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带有情绪色彩,而且以不同的心情、激动和紧张状态表现出来,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影响下,人在一定时间里表现出的一定的情绪。最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
一、心境
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如得意、优虚、焦虑等。心境具有弥散性,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由一定情境唤起后在一段时间里影响主体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处在某种心境中的人,往往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心境与人们通常所说的“心情”比较一致。在舒畅的心情下,人们对事物产生欢快情绪体验,甚至连花草树木都在“微笑”、“点头”惹人喜爱。在消极的心境下,人们往往以不良情绪看待事物,做事枯燥乏味,容易激怒。中国古语:“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而喜”,说的就是对同样一件事具有不同心境的人体验各不相同。
心境往往由对人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引发产生。工作顺逆、事业成败、人际关系、健康状况、环境的舒适与否都可能引起人的某种心境。当然,主观认识对心境的产生和持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心境持续的时间可以是几小时、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判别甚大。某种心境的持续时间依赖于引起这种心境的客观环境和个体的个性特点。在客观环境方面,影响心境持续时间的因素是事件对个体的重要性。事件越重大,引起的心境越持久。如失去至亲往往使人长时间地沉浸在悲伤和郁闷的心情中。一般来说,性格开朗、灵活的人受不良心境影响的时间少些;性格内向、沉闷的人心境持续时间可能长些。有的人甚至长期为某事耿耿于怀、郁郁寡欢。
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和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积极、良好、乐观的心境会促进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高活动效率,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有益于人的健康。消极、悲观的心境则使人厌烦、意志消沉,降低人的活动效率,有碍于健康。学会对心境的调节控制,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十分重要。
二、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激情往往由与人关系重大成功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沮丧和绝望、至亲突然逝世后的极度悲伤等,都是激情状态。另外,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分抑制,也很容易引起激情。例如,对某种痛苦忍耐过久、抑制过度,一旦爆发出来就会是强烈的激情状态,难以控制。
激情的发展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1)由于意志办减弱,身体变化和表情动作越来越失去控制,高度紧张使细微的动作发生紊乱。这时人的行为受情绪体验的左右。(2)人失去意志的监督,发生了不可控制的动作和推动理智的行为。(3)激情爆发后的平息阶段。这时会出现平静和疲劳现象,严惩时甚至精力衰竭,对一切事物不关心,精神萎靡。
激情发生有很明显的外部表现。如面红耳赤、咬牙切齿、哭泣呼号、手舞足蹈等,有时甚至出现痉挛性动作,言语过多或不流畅。在激情状态下,人的认识活动范围缩小,控制力减弱,对自己行为的后果不能作出适当的估价。然而,控制激情是完全可能的,在激情发生的最初阶段有意识地加以控制,能将危害性减轻到最低限度。当然,激情也有积极的一面,有些激情状态也能推动人的活动,成为活动的强而有力的推动力。
三、应激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例如,在紧急状态下(地震、火灾),人们迅速作出判断,使机体各部分动员起来处于高度紧张的应激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产生应激状态的原因有:(1I)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面临事件提出的新要求不一致,没有现成的办法可以参考,需要进入应激状态。(2)已有经验不足以应付当前的境遇而使人产生无能为力的失助感和紧张感。
应激状态对人的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有时应激引起身心紧张有利于主体全力解决紧急问题。维持一定的紧张度,保持高度警觉,有助于认知功能的发挥,使人作出平时所不能作出的大胆判断和动作。但是,有时应激所造成的高度紧张又会阻碍认知功能的正常发挥。紧张和惊恐也会导致人们感知、注意产生局限,思维迟滞,行动刻板,正常处理事件的能力反而大大削弱了。
在应激状态下人的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生物反应,如腺体和神经递质的活动使机体紧急动员起来,肌肉紧张,血压、心率、呼吸发生变化。这些活动有助于个体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刺激,维护机体功能的完整性。但是,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也引起人体生物化学保护机制的溃退,从而导致某些疾病的出现
应激能引起“一般适应综合症”的发生。这种症状:一般分三个阶段:(1)惊觉阶段。应激初期,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率上升,血糖和胃酸增加,机体处于适应性防御状态。(2)阻抗阶段。有机体提高代谢水平,动员保护机制以抵消持续的情绪紧张。(3)衰竭阶段。紧张持续,有机体的适应性贮存全部耗尽。这时机体被自身防御作用损害,导致适应性疾病。可见,对应激的控制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