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心理学导论

第三节:儿童的言语发展

  心理学家对于儿童的言语发展,时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结了儿童言语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并提出了一些言语发展的理论构想。

  一、言语发展的阶段性

  儿童的言语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一般在5~6岁时,儿童就已掌握了其母语的大部分内容。早在1岁前,儿童就能由咿呀学语转而说出第一个字,到2岁时,大多数儿童就已开始将字词合并,组成简单的“句子”。就这样,儿童通过跳跃式的前进,言语水平不断提高,词汇量突飞猛进,所使用的句子也明显变长,儿童开始造出并理解复杂句。然而,如果说儿童6岁前就学完了语言的全部,那是不恰当的,因为语言的很多细节都是在初小阶段(6~12岁)甚至更晚些时,才能得以完善的。但是言语发展的一般理论都以学龄前儿童言语发展为研究对象的。

  (一)呀呀学语阶段

  婴儿学会说话前,能发出很多声音:哭、笑、叫等等。但在5~6个月左右,婴儿所发出的呀呀语类似成人语言中所使用的声音.并能将辅音和元音相结合而连续发出。在呀呀学语阶段,婴儿常发出这种声音,有时,没有别人在场,也是如此。

  生长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的女儿大约都在同一年龄阶段开始咿呀学语,而且发出的声音中有很多都是相似的。有人妹制了不同国家婴儿的咿呀声,加以比较,结果发现,一般人很难单凭咿呀声音区分这些婴儿的国籍,这些咿呀声太相似了。可见,自发性咿呀声的产生,似乎受到生理或成熟因素的影响。从总的方面来看,儿童的生理因素或所处的文化环境都不会影响到儿童呀呀学语的进程。

  从呀呀语期开始,幼儿在发音方面经历着两个相反相成的过程:一方面逐步增加符合母语的声音,另一方面逐步地淘汰环境中不用的声音。直至1岁左右,大多数儿童开始产生第一个能被理解的词。呀呀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这一阶段,学会调节和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为以后真正的语言产生和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单词句阶段

  儿童在1周岁左右,开始能说出有意义的单词,对经常接触的人或物,能在不同情况下正确称呼,表现出了一定的分化和概括能力。但讲字吐词十分缓慢,最初说出的单词只是作为事物或动作的一般标志,随后不久开始出现单词句。单词句指儿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比该词更为丰富的意思。例如,某些情境、意愿、感觉状态等,本来需要用一个完整的句子才能表达的意思,而儿童则常用某个词来表达。如一个儿童说“鞋”,并反复提到,你可能莫名其妙,直到他母亲过来解释:“响,那是他在说‘我要穿鞋’”。此时,你可能才恍然大悟。

  儿童使用单词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和动作、表情紧密结合;二是意义不太明确,语言不太清晰,成人必须根据儿童所处情境和语调线索来推断其意思;三是词性不确定,经常把名词当作动词使用。说明,儿童处在单词句时期,实际上并没有掌握句子的结构和语义范畴方面的知识,只是一概用单词对整个情境作笼统地表述。

  (三)双词或三词组合阶段

  从1岁半到2岁开始,儿童出现了由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语句,如“妈妈鞋鞋”等,这种句子虽比单词句表达的意思要明确一些,但其形式是断续、简明和不完整的。

  儿童双词句的发展起先比较缓慢,以后的发展则急剧增加,在比较短的时期内逐渐出现了词的大量组合,并开始能适当地用单词或两个词组合起来粗略的表达语义关系。

  (四)完整句阶段

  很多儿童在2岁前说出的话还不是真正的句子。到2~3岁间,他们学仁了说出有主语和谓语的句子,他们会说:“爸爸出去了”,“卡车到哪儿去?”或“妈妈抱我。”这些句子基本上都是完整句,前一阶段的“妈妈鞋鞋”,这一阶段已可以清楚地表达为“妈妈穿鞋鞋”、“妈妈天在穿鞋鞋”等完整的句子。句法发展的过程是从无修饰的简单句发展到有修饰的简单句,最后能够使用连词构成复合句,如“你玩娃娃和我玩积木”。

