)与若干奇禽异兽(如鹤顶鸟、长颈鹿,等等),以及珊瑚、玛瑙、珍珠、宝石。
有若干在朝的文人,认为郑和的宝艐太浪费,便在成祖死后竭力反对,使得仁宗朱高炽在即位的一天,便下圣旨,“罢西洋宝船”,后来又指定郑和以“下番渚军守备南京”。但是郑和停止了下番,番也就不再上表进贡,于是宣宗朱瞻基又在宣德五年旧事重提,叫郑和再下西洋一次。郑和这时候年纪已经不小,此次回国以后便不能继续有所活动。宣宗也只得另找一人统率宝艐。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