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心理学导论

第四节:能力的个别差异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能力完全相同的人。这是因为人的先天素质不同,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从事的实践活动不同。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和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了解人的能力差异,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能力特点,因材施教。

  一、能力的类型差异

  (一)一般能力的类型差异:人在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方面存在着类型差异。

  知觉方面的类型差异有:(1)综合型。知觉具有概括性和整体性,但分析能力较弱;(2)分析型。知觉的分析能力较强,对事物的细节能清晰地感知;但对事物的整体知觉较弱;(3)分析综合型。知觉兼有上述两种类型的特点。

  记忆方面的类型差异根据个人记忆材料的方法可分为:(1)视觉型。视觉识记的效果较好,画家多属于这种类型。达·芬奇在十几岁时,到一个寺院游玩,看到很多壁画和雕刻。回家后他全部默画下来,不仅轮廓、比例、细节一样,而且彩色明暗也很逼真。(2)听觉型。听觉识记的效果较好,音乐家多属于这种类型。贝多芬在完全耳聋后,仍能根据听觉表象创作出第九交响曲。(3)运动型。有运动觉参加时识民效果较好,运动员属于这种类型。(4)混合型。运用多种表象时识记效果较好,大部分人是属于这种类型。根据个人识永同材料效果和方法可分为:(1)直观形象的记忆型。这种人识记物体、图画、颜色和声音较好。艺术家属于这种类型。(2)词的抽象记忆型。这种人识记词的材料、概念和数字较好。数学家属于这种类型。(3)中间记忆型。这种人对上述两种材料的识记效果都较好。大部分人是属于中间型。

  言语和思维方面的类型差异有:(1)生动的思维言语型。这种人在思维和言语中有丰富的形象和情绪因素。(2)逻辑联系的思维言语型。这种人的思维和言语是概括的、逻辑联系占优势。(3)中间型。

  (二)特殊能力的类型差异:特殊能力的类型差异是指完成同一活动可以由能力的不同组合来保证。如,同是音乐成绩优异的学前儿童,一个可能具有强烈的曲调感和很高的听觉表象能力,但节奏感弱;另一个可能具有很好的听觉表象能力和强烈的节奏感,但曲调感较弱;第三个可能具有强烈的曲调感和音乐节奏感,但听觉表象能力较弱。他们三人在音乐才能结构方面存在着差异。

  击剑运动能力由观察力、反应速度、攻击力量和意志力等所组成。普尼研究了三个具有同样水平和同样运动成绩的击剑运动员,发现他们的能力组成因素及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一个击剑家反应速度并不突出,但具有高度发展的观察力和正确地估计情况与及时作出动作的能力;另一个则以一般的灵活性与坚韧性为特点;第三个则有强烈的攻击力量和必胜的信心。

  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合人口的智力差异从低到高有许多不同的层次。但在全人口中,智力颁基本上呈常态分布:两头不、中间大。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推孟和梅里尔对2904个2岁至18岁的儿童进行测验,根据测得的智商颁情况,可列出一张智力分级表,从表中的智商与百分比分别作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可以画出一条曲线,这和曲线基本上呈常态分布。

  标准的常态分布曲线两侧是完全对称的。但是,智力分布曲线的两侧并不是完全对称的。智力低的一端范围较大。即智力低下的人比智力主的人为数略多。这是因为人类智力除按正常的变异规律分布外,还有许多疾病可以损害大脑,导致智力低下。但是,智商是可以变化的,采取适当措施,经过若干时间后,智力高的一端范围将会逐渐扩大。

  我国古代称超常儿童为“神童”。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1岁就开始识字,5岁开始做诗,9岁已精通声韵。西方国家称超常儿童为“天才儿童”。例如,莫扎特5岁时就开始作曲,11刚时已能创作歌剧。在日本称为“英才儿童”。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致力于选拔“神童”。他把智力高的人称为金人,其余的称为银人、铜人或铁人。他认为,应该把金人培养为领袖,并教他们哲学、玄学和科学。

  本世纪初,主要以智商作为天才儿童的指标。美国心理学家推孟首先用智力测验来鉴别天才儿童,并把智商超过140的儿童就称为天才儿童。一般研究者把智商130作为划分天才儿童的最低临界线,也有把智商140或120作为最低临界线。他们把智商作为天才儿童的标志。根据斯坦福——比奈智力量1972年常模数据。高智商人数的比例为150和150以上的,约占人数的0.1%。140和140以上的约占人数的0.5%,130和130以上的约占人数的2.5%。120和120以上的,约占人数的10%。

