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心理学书籍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策略和方法

  讯问的目的是査明案件事实真相,认定嫌疑人是否犯罪,并依法提出处 理意见。侦査人员是讯问活动的直接主持者,犯罪嫌疑人有无犯罪事实要 由侦查人员通过讯问和调査取证来揭露与证实,并依法作出处理。而有罪 嫌疑人往往在畏罪、侥幸、抵触等心理支配下,拒不提供真实供词,从而使侦 査人员和犯罪嫌疑人之间展开了一场讯问与反讯问的较量。在这场较量中,要打败犯罪嫌疑人的拒供意识,除了犯罪事实的客观性、法律的严肃性 等因素外,侦查人员的讯问策略和方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讯问策略

  所谓讯问策略,是指侦査人员根据讯问活动中犯罪嫌疑人心理活动的 发展变化而制定的讯问方针和斗争方式。讯问策略的构成要素,包括讯问方式和讯问用语、讯问态度、讯问场所的布置,实施讯问方法的时机以及讯i 问的速度和强度等。讯问策略实施是围绕着控制犯罪嫌疑人的认识、意向、情绪和动机斗争而进行的。

  1.控制犯罪嫌疑人的认识活动的策略。

  (1)允许编造谎言和制止撒谎。初审时,犯罪嫌疑人在饶幸心理的支配下,认为侦査人员没有掌捶罪证或证据不足,于是为开脱罪责而编造关于案i 情的一些谎言。侦査人员虽明知其撒谎,但装作不知,而是采取冷静观察,I 引而不发的策略,认真听取并详加记录,以期从中发现犯罪嫌疑人极力回避的问题。当犯罪嫌疑人的谎话越编越离奇,其回避问题的方向已十分清楚i 时,为不再拖延时间,采取立即制止其撒谎的果断态度,使犯罪嫌疑人感到1 侦査人员是洞察全局的,继续说谎有害无益。

  (2)顺水推舟,将计就计。犯罪嫌疑人在畏罪心理支配下,对回答问题 相当谨慎,步步为营。当其确信自己的供述可以自画其说,已骗得侦査人员 的信任时,其恐惧感演变为安全感,戒备心理逐渐消除,以至于忘乎所以地 说出一些本来千方百计加以掩饰的话,这时,侦査人员不要插话打断其陈 述,而要耐心地听其陈述,然后在不使讯问对象察觉提问意图的前提下,顺 水推舟地把谈话引向某种实质性的问题上去。

  (3)形成错觉,改变认识。针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通过讯问给犯 罪嫌疑人提供某种信息,使其产生错误判断,以改变不愿供述的认识。一般 来说,人对外部信息的接受是有选择的,一般倾向于接受与自己有关的,或 有利于自己的,或符合自己需要、期望、期待的信息。犯罪嫌疑人同样符合 这一心理规律。据此,讯问时侦査人员可以通过提供与案情有关的信息,使 其加以接受并产生错误判断。

  (4)引而不发。在讯问中,不直接出示证据,但通过问话,给犯罪嫌疑 人以有力暗示,即犯罪证据已被我掌握,侦查人员之所以不予出示,是为了 给他一个坦白供述的机会。所谓引而不发,实际上是在讯问中,以点到为止 的问话,让犯罪嫌疑人理解侦査人员不予点破的意思。引而不发的策略可 使犯罪嫌疑人处于动摇的心理状态。如果侦査人员对犯罪嫌疑人情况判断 准确,提问语气沉着坚定,就会使犯罪嫌疑人感到不彻底交代,讯问就不会 停止,从而促使其坦白供述。

  (5)连续使用证据。针对拒供意识较强的犯罪嫌疑人,侦査人员可以有 选择地连续出示一组或几组强有力的证据,配合强有力的讯问攻势。给其 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其丧失拒供信心,形成有利于供述的心理动因。使 用这一策略时要注意,证据并不是无保留地全部抛出,而应留有余地,同时 还应结合说服教育、利用矛盾等其他方法,促使其彻底交代。

  2.控制犯罪嫌疑人意向活动的策略。在讯问活动中,犯罪嫌疑人总是 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抗讯问上。因此侦査人员要设法将犯罪嫌疑人的注意中 心从主要防御部位弓I开,促其暴露防御的漏洞。