  尽管在此阶段,儿童言语的发展速度都很快,但每个儿童的言语发展速度间则有很大差异。一个3岁小孩可以说出比其他3岁小孩长得多且复杂得多的句子。衡量儿童的言语发展,年龄并不是很精确的尺度,目前往往采用口语语句平均长度(MLU)为指标。MLU的值是这样式计算的:先算出儿童所说句子包含的字词或音节的总数,然后以此总数值除以句子的个数即可得口语语句平均长度。例如,一个小孩说了100句话,然后,计算100句话中总共包含的字词或音节数。如,总共有300个词或音节,那么,即可得出小孩的MLU是否。

  儿童的言语发展到3~5岁时,变得异常复杂化了。一方面是儿童使用的句子增长了,词汇量扩大了,但除此之外,儿童造句所使用的方式变化了,大约到5岁时,儿童开始使用具有成人语句特点的两种句子“修饰句”及“反义疑问句”。

  二、言语发展理论

  一般来说,言语发展理论往往要能解释以下三个重要事实,才能为大家所承认。首先,为什么各种言语的基本万分如此繁杂,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在学习言语时所采取的基本方式竟如此相同。其次,儿童在入学接受正规教育前,已掌握了很多言语知识,而其父母则根本未给予他们任何正规的言语训练,那末,为什么儿童能在非正规的条件下,掌握了相当多的语言知识呢?其三,儿童的言语和思维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着的,他们在认识周围环境后,开始学会谈论周围的各方面的事物,这些现象又作何解释呢?

  下面,就根据以上三点内容,分别介绍并分析以下三个主要的言语发展理论。

  (一)言语的模仿说

  该理论认为,父母与儿童交谈,为儿童提供了语言句法、语法的模式。儿童通过模仿,不断学习掌握新的字、词以及句法、语法等,言语能力不断提高,逐渐接近于成人水平。

  人们通常认为,儿童模仿了父母的言语行为,因而学会了使用言语。言语的模仿说正是由此发展起来的。然而,这种理论只能解释言语发展中的一部分现象。许多事实证明,当要求儿童模仿的某种语法结构和儿童已有语法水平距离较大时,即使反复模仿,儿童也总是用自己已有的句法形式去改变示范句的句型,或顽固地坚持自己原有的句型。另外,儿童还经常地在没有模仿范型的情况下产生和理解许多新句子。这些都很难用模仿说来加以说明。

  (二)先天语言生成说

  该理论认为,尽管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种语言的词义和句法也存在很大差异,结构异常复杂,但人具有一种先天的特殊言语获得装置,所以,能很快地有效地掌握语言。

  这处理论也是有一定的依据的。伦尼伯格(LENBERG)分析了人类言语的生理基础后指出,人脑的某些特征以及鼻腔共鸣结构、面部(牙齿和嘴)等,决定了区别于其它动物,因而能发展语言。格奇温德(AGESCHWIND)等人的一些研究也同样发现:人脑的某些特殊结构及特殊功能为人类所特有,也决定了只有人类才具有言语能力。

  尽管仍有许多学者反对这种观点,然而,以下两种事实无疑支持了言语先天生成说:(1)儿童在5~6岁时,言语学习有着飞快的进步;(2)儿童未经正规教育,也可以掌握言语,并能达到相当的水平。因此,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CHOMSKY,1968,1975)断言:人类肯定具有语言学习的先天接收装置,如果不这样,那么,人不经过正规训练肯定不会如此轻易而有效地掌握语言。

  (三)言语学习的认知加工说

  该理论认为,言语的发展以认知发展为基础九前提。言语之所以以一种特定的规则、方式出场,是因为儿童通过言语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皮亚杰(J。PIAGET)是文盲便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语言依赖于思维”,“某种字词与短语出现于言语中,必须是在儿童掌握了相应的认知规则之后”。皮亚杰举例说,只有儿童在最终认识到藏匿起来的东西并未消失这一点时,他才可能开始谈论不在眼前东西。言语学习的认知加工说对儿童言语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儿童的言语反映了獐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