  本世纪50年代后,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仅用智力测验来鉴别天才儿童是有局限的,仅用智商来鉴别天才儿童是带有片面性的,应该将多种指标结合起来评定天才儿童。例如,蒲莱查尔德认为,天才儿童应该具有创造力,而智力测验不能鉴别创造力。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在天才儿童的定义中应该包括特殊能力。他们建议扩大天才儿童的概念。

  1972年美国联邦教育部根据许多研究的结果,规定天才儿童应该包括下列方面(1)一般智力;(2)特殊学习能力倾向;(3)创造性思维;(4)领导才能;(5)视觉和演奏艺术;(6)心理运动能力。以上六个方面,儿童只要有一个方面表现优异,就可以称为天才儿童。后来,删去了这六条。

  1978年美国心理学家任朱利认为,美国联邦教育部在1972年所提出的五个方面,并没有包括天才儿童的重要成分——非智力因素,因此是不全面的。他提出了天才儿童三个圆圈的概念。他认为,天才儿童应该:(1)具有超过一般水平的能力,包括一般能力,也包括特殊能力;(2)工作的责任心强,力图完成任务,有强烈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情、自信和有毅力;(3)较高的创造力。任朱利认为,天才儿童是这三个方面的心理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按照任朱利天才儿童的概念,在智力方面,比传统的天才儿童的标准降低了,只要求中等以上的水平(即110~120以上)。儿童只要其他两方面心理成分符合要求,就能成为天才儿童。

  我国的一些心理学家和任朱利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超常儿童的心理结构不仅包括优异的智力和创造力,还包括良好的个性倾向和品质。

  1983年坦纳鲍姆提出,天才是由五种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这个定义被称为心理社会的定义。这五个因素是:(1)一般能力,(2)特殊能力,(3)非智力因素,(4)环境因素,(5)机遇因素。

  2、于超常儿童主要的研究:英国学者高尔顿最早对天才人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分析了977个名人家族系谱,1969年发表了《遗传的天才》一书。他在书中概括了天才的特点,声称智力是遗传的。他剥掉了天才的神秘外衣,把它排列在正态分布曲线上。他指出,天才在人类能力的分布上,严格遵循正态分布。这种分布在100万人中最多有250人是天才。

  推孟等人对天才儿童进行了著名的追踪研究。发现智商在140以上的天才儿童无论在体格、情绪稳定性、健康和社会适应性方面都比一般同龄的儿童为好。天才儿童学业成绩优异、经常跳级,学习兴趣和社会兴趣都很广泛,性格比一般儿童为好。他们的研究,也否定了高智商者多数人在身体和性格上有缺陷的偏见,也否定了对聪明儿童进行加速教育有害的观点。

  我国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从1978年开始对超常儿童进行调查和追踪研究。这是一项全国范围的协作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发现,超常儿童表现为多种类型:有的幼年大量识字,3至4岁掌握汉字两千多个,能够津津有味地阅读儿童读物;有的5岁开始学写字和作文,文笔通顺生动;有的数学才华早露,2岁多就表现出对算术的特别兴趣,4、5岁已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有的长于外语,7岁时就已掌握了英语常用词3000个以上,能阅读英文儿童读物,还能自如地同外宾用英语会话;有的是小画家、小歌手;有的在抽象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方面都发展得很优异,等等。超常儿童智力发展水平也不一样,有的超常儿童高于同年龄常态儿童发展水平两岁以上,有的则高于同年龄常态儿童发展水平四至五岁。

  该协作组的研究还发现了超常儿童的共同特点:

  1、浓厚的认知兴趣,旺盛的求知欲;

  2、思维敏捷,理解力强,有独创性;

  3、敏锐的感知觉,良好的观察力;

  4、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

  5、进取心强、自信、勤奋、有坚持性。

  超常儿童个性发展的速度比常态儿童快得多,个性发展水平也明显地高于常态儿童。从总体上看,超常儿童的社会适应性比较好,情绪比较稳定,意志坚强,喜欢并善于智力活动,动机效能高,特别是成就动机的水平较高等等。该协作组的一项研究表明:超常儿童在主动性、坚持性、自制力、自信心和个性的某些情绪特征的发展水平高于常态儿童。他们对天津市超常儿童实验班和北京师范大学小学二年级的同龄儿童进行比较研究,超常和常态儿童各取20旬作被试。结果,两组儿童得分的差异是显著的,超常儿童几项个性特征所得总分明显地高于常态儿童,在分项中,主动性、坚持性和自信心方面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资料表明,超常儿童的体质上的健康水平超过同龄人,这和推孟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为了加速超常儿童健康成长,目前在我国已经有30多个中小学建立了超常儿童实验班,十余所大学办起了少年班,许多学校允许超常儿童提前入学、插班或跳级等等。有些师范院校开设了超常儿童心理学课,有些教育系设置了超常儿童教育专业。