  (1)自由交谈法。犯罪嫌疑人身处被拘押的环境,与外界联系隔绝,身 心倍感孤独,希望能有人与他交谈。因此,侦查人员可以设置轻松的谈话氛 围,从犯罪嫌疑人愿意或敢于交谈的问题谈起,淡化其拘束、压抑心理,使犯 罪嫌疑人放松戒备,加深双方心理接触。如果侦査人员注意言语的感染力 和针对性,就会使犯罪嫌疑人交谈欲望更为强烈,并在交谈中透露出侦査人 员希望获得的信息。

  (2)声东击西法。即利用犯罪嫌疑人隐瞒关键问题,只交代较轻罪行, 企图逃避罪责的心态,将计就计,声东而击西,从而转移犯罪嫌疑人在关键 问题上的注意。所谓“声东”,即侦查人员不点破犯罪嫌疑人抛小瞒大的企 图,而是顺其意图,追问次要问题的细节,隐蔽主攻方向和意图,使犯罪嫌疑 人思想麻搏。所谓“击西”,即侦查人员在犯罪嫌疑人注意转移于次要问题, 对关键问题疏于防范时,立即扭转主攻方向,针对其防御漏洞,直取要害,使 其粹不及防。

  (3)四面出击法。这一策略是针对一概否认全部罪行、身心处于高度戒 备状态的犯罪嫌疑人而使用的。其要求是将讯问的问題从一个到另一个迅 速、频繁地转移,使犯罪嫌疑人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又摸不着讯问意图,抓 不住讯问规律,从而心理高度紧张,注意不能集中,此时,侦査人员就可以集 中力量,拿出过硬证据,选准突破口,予以攻破。四面出击的关键是保持讯 问的强度和速度,使犯罪嫌疑人无法集中精力进行防御。

  3.控制犯罪人情绪的策略。

  (1)制造紧张与消除紧张。制造紧张和消除紧张适用于心理状态和犯 罪经历不同的犯罪嫌疑人,但两种策略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都是为了 使犯罪嫌疑人形成有利于供述的情绪。针对一些惯累犯和自以为作案手段 高明,防御体系严密或后台较硬的犯罪嫌疑人,在受讯问时表现出的漫不经 心和肆意挑衅的态度,侦查人员采取措施造成犯罪嫌疑人情绪上的紧张,使 其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端正态度。常用方法有:①在犯罪嫌疑人得意 忘形之时,突然出示有力的证据。②加快讯问速度,用连珠炮式的提问,使 犯罪嫌疑人失去编造谎言和组织反攻的思考时间,同时向犯罪嫌疑人指出 对抗讯问的后果。针对在讯问环境中情绪高度紧张以至手足无措、思维迟 滞、语无伦次的初犯、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则应采取消除紧张的策略,如放慢 讯问速度,缓和讯问语气,以和蔼、亲切的态度进行谈话,对其犯罪原因表示 理解,或者摆家常使其紧张心理平静下来之后,再接触讯问主题。

  (2)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有些犯罪嫌疑人具有反讯问的心理准备。他们往往根据侦査人员可能提出的问题,编造口供。对此,侦査人员可以通过| 突然提出前面讯问中未涉及的问题和犯罪嫌疑人意料之外的问题,或出示| 犯罪嫌疑人以为侦査人员未能掌握的证据,常常会使犯罪嫌疑人惊慌失措。| 此策略的运用,关键在于正确分析犯罪嫌疑人反讯问心理,避其有备,攻其| 无备,使其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I

  4.控制犯罪嫌疑人动机斗争的策略。侦査人员对犯罪嫌疑人控制认识、意向、情绪所产生的合力,必然促使其供述障碍逐渐消除,形成供述动i 机。在动机斗争中,当如实供述动机彻底摆脱供述障碍的束缚时,才会形成I 如实供述决意。因此,控制犯罪嫌疑人的动机斗争是十分必要的。I

  (1)消除残存的心理障碍,强化供述意识。要求侦査人员了解犯罪嫌疑i 人残存的心理障碍是以侥幸为主,还是以畏罪疑虑为主。如属前者,要在关1 键问题上再使用一点可靠证据,使其彻底认识到再也无法隐瞒罪行;如属后 者,要不厌其烦地向其讲述法律、政策,分析供述与否的利弊,鼓励其讲真 话。

