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体”是黎东方老师所创的一种史学著作体裁,在台湾先后完成梓行的有《细说清朝》、《细说明朝》、《细说元朝》、《细说民国》、《细说史前中国》及《细说三国》等,在学术界和普及历史知识上有很大的影响。
黎老师晚年,似有意完成“细说中国全史”的大业.因此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签约,先将《细说清朝》、《细说明朝》、《细说元朝》、《细说三国》等重新编排出版。并且着手准备写《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五代》、《细说宋朝》。但著作尚未完成,不幸于1998年12月30日逮归道山。
师母黄鸿书女士,通过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王成勉教授带来口信,说黎老师对正在撰写的几部“细说”已经收集了不少材料,只要略加整理即可成书,希望由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曾受业于黎老师的师友们襄助整理,将黎老师的心愿完成。我的硕士论文是在黎老师指导下完成的,而且是黎老师所指导学生中年纪最小的,故义不容辞地接下这个任务。
在审视王成勉教授带回的黎老师遗稿后,发现除了《细说秦汉》已完成十三节,写到吕不韦外,其余的各断代,仅有一些复印资料,而且主要是由陈庆麒所编的《中国大事年表》中摘印出来,在上面加注少数眉批而已,并未留下任何完整或成段的笔记,所以这些“细说”除了重写外,我们无法为之增补整理。
秦汉部分由于已有十三节,我们决定设法将之完成。师友们研究的结果,认为黎老师的《新三国》是由刘邦谈起,恰可补其不足,所以这部(细说秦汉》的整理稿中的第一四节至第三五节以后的内容,是从《新三国》中摘录下来的。为弥补秦始皇至刘邦间的一段空白,将黎老师所撰《楚汉战史》作为附录。
当然如此处理,有明显的不足,例如:秦始皇、项羽等部分,无法补足。同时语气也前后不一致,不过至少保存了黎老师的基本观点。
在整理过程中,吕不韦之前的十三节,除更正一些错字外,对明显笔误之处,亦加以更正。例如:原稿16页云:“这一张世系表中的圈圈,有一个是在女修与伯益之间,有五个是在伯益与中衍之间”,查所画世系表及《史记》所载,“五个”应作“四个”方是,故加以更正;页37:“宣公在位十二年,成公在位四年。在位十二年。成公死后,德公的小儿子穆公继位。”句中“在位十二年。”为衍句,故删之;又44页:“梁国在今天山西省的韩城,姬姓与周王室同宗。”按:韩城属今陕西省,非山西省,故改之。另外,这部分黎老师在多处曾注明附地图,但未能找到地图原稿,故地图从缺。至于节录自《新三国》的部分除明显错字外,不更动一字一句。
整理稿完成送至上海人民出版社,责任编辑崔美明女士认为,《新三国》主要是陈述三国历史,两汉部分只是为了说明大时代的背景,如此移人,不免显得轻重失衡。而且汉武帝时代分量过轻,文景时代和昭宣时代完全缺失,也是不合适的。四十五节的总的篇幅,也只有十万字上下,与其他各部“细说”史不一致。因此和我商量,希望能够加以增补。对于黎老师著作的出版,身为学生希望能够忠实保持原貌,不动一字。但出版社的立场不得不考量,经研究讨论,崔编辑和我一致同意,委请老友王子今教授进行补编。
王教授为著名的秦汉史专家,著作等身,肯为《细说秦汉》补编润色,以增其光彩。在此深表感谢之意。补编的经过,王教授在《补编后记》中已有详细说明,于此不再赘述。
对于“细说体”的精意,黎老师在大陆版《细说元朝》等书《自序》、邓广铭先生的蓄“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序言》、唐振常先生的《黎东方先生讲史之学》已有介绍,但最能忠实反映黎老师撰写“细说体”真意者,鄙意认为当推马先醒老师所撰《国史“细说体”的创立及其特色》一文。
马先醒老师为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硕士、文学博士,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与劳斡教授联合指导)均在黎老师指导下完成,曾担任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主任,台北简犊学会、中华简续学会创办人,著名秦汉史及简犊学专家。
现为使读者更深入了解“细说体”之精意,征得业师马先醒教授的同意,将《国史“细说体”的创立及其特色》附载于本书以供参考。
受业
陈文豪谨记
2001年8月10日初稿
2002年7月10日二稿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