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心理学书籍

一般心理预防的内容和原则

  犯罪心理预防包括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预防和犯罪行为发生的预防。 前者是在研究犯罪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为家庭、学校 和社会提供犯罪心理预防的建议,以便更好地培养和保护社会成员,特别是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防止他们形成犯罪心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最大 效能,从这个角度进行的心理预防也称为一般预防。后者是在研究犯罪行 为发生规律的基础上,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调解组织、公安、检察、 法院、监狱、劳教等部门提供预防突发性犯罪行为的发生、揭露犯罪以及改 造罪犯的建议,从这个角度进行的心理预防也称特殊预防。

  (一)   一般心理预防的内容

  1.排除和减少主体外环境中的消极因素。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的不 同接触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都强调个体形成犯罪心理是与不良 的环境因素有关,是学习他人的犯罪经验的结果?,我国南宋理学家朱熹所说 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表达了同样的犯罪心理学思想。这些都说明, 个体生活在其中的环境及其社会交往,对个体(尤其是青少年)品德的形成 至关重要。因此,应当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环境,使个体 心理反映的客观现实和生活内容不至于受到诸如暴力文化、色情文化等的 污染,以防止犯罪动机的萌生。

  2.防止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生活在同一微观环境中的个体,有的能 洁身自好,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习气的影响;有的却反其道而行之,与不良环 塊同流合污,使原本已不纯净的环境更加污浊,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有 这种差别,在于个体原有的心理是否健康,是否具备正确的心理选择机制。 因此,应当引导个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 持积极的情绪情感活动,防止个体形成不良的需要结构。因为具有不良需 要结构的个体,在一定诱因的刺激下,较易产生犯罪动机,导致犯罪心理的 形成。

  (二)一般心理预防的原则

  1.主体外因素的预防。从主体外因素看,影响和诱发犯罪动机形成的 主要是不良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小社会环境,包括家庭的不良影响、学校的 不良风气以及不良交往等因素。这些不良因素通过各种渠道,通过文化生 活的侵蚀来毒化个体的心灵。因此,有必要进行主体外因素的预防,排除和 减少外在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1)政府应当在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保 证各项政策的稳定性,坚定不移地进行反腐倡廉工作,使人民群众生活在安 定的政治环境和充满生机活力的经济环境之中,防止人们形成信仰型犯罪 心理、物欲型犯罪心理等。

  (2)净化文化环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禁止传播并取缔各种诲淫诲 盗和宣扬暴力、色情的读物及视听材料,防止青少年萌生性犯罪和盗窃、抢 劫的犯罪心理。

  (3)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法人员的队伍建设,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得 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对犯罪人的刑罚应当公正、适当、及时,不宜畸轻畸重。

  (4)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应当发挥其赚养老人、抚育未成年人的 功能。父母不能只顾自己的工作或恣情享乐,不顾孩子是否有一个健康的 生活环境;父母应为孩子选择适宜的文化书籍,关心孩子的交友状况和学习 情况,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5)学校作为文化教育、思想教育的场所,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完善教育 内容,避免重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等现象的出现。美国学者指出,未成 年人“在校时间的增加和围绕家庭活动的减少,使许多理论家越来越重视学 校在培养行为中的重要地位。科恩(1955)、克洛伍德和奥林(I960)、默顿 (1968)都指出,成功的受挫和失落感是异常行为的原因。这些理论家认为, 如果一个人经过合法的努力而毫无成功的希望,那就会滑向邪道,以取得成 功和支持。由于少年成功的标准不可能像成人一样,有一个好工种、高工资 和灵活的工作,所以,学校的成就表示着成功与否。学校也就成了一个少年 产生失落感的社会机构。例如,一个少年自己学习成绩很差,而他的朋友们 在学习上很成功,那他就会被他的朋友或老师看作一个落伍者。缺乏成功 可能使得这个孩子朝别的方向发展,而这种发展也同样有困难存在。一种 试图找回身份感或成就感的想法,会使差生转向越轨行为”。〔1〕因此,学校 应切实关心每一个在校生的健康成长,切忌对“双差生”歧视冷淡、简单粗暴、滥用惩罚等,防止学生形成自卑感和对立情绪。应当加强学校管理,赏 罚严明,杜绝不正之风。

  (6)企事业单位不能只抓生产、业务和物质利益,不抓思想政治教育。 应当处理好领导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的人际关系障碍,防止因处理 不当带来的矛盾激化现象;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防止因有章不循、管理混乱 而引发的盗窃、贪污行为。

  (7)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关注居民及村民的工作、生产和生活, 对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中出现的纠纷应及时调解,避免因矛盾激化而产生的 突发性事件或预谋性犯罪行为。

  2.主体因素的预防。个体的心理活动内容,就大多数人来说,既包含积 极的因素,也包含某些消极的因素,一般来说,积极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如 果消极因素占主导地位,并且形成相对稳定而有机的结合,在一定条件下, 就有可能演化为犯罪心理。因此,一般预防中的主体因素预防,就是要注意 加强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的监督,使其具有良好品德和文化素养,增强其自 身的心理“免疫力”,能够有效地防御不良因素的侵蚀。主体因素预防的主 要原则如下:

  (1)早期预防原则。在个体未成年阶段,就应当对其实施全面的社会化 教育,培养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掌握正确的认知方式、思维 方式以及一定的知识经验和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防止个体的社会化过 程出现缺陷。

  (2)心理卫生原则。家庭作为未成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不仅应担负使 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的责任,而且还应当担负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的重 任。个体心理健康与否,对其是否能够自觉抵制不良环境的侵蚀有着重要 作用。因此,注意心理卫生,使个体心理保持健康发展是犯罪心理预防的原则之一。

  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关系 比较密切的有:①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对个体早期发展的研究表明,那些 在单调、贫乏环境中成长的婴儿,其心理发展将受到阻碍,并且会抑制他们 的潜能的发展。另外,在个体的早期发展中,父母的爱、支持和鼓励容易使 个体建立起对初始接触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保证其成年后与他人的 顺利交往;同时,对子女的过分保护和过分严厉,也同样会影响他们的独立 性以及自信心的发展,出现过分地依赖或过分地自我谴责倾向。②生活事 件与环境变迁。生活事件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 生活的变动,如结婚、升学、亲人亡故等。由于生活事件的增加而产生的应 激体验与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障碍有着明显的关系。除生活事件的影响 外,个体所处的环境的巨大变迁也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应激。心理应激的增加则会影响到个体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平衡,从而对个体的躯体和心理健康 I产生不良的影响。③心理冲突。心理冲突的产生往往发生于难以作出选择 j的情境。这种冲突情境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对个体的心理和躯体健康产生不 |良的影响。例如,如果一个人对某人很不满,但又不想得罪对方,不能发泄 I自己的情绪,这时就处于一种心理冲突状态。心理冲突对个体的直接影响 !就是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往往会增加个体适应环境的困难,对生活和工作也 j产生不良的影响。④特殊的人格特征。因为人们总是依其人格特征来体验 |各种致病性因素,并建立对紧张性刺激的反应形式,因而特殊的人格特征往 |往成为导致某种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原因中的内在因素之一。因此,培养和 |锻炼健全人格已成为实施心理卫生、预防心理障碍的一项重要任务。 i如何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以及出现心理失调时怎样恢复心理平衡,是个体进行犯罪心理的自我预防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措施如下:①要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②不对自己过分苛求,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能力 所及的范围内。③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髙,以免产生失望感。④学会情绪的 自我调控,排除愤怒情绪。⑤多找朋友倾诉或进行心理咨询,以疏导积郁的 情绪。⑥自我娱乐,防止心情压抑。⑦不盲目地处处与人竞争,以避免过度 紧张。⑧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

  (3)防微杜渐原则。范仲淹的名句“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告诫人们应当 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如果发现自己有一点不美好的语言和不光彩的行为, 要及时更改,挖掘思想根源,不因为“恶小”就对其轻视,因为“小恶”的积累 就可以变为“大恶”。防微杜渐原则,有两层含义:①个体要进行犯罪心理的 自我预防,就应当避免做那些极微小的损人利己之事,如果曾有过这样的行 为,就应警慑不犯类似错误,防止积小过为大过。②家庭、学校、社会应当切 实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对他们的错误应当及时指出,并进行正确的引导; 企事业单位也应关心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对内部职工或其他领导成员 的不正之风问题,贪污、挪用或盗窃小额公款或其他公私财物问題,应及时 加以处理,不能放任不管。

  (4)启发自觉原则。即应当使个体自觉认识到进行犯罪心理的自我预 防的重要性,并积极地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外因总是通过内因 才能发挥作用,无论家庭、学校、社会创建多么优良的生存环境,对个体进行 多么细致的说服教育,都必须能够反映到个体的头脑之中,并通过个体的认 知选择和加工,才能发挥心理预防的功能。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 长和老师应当向其灌输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可以通过正反两 方面的教育向孩子讲明违反规章制度所带来的痛苦,并让孩子从遵守校规 校纪做起,使孩子认识到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应遵纪守法。

  (5)持之以恒原则。这个原则包括两层含义:①进行自我预防的个体始终保持高度的蒈觉性,防止自己产生不良的心理品质,不能时紧时松,短时 的放松即有可能让有毒病菌乘虚而入。如某甲身为国家公务员,一向严于 律己,拒收任何形式的贿赂。一次某乙有求于某甲,如按原则办事,某甲将 无法满足某乙的要求,于是乙以三寸不烂之舌,劝说某甲收下小笔贿赂,某 甲也因这笔贿赂而使生活过得宽松少许b此后,某甲认识到为别人大开方 便之门的好处,受贿行为一发不可收拾。②家长和教师对未成年人的思想 教育和行为引导应当常抓不懈。因为未成年人尚未形成固定的世界观,易 接受新事物,而且对事物的辨别力低,良莠不分,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当始终 如一地关心和教育他们。防止因一时的疏忽而酿成终身痛苦的恶果。

  (6)导之以行原则。即引导青少年把对道德和法制的认知、情感变为行 动,在实践活动和交往中,不断消除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和巩固良好的行 为习惯,培养和锻炼做好事不做坏事、坚持正确方向的意志力。只有当良好 品质转变成经常自觉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时,犯罪的心理预防才能真正得以 实现。如果只是心中所想,不能落实到行动,那么,对社会规范的遵守也只 能是一句空话。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