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心理学书籍

哲理文章精选六则

  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

  照镜子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很普通的行为,出门前照镜子,回家后照镜子,洗澡时 照镜子,人们总喜欢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感觉看着真实的自己才踏实。通过照镜子也 能增加个人信心,帮助恢复斗志。

  与人交往,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人一眼看上去就不错,与自己很投缘, 果然大家谈得很好;而另外一些人一接触,感觉很讨人厌,结果真的很难相处。心理 学中有一条规律:我们对别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往往会使他人作出同样方式 的反应和回答。

  与人打交道时,我们发现自己的待人态度会在别人对我们的态度中反射回来。如 同你站在一面镜子前,你笑时,镜子里的人也笑;你皱眉,镜子里的人也皱眉。

  实际上,如果你事先就确认某人难以对付,则你很可能会多少带有敌意地去接近他, 那么对方也会对你不友好了。而如果你事先认为某人是友好的,你就会用友好的方式 去对待他,在你的感染下,他自然也以友好的方式待你。

  因此,保持友善之心才能让镜中的你与真正的你融为一体,这样朋友才能遍天下。

  外表看上去很健康的女性也会患抑郁症

  生活中,恨一个人很简单,爱一个人却很难。有抑郁倾向的人都是热衷于倾诉自 己不幸的人。任何人都可能去恨他人,但是,并非任何人都能够去爱别人。情感上不 成熟的人,可能会憎恨别人,只有情感上成熟的人,才有可能去爱别人。

  美国的ABC新闻,曾播了长达一周的关于抑郁症的特别报道。报道里出现的抑郁 症患者中,有外表看上去特别健康的女性。她们虽然在不停地向别人讲述自己的不满 或不幸,但身体却是非常健康的。她们说话声音有力,并且是用一种带有特别的憎意 或者说是带着某种敌意在厉声发泄着什么。那些患了产后抑郁症的女性也是一样的。

  总之,这些人并不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而只是一味地抱怨,发泄自己的不满。

  什么都不做、只是一味倾诉自己不满或不幸的人,实际上抱有强烈的撒娇欲望, 最终任何事情都做不好。这样的人,常常表现得消极被动,而只有在倾诉自己不满或 不幸的事情上才会表现得特别积极。他们习惯认为“自己的人生是悲惨的”,习惯于 整天板着脸,觉得自己被命运之神遗忘。其实这是他们安全感缺失的一种体现。

  那些体味过内心之苦的人,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明白自己所受之苦的原因,更不 幸的是就连自己身边的人也不能理解。不管年龄大小,凡是抱有撒娇欲望的人都很容 易在感情上受伤。这些人与人交际是想从对方那里听到感谢的话语,以增强自己的自 信心。对于那些想要撒娇的人来说,最令他们生气的事,莫过于自己成了别人撒娇的 对象。

  总之,我们在倾诉时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能动不动就向他人倾诉,也要学会倾听 他人的苦闷。你可以多参加社会活动,结交更多朋友,让生活变得充实有趣,在被关 心爱护中真正学会爱人。

  夸大自身的不幸是出于什么心理

  人们总喜欢说“活着真累”,再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也不觉得“幸福” 。

  那些愿意夸大自身不幸的人,是因为心里有恨而去抱怨别人,他们不会面对面地 去责备对方,但会将自己的不幸迁怒于身边的人。那些有抑郁症或精神病倾向的人之 所以要夸大自己的不幸,是因为他们可以据此来抱怨他人,从而达到宣泄的目的。

  任何人都期待获得幸福,即便是经常哀叹自身不幸的人也不例外。心中有恨时, 有的人会直接攻击对方,采取报复行动,这样的人可以很快地将恨意发泄出来。其实, 他们并不是真的有恨意。而那些无法将恨意发泄出来的人,就会愈发苦恼于自身的不幸。

  人之所以会抱怨,其实是在寻求关爱。正是因为他们想让对方多多关爱自己,若 得不到他人的关爱,他们就会变得愈发不开心,就会愈发夸大自己的不幸,就会对人、 周围的世界产生报复的心理,并未意识到这种报复的情绪在不断地滋生。心里有恨的人, 最想获得的不是幸福感,而是去宣泄心中的恨意。

  这类人通过哭诉自己的不幸来寻求关爱,因此,在潜意识里就存在着对幸福感的 抵触情绪。因此,要想获得幸福,你就得消除憎恨的情感。

  观察一下你的不满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即使选择得再好,得到得再多,也不会满足。为何会这样呢?下 面列举几种日常生活中,致使我们不满的因素:

  知觉防御。生活中,很多个体对不利于自己的信息视而不见或加以歪曲,以达到 自我防御的目的,便产生了知觉防御,人们会按习惯的方式简单地行事,以避免不愉 快的刺激。因此,很多对工作和薪金都感到满意的员工会忽略某些消极的工作经验, 相反那些认为自己的工作很差的人很难发现工作的好处和优势。

  定型化。当我们第一次认识一个人或听人介绍某个陌生人时,可能会根据被知觉 者所属的群体特征来判断这个个体,通过他人评价和介绍对陌生人进行评定。对某个 群体的看法是消极的,那么也可能会对该群体中的任何一个个体产生消极的判断,反 之亦然。将一类人的特征强加于该类人群中的某个个体的倾向就称之为定型化。

  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就是指一个人的某个特征像一个光环一样,遮住了知觉者的 眼睛,只能看到这个光环而看不到其他特征。例如某学生总喜欢上课吃东西,经过批 评教育已经改过,但只要该学生上课嘴一动,老师自然地以为该学生又在吃东西。晕 轮效应很容易导致对人、事评价的不公正。

  投射。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向你抱怨他周围的人多么吝啬和小气,那么你自然而 然地可以判断这个人同样比较吝啬。在一定的情境下,人们会把自己的感觉、人格特征、 态度或动机投射到他人身上,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某个人如何评价别人来对 这个人的特征作出判断。

  我们为什么工作

  我们为什么工作?

  你可否想过如果你也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你还会去工作吗?如果有一天真的中 了 500万元的大奖,你还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吗?问问身边的同事、朋友,或许大 多数人思考后会回答说:“我想我还是会继续工作。”有人曾对教师、IT从业人员、工程师和实验室技术员等不同职业的人群作了调查, 结果发现超过3/4的人表示即使他们突然得到了可靠的经济保障,不用再为了薪金而工 作,他们也会继续工作。继续工作的动力是什么?是通过工作发展自己的能力,获得 个人满足感、自信和成就感。这些感受是工作给予人们的回报。

  由此看来,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个人的物质需求,更多的是会给予个人情感 和心理上的满足。你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技能来选择工作。工作赋予我们一种身份和 地位,使我们有存在感,为我们提供了不断学习的机会,并帮助我们获得有益的社会 经验,可能满足我们被尊重和认可的需要,等等。当然,工作也可能对我们产生一些 负面影响,单调乏味的工作可能会影响你的工作积极性,高危险性和高挑战性的工作 可能会使你产生压力和焦躁情绪等。

  为什么我们常会后悔

  每个人都曾后悔过,但世上并没有后悔药,当事情发生时,后悔还来得及吗?

  多年来,阿华始终坚持一个习惯:每个星期六早上,利用别人不上班的时间,把 自己的办公室彻底清理干净。平常下班回到家后,她也会在梳妆台前花一点时间,反 省当天发生的事,顺便对明天的工作作好计划。

  自创业以来,每年的业绩都十分喜人。阿华则告诉自己:“一定要让自己随时放空, 重要的不是回头看,而是要清楚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阿华常常被人问及:“你事业做得那么好,如果在事业与家庭之间进行选择,你 要选择哪一样? ”她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除了家庭以外,我什么都可以放弃。” 对阿华而言,“家”就是最适合进行心灵大扫除的场所。只有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我 们才能不后悔。

  我们大都喜欢房子被清扫过后焕然一新的感觉,当你拭掉门窗上的尘埃与地面上 的污垢,把一切整理就绪之后,整个人也好像得到了释放。其实,在人生诸多的关口上, 我们几乎随时随地都得“清扫”。尽管有些东西我们仍然留恋不已,但不丢掉又会成 为负担。然而,任何事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唯一的,因此在舍弃前,我们必须得三思, 否则等时过境迁了,永远也不可能有修正的机会了。

  有些人总是在时过境迁之后,悔不当初。人生就是如此奇妙,当一切都已成过往, 我们才发现已经错过了很多机缘,于是我们后悔、懊恼。但后悔已来不及了。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但这样的人生并不存在。没有失败的尴 尬和忍辱,哪来成功的喜悦?失意在所难免,权且把心放宽,别把过去的事情放在心上, 该放弃的就潇洒地放弃。有些东西,虽然你可能很不愿意放弃,但理性告诉你必须得 舍弃它。不如将其当做一次心灵的清扫,该丢的就丢,不让心灵背负太重的负担。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