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捕是刑事侦查部门为了加强同犯罪作斗争,推进案件的侦破,在勘 查、调查、验证的基础上,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重大犯罪嫌疑人进行抓 捕的一种侦査行为。这种强制性的措施,既能防止犯罪嫌疑人继续犯罪或 出现其他意外事变,又是进行讯问工作的前提。被缉捕的犯罪嫌疑人,在求 生欲望和现实压力的矛盾对立中,极力寻找各种解脱途径,由此而产生不同 的心理及行为反应。
(一)被缉捕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及行为反应
1.自首。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作案后,自己主动向公安、检察机关投 案,交代自己的罪行,并检举揭发同伙或提供其他线索。犯罪嫌疑人产生自 首心理的原因:①其犯罪心理结构没有定型,在犯罪行为实施后,原有的道 德观、法制观、羞耻感等在其心理结构中开始占上风,产生了悔罪感,并且确 信坦白自首可以获得从宽处理。②外界存在着迫使其放弃对抗心理的因 素。如公安机关强大的侦破攻势以及有效的法制宣传;了解内情的家人及 亲朋好友以情相劝,尤其是一些爱憎分明、法制观念强的父母及其他长辈, 一旦得知家中有人犯罪,往往毫不犹豫地劝其自首。这种主体内外因素互相结合,相互作用,就可能使犯罪嫌疑人产生自首心理。
2.潜逃。潜逃是指犯罪嫌疑人犯罪后,以秘密逃跑、隐藏的方式,来避 免公安机关的追査,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犯罪嫌疑人产生潜逃心理的原 因:①犯罪嫌疑人犯罪心理比较稳固,侥幸心理突出。他们认为,犯罪后只 要逃出公安机关追查的视线,时间一长也就可以不再被追究。所以,有些预 谋性犯罪嫌疑人,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就做了系统的潜逃心理准备和物质 准备。②外界存在的因素对犯罪嫌疑人产生了不良影响,如亲朋好友对其 潜逃的支持,犯罪团伙成员的共同决策等。
3.对抗。是指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积极了解案件的侦查情况,准备各 种应付办法,进行反侦查活动来对抗缉捕,或是在被缉捕的过程中,依恃自 己手中的武器和占据的有利地形进行垂死挣扎的心理状态。犯罪嫌疑人产 生对抗缉捕的心理原因:①已经形成稳定的犯罪心理结构,具有强烈的反社 会意识,蔑视国家政权的威严,积累了一定的犯罪经验并掌握一些反侦査的 方法,侥幸心理突出。②在被追剿围困的情况下,其反社会情绪进一步激 化,感到绝望,自知求生无望,又不思反悔,在“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心理 支配下,决意孤注一掷,顽抗到底。③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利害关系牵制。他 们认为,自首是自寻死路,还会暴露同伙;潜逃等于自我暴露,于是互相串 通,对抗缉捕。④社会治安状况,打击不力或侦破能力不强,使犯罪嫌疑人 产生饶幸心理。
(二)缉捕犯罪嫌疑人的对策
侦查人员在接到缉捕嫌疑人的命令后,对准备潜逃和对抗缉捕的嫌疑 人要采取不同的对策。
1.缉捕潜逃的犯罪嫌疑人的对策。对于潜逃中的犯罪嫌疑人,侦査人 员必须了解其心理特点,正确分析其所在的位置和潜逃方向。具体地说,侦 查人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准确掌握犯罪嫌疑人的经验和能力。一般来说,作案经验丰富、逃 避侦查能力强的缉捕对象,社会交往面广,一旦潜逃,其落脚、藏身的地点也 比较多,而且经常变换,能用各种办法应付缉捕,从而达到脱身的目的。
(2)了解和掌握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关系。犯罪嫌疑人处于被缉捕的地 位时,一般都会产生恐慌心理,为了应付现实困难,自然会与交往密切、感情 深厚的亲朋好友取得联系,选择那些自己认为可靠的地方藏匿,来逃避法律 的制裁。因此,了解和掌握缉捕对象的社会关系及其政治态度和利害关系, 是正确判断缉捕对象所在位置、潜逃方向的重要条件。
(3)了解和掌捶地理交通,风俗民情。侦查人员在执行缉捕任务中,熟 知地理环境、交通、风俗民情,不但是正确分析判断缉捕对象心理活动及其 行动方向的重要因素,也是顺利完成缉捕任务的重要条件。
2.缉捕对抗的犯罪嫌疑人的对策。缉捕产生对抗心理的嫌疑人,要根i 据缉捕时的具体情况,确定缉捕对策。在嫌疑人住处缉捕,主要应考虑缉捕i 对象是否会逃脱、自杀、毁灭证据或对抗缉捕。缉捕前不能惊动缉捕对象,执行时对其住处的出人口要严加监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缉捕动作要迅速,认准缉捕对象后,令其原地不动,双手举起,进行搜身后抓捕。车、船上I 缉捕,主要应考虑缉捕对象所在的准确位置,认准缉捕对象后,秘密监控,并积极同车、船乘警和工作人员相配合,保持车船的正常秩序,以査票、验票等名义或以某种事由将其引到车船办公地点进行抓捕。徒步行走中缉捕,主I 要应考虑防止缉捕对象突然逃跑或负隅顽抗。因此,要选好时机和有利地形,避开人口密集和频繁出人区域,迅速接近,乘其不备将其捕获。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