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魏特琳日记

首页 > 《魏特琳日记》 > 正文

第二部分 第35节:1937年日记(34)

  今天上午,鼓楼教堂的礼拜刚开始,空袭警报就响了起来,牧师宣布他将继续布道,直到紧急警报发出。10分钟后,紧急警报响了起来,李牧师对他的听众说:"我们是继续我们的礼拜,还是去防空洞?"一位听众答道:"继续。"于是,我们就继续我们的礼拜。当我们能够清楚地听见城内的爆炸声时,李牧师停止了布道,要求所有的人为和平默默地祈祷。当轰炸停止,飞机飞离南京后,礼拜又开始了。我知道这个牧师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尽管他有一阵子脸色苍白,但他却勇敢地面对这一事件。祈祷、赞美诗和布道是多么有意义啊!真的,最近生活显得充实和真诚了。

  同往常一样,在邻里学校为妇女和儿童举行的礼拜于下午2时进行。3时,南京基督教战时救济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在长老会学校开会。会上宣布,美国给大学医院电汇来了1500美元,作为10月份的经费;杭立武从政府各部门募集到了4000多元(中国货币),用于大学医院和难民救济。"国际扶轮社"上海分社出资750美元,购买了一辆旧汽车底盘,以便改装成救护车。会议投票决定派储驰章(音译)牧师去采石矶,实地考察在最近的轰炸中那里平民的伤亡情况,据报道,上次空袭炸死了许多人。奇怪的是,我们的一个邻居告诉我,他把他的儿子和孙子送到采石矶去避难,他认为那里安全。

  上海周围的战斗令人恐怖,有报道说,在猛烈的轰炸中,每天有数以千计的中国士兵被炸死,更惨的是伤员要在几天后才能得到救治。

  下午,马吉在特威纳姆教堂布道,他讲得非常好。詹姆斯博士及夫人也来了,但据说下个星期三他们将不得不去芜湖——英国领事对此态度坚决。如果领事的看法是如此,并且这样做的话,我们没有把英国人安排到我们学校来工作是件好事。长期以来,我一直想让莉莲·柯克(LillanKirk)小姐到我们学校来协助吴博士工作。我们学校工人的礼拜在晚上7时30分进行,礼拜的气氛很好。

  星期天日程排得满满的,几乎没有时间娱乐和阅读。

  10月25日,星期一又是一个美丽的秋日。我有旅行的嗜好,但我是个胆小鬼,不敢离开校园去紫金山,担心出事,此外我还会受到的责备,关于"那个女人"的传说已很多了在这里,魏特琳以第三者的语气来谈论自己……贻芳上午8时~12时参加了全国妇女组织的一个特别会议。在这段时间里,我给校友写信,并为吴博士约定和有关人员会见的时间。

  下午的部分时间及晚上,我为《教育评论》写一篇文章。下午4时,我们自我任命的宣传委员会在巴克家开了一个特别会议。会上我们讨论了《中国在九国会议应采取的立场的备忘录》。贝茨、马吉和杭立武花了几天时间起草该文件,已经拟出了一个非常合情合理的方案——至少在我们看来是合乎情理的方案。其目的是把它交给各个部的关键人物,希望它对中国政府在九国会议上所采取的立场有所启发和帮助,然后再以简要的形式,或是以另一种形式,交给英国和美国大使馆,并给那里的关键人物。

  我们热烈地讨论了文件的部分内容,但宣传委员会并没有区分中国成员和外国成员,因此,是按照西方的观点,还是按照东方的观点来起草文件,这是一个问题。

  来自权威的消息:济南的齐鲁大学关闭了;医学院迁到了成都,同西南联大的医学院合并;刘校长离开了济南。9月份,这所学校果断地开了学,没有想到结果会是这样。还有几位外国人留在校园,也许是希望在可能的情况下,保护仪器、图书馆和校舍。

  由于我们学校是6时整开饭,现在开饭的时间已经过了,我暗示他们留我在巴克家吃饭。他们中只有威尔逊、汤姆森、考德威尔和布兰农在那里吃晚饭,其他三人被人邀请去吃饭了。同他们一起吃饭很有意思。

  这些人是多么想念他们的妻子和孩子啊!考德威尔给我们讲述了他最近从上海回来时发生在旅途上的事。他又一次地说,旅途给他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中国人——普通老百姓的勇气和耐心。火车在夜里开,白天停在小站上。在听他谈话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铁路官员不把车厢伪装起来?有人说,中国的轰炸机晚上飞到上海去了,但我从未听到。我听说今天有1500名重伤员被运到南京。上海周围的战斗仍在激烈地进行着,双方一定都有重大的伤亡,结果是仇恨加深和更强烈的报复。这是用战争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

  然而,我必须再次指出,人们很少听见中国人表达自己的仇恨,我认为这很了不起。

  10月26日,星期二平静的一夜。晴朗的早晨,天气温暖,沁着芳香。我上午大部分时间为《教育评论》写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目前状况》。吴博士上午大部分时间参加全国妇女战争救济协会会议。

  今天,上海报纸报道说,上海地区发生了激烈战斗。飞机轰炸和重炮轰击所造成的伤亡,一定超过了我们的估计。我的中文老师今天下午说,南京的《中国日报》报道说,中国军队被迫从一些地方撤退。

  下午2时30分。警报响了起来,接着是紧急警报,然后就是轰炸。我们还不知道日机轰炸的确切地点。在大使馆,记者们站在草坪上观看轰炸。但在我们校园,为了别人的安全,我们控制住了我们的好奇心,躲进了防空洞。4时,第二次警报响了起来,但是没有轰炸。晚上7时,贝茨和我参加了一个中国宴会。宴会的目的是让城里的一些外国记者同中国官员见面。这些官员了解目前中国的工业、交通、通讯等情况。参加会议的有《纽约时报》的德丁(Durdin)、德国新闻社的埃格勒(Eigner)、军事委员会经济部的富兰克林·侯、军事工业的负责人翁文灏翁文灏当时为军事委员会资源委员会的主任委员。、铁道部的两名官员、上海社区教会的埃默里·勒科克(EmoryLucoock)和吴博士。勒科克将代表中国去美国演讲,他到首都来采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 作者明妮·魏特琳所写的《魏特琳日记》为转载作品,收集于网络。**

 ** 如果您是《魏特琳日记》作品的版权所有者但不愿意我们转载您的作品,请通知我们删除。**

如有章节错误、排版不齐或版权疑问、作品内容有违相关法律等情况,请联系管理员。

· 推荐:拉贝日记 东史郎日记 作品集 玄幻奇幻小说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