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心理学导论

第九章 思维

第一节:思维的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提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的反映,它们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或个别属性,而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例如,当人们研究“水”时,通过感觉和知觉只能认识水的颜色、形态和温度而通过思维能舍弃水的颜色、形态和温度的具体特征,而认识到水在大气压力760毫米水银柱时,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就会结冰;增加到100摄错度,就会沸腾这样的规律。因此人的思维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五种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过程。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人的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

  所谓间接性,就是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事物的媒介,理解或把握那些没有直接古籍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的事物,以推测事物过去的进程,认识事物现实的本质,推知事物未来的发展。例如,人类学家根据古生物的化石及其他有关资料,就能推知人类过去进化的规律;医生根据对病人的体温、血压、血液、尿液、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的有关资料,就能确诊病患和病因;气象工作者根据已有的气象资料,就能预知今后天气的变化;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可以推断学生的内心世界等等。所有这些都是间接的认识,是通过人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活动,即思维活动来实现的。

  所谓思维的概括性,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例如,人们把开头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称之为“枣树”;把枣树、苹果树、梨树等依据其根、茎、叶、果等共性归称为“果树”等。第二,将多次古籍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例如,每次看到“月晕”就要“刮风”,地砖“潮湿”就要“下雨”,就能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种概括促使人对客观事物内在关系和规律性的认识,也有助于人对客观环境的适应、控制与改造。

  思维的间接性是以人对事物概括性的认识为前提的。人之所以能够根据屋顶潮湿作出曾下过雨的推断,是因为知道下雨和屋顶潮湿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结果,而这种认识正是先由思维的概括性所获得的。因此,思维的概括反映和间接反映的特点是密切联系的。

  二、思维的种类

  思维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一)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动作思维

  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这种思维也称操作思维或实践思维。例如,3岁前的幼儿的思维就属于动作思维。他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触摸、摆弄物体的活动。聋哑人靠手势与摆型号对象的动作进行交往,也属于动作思维。成人有时也出现动作思维。例如,体操运动员一边进行运动操作,一边进行思维,也属于动作思维。成人的动作思维是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为中介,并在整个动作思维过程中由词进行调节和控制,与没有完全掌握语言的幼儿的动作思维不同。动作思维是人与高等动物共同具有的一种思维形式,但是人的动作思维与动物的动作思维具有本质的区别。

  2、形象思维

  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例如,一个人在考虑沿着哪条路可以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时,在他的头脑中会出现若干条通向目的地的道路,并运用其形象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选择一条最短、最方便的路线。汽车驾驶员就经常运用这种形象思维。学龄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形象思维是个体发展遥重要阶段。正常成人虽以概念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形象思维,特别是在解决比较复杂问题时,鲜明生动的形象或表象有助于思维过程的顺利进行。作家、画家等的文艺创作则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

  以概念、判断、揄等形式进行的思维。例如,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和概念进行数学运算或推导;科学工作者根据实验材料进行某种揄、判断等都是抽象思维。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形式。

  (二)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聚合思维

  以叫求同思维、集中思维、辐合思维、会聚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求同。这种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传统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组织、有条理的思维形式。例如,甲>丙,甲<乙,乙>丙,乙<丁,其结果必然是丙<丁。

  2、发散思维

  又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国徽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例如,要求人们根据“海”字把想到的一切有关“海”字的词组都说出来。这时,人们就要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想出海洋、海鸥、海盐、海魂等等。这种思维是无一定方向和范围,不墨陈规,不囿于传统方法,由已知探索求知的思维。思维的变通性(思维灵活、能随机应变)、流畅性(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和独特性(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是发散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

  (三)根据思维的结果是否经过明确的思考步骤和对过程有否清晰的意识,可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1、直觉思维

  是一种非逻辑思维,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他也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方式。例如,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在浴缸中洗澡时突然发现浮力定律;达尔文在阅读马尔萨斯人口论菱时突然司出“自然选择”理论;魏格纳在看地图时突然闪现出“大陆飘移”观念等等,都是直觉思维的典型例证。在一定程度上,直觉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凝聚或简缩。它具有敏捷性、直接性、简缩性、突然性等特点。

  2、分析思维

  也称逻辑思维,它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如学生通过多步的揄和论证解决数学难题,就是这种思维方式。

  (四)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可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常规性思维

  也称再造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如学生运用已学会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这种思维其创造性水平低,对原有知识不需要进行明显的改组,也没有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这种思维往往缺乏新颖性和独创性。

  2、创造性思维

  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例如,剧作家创造一个新的剧目,设计师发明一种新的机器等。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即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它不仅包括抽象思维,而且也离不开创造性想象。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