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心理学书籍

生气的时候能作出更好的抉择

  我们都会生气,当我们内心愤愤不平的时候,旁人总会劝告我们冷静,别冲动, 大家固有的意识认为,生气时所作出的行为,都是不理智的。

  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研究证实,生气可以让人的思维更清晰。若处理得当,不但不会扭曲人们的思维,还会在你陷人两难无法抉择时,给予适当帮助。

  以前我们常被告知,生气时容易失去理性,从而减弱对事物的判断力,因此千万 别在此时作出决定。但研究人员认为,生气会使人们更加注重实际情况,排除不必要 的干扰,因而可以帮助人们,尤其是平素缺乏理性思维的人作出更好的抉择。

  心理学家设计了三个不同的实验来观察生气后人的判断力都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在第一个实验里,研究人员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然后激怒其中一组受试者,而另 一组不做任何处理。之后,要求两组受试者就一份相同的论证材料进行分析,对论点 作出判断。结果发现,生气的受试者对待问题更具识别力,更倾向于强有力的论点。 相反,那些不生气的受试者对此却缺乏很好的分析判断能力。接着,研究人员对两组 受试者又进行了第二轮实验,要求他们对刚才所给材料的论证机构进行判断。结果表明, 生气的受试者在此问题上亦具有更好的分析能力。

  经过以上两轮的实验,研究人员挑选出那些不太善于作出理性抉择的受试者,采 用不同的论证材料进行了第三次实验。结果再一次证实,生气可以使一个典型的缺乏 逻辑判断力的人更具有理性。

  研究人员认为,生气更易使人注重事实真相,而忽略那些可能会干扰人们分析的 不相关因素,同时也会调动整个机体的力量,激发人们采取正确行动的潜力,从而有 效地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相对来说,在生气的心理状态下,我们能作出更好的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 要在生气的时候或者故意让自己生气才去做抉择。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要作出决定 的机会很多,从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到和谁结婚、从事哪种职业等。一般人都 会捍卫自己做选择的权利,不过有时我们会作出坏的决定,让自己不高兴或懊悔不已。 幸运的是,心理学家和神经生物学家取得的新发现能帮我们作出更好的选择。以下就 是他们提出的建议。

  别害怕后果。几乎我们的每个决定都牵涉到对将来的预计。每当此时,我们会想 象选择的后果会让我们有什么样的感受。通常我们只挑那些我们认为会让自己最快乐 的选项。

  从理论上来说,这种“影响性预计”不会错。唯一的问题是,我们并不那么擅长 这样做。人们常常过高估计决定的后果的影响,既包括坏的也包括好的。一个导致我 们作出坏预计的主要因素是“厌恶损失”——认为损失对人的打击要比相对应的收获 带来的高兴程度更深。尽管“厌恶损失”会影响人们的选择,当真的遭到损失后,他 们发现远远没有原先预计的那么痛苦。

  尽量发现那些作出过同样选择或者决定的人,看看他们有过什么样的感受;而不 是自己想象某个后果会让你感觉怎么样。记住,不论将来情况如何,对你的伤害或者 激励也不可能有你想象的严重。最后,不要总是患得患失。

  跟着自己的直觉走。我们很容易这样想:为了最好的决定必须花时间权衡各种不 同方案,但有时候不假思索的判断或者出于直觉的选择也一样好,甚至更好。矛盾的是, 有时候你拥有的信息越多,也许反而是直觉更能让你的处境好一点。过量的信息在所 有情况下都会是一个问题。在这种时候,还是避免有意识的选择,把决定权交给潜意 识的大脑吧。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采购简单的东西时,比如衣服或者厨房用具,如果先前仔 细衡量过不同选择,人们总会在之后为自己的最后选择高兴。但是对更复杂的东西, 比如家具,那些依靠直觉选择的人才笑到最后。但在你放弃对比优劣之前,还是小心 为妙。如果你面临的选择非常容易导致情绪化,直觉可能不会有好结果。

  考虑你的情感因素。你也许以为情感是做决定的天敌,可事实上情感包括在其过 程中。情感让我们在生命受威胁的情况下作出快速和下意识的决定。情感的作用还不 止于此。

  如果你试图在情感的影响下做选择,它会严重影响后果。所有情感都影响我们的 思考和动机,所以最好避免在做选择的时候受到它们的影响。奇怪的是,有一种情感 可以帮我们作出不错的选择。美国芝加哥的研究者发现,沮丧的人会花时间考虑各种 不同的选项,最终能作出最好的选择。实际上,很多研究都显示沮丧的人拥有世上最 现实的立场。心理学家为它取了一个名字:沮丧现实主义。

  和自己唱反调。你有没有过在和别人争论时,只提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而习 惯忽略不利于自己的证据?这就是普遍存在的“确认偏见”。如果我们相信自己正在 理智地作出决定,权衡所有可选方案的优劣,而实际上我们已经有了自己喜欢的选项, 我们想做的不过是使其合理化,这种“确认偏见”便会成为一个问题。而且我们倾向 于把其他人受“确认偏见”影响的程度估计得过高,却否认自己身上也会出现这样的 问题,这就使情况更糟。

  盯住眼前的目标。我们的决定和选择有一个奇怪的、使人为难的习惯:它们会和 不相关的东西联系到一起。这被称为“抛锚效应” 3每当我们只能基于极为有限的信 息做选择时,“抛锚效应”便有可能发生。由于信息太少,我们似乎更加容易让无关 的东西左右我们的判断。举例说,当我们走进一家商店,看见一件商品在打折的时候,

  “抛锚效应”就会发生。因为商品的原价成为了和折后价的对比,让我们觉得合算, 就算商品本身仍旧很昂贵。

  不要为无法补救的事懊悔。当你在一家昂贵的餐馆巳经吃得很饱时,尽管你知道 自己再也吃不下,可是还会尽量多吃一点。在这个坏决定的背后就是所谓的“沉没成 本误区”。早在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就发现,人们多么容易受到它的愚弄。

  其原因是,我们在一样事物上的投人越多,就越感觉投入其中不能自拔。投入的 不一定是金钱。没有人能不受“沉没成本误区”影响。要避免“沉没成本”的影响, 你必须一直提醒自己,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投入的也已经投入了。我们都痛恨损失, 但有时候明智的选择是,停止投人更多去填补“洞眼”。

  用另一种方式看问题。一些证据显示,经验和更好的教育可以消除“框架效应”, 但就连最容易受其影响的人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办法避免:从一个以上的角度看待你 面临的选择。

  注意社会压力。你可能以为你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但事实上没有人能对社会压 力免疫。无数实验表明即使最独立的人也会在权威的数字和同伴面前动摇。同伴的 压力会导致你作出坏选择。怎么避免社会影响的恶果呢?首先,如果你正在做一个 选择,是因为你认为这就是上司想要的,那么请三思。这时候你最有可能作出不负 责任的选择。

  限制你的选择。你可能觉得更多选择要比更少好。但是更多的选择导致你花费大 量时间权衡利弊。另外,更多的选择也增加了你犯错误的可能,因此会感到不满足于 自己的选择,害怕错过一个更好的机会。

  选择的这种矛盾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体现,但是它对一些人的影响更大。最糟糕的 是那些“最大化”的人,希望在作出决定之前检查所有可能的选项并找到最好的那个。 如果你愿意选择第一个能满足自己要求的选项就很好。即使这个选择不一定是最好的, 却依然最让你高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