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新中国红色经典系列阅读

第七十七

  这里的居民,并不像老温说的是什么仙乡佛界,他们也像高山区的群众一样,生活非常贫苦。部队原来打算过了前面的关口再吃中饭的,现在进入了这样一个不平常的环境,村庄的几个老年人,相约出来,挡住爬山的道口,要部队休息做饭。那些妇女和小孩子们的欢笑惊奇的脸,全贴在粗木窗棂上,而窗棂外面,瀑布像水帘洞一样挂下来,她们看不清楚过路的人,更是多么希望男人们把客人引到家里来呀!

  领导决定在这个村庄做饭。

  部队在“街上”立正,然后分配到各家房子里。老温带一班人进到面对南山的一户人家。这一家的房舍,充分利用了山的形势,一块悬空突出的岩石做了房的前檐,后面削直的岩石就成为房屋的后壁。房椽下面吊挂着很多东西:大葫芦瓢里装满扁豆种子,长在青棵上的红辣椒,一捆削好的山荆木棍子,一串剥开皮的玉米棒子。两个红皮的大南瓜,分悬门口左右,就像新年挂的宫灯一样。

  这家房子很小,祖孙三辈人却很齐全。老头子招呼着大家,叫老伴、儿媳和躺在炕上的孙女儿退避到炕角上去,把在灶火台上烤着的烟叶也清理了,让同志们坐下休息。

  这一顿饭,因为村庄小并且还没有粮秣委员,下锅的是战士身上米袋里的小米。柴火不缺,家家门前都有砍下来的松杉树枝,这些木柴就是潮湿也燃烧得很旺。老温虽然是副班长,每次行军做饭,都自讨下抱柴烧火的职务,他很早就发现了这一工作的种种好处:费心不多,抽烟方便,如果赶上雨天冷天,还可以取暖烘干。

  据老汉说,这里知道抗日还是不久以前的事。是一个从曲阳调到繁峙去的干部,在这里路过告诉大家的。这个干部过去是个石匠,几乎是唯一的到过这个山庄的外路人。至于见到八路军这还是头一次。

  “八路军的好处,我们从那个石匠嘴里就听说了。”老头子说,“可是我们想,你们一定走不到这里来。”

  “我们哪里也能走到的,大伯!”战士们说。

  “我们一辈子可不常出门。”老头子说,“我今年六十七岁了,就没有离开过这四面山。”

  战士们观察着这屋里的陈设,他们信服了老头子说的话。这一家人吃穿使用的东西,每一件都好像鲜明的打着这座高山的印记。他们的衣服,毛皮是一部分,树皮和草又是一部分。只有那害羞的、靠着窗台坐着一声也不吭的媳妇才穿一件布褂子。布的颜色是染的不匀的黑红色,这种颜色的原料也许是橡树的果实、乌拉叶,也许是长在山坡上的野靛。老头子用来抽烟,老婆子用来簪发,媳妇用来捻毛绳的,都是用兽骨削成。屋里很多工具是石器,好看的兽角兽皮,和肥大的果实种子一同张挂在墙壁上,这是他们的生活资料,也是他们的装饰品。

  起初,这屋子里很暗。含有多量油脂的松枝,在灶火膛里吱吱剥剥的响着,屋子里弥漫着有香味的烟。当战士们的饭快要煮熟的时候,云雾忽然裂开,阳光照射进来,屋子里非常明亮了。小米饭在锅里突突的响,米的香味也散射出来。

  战士们原以为在那里睡觉的小姑娘,忽然转动起来。她掀开盖在身上的黑山羊皮,向锅台这边伸着一只小手。

  “香。”她睁开眼睛,喃喃的说。

  “好些了。”那媳妇望着婆婆笑着说,“想吃东西了哩。”“病了两三天,汤水不进。”老婆子向战士们说,“你们都是福星,一来我这小孙女儿就清醒了。”

  “孩子有病,这可不知道。”老温说,“我们这样吵吵嚷嚷了半天。”

  “不要紧。”老婆子说,“一个小妮儿,病了也没拿她当过回子事。”

  小孩子这时才看见,在她家屋子里竟有这么多眼生的人。她把伸出来的手缩回去,插到母亲的怀里。媳妇又对婆婆笑笑,老婆子才说:

  “我和大哥们卖个老脸,俺家小孙女儿想吃你们的干饭哩!”

  “这好说。”老温连忙掀开锅盖,在锅台角上抓了一个饭碗,盛得满满的送过来。

  奶奶喂着小孩吃,小孩吃得实在香甜,轮着小眼对战士们笑了。

  “在我们这里,不容易吃到这样好的干饭。”媳妇羞怯的对战士们说。她爬下炕来,给战士们抄出一大盘酸菜来,当做回敬。

  “小孩子什么病啊?”老温吃着饭问。

  “发热。”媳妇说。

  “那要看看。我们带着医生哩。”老温放下饭碗到连部里去。芒种听他报告完了,对卫生员说:

  “去给老乡的孩子瞧瞧,用见效的药品,不要老是阿司匹林和红药水。”

  卫生员跟着老温过来,把当时认为珍贵的退热剂给小孩注射了一针。

  村庄里听说军队会看病,那些有症候的人就全找了来。这里边有多年的疮疖、心口痛、眼疾,原不是一时可以治好的。卫生员尽可能的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告诉他们应该注意的方面,军民的关系显然更亲密了一层。那些患病的人说:

  “八路军给我们治好了病症,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我们这里实在难得有个看病的先生哩。”

  尤其是那个小孩的母亲,她心里有十分的感激,又苦于没有办法表示和报答。她忙着替战士们洗锅洗小碗,又把炕上扫一下,愿意他们坐到上面再休息休息。老温有时到街上去,她就站在门口张望,好像对待刚刚回家的亲人一样。老温终于感觉到了这一点,当他整埋背包准备集合的时候,他想应该留给这个妇女和小孩一点纪念。可是,他是一个穷八路,有什么富裕的东西可以留赠旁人?他翻倒背包,打开几层纸,找出他还没有参军时,求变吉哥画的那张毛主席的像来。

  这是尺幅不大的一张水彩像。当时,他到集上买了好几次纸张,又替变吉哥做着地里的活,变吉哥才很高兴的画好了。

  “把这张毛主席的像留给你们,挂在墙上吧。”老温对那媳妇说,“我们就是他的队伍,我们就是听他的话到处关心老百姓的困苦的。”

  一家人全俯着身子来看。那媳妇两手捧着画像,轻轻的欢笑着说:

  “啊,这就是他吗?这就是他!”

  当队伍集合起来,宣传员在对着村口的那面大岩石上,写好一幅大字的抗日标语。从此,这个高山顶上的村庄,就到处传说:

  “毛主席的队伍到过我们这里了。”

  “是的。他们奉毛主席的命令到前边抗日去了。”

  部队啊,你的任务,不只是开山辟路,作战冲锋,万里跋涉。你是革命的耕犁,每逢你前进一步,每逢你走到一个新的地方,你就把革命的种子,播种在那一带人们的心灵之中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名人名言 趣知识 道德经 金庸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