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心理学书籍

扼住命运的咽喉——自励

  自励,是一种自觉,一种在困难面前不卑不亢和不屈不挠支持下的自觉,自励不 求人恩赐,不靠人同情,不怨天尤人。贝多芬,一个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乐圣”,用他的坚强意志与旷世才华,演奏 出了人类音乐史上荡气回肠的华美乐章。他将生命中所有的苦难化作一个个起舞的音 符,谱写成一曲最动人心弦的英雄悲歌。

  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家族是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父 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8岁便开始登台演出。在他19岁那年,法 国大革命爆发,他满怀激情地写了《谁是自由人》的合唱曲来表达自己对自由与民主的渴望。此后,他很快以自己的即兴钢琴迷住了维也纳人,其音乐旋律时而如溪水擴潺, 时而如惊涛骇浪,时而如暴风骤雨。有人曾评论贝多芬的即兴曲“充满了生命和美妙”。 贝多芬在26岁的时候,已经引起乐坛的重视。那时候的他风华正茂、鋳蹲满志,他那 动人的音乐清晰明亮,宛若初春大地的一抹新绿,虽然稚嫩,却生机无限地在乐坛上 铺展开来。

  然而,病魔却开始向贝多芬一天天逼近——在他的耳边总伴有一种“嗡嗡”的声音。 这种无休止的嗡嗡声日夜缠绕着贝多芬,像一个魔鬼在光明的道路上洒满阴森的迷雾。 贝多芬预感到一个寂寞无声的世界正在向他逼近,那将剥夺他生命中最宝贵的、不可 缺少的财富声音。

  作为一个音乐家,贝多芬十分清楚失去听觉意味着什么。他无法听清楚朋友们轻 松的谈笑,美妙的乐音也变得模糊不清。贝多芬悄悄地去看医生,尝试着用杏红油和 香草油敷在耳中。他战栗着,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医生身上,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医生已经对治愈他的耳疾表示无能为力。恐惧、痛苦、忧伤和愤怒充满了贝多芬那年 轻的心灵。在苦难中,贝多芬用尽他的整个心灵,对上苍、对万古不语的星空,悲愤 地呐喊:“哦,上帝,上帝呀,往下看看不幸的贝多芬吧……”

  最初,贝多芬甚至想割断他与音乐的一切联系,他要在美丽的乡村里做一个农夫。 可是,贝多芬怎么逃得了呢?他内在的音乐力量是那样的激越澎湃,像风暴中的大海, 他怎能逃离它?在他5岁时,在他受到父亲严厉的教训而站在风琴前饮泣时,他的泪水、 他幼嫩的手指、他那敏感的思想就已经同音乐永远地融在一起了。

  终于,贝多芬决定向苦难发出挑战:“我不能再忍受了,我要同命运搏斗,我要 扼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把退隐、逃避抛在了脑后。外来的灾难激发了贝多芬内在 的力量种崭新而坚定的手法,深切而纯洁的景象,赶跑了失败的软弱。

  在海利根斯塔特,贝多芬重新出没在寂静森林的浓阴处,乡村牧场的碧草间。在 那里,贝多芬漫步、构思和创作,用音乐虔诚地歌颂着大自然的辉煌壮丽、万千气象。 也就是在那里,他完成了著名的《第二交响乐》。

  1803年,贝多芬完成了他著名的《英雄交响乐》。这部交响曲的理想英雄主义是 自傲的音乐和个人的经历,宛如一部自传。在贝多芬的音乐中,塑造的“英雄”是不 怕痛苦,不怕死亡,敢于直面艰难险阻,去成就惊心动魄伟业的硬汉。这硬汉,也就 是贝多芬自己。他将自己不屈的精神升华,证明自己胜利地通过了命运的考试。

  从此之后,贝多芬所创作的一切重要乐曲,无一不是英雄同命运的抗争,无一不 是他同世界进行搏击的惊天动地的音响记录。贝多芬奏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他留 给人们的不仅是听不完的贝多芬音乐,更重要的是他留给了世人不朽的灵魂。

  从心理学上讲,贝多芬之所以在极度艰苦的状况下,一再创作出辉煌无比的音乐 篇章,这与他的自励人格有极大关系。自励人格的突出特点是能很快将生活中的压力 转化为自我励志的动力,并在不断的奋斗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自励人格的人还很善 于升华个人的精神痛苦,他们会把每一次生活挫折都当成个人成长的契机,从而磨炼个人的意志。

  贝多芬人格之高贵在于他每每生活失意时,都会在音乐创作中寻求内心的平衡, 以及他的傲视达官显贵,不因自己出身卑贱就去刻意巴结他们。他在音乐创作当中也 突出体现了他的傲骨。

  贝多芬一生的遭遇告诉我们,人并不是生来被打败的。真正的强者不会畏惧在人 生道路上袭来的暴风骤雨。我们的一生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困境,但是困难更能磨炼我 们的意志,锻炼我们的品格,只要我们不断自励,不断进取,终有一天理想会丰满我 们的羽翼,让我们飞得更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