  (2)利用趋利避害需要,促其趋供述避抗拒。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动机斗 争同样受趋利避害心理制约,因此,在控制其动机斗争时,要利用这一特点, 使犯罪嫌疑人感到罪证确巳被掌握,坦白能够从宽、从轻,认识到抗拒从严、 从重的后果。两者相比较,多数人将择其轻,如实供述罪行。

  (3)分析并正确处理其要求,促其产生如实供述决意。犯罪嫌疑人处于动机斗争时,会提出各种要求。一般而言,要求回监室考虑的,属缓兵之计,

  原则上不能允许,要抓住战机,促其供述;要求与亲人见面的,有的确实出于 思念之情,有的企图趁机与家人进行串供,凡此种种,均应告知法律的严肃 性,不能以此作为供述的条件;要求喝水抽烟的,往往标志着供述动机正在 逐渐形成,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满足或拒绝其要求,趁热打铁,促其供述。

  (二)讯问的基本方法

  1.自由陈述法。即让犯罪嫌疑人按要求就事实经过作综合的陈述。这 种自由、无限制的供述,既可让犯罪嫌疑人就其涉嫌的问题作无罪或罪轻的 辩解,从供述中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又可从中发现供述 的矛盾与漏洞,以便在后来的讯问中采取相应的对策。这种方法一般用于 初审时,或需要了解事件的全貌时使用。

  2.问答法。即让犯罪嫌疑人根据侦查人员所提的问题一一答复,这是 讯问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不让犯罪嫌疑人饶舌妄言或交代问题不接触 实质;其缺点是容易使犯罪嫌疑人猜测讯问意图,因此提问应事先有准备,

  按讯问计划进行。发问的方式一般有:

  (1)侦查式。常用于初审和初次追查新的重大问题,又称火力侦查式发 问,以探明犯罪嫌疑人对罪行的态度和可能使用的反讯问方法,为深人追查主要问题创造条件。

  (2)迂回式。通常用于案情比较复杂,犯罪嫌疑人比较老练狡猾,防御 体系比较严密的情况。可以利用旁敲侧击、迂回发问的方法,不使犯罪嫌疑 人知道讯问的真正意图,从而无法实施反讯问伎俩。

  (3)直接式。讯问进行到一定阶段,讯问人员已掌握一定证据,对犯罪 嫌疑人极力回避的问题,采取直接的发问,使犯罪嫌疑人在毫无防御准备时 被迫供认罪行。

  (4)跳跃式。这是已经掌握证据,而犯罪嫌疑人又不认罪,并对一般讯 问方法有所了解,又有周密防御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方法:即在提问时,跃过 其心理防线,对其已经有所准备的问题避而不问,直取其要害,迫使犯罪嫌 疑人措手不及,无法狡辩。

  (三)讯问的辅助方法——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1.心理测试技术的概念及常用方法。心理测试技术(Polygraph)俗称 “测谎”,是指测试人员运用一定的仪器和方法,收集被测人的生理及其他信 息,并进行心理评价的过程。心理测试技术实质上是测试人员综合运用包括 多道生理记录仪在内的多种芋段收集被测人的信息,并就被测人在某一事 件上是否存在相关心理信息〔1〕形成专家意见。

  心理测试技术基于不同的编题形式而形成的方法很多,形成的测试模 式也不尽相同。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是隐蔽信息测试法(Concealing Information Test.CIT)和准绳测试法(Control Question Technique) 0隐蔽信息测试 法,也称知情测试法(Knowledge-Based Exams),可以分为紧张峰测试法 (Peak Of Tension)和情景测试法(Guilty Knowledge Test)。紧张峰测试法又 分为巳知紧张峰测试法、搜索紧张峰测试法和激励测试法。激励测试法是 一种特殊的搜索紧张峰测试法。根据相关问题选择的不同,准绳测试法 (CQT)通常分为单目标测试法(即区域比较测试法,Zone Comparison Test, ZCT,又称为单主题测试法)和多目标测试法(即修正一般问题测试法,Modified General Question Test, MGQT,又称为多主題测试法)。按准绳问題的类 型可分为引导性谎言准绳测试法和可能性谎言准绳测试法。

  2.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心理测试技术所依据的原理是普通心理学中 的“刺激一反应”原理,即对人体进行心理刺激会触发生理反应。依据现代 生理心理学的观点,人类的情绪、认知与行为三者之间的变化是相互影响 的。其中情绪的变化不但受到认知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 而个体的认知和情绪的变化亦会影响生理状态。