  3、超常儿童的特质:许多学者对超常獐的特质进行了研究,这对鉴别超常儿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鉴别超常儿童提供了观察线索。

  (1)高韦和托伦斯:1971年,高韦和托伦斯要求教师指出具有下列特征的学生,协助对天才儿童的鉴别。(1)最好的学生,(2)领导能力最强的学生,(3)最具有创意的学生,(4)学习动机最强的学生,(5)对科学最有倾向的学生,(6)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7)在班级里最受欢迎的学生。

  (2)加德纳:1977年,加德纳提出几个特征,作为教师鉴别天才儿童的参考。(1)独创性强或技术水准高,(2)学习轻松和迅速、好奇心强,(3)身高、体重和健康方面都超过普通人的发展水平,(4)多才多艺,(5)比一般儿童提前运用许多词汇,(6)记忆力强,(7)观察敏锐,反应动作迅速,(8)能够解决高度抽象的问题,(9)掌握阅读技能迅速,(10)对语文的理解力强,(11)具有独立性和支配性,社会适应能力强,(12)可能产生个人或社会的问题,(13)潜能充分,(14)兴趣广泛。

  (3)吉尔奇特:1980年吉尔奇特认为,在推荐学生时要注意儿童是否经常有下列行为表现:(1)好奇心强烈,(2)不寻常的毅力,(3)对重复机械工作厌烦,(4)工作的独创性,(5)丰富的想象力。

  (4)邓拉普::邓拉普对天才儿童进行积极特征和消极特征两个方面的研究。这对于鉴别天才儿童更具有参考价值。

  积极特征。天才儿童身体都很健康,适应性强,友好,理解力强,感觉敏锐。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1)好奇性强,(2)对文字和概念有兴趣,(3)词汇丰富,显示创造性,(4)喜爱阅读,阅读速度快,并容易理解,(5)喜欢与成人交友,(6)兴致勃勃,富有幽默感,(7)理解力强,(8)容易指导,(9)好胜心强,(10)能够找出事物之间关系,联想能力强,(11)对科学、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具有浴趣,(12)记忆力强,(13)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14)爱好制图、收集、分类等。

  消极特征。天才儿童可能具有下列消极特征:(不注意书法、拼字差,由于对细节少耐性,算术有时做错,(2)漫不经心、不愿意休息、给人找麻烦、捣乱,(3)作业不能准时交,对作业不热心,对不感兴趣的学科反应冷漠,(4)常有与他人隔绝的态度。

  (5)斯物拉克:斯特拉克对智商在120以上的300名中学生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在适应上有下列问题:(1)自卑感和不圆满感,(2)在选择职业和专业上发生困难,(3)在人际关系上不尽如意,(4)自觉到未能发挥自己的智力潜能。

  超常儿童会有自卑感和不圆满感,这是因为他们特别聪明,抱负水准特别高,有时会把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较,有时由于他们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差距很大而造成的。马斯洛也指出,有些自我实现的人,虽然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可能自认为是一个失败者。他们在选择职业和忖业时也可能发生困难,因为他们对一些问题考虑过多,一时难以作出判断。超常儿童的发展超过同年龄的儿童,他们的想法和做法不易为同龄人接受,这样在人际关系上可能会不尽如意,产生孤独感,影响社会关系的协调等。

  (二)低常儿童

  1、什么是低常儿童:低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并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低常儿童又称智力落后儿童、弱智儿童、智力不足儿童、智力残疾儿童等。

  当代心理学根据下列三个指标来确定低常儿童:

  (1)智商明显低下。一般认为,智商在70以下的儿童是低常儿童。推孟认为,智商在70以下的儿童都可以称为低能,其中智商在50~70之间的儿童称为高级低能;25~50之间的儿童称为中级低能;20~25以下的儿童为低级低能。

  (2)社会适应不良。低常儿童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能适应。例如,不能从事简单的劳动,生活不能自理,在学校里不能跟班学习等。

