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钱为什么感觉不同
有一个人要去听一场音乐会,票价是200元,出发时发现丢了一张价值200元的 电话卡,虽然很心疼,但并没有影响他去听音乐会。而如果这个人把提前购买的200 元音乐会门票弄丢了,他则不愿意再次买票去听了,这是为什么呢?
丢了电话卡,损失了 200元,丢了音乐会的门票,也损失了 200元。同样是损失 200元,从损失的金钱上看,并没有区别,但为什么丢了电话卡后那个人仍然选择去听 音乐会,而丢了音乐会门票之后就选择不再去听了呢?原因是,在人们的脑海中,建 立了多个账户,电话卡和音乐会门票被归到了不同的账户中。因此,丢失了电话卡, 在音乐会的账户里,其支出仅仅是200元,并不会因为丢失了电话卡使音乐会所在账 户的预算和支出发生变化,因此,人们仍然会选择去听音乐会。但丢的是音乐会门票, 如果再买一张音乐会的门票的话,前后两张音乐会门票都被人们归入到了同一个账户, 所以看上去,如果要听这场音乐会,就要花400元才行,这样人们当然觉得很不划算, 因此放弃。
这种相同数额的钱在同一个消费者的心理上产生不同反应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他 把不同来路的钱放到了不同的“心理账户”。同样地,辛勤劳动换来的100万和中彩 票或者捡来的100万,在人们的大脑中根据不同的来路被归入了不同的账户,因此两 者就不一样。
挣来的钱和意外之财,使用起来当然是不一样的。自己辛苦挣来的钱花起来肯定 会很谨慎,不该花的不花,该花的能省则省;意外之财反正是白得的,没了就没了, 不用白不用,花起来也很随便,因此人们可能就会毫无顾忌地请客吃饭,买各种高昂 的奢侈品,很快就会被挥霍空。
美国行为科学家査德·赛勒曾经说过:“钱并不具备完全的替代性,因为我们会 分别为不同来路的钱建立不同的账户。”的确,每个人在心里都会根据各种理由建立 若干个心理账户,管理着不同来路的钱,对其进行不同的预算和支出,并影响着自己 的消费行为。
李女士最近去逛商场,看中了一款标价为1999元的化妆品,犹豫了好长时间,她 还是不舍得买,觉得实在是太奢侈了。但是过生日的时候,当她的丈夫把这套化妆品 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的时候,她还是非常开心。
尽管李女士知道她买和她丈夫买,用的都是家里的钱。为什么一样的钱以不同的 理由开支心理感觉会不同?心理学家认为,李女士如果自己花钱去购买1999元的化妆 品,则属于生活开支,有点奢侈;而丈夫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自己,则属于情感开支, 情感是无价的。因此,人们为何欣然接受昂贵的礼品却未必购买昂贵的礼品,也就不 足为奇了。
另外,对于普通人来讲,由于“心理账户”的存在,他们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 花完从其他途径得来的不是自己辛苦劳动所挣来的钱,比如说奖金、礼金或者中彩票 得来的百万大奖;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会非常在乎退休金、养老金、定期存款等, 对这些也往往会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
心理学家建议我们把所有的钱都根据用途分门别类地归入不同的账户。这些账户 建立得越清晰,执行得越严格,我们就越不会没有节制地、不加计划地乱花钱,生活也会过得更加美好。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