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心理学书籍

为何我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看人、看事还是看景,经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也就是说,在现实环境中(相对于梦境),我们会突然感到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某种画面或某些事情。在心理学上,这种体验被称为“既视感”。

  看过《红楼梦》的人,应该都记得宝玉与黛玉第一次相见的场景:

  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未为不可。”

  宝玉在黛玉身上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经历其实几乎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发 生过。有些人即使第一次见面,却莫名地觉得亲情和熟悉,仿佛已经认识很久了。为 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不是真如一些人所说的存在前生往世呢?

  关于这种体验出现的原因,前生往世我们无法作考究,倒是医学家和心理学家们 作出了下面一些解释。

  首先,似曾相识源自大脑的错误储存。医学上对“似曾相识”有这样一种解释: 每个人的大脑都会有一个记忆缓存区域,当你看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会把这些记忆先 放到缓存区里面。但有的时候,大脑会把这些记忆储存到错误的地方——历史记忆区。 于是当我们看着眼前的事情,就会感觉自己好像看到过一样。尤其当我们疲劳的时候, 这种现象更容易发生。

  其次,似曾相识是过去的记忆惹的祸。心理学家认为,似曾相识感的出现可能 是因为我们接收到了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到信息的来源。生活中,我们所经历的 事情很多很多,有的我们会刻意记下来,但有的我们却不会在意,这些记忆就变成 了无意识的记忆。而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和情景的时候,这些事物会刺激我们储藏 在大脑里的一些记忆,让我们曾经经历的记忆与现状进行匹配,于是似曾相识的感 觉便产生了。

  再次,似曾相识是现实与虚拟信息的产物。有一些心理学家也认为,我们未必都 真的经历过那些“相匹配”的事情。但是,我们做过相匹配的梦,看过相匹配的小说、 电视、电影,它们通过各种虚拟的场景,给我们提供“相匹配”的信息。于是,当我 们在面对一些与这些虚拟信息相符合的场景的时候,便会突然想起我们忘记的梦,或 者是忘记的小说、电视、电影的情节。这样,便产生了似曾相识的错觉。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经常在外旅游的人、喜欢电影小说的人和想象力丰富的人, 似曾相识的感觉在生活中会来得更加频繁。因为他们的信息来源要远比其他人多。

  除了以上这些人容易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有关研究结果还发现有以下特点的人, 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现似曾相识的情况。

  一方面,情绪不稳定的人更容易出现似曾相识的现象。这是因为与情绪相关的记 忆我们会更容易记住。所以,曾经的恋人在很多年后,还记得分手前说过的话、经历的事, 甚至连一个动作也那么历历在目。

  另一方面,青年人和更年期的人,相对于年幼和年老的人,更容易出现“似曾相 识”的感觉。这和人体的内在状况有很大关系,由于内分泌剧烈变化,情绪不大稳定, 记忆也就变得活跃起来,那些无意识的记忆,不需要去想,就可以深刻地映现在我们 的大脑里。

  但值得注意的是,过于强烈、过于频繁的“似曾相识”并不好,它意味着储存 记忆的脑细胞正遭受着强烈刺激,而这很可能是癫痫的前期症状。所以,在我们的 生活中,要细心体察自己的情绪和感觉,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当出现奇怪的感 觉时,可以科学地给自己一个解释。就像对待似曾相识的感觉,既不要将其说得玄 乎其玄,也不要忽略其存在,如果频繁出现这种感觉,及时地咨询有关心理专家是 最安全的做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