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心理学书籍

角色扮演的含义与群体约定改变态度的操作程序

  角色扮演

  学习要求  识记角色扮演的含义

  角色扮演是个体处于一定的地位并产生与此地位相适应的行为模式的过程。据沙夫 特等的研究,角色扮演法是让一部分学生当演员,另一些学生当观众。演员和观众都处于 一种真实的情境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对参与的理解,产生移情、同情、愤怒以及爱慕 等情感,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讨论。这样,演员与观众都形成了一定的看法和态度。 由于角色扮演设置了一个与现实生活类似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生学到真实、典型的态度 和情感。同时,角色扮演的群体情境能使个体融入群体意识中,也有助于形成新的态度和 情感。在态度教学中,让学生试扮演不同的角色,也会产生神奇的效果。例如,一位对英 语不感兴趣、学习英语消极被动的学生,一旦扮演外语课代表的角色,很快就会产生与英 语课代表身份相符的行为模式,英语学习就会显得格外认真和努力,甚至英语学习成绩也 会显著进步。

  角色扮演能否成功,有两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①从角色扮演者的角度来看,应该 对自己在情境中所处的地位具有准确地认知与理解,要恰如其分地把握所扮演角色的内 心状态和外观动作,同时还要贴切地运用角色扮演的技巧。②从教师指导学生角色扮演 的过程来说,应该进行一系列的教育程序,如分析角色的内容、选择角色扮演者、布置场景 和情节、明确观察人物、指导扮演、组织讨论和评价、分享经验和进行概括等,这样才能取得角色扮演的真正效果。

  利用群体约定

  学习要求  识记利用群体约定改变态度的操作程序

  研究表明,经团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 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 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所以教师要学会通过利用团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 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具体操作程序如下:①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②唤起集 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③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 成的新态度;④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⑤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 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⑥学生在执行的过程中改变态度;⑦引导大家对改变 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如果态度改变未获成功,则应鼓励学生 从第四阶段开始,重新制定方法’直至态度改变。

  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学习要求  理解在态度和品德的培养中正确地使用奖励与惩罚的方法

  奖励与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 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当学生缺乏遵照社会道德规范行为的目的自觉 性,教师就通过物质的或精神的外在手段来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些外在的手 段就等于外部奖励,也就是强化。如果学生在遵照社会道德规范行动后体验到满足感,从 而进一步激励自己继续发生道德行为,则属于内部奖励。外部奖励和内部奖励都能满足 学生的某些需要,提高道德行为出现的概率。

  给予奖励时,首先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比如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 具体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概括性的行为。其次,应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同一种奖 励物,其效用可能因人而异,应考虑个体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有效的奖励物。再次,在教师 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后,要立即给予奖励,不要耽搁太长的时间。最后,随着学生年龄的 增长,应强调内部奖励,让学生亲身体验做出道德行为后的愉快感、欣慰感,以此转化为产 生道德行为的持久的内部动力。

  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的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 要的,也有助于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使用两种惩罚方式:一 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 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在给予惩罚时,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否则将 损害学生的自尊,或导致更严重的不良行为,如攻击性行为。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 罚时,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惩罚与错误行为的关系,使学生从心理上能接受,同时还要给 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和提供正确的、可替代的行为。

  总结

  1.态度与品德的关系态度是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做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状态或反应倾向性。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 的较为稳定的特征或倾向。态度和品德结构都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两者 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

  2.品德形成的阶段理论和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 知发展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经历自我中心、权威、可逆以及公正阶段。 柯尔伯格按照个体道德判断结果的性质,将个体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提 出了全面的阶段模型。小学生和中学生的品德发展有不同的基本特征。

  3.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态度的形成主要通过观察学习与亲历学习两种途径得以实现。凯尔曼提出了态度形成的三阶段理 论,即依从、认同和内化。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因素包括认知失调、认知不平衡,智 力和受教育水平等。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因素包括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学校 与集体等。

  4.态度与品德培养的策略态度与品德培养的策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有效的 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角色扮演、利用群体规定以及奖励与惩罚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