  心理刺激触发生理反应主要体现在皮电、呼吸和血压三个生理指标上。 ①皮电是皮肤电阻或电位的变化,某种刺激(例如痛剌激)引起反射性的皮电变化称为皮电反射。生理学认为皮电反射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一个灵敏指标,一般认为这种变化和皮肤汗腺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但其本质还不完全淸楚。人类皮肤电反射主要表现在手足掌心部位,其传出神经为交感I 神经。由于皮肤电反射可以灵敏地反映人类的心理情绪反应,所以这一反射也称为心理电反射。皮电的记录依赖于功能完善的自主神经系统和足够| 的蓍醒状态,而自主神经系统,由边缘系统影响,对意识到的威胁产生瞀醺! 的情绪反应。这要求大脑能够正确意识到刺激、感觉到威胁并恰当地做出| 反应。②动脉血压。动脉血压的形成,首先是由于封闭的心血管系统内有:丨 足够量的血液充盈。另一基本因素是心脏射血。心室收缩时所释放的能量| 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推动血液流动,是血液的动能;另一部分形成对i 血管壁的侧压,并使血管壁扩张,这部分是势能,即压强能。在心舒期,大动 脉发生弹性回缩,又将一部分势能转变为推动血液的动能,使血液在血管中 继续向前流动。由于心脏射血是间断性的,因此在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发 生周期性的变化。植物性神经系统中交感神经的兴奋可使心率加快,射血 增加,外周血管收缩,而导致血压上升;副交感神经兴奋则起相反的作用。

  人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动脉血压会有规律性的变化。③呼吸运动。呼吸运动 是一种节律性的活动。正常情况下男性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 为主。呼吸中枢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等部分,调控呼吸节律。

  经动物实验证实,在下位脑干,脑桥上部有抑制吸气的中枢结构,有人称之 为呼吸调整中枢,脑桥中下部有活化吸气的长吸中枢;单独的延髓即可产生 节律呼吸。呼吸还受脑桥以上部位的影响,如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下丘脑 等。大脑皮层可以随意控制呼吸,发动说、唱等动作,在一定限度内可以随 意屏气或加强加快呼吸。大脑皮层对呼吸的调节是随意呼吸调节系统,下 位脑干的呼吸调节系统是不随意的自主节律呼吸系统。正常情况下,人可 以控制呼吸,但是人在无意识控制呼吸时,呼吸的特征与人体验到的心理压 力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3.测试过程。心理测试的完整过程一般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受理案 件、测前谈话、测试部分、测后谈话。①受理案件。委托单位或办案单位应 向测试部门(人员)如实提供详细的案情,包括现场情况、有关笔录、现场图、现场照片等材料和被测人的基本情况,并向测试部门(人员)提出具体的测 试要求。测试部门(人员)应认真审査有关情况,如实向委托或办案单位说 明心理测试的功用和局限。经审査,测试人员认为有不适合测试条件出现 的,应中止测试,待测试条件具备后再恢复测试。②测前谈话。测前谈话是 “以人为主”的一个集中体现,心理测试效果直接受测前谈话效果的影响。

  测前谈话的主要目的是与被测人建立心理接触,了解被测人的健康状况、智 力水平,以判断被测人是否具有测试的适应性等。③测试部分。测试中,每 组问题一般重复问三遍,每轮测试之间要让被测人适当休息、调整,以保证 被测人在测试中不过度疲劳。测试部分主要有以下几项任务:给被测人戴 传感器;提问并操作仪器;定量图谱分析。根据定量图谱分析,可作出通过 测试、不通过测试或不结论三种结论。④测后谈话。测试人员可以对疑点 上升的被测人及时进行测后谈话。所谓疑点上升是指经测试结论为不通过 或不结论。测后谈话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测试结论。及时、策略的谈话一方 面有利于测试人员对被测人的心理洞察,另一方面有利于纠正被测人的供 述心理障碍,获得有罪被测人的供述。另外,心理测试人员毕竟不是侦査人 员,其进行的测后谈话不能等同于讯问,因此还应注意测后谈话向讯问的过 渡。

  尽管心理测试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存在的问題同样不能 忽视。主要有:①测试方法没有统一标准,而是多种模式并存。②测试人员 的培训有待进一步规范。目前没有建立专门的心理测试学校,更没有专业 的师资认伍。③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因此,心理测试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任 重道远,只有正视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或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才能促使心理测试技术健康发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