  (3)问题发生在早年。低常儿童的问题发生在早年,发生在发育阶段,即发生在1岁至16岁或18岁以前。

  根据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小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的公报结果,有人推算出全国智力残疾约1017万人。北京医科大学左启华教授主持完成“七五”攻关项目《全国0~14岁儿童智力低下流传病调查》,我国3亿儿童中至少有250万儿童患有智力低下症。近年完成的一项调查还表明:我国儿童智力低下患病率为1.07%,其中城市为0.75%,农村为1.46%;男性儿童为1.13%,女性儿童为1.01%。

  2、低常儿童的分类:从1920年开始,一般将智力不足分为:白痴、愚印和低能三类。1954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将智力不足儿童分为三类:轻度智力不足(智商在50~69),中度智力不足(智商在20~49),重度智力不足(智商在20以)美国智力缺陷协会将智力不足者分为4种:轻度、中度、重度和深度。

  我国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智力缺陷协会的分类标准把低常儿童分为4级。

  (1)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一级智力残疾儿童智商在20或25以下,适应行为极差,面容明显呆滞,全部生产需要他们照料。运动感觉功能极差。

  (2)二级智力残疾(重度)。二级智力残疾儿童智商在20~35或25~40之间,适应行为差,即使经过训练也难达到生活自理,仍需要他们照料,运动、语言发育差,与他们交往能力也差。

  (3)三级能力残疾(中度)。三级智力残疾儿童智商在35~50或40~55之间,适应行为和实用技能不完全,生活能部分自理,能做简单的家务劳动,具有初步卫生和安全常识,阅读和计算能力很差、对周围环境辨别能力差,只能以简单方式与人交往。

  (4)四级智力残疾(轻度)。四级智力残疾儿童的智商在50~70或55~75之间,适应能力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具有相当的实用技能,生活能自理,能承担一般的家务劳动或工作,但缺乏技巧和创造性,在一般指导下能适应社会,能比较恰当地与人交往。

  在低常儿童中,极重度占5%,重度和中度占20%,轻度点75%。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在北京城区23万人口的抽样普查低常儿童发生率时,查出779个,其中轻、中、重病人的分布为轻度占65%,中度占25%,重度占10%。

  3、低常儿童的心理特点:低常儿童不是某一种心理活动水平低下,而是整个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水平都很低下。低常儿童的心理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1)注意。重度智力低常儿童完全缺乏注意力,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置若罔闻;轻度智力低常獐可以有被动注意,对有兴趣的事物也能有主动注意,但注意力不稳定,注意广度也狭窄。

  (2)知觉。低常儿童知觉范围狭窄,速度缓慢,内容笼统而不够分化。

  (3)记忆。低常儿童对词和直观的材料识记都很差,再现中会发生大量的歪曲和错误,缺乏逻辑和意义的联系。记忆的保持也很差,视觉表象贫乏、缺乏分化和不稳定。

  (4)言语。低常儿童的言语出现迟而且发展缓慢,意义含糊,词汇量小,缺乏连贯性。

  (5)思维。低常儿童的思维带有具体性,概括水平低,在归纳、推理和概念化上都有困难,限制其对抽象教材的学习。

  (6)个性。低常儿童在个性上表现出沮丧、缺乏自信、对人有敌意,情绪紧张、压抑,常常以失败的心情来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思想方法绝对化,等等。

  罗宾森和麦克米伦等人研究低常儿童的人格特征,一般可以概括为:(1)智能不足者与普通人的人格特征只有量的区别,没有质的不同,(2)智能不足者焦虑高,(3)自我概念比普通人消极,(4)更多地使用原始的防卫机制,如拒绝、退化和压抑等。在防卫机制使用上缺少变通,他们对心理冲突常常束手无策,(5)对接纳和赞许的需要比一般人为高,(6)好胜性比一般人低,(7)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遇事反应刻板、缺乏弹性,(8)智能不足儿童比普通儿童更受外在动机所左右。安全、金钱、舒适或其他具体的奖励,会更使他们感到满足。物质鼓励比精神鼓励更能改变他们的行为。

  4、低常儿童的成因。智力落后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往往同时有几种原因。在医学上,把可以在出生前找出的原因称为“先天性”成因,而把出生后可以找到的原因称为“后天性”成因。国外一些研究表明,两者的比例大致是8比2,我国的一些研究表明,先天性的比例相对少一些,但仍比后天性的比例大得多。先天因素也不完全是遗传的,有可能是胎儿期发生的脑障碍所造成等。

  一般将智力落后的成因分为四类:

  (1)产前原因。主要有染色体异常(引起先天愚型)和代谢性缺陷(引起的苯丙酮尿症)。父母近亲婚配,母亲孕期患病、经放射线照射、情绪不佳、营养不良,等等。

  (2)产程原因。产程过长过过短会造成智力落后。产程过长容易造成新生儿缺氧而导致智力低下;产程过短则容易造成婴儿颅内毛细管破裂出血,影响脑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智力低下。胎位不正,造成脑操作或缺氧,也会影响智力发展。

  (3)产后原因。如脑膜炎和脑炎的后遗症,脑创伤、营养不良、缺乏早期教育等等。

  (4)找不出原因或找不出主要原因。智力落后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首先要通过优生优育防止低常发生。也要正确对待智力落后儿童,不能滥用低常儿童这一概念。低常儿童是确实存在的,但毕竟是少数,同时也不能低估智力落后儿童发展的可能性。一项研究表明:24个智力落后儿童,1935年他们的智商平均是58;15年后,他们的智商平均到72;到了60年代智商又平均提高了6。并且,大多数人都能适应社会生活。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并且把病理诊断和治疗、心理治疗和教育措施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智力发展,开发智力潜能。

  三、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人在能力有早期表现,也有中年成才和大器晚成。我国汉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充说:“人才早成,亦有晚就。”

  (一)能力早期表现:能力的早期表现又称人才早熟。古今中外有些人在童年期就表现出某些方面的优异能力。例如,诗人白居易,1岁开始识字,5、6岁就会做诗,9岁已精通声韵。唐代王勃6岁就善于文辞,13岁时就写了著名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流传千古。当代我国也涌现出出不少超常儿童。例如,宁铂2岁半时就有背诵诗词30多首,13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岁毕业,留校当助教,给研究生讲授专题课。又如,谭文西(阿西)在8岁时画“群猫游戏图”,图上百只姿态不同的猫栩栩如生。他的《桂林山水》画荣获第四届国际儿童绘画比赛一等奖。国外,德国大数学家高斯3岁时就会心算,8~9岁时就会解级数求和的问题(从1累积加到100的和等于尾数之和乘以级数个数的1/2,即5050)。他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大部是在14~17岁这个阶段作出的。德国大诗人歌德在9岁时就能用德文、拉丁文和希腊文写诗。美国著名科学家维纳在3岁时就会阅读,14岁从哈佛大学毕业,19岁获博士学位,成为控制论的创始人。

  能力早期表现在音乐、绘画等领域中最为常见。根据哈克和齐汉的研究,儿童在3岁左右开始显露音乐才能的情况最多。

  能力的早期表现,一方面是有良好素质基础,同时与其环境的早期影响,家庭的早期教育和实践活动都有密切关系。

  (二)中年成才:中年是成才和创造发明的最佳年龄,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中年人年富力强、体格健壮、精力充沛、敏锐、少保守,既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又有丰富的基础知识和实际经验。中年期是个人成就最多,对社会贡献最多的时期。一般认为,30~45岁是人的智力最佳年龄阶段,其峰值在37岁左右。

  有人对32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作了调查,发现其中301人在30~50岁之间取得研究成果。据我国张笛梅统计,从公元6500年至1960年,共1243位科学家,发明家作出1911项重大科学创造发明,王通讯等据此作出科技人才成功曲线。

  美国心理学家李曼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一直从事人的创造发明研究。他对大量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家等的年龄与成就的相关进行了研究。他认为,25~40岁是成才的最佳年龄。他的研究还表明,从事不同学科的人最佳创造年龄是不同的。

  创造有个最佳年龄阶段,但并不是说人在这个年龄阶段之外就不可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有人早熟,也有大器晚成。另外,随着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创造的最佳年龄将向两端延伸。

  (三)能力晚期表现:有些人的才能表现较晚。能力的晚期表现又叫大器晚成。

  我国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在61时才写成巨著《本草纳目》,画家齐白石在40岁时才显露出他的绘画才能,50岁时成为著名画家。在国外,摩尔根发表基因遗传理论已经60岁了,达尔文在50多岁时才开始有研究成果,写出名著《物种起源》一书。

  能力晚期表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因为年青时不努力,后来加倍勤奋的结果;也可能是小时智力平常,通过长期的主观努力,智力像菊花一样,到了人生的秋天才显示其绚丽多彩。大器晚成的原因可能还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阶级地位有关。例如,苏联的古谢娃出生在西伯利亚荒村,40岁时才开始学文化,她和独生子一起毕业于农业大学,73岁时才获得博士